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物理改性中的热处理和球磨是两大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热处理可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其性能。
比如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在粉体表面形成高熵合金、氧化层等,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球磨作为一种粗糙化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粉体表面形貌提高其活性。
通过改变球磨参数,甚至可以将一种粉体转变为另一种具有完全不同性能的粉体。
化学改性方法中,溶剂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环保、能源及催化剂等。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进而达到优化粉体性能的目的。
化学气相沉积(CVD)这种技术已成功地用于粉体表面的加工改性,能显著改善包括磁性、电性、光学性、催化性在内的多种性能。
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也是现阶段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其中化学吸附主要通过在粉体表面吸附不同的化学物质来调整其性能,而化学反应则可以在粉体表面制备复合薄膜,提高其功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粉体表面改性不仅影响粉体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在粉体表面改性研究中,除了追求性能优化,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改性后的粉体既具有良好性能,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近的研究还向生物改性方向发展,如通过酶催化,生物胶凝等方式对粉体进行改性,让粉体获得新的功能和特性。
还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组合方式对粉体进行多重改性,使粉体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优越性能。
总的来说,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粉体的复杂性,粉体表面改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改性机制的解析、改性效果的稳定性及改性方法的绿色化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持续深入,不断探索更有效、更经济、更环保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让这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超细粉体表面包覆技术研究进展

超细粉体表面包覆技术讨论进展超细粉体通常是指粒径在微米级或纳米级的粒子。
和原大块常规材料相比具有更大比表面积、表面活性及更高的表面能,因而表现出优异的光、热、电、磁、催化等性能。
超细粉体作为一种功能材料近些年在得到人们的广泛讨论,并在国民经济进展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超细粉体独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所引起的团聚及分散问题使其失去了很多优异性能,严重制约了超细粉体的进一步进展及工业化应用。
因此,如何避开超细粉体的团聚失效已成为超细粉体进展应用所面临的难题。
通过对超细粉体进行肯定的表面包覆,使颗粒表面获得新的物理、化学及其他新的功能,从而大大改善了粒子的分散性及与其他物质的相容性。
表面包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超细粉体团聚这一难题。
1超细粉体表面包覆机理超细粉体包覆技术所形成的核/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目前对于其形成机理,学者们的观点重要有静电相互作用、化学键合、过饱和度、吸附层媒介等。
2超细粉体的表面包覆技术目前关于超细粉体的表面包覆技术依据不同方式有几种分类方法。
如依照反应体系状态可分为固相包覆法、液相包覆法、气相包覆法;按壳层物质性质分为金属包覆法、无机包覆法和有机包覆法;依照包覆性质可分为物理包覆法和化学包覆法等等。
本文就固相、液相、气相包覆法的分类方式对超细粉体的表面包覆技术近年的讨论进展进行论述。
2.1固相包覆法2.1.1机械球磨法该方法是利用球磨过程中粒子之间的挤压、冲击、剪切、摩擦等机械应力作用,使被包覆颗粒表面激活吸附表面改性物质从而达到表面包覆目的。
该方法具有处理时间短、反应过程简单掌控、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仅适用于微米级粉体的表面包覆,且要求粉体具有单一分散性。
袁华堂、冯艳等采纳球磨的方法对四元非晶合金Mg0.99Ti0.06Zr0.04Ni进行了石墨表面包覆。
讨论表明,石墨对Mg0.99Ti0.06Zr0.04Ni的包覆使合金电极容量和循环寿命都有所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Mg基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石英粉体表面疏水化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石英粉体表面疏水化改性及其研究进展马宏相;陈荣芳;吕剑明【摘要】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的一种重要技术之一,能显著提高非金属矿的应用性能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表面改性原理、改性方法及工艺、改性剂及其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石英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石英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Surface modification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in nonmetal deep processing , which can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s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nonmetal mineral.The res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rtz powder modification including principles , methods, technologies, modifier and its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tendency of quartz powder was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石英粉体;表面改性;改性剂;趋势【作者】马宏相;陈荣芳;吕剑明【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85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
