环境敏感区、点、目标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及正确识别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及正确识别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1.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常作为评价的重点,也是衡量评价工作是否深入或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志。

然而,敏感保护目标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按照约定俗成的含义,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可按下述依据判别: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依据法律⒈ 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环境保护法⒉ 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环境保护法⒊ 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环境保护法⒋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环境保护法⒌ 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环境保护法⒍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保护法⒎ 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法⒏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海洋环境保护法⒐ 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回游通道海洋环境保护法⒑ 海涂、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红树林、珊瑚礁海洋环境保护法⒒ 水土资源、植被、(坡)荒地水土保护法⒓ 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水土保护法⒔ 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法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中,将一些地区确定为“环境敏感区”,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级别分类的重要依据。

分类管理名录中的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①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②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重要湿地等。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所区总面积130.19hm2,矿山所在位置为高原地区,人烟稀少,当地只有少数游牧民,矿出采动影响范围内林地稀少,植被物种简单,无基本农田。

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自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

矿区周围无居民点,职工宿舍可能受矿山采矿场大气污染物、噪声的影响。

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见表1.8-1,本项目外环境关系见图18-1,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图1.8-2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因矿山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砂化和水土流失以及塌陷等严重者在雨后导致泥石流和山洪暴发等,因此将矿区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土壤和野生动物作为保护目标。

2、地表水水坏境:矿区以南的昆仓河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持其原有水城功能。

确保昆仑河地表水质满足Ⅰ类水域水体功能的要求。

3.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

4.声环境:保护矿区厂界及矿石运输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不受本项目噪声干扰,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要求。

5、污染物达标排放(废气、废水、噪声);污染物排放符合当地“总量控制”要求。

表1.8-1,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一览表建设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格尔木昆仑宝玉石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工程业主单位:格尔木昆仑主玉石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建设规模:年产玉石40吨服务年限:38年项目投资:7800万元建设期:2年建设地点;从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向南行约120km至三岔桥,下便道向北行约13km可达矿区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纳赤台地区三岔口玉石矿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根距青海省国资源厅《关于格尔木市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青国土资矿划【2009】8号)矿区范国分南北两块,由8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由4250~3850,4250-3850,矿区面积约为114.89hm2.该矿山年生产玉矿为40吨,故该矿山年剥离废石40万吨/年。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所区总面积,矿山所在位置为高原地区,人烟稀少,当地只有少数游牧民,矿出采动影响范围内林地稀少,植被物种简单,无基本农田。

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自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

矿区周围无居民点,职工宿舍可能受矿山采矿场大气污染物、噪声的影响。

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见表,本项目外环境关系见图18-1,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图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因矿山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砂化和水土流失以及塌陷等严重者在雨后导致泥石流和山洪暴发等,因此将矿区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土壤和野生动物作为保护目标。

2、地表水水坏境:矿区以南的昆仓河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持其原有水城功能。

确保昆仑河地表水质满足Ⅰ类水域水体功能的要求。

3.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

4.声环境:保护矿区厂界及矿石运输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不受本项目噪声干扰,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要求。

5、污染物达标排放(废气、废水、噪声);污染物排放符合当地“总量控制”要求。

表,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一览表建设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格尔木昆仑宝玉石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工程业主单位:格尔木昆仑主玉石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建设规模:年产玉石40吨服务年限:38年项目投资:7800万元建设期:2年建设地点;从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向南行约120km至三岔桥,下便道向北行约13km可达矿区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纳赤台地区三岔口玉石矿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根距青海省国资源厅《关于格尔木市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青国土资矿划【2009】8号)矿区范国分南北两块,由8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由4250~3850,4250-3850,矿区面积约为.该矿山年生产玉矿为40吨,故该矿山年剥离废石40万吨/年。

矿山服务年限约38年,根据矿区开采地质条件,矿床开拓采用露天开采,矿看开采后,经简单的手选及废石剥离,可直接运往使用厂家进行加工。

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区

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常作为评价的重点,也是衡量评价工作是否深入或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志。

然而,敏感保护目标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按照约定俗成的含义,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可按下述依据判别: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依据法律⒈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环境保护法⒉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环境保护法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环境保护法⒋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环境保护法⒌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环境保护法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保护法⒎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法⒏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海洋环境保护法⒐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回游通道海洋环境保护法⒑海涂、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红树林、珊瑚礁海洋环境保护法⒒水土资源、植被、(坡)荒地水土保护法⒓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水土保护法⒔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法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中,将一些地区确定为“环境敏感区”,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级别分类的重要依据。

分类管理名录中的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①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②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重要湿地等。

③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1.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常作为评价的重点,也是衡量评价工作是否深入或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志。

然而,敏感保护目标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按照约定俗成的含义,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可按下述依据判别: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依据法律⒈ 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环境保护法⒉ 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环境保护法⒊ 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环境保护法⒋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环境保护法⒌ 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环境保护法⒍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保护法⒎ 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法⒏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海洋环境保护法⒐ 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回游通道海洋环境保护法⒑ 海涂、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红树林、珊瑚礁海洋环境保护法⒒ 水土资源、植被、(坡)荒地水土保护法⒓ 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水土保护法⒔ 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法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中,将一些地区确定为“环境敏感区”,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级别分类的重要依据。

