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41页文档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精神实质两者相似
精神实质
课程标准(2003年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 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 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 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 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 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 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 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 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 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 度。
学业质量标准举例(足球模块,第一学年)
■水平五
5-6 学会处理足球运动中的疲劳并进行积极恢复; 5-7 每周能用足球运动进行5次课外体育锻炼或比赛。
足球五步 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对
《课程标准(2003年版)》调整和完善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理念没变
课程标准(2003年版)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改课程内容 和教学方式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 良品格”
培养高中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没变
课程标准(2003年版)
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培养运动爱好
1-5 了解同伴、对手和自己所担任的运动角色;
1-6 知道足球运动的基本安全知识; 1-7 每周能用足球运动进行1次课外体育锻炼。
学业质量标准举例(足球模块,第一学年)
■水平二
2-1 进一步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基本掌握足球技术和一些战
术,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战术参与足球游戏和四对四、五对五足 球比赛,对足球运动的体验进一步加深; 2-2 比较积极地参与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练习,体能水平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 2-3 每个月观看2次高水平的足球比赛; 2-4 在参与足球学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2-5 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积极与同伴交往,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2-6 按照规则和规范参加足球活动和比赛,尊重同伴,关注对手,体验不 同的运动角色;学会选择在安全的环境下参与足球运动;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易观测的行为 表征,帮助教
师更 准确 地对学生
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 促使学 生 形成良好 的
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 社会行为 。
(四)根据三级 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 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 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 程目标体 系和课 程 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 具体 教学 内容的 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 具体的 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 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 方 面的 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 程是以 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 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 标的课 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 身 体育学习和健 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 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 育
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有机统一 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22 年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 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 的 课 程目标体 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 学内容的基础 性、选 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 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 的体 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 往能力等,为 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 课程性质
11、体育与健康 (高中体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段
(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
(5)马步击掌(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歇步抡箍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拳(4)换跳步弓步冲拳
(5)马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拳
(4)击球
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
(5)用力
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
(6)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
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传球时手型、击球点和传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上。教学难点在于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
④ 利用弹簧板,做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起跳腿与摆动腿并拢完成空中蹲踞姿势,然后做伸腿落地动作。
⑤ 进行中程和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练习,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
四武术 长拳 1-4初级长拳第三路
动作名称:
预备动作
(1)虚步亮拳(2)并步对拳
第一段
(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把技术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
(2)传球教学应将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结合起来进行。
(3)教学中应多注重徒手练习和最简单的动作练习,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
(4)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两个结合”,即“想练结合”,想清动作要点,再去练习;“观察别人练习与自我练习相结合”。这样便于学生提高技术水平。
体育与健康(高中体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免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与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与
主要变化
季浏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22(42)10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结构化知识、复杂运动情境、大单元教学、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每节课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等;主要变化体现在增添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课程目标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变,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和具体,更具结构化和指导性等。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季浏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7.9
【相关文献】
1.变化与突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摘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变化与基本理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专家系列解读之一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思考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与思考5.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的疑惑与解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5、实现观念与方法的转变。
()不同的教学风格会导致不同的课堂气 氛。
家长式——沉闷森严;
警察式——拘谨厌烦;
勤杂式——松弛冷漠;保姆式——平和稳 当
同志式 ——融洽和谐,教师的角色从表 演者、导演者、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指 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实验者、研究者、 开发者。
(2)由重传授——重发展,由统一规格—— 个体差异,由重教——重学,有重结果—— 重过程,有单向信息交流——综合信息交流, 由居高临下——平等融洽,由教学模式化— —教学个性化,由知识本位——个人本位。
(1)实践性原则。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 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避 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体育与健 康知识。
(2)灵活性原则。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 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 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 进度。
3、结构内容方面
“课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它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 另一条是健康主线。
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 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每一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实现课程目 标。而体育教学大纲的学习领域则是按运动项目划 分的,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 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 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另外,课程标准按照水平划 分为六个学段,这样划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 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体育 教学大纲则是将一
(3)新型的课堂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 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能动的课堂,激励评 价的课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 体育知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效果,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2. 体育技能:学生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如田径、球类、体操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项目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运动水平。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实践教学: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运动水平。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评价:1. 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4. 体能测试:通过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求的体育教材,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等内容。
3. 体育器材:提供各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满足学生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课程实施要求:1.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4. 家长应支持学生的体育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课程目标深化:1. 健康素养:学生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2. 社交能力:通过团队体育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 自我管理:学生将学会如何自我激励,设定目标,并监控自己的进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拓展:1. 个性化锻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个性化锻炼。
2. 安全教育: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完整版)体育课程标准

(完整版)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
体育课程旨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5.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理论、体育法规、体育道德等。
2. 体育技能: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
3. 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旅游等。
4. 体育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行为、体育参与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评价: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六、课程发展1. 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2. 课程研究:加强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提高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课程推广:加强体育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七、课程资源1. 教学设施:提供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