由于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无毒、无味、无污染、强耐酸性、耐高温、高耐湿、良好的透光性、抗辐射、低膨胀、低应力等性能,除应用于陶瓷、玻纤、保温材料、耐火材料等,在塑料、橡胶、油漆涂料、电绝缘封装材料等领域作为填料广泛使用,以提高复合材料性能,降低成本。
粉体表面改性新进展

分散 问题 是纳 米材料 使用 的第一 道难 题 。因为 纳 米 粉体 质量 小 , 心力和 重力对 它 已不 起 主要作 用 , 离 放
・ 收 稿 日期 :O 2 8 0 2O —0 —1
米 粉体 大部 分会 悬 浮 在空 中 , 会 因离 心 力 和重 力 产 不 生上 下运 动而 分散 开来 。超声 波 是一 种优 于高冷 搅拌 机组 的设备 。最 近 的研 究 表 明 , 使用 超 细振 动磨 对 纳
质 中 ,i2 To 颗粒表 面 的 聚合 物 吸附 层 形 成 的 空 间 阻 碍
进一 些 连续 改性 设备 。至今 表 面改 性 技术 已成 为材料
学 中重 要 的一 页 。
不 仅如 此 , 高新技 术领域 , 在 表面 改性 又取得 一 系
列 重大 进展 。
有 由外 向 内的 阿基米 德 螺线 , 由于增 加这 一装 置 , 米 纳 粉 体得 到很 好 的分 散 。2 0 年 底 , 01 该公 司使 用 上 海 卓 越粉 体公 司生 产 的 3 r 沉 淀 碳 酸 钙 , 粉 体 聚 丙 烯 0m i 在 中添加 3 % C C 3 实 现 了很 好 的分 散 , 成 纳 米 母 O aO , 制
将成 为主要 的稳 定 因 素 。纳米 二氧 化钛 在 干粉状 态 时 带静 电荷 , 纳米 二 氧化 钛 颗 粒 在 液 体 介 质 中因 表 面 带
电荷 而形成 扩 散双 电层 。纳米 二 氧化钛 的表面 改性方
米材料 的分散 和表 面处 理取 得优 于高 冷搅 机组 和超 声
中国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现状郑水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摘要:目前应用的表面改性工业主要有干法工艺、湿发工业、复合工艺三大类;表面改性设备部分是从化工、塑料、粉碎、分散等行业中引用过来的,专用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有机低聚物、不饱和有机酸、有机硅、水溶性高分子以及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等;表征技术有直接表征和对表面改性粉体应用性能的表征两种。
本文综述了中国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现状并对其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改性剂改性机前言以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化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粉体及其复合无机粉体是一类在现代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材料。
这类新型无机粉体材料除了粒度微细且分布合理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表面性质依用途不同进行了表面改性或优化处理,其目的是改善粉体的应用性能,如提高无机粉体的分散性、与复合材料中基料的相容性、改善材料的电性、热性、光性、耐侯性、化学稳定性以及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等【1】。
在复合材料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作为复合材料填料的无机粉体已逐渐成为复合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还是无机/无机复合材料,粉体的表面特性,特别是超细粉体和纳米粉体的表面特性,是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它诸如涂料或涂层材料吸附与催化材料等,粉体的表面性质都是决定其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因为如此,粉体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技术已成为粉体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在这一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也有了较快发展【2】。
表面改性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表面改性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应用和表征技术等几方面,本文以工业化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技术为基点,简要回顾总结我过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摘要: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然而,其应用受制于表面性质和功能性的限制。
因此,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了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功能化策略以及应用前景。
一、引言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表面性质和功能性的限制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改性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在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改变其表面性质。
例如,利用硅烷偶联剂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引入羟基或氨基等新的官能团。
2. 物理改性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如静电喷涂、电子束辐照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形貌、结构和疏水性等性质。
三、功能化策略1. 介孔化改性:将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转化为介孔结构,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这可以提高颗粒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扩展其应用领域。