分类管理名录中的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①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②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重要湿地等。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环境敏感点概述 • 环境保护目标 • 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 环境教育与社会参与 • 国际
环境敏感点是指对环境变化反应较为 敏感的区域或对象,通常涉及到生态 、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分类
传播环保知识
环境教育能够传播环保知 识,使公众了解环境问题 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提高 环保行动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有助于培养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推动社会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基础环境知识
介绍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系 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基础
知识。
环保法律法规
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引导公众自觉遵 守相关规定。
保护措施与政策
保护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敏感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修复生态环 境等。
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 行为的处罚力度。
02
环境保护目标
全球环境保护目标
01
02
03
减缓气候变化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 增加碳汇,减缓全球气候 变暖的速度。
环境敏感点可分为自然环境敏感点和 人文环境敏感点,前者包括自然保护 区、水源地、湿地等,后者包括历史 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中心区等。
识别与评估
识别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遥感监测、现场调查等方式,结合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环境敏感点进行识别 和定位。
评估标准
根据环境敏感点的特征和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如生态脆弱性、历史文化价值、景观美学价值等。

环境应急预案敏感目标

环境应急预案敏感目标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预案针对敏感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措施。

二、敏感目标定义敏感目标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中,对人民群众健康、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的对象,主要包括:1. 生态环境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等;2. 公共卫生敏感区:如居民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3. 重大基础设施:如水厂、电厂、交通枢纽等;4. 重大企业:如化工厂、钢铁厂、造纸厂等;5. 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

三、应对措施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清单,对敏感目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2)加强对敏感目标周边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应急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环境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专家等组成;(3)疏散转移:对受威胁的敏感目标周边居民进行疏散转移,确保生命安全;(4)现场处置: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现场处置,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影响;(5)环境监测: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6)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环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7)医疗救治:对受污染人员提供医疗救治,确保生命健康;(8)善后处理:对受损敏感目标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 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响应时能够及时调配;(2)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经费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4)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环境监测和处置能力。

四、总结环境应急预案敏感目标应对措施的实施,对于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加强环境敏感点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和资源价值的可 持续利用。
针对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其保 护和管理的监管力度。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05
CATALOGUE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
识别方法与流程
01
收集基础资料
收集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文 献和政策法规等。
分析评估
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对环境敏感 点进行识别、分类和评估。
03
02
现场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测,了解环境现 状及潜在问题。
制定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 护方案和措施。
04
评估标准和案例分析
评估标准
评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范围和受影响人群,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
境保护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敏感点的识 别方法、分布状况、保护目标及 其实施策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
学依据。
02
CATALOGUE
环境敏感点的识别与评估
环境敏感点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环境敏感点是指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或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的地域或项目 。
类型
包括环境质量敏感点、生态保护敏感 点、资源利用敏感点和人类活动敏感 点等。
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实现路径
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包括制定和实施环境法规、加 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等。
政策建议
为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环境违法成 本,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保行动,形 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和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区,环境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法
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确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
环境保护法
1.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3.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5.人文遗迹、古树名木
6.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海洋环境保护法
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海洋自然保护区
(一)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二)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
(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五)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水土保护法
1.水土资源、植被、(坡)荒地
2.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水土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敏感区,是指下列区域:
(一)特殊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特征敏感区:对某类或某几类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或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如: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三)社会关注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环境敏感区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敏感区
评级范围内按照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划分为
一类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功能区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
敏感的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敏感目标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或区域。

噪声敏感建筑物 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对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生态敏感区
(一)特殊生态敏感区
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入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二)重要生态敏感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三)一般区域
除了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敏感保护目标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中,除进行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法规规定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评价任务是进行科学性评价,即评价建设项目的布局或生产建设行为的环境合理性。

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出发,保护那些对人类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事物(即敏感保护目标),是评价中最应关注的问题。

一般敏感保护目标是根据下述指标判别的:
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主要有: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海涂、红树林、珊瑚礁、原始森林、天然林、热带雨林、荒野地等生物多样较高的和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系统。

重要保护生物及其生境,包括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一、二级保护名录的动植物及其生境;列入红皮书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境,地方特有的和土著的动植物及其生境,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植物及其生境。

重要渔场及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地及回游通道等;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种质资源保护地等。

②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主要有: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旅游渡假区;
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树名木、风景林、风景石等。

③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

如:
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如:区、冰川、火山和温泉等自然遗迹,贝壳堤等罕见自然事物;具有地理和社会意义的地貌地物,如分水岭、省、市界等地理标志物。

④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如:
水资源和水源涵养区;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产资源、养殖场以及其他具有经济学意义自然资源。

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

主要有:
重要生态功能区,如江河源头区、洪水蓄泄区,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保护区、水土保持重点区、重要渔业水域等;
灾害易发区,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山、峡谷陡坡区等。

⑥生态脆弱区。

主要包括:
处于剧烈退化中的生态系统,都可能演化为灾害易发区,应作为一类重要的敏感目标对待,如沙尘暴源区、严重和剧烈沙漠化区,强烈和剧烈水土流失区和石漠化地区;
处于交界地带的区域,如水陆交界之海岸、河岸、湖岸、岸区,处于山地平原交界处之山麓地带等;
处于过渡的区域,如农牧交错带、绿洲外围带等。

生态脆弱区具有容易破坏又不容易恢复的特点,因而应作为环评中的特别关注的保护目标。

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

如植物园、动物园、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繁殖基地、种子基地、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与绿地、生态示范区、天然林保护区等。

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

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

如学校(关注青少年)、医院(关注体弱有病的脆弱人群)、科研文教区以及集中居民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