2. 纳米包埋改性:利用纳米材料对大颗粒球形粉体进行包埋改性,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光学、磁性、阻尼等性质,拓宽其应用范围。
3. 功能分子修饰:将功能性分子修饰到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表面,可以赋予颗粒特定的化学、生物活性。
例如,将荧光染料修饰到颗粒表面,可以用于生物荧光成像。
四、研究进展1. 表面改性与应用: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经过表面改性后,可以应用于催化、传感、吸附等领域。
例如,改性后的颗粒材料可以用于高效催化反应,实现废水处理和有机合成。
2. 功能化与应用:通过功能化策略,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可以具备特定的功能,如生物活性、磁性等。
这些功能化颗粒材料能够应用于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
五、应用前景与展望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随着表面改性技术和功能化策略的不断发展,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第四讲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

(2)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必要性 )
纳米粉体一般是指粒径在 以下的粒子或颗粒。 纳米粉体一般是指粒径在100nm以下的粒子或颗粒。由于 一般是指粒径在 以下的粒子或颗粒 纳米粉体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增多、 纳米粉体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增多、 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 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 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团聚” 失活” 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团聚”及“失活”。 对于软团聚的纳米粒子,通过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来 对于软团聚的纳米粒子,通过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改性, 提高纳米粉体的分散性 分散性; 提高纳米粉体的分散性;改善或提高无机纳米粉体与复合材 料中基料或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相容性; 料中基料或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纳米粉体在催化、环保、微电子、 纳米粉体在催化、环保、微电子、生物医药及化工等领域 的应用需要特定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功能。因此, 的应用需要特定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功能。因此,有选择 性地赋予无机纳米粉体材料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新的功能 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新的功能也 性地赋予无机纳米粉体材料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新的功能也 要通过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来实现。 要通过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来实现。
1.表面活性剂改性 表面活性剂改性
无机纳米粉体颗粒经表面活性剂改性或处理后可阻止或 减轻硬团聚体的形成 提高其分散性。 的形成, 减轻硬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其分散性。表面活性剂还能改善 或提高纳米粒子与相应体系中基料或其他物质的相容性 相容性。 或提高纳米粒子与相应体系中基料或其他物质的相容性。 纳米粉体的表面活性改性法既可湿法进行也可干法进 纳米粉体的表面活性改性法既可湿法进行也可干法进 行或干-湿结合 湿结合。 行或干 湿结合。 对于湿法化学合成,如沉淀法、水热法、溶胶 凝胶法等 对于湿法化学合成,如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湿法化学合成 工艺制备纳米粉体, 工艺制备纳米粉体,在湿法生成纳米粉体过程中或生成后立 即加入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防止硬团聚体的形成, 即加入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防止硬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助 于遏止粒子“长大”。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最好在湿法制备 于遏止粒子“长大” 过程中就开始进行。 过程中就开始进行。 进行干法改性。 表面活性剂也可以用于对纳米无机粉体 进行干法改性。 干法改性的关键是改性设备能够很好地将纳米粉体和表面活 干法改性的关键是改性设备能够很好地将纳米粉体和表面活 性剂分散, 性剂分散,使表面活性剂能够均匀地吸附包覆于纳米颗粒表 面。 :
电气石等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iognc o es t H go p nte ufc ,hnp t fr r me eerhsbeto r c df aino umai . n ra i p wdr hO ru s r e te usowads sac ujc nsf e wi o hs a o r s u a mo ict for l e i o t n
2 l 年第6 00 期
中国非金属 矿工 业导刊
总第 8 期 6
【 发利用 】 开
杨 雪 ,胡应模 洋 一 ,刘 ,朱建 华
(. 1 中国地质 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 学院,北京 【 摘 1 0 8 ;2 中国地质 大学矿物 材料 国家专业实验 室,北京 0 . 0 3 108 ) 0 0 3
电气石 是一种 独特 的 自发 电极性 矿物 ,具有辐射 远 红外 线 、释 放负 离子 及抗 菌 除臭等 功 能 ,广 泛地 应用 于环保 、电子 、医药 、化工 、轻 工及 建材 等领 域“ q。由于 电气石 独特 的性 质及产 品 的高 附 加值 , 受到世界各 国的普遍重视 ,被誉为2 世纪改善环境 、 l
气石粉 体改性 后在煤 油 中分散 性大大提 高 。
2 2 表 面化 学 法 .
其原理是 利用表 面改性 剂与矿物表面的某些官能 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 吸附 ,以达 到矿物表面改性的
目的 。
聚合 物复合材料 的综合性 能。对 电气石 粉体进行表面
有机 化改性 ,提高 其与有 机基体的相容稳定性 ,对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3 62 1 )6 0 1 - 4 0 7 9 8 (0 00 — 0 8 0
Re e e e o c ntD v l pm e so ur a i wde nt fTo m lnePo rSur a eM o fc to fc di a i n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姓名:黄政杰学号:200839110324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班级:0803班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就已经注意到,对无机颜料,如钛白粉,用二氧化硅或三氧化铝等进行表面复合或者包膜处理可以改善其保光性和耐候性。
但是作为技术加工研究表面改性是在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尤其是现代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无机/无机复合材料、涂料或涂层材料、吸附与催化材料、环境材料以及超细粉体和纳米粉体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粉体工程表面改性或者表面处理与很多学科,如粉体工程,物理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结晶学,光学,电学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可以说,粉体表面改性是粉体工程或者颗粒制备技术与其他众多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
粉体工程改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粉体改性的原理和方法2 表面改性剂3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4粉体表面改性产品的检测与表征一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利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界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能够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如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微胶囊包覆、机械力化学、等可称为表面改性方法。
目前工业上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微胶囊包覆改性法和机械化学改性法及原位聚合改性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
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高分子分散剂改性和接枝改性。
(2)微胶囊包覆改性法微胶囊的制备首先是将液体.固体或者气体囊心物质分细,然后以这些微粒为核心,使聚合物成膜材料在其上沉积.涂成形成一层膜,将囊心微粒包覆。
依据囊壁形成机制合成囊条件,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化学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法),物理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溶剂蒸发法,包结络合物法,挤压法等)和物理化学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融化分散冷凝法等)。
(3)机械化学改性法是利用超细粉碎过程及其他强烈机械力作用有目的地激活颗粒表面,使其结构复杂或无定形化,增强它与有机物或其他无机物的反应活性。
机械化学作用可以强颗粒表面的活性点和活性基团,增强其与有机基质或有机表面改性剂的使用。
以机械力化学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机械融合技术,是一种对无机颗粒进行复合处理或表面改性,如表面复合、包覆、分散的方法。
能够对颗粒进行激活的粉碎设备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球磨机,气磨机和机械冲击式磨机等。
(4)原位聚合改性法利用粉体在乳液单体中均匀分散,然后用引发剂引发聚合,从而形成带有弹性包覆层的核一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由于外层是有机聚合物,所以可以提高粉体与有机物的亲和力再者它是一种内硬外软的核一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可以填充到塑料或者橡胶中时可以改变它们的力学性能原位聚合改性法可分为无皂乳液聚合包覆法,预处理乳液聚合法和微乳液聚合法等。
三表面改性剂粉体的表面改性,主要是依靠表面改性剂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反应,包覆或包膜来实现的。
因此,表面改性剂对于粉体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具前应用的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有机硅、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超分散剂、水溶性高分子等。
1偶联剂:具有两性结构的化合物,按其结构可分为硅烷类,钛酸酯类,钛铝酸盐及配合物等几种。
其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无机粉体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有力的化学键:另一部分基团则可与有机高聚物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结,从而将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结合起来,使无机粉体和有机高聚物分子之间产生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桥“。
表面活性剂:它是一种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或者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内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化学药品。
有机硅:它是以硅氧烷为憎水基,聚氧乙烯链,羧基,酮基或其他极性基团为亲水基的一类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俗称硅油或硅树脂。
其主要品种有聚二甲硅氧烷,有机基改性聚硅氧烷及有机化合物的共聚物等。
水溶性高分子:它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性成溶液或分散剂。
四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工艺依表面改性的方法、设备和粉体制备方法而异。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表面改性工艺丰要有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复合工艺三大类。
干法工艺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湿法工艺又可分有机改性工艺和无机改性工艺;复合工艺又可分为机械化学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复合工艺,干燥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复合工艺,沉淀反应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复合工艺等。
干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工艺。
目前对于非金属矿物填料和颜料,如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高岭土与煅烧高岭土、滑石、硅灰石、硅微粉、玻璃微珠、氢氧化铝和轻氧化镁、陶土、陶瓷颜料等,大多采用干法表面改性工艺。
其中,间歇式干法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调节表面改性的时间,但颗粒表面改性剂难以包覆均匀,单位产品药剂耗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有粉尘污染,难以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般应用于小规模生产。
连续式改性工艺的特点是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分散较好,颗粒表面包覆较均匀,单位产品改性剂耗量较少,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连续式干法表面改性工艺常常置于干法粉体制备工艺之后,大批量连续生产各种非金__属矿物活性粉体,特别是用于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聚物基复合材料的无机填料和颜料。
湿法工艺:与干法工艺相比具有表面改性剂分散好、表面包覆均匀等特点,但需要后续脱水(过滤和干燥)作业。
一般用于可水溶或可水解的有机表面改性剂以及前段为湿法制粉(包括湿法机械超细粉碎和化学制粉)工艺而后段又需要干燥的场合,如轻质碳酸钙(特别是纳米碳酸钙)、湿法细磨重质碳酸钙、超细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镁、超细二氧化硅等的表面改性,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浆料即使不进行湿法表面改性也要进行过滤和干燥,在过滤和干燥之前进行表面改性,还可使物料干燥后不形成硬团聚,改善其分散性。
无机沉淀包覆改性也是一种湿法改性工艺。
它包括制浆、水解、沉淀反应和后续洗涤,脱水、煅烧或焙烧等工序或过程。
复合工艺:1机械力化学与表面化学包覆复合改性工艺:是在机械力作用或细磨、超细磨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粉体粒度减小的同时对颗粒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的工艺。
这种复合表面改性工艺的特点是可以简化工艺,某些表面改性剂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助磨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碎效率。
不足之处是温度不好控制;此外,由于改性过程中颗粒不断被粉碎,产生新的表面,颗粒包覆难以均匀,要设计好表面改性剂的添加方式才能确保均匀包覆和较高的包覆率;此外,如果粉碎设备的散热不好,强烈机械力作用过程中局部的过高温升可能使部分表面改性剂分解或分子结构被破坏。
2干燥与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复合工艺:这是一种在湿粉体干燥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湿粉体脱水的同时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的复合工艺。
3沉淀反应表面化学包覆复合改性工艺:是在沉淀反应改性之后再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实质上是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改性工艺。
这种复合改性工艺已广泛用于复合钛白粉表面改性,即在沉淀包覆SiO:或A1203薄膜的基础上,再用钛酸酯、硅烷及其他有机表面改性剂对Ti02/Si02或A1203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有机包覆改性。
五表面改性设备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可采用的设备也是各种各样。
目前在这些设备中专用设备较少,大多数是从化工,塑料,粉碎,分散等行业中引用过来的。
根据所应用的表面改性工艺的不同,表面改性设备可分为干法设备和湿法设备两大类。
其中干法设备主要有高速加热式混合机,卧式加热混合机,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PSC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高速冲击式粉体表面改性机机械融合式粉体表面改性机,流态化床式粉体表面改性机,漩涡磨等,湿法设备主要是可控温反应釜,反应罐或搅拌反应筒。
六粉体表面改性产品的检测与表征目前的表征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通过测定表面改性或者处理后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润湿能,表面能,表面电性光学性能包覆量表面结构,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等来表征表面改性的效果。
间接法:通过测定表面改性后粉体在确定的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性能如填充高聚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涂料和涂层材料的光,电,热,化学性能等来表征表面改性的效果。
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1)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
发展适用性广、分散性能好、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作用机会均等、表面改性剂包覆均匀、改性温度和停留时间可调、单位产品能耗和磨耗应较低,无粉尘污染的先进工艺与装备集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丰要工艺参数和改性剂用量进行在线自动调控,以实现表面改性剂在颗粒表面的单分子层吸附、减少改性剂用量、稳定产品质量和方便操作。
(2)表面改性剂。
在现有表面改性剂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各种偶联剂的成本;同时采用先进化学、高分子、生化和化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发应用性能好、成本低、在某些应用领域有专门性能或特殊功能并能与粉体表面和基质材料形成牢固作用的新型表面改性剂。
(3)粉体表面改性“软技术”。
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根据目的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粉体材料和“设计”粉体表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先进计算方法、计算技术以及智能技术辅助设计粉体表面改性工艺和改性剂配方,以减少实验室工艺和配方试验的工作量,提高表面改性工艺和改性剂配方的科学合理性,达到最佳的应用性能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1 蒋阳,陶珍东。
粉体工程。
武汉理工出版社2 郑水林。
粉体表面改性。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