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四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四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四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1.统计工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和数字资料构成。

3.按月平均法计算出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是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统称为统计的整体功能。

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显著线形相关条件下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如果一组数据的均值小于中位数,且中位数小于众数(即:x<Me<Mo),则该组数据属于_______分布。

8.平均指标反映统计分布的集中趋势,指标反映统计分布的离中趋势。

9.统计学中把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变量数列的最高组为开口组10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距是200,则该组的组中值是()。

A.1100 B.1200 C.1500 D.11502.某地区产值2016年比2015年增长10%,2015年比2014年增长20%,则2016年比2014年增长()。

A.9.1% B.10% C.15% D.32%3.某企业今年与去年比产量增长20%,产品价格下降20%,则其产值()。

A.不变B.增长C.下降D.无法计算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减少50%,则样本容量要增加()。

A.1倍B.2倍C.3倍D.4倍5.在参数估计中利用t 分布构造置信区间的条件是()。

A、总体分布需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B、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C、总体不一定是正态分布但必须是大样本D、总体不一定是正态分布但需方差已知6.已知小张买的两种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24点,本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为14元,前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为()。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答案(第八九章)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答案(第八九章)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答案(第八~九章)一、判断题1、×2、√3、×4、×5、√6、×7、√二、单项选择题1、A2、A3、B4、C5、B6、D7、A8、B9、C 10、D 11、B 12、C三、多项选择题1、ABE2、CDE3、ACD4、AB5、BCD6、BC7、ABCD8、ABC9、ABD 10、ABDE四、简答题 1、答:(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

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

(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答:数量指标综合指数∑∑=01p q p q K q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11p qp q Kp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答:平均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的权数的条件下。

具体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00q p 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11q p 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

列式证明如下:∑∑∑∑∑∑===010000010000p qp q q p q p q q q p q kp K q∑∑∑∑∑∑===1110111111111/p qp q p p q p q p kq p q p Kp4、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

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q 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统计学原理作业4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4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4答案第八章—第九章 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二、单项选择题 1.A2.A3.B4.C5.B6.D7.A8.B9.C10.D11.B 12.C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CDE 3.ACD 4.AB 5.BCD 6.BC 7.ABCD8.ABC 9.ABD10.ABDE四、略五、计算题1、解:(1)消费品零售额指数=消费品零售量指数*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所以城市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45.113%113%2.128=农村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39.116%8.106%3.124=即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3.45%和16.39%(2)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产品成本指数所以2003年产品成本指数=%38.99%6.113%9.112=即2003年产品成本比2002年降低了0.62%2、解: (万元)(万元) (万元)1)、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指数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变动的绝对值影响(万元 )2)、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由于产量增长对总成本变动的绝对值影响(万元)3)、总成本总指数总成本绝对值总变动变动: (万元) 指数体系:000600190041%;114.29%96.04%09.761+-=⨯=答:1)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是84.1%,2)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是179.4%3)总成本总指数是150.8%,即计算期总成本比基期的销售额增加50.8%,是由于产量增长79.4%和单位成本降低15.9%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由于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使得总成本降低了36000万元,由于产量增加又使总成本增加了100000万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净增加了64000万元3、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74.10569.1938205011111==∑∑p q Kp q%109.764200046100011===∑∑p qp q%29.11442000480000001===∑∑p qp q%04.9648000461000111===∑∑pqp q 410042000461000011=-=-=∑∑p q p q 190048000461000111-=-=-=∑∑p q p q600042000480000001=-=-=∑∑p q p q 480004200046100010011===∑∑∑p qp q p q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59.12017002050011==∑∑p qp q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04.114170069.1938111==∑∑p qp q k其他文字说明略4、解:1)上半年为间隔相等时点数数列,则上半年平均库存为:2)下半年为间隔不相等时点数数列,则下半年平均库存为:全年平均库存为(万元) 答:上半年平均商品库存额为50.417万元、下半年平均商品库存额为52.75万元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为51.5835万元417.50172504043485560263121.....21211=-++++++=-+++=n a a a a n 75.521321268603260452245502.....22112321212=++⨯++⨯++⨯+=++++++=∑--f 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3;2;12;60;45;503214321=======f f f a a a a 5835.51275.52417.50212662121=+=+=⨯+⨯=a a a a a ;50;40;43;48;55;60;637654321=======a a a a a a a5、分析:劳动生产率c=生产总产值(总产量)a/工人数b 所以: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月平均总值 /月平均工人数 解:1)月平均总产值 (万元)月平均工人数(人)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元/人)2)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方法 1: (元/人 )方法 2:一季度劳动生产率=半年总产值/月平均工人数(元/人)答: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000元/人 2)一季度劳动生产率9000元/人c ba 600142/6006205802/600121 (21)21=-+++=-+++=n b b b b n1803200160180=++==∑n a a 300060010000180≈⨯==ba c 9000300033=⨯=⨯=c 9000600200160180=++==∑ba97-02年全期平均增长量=)(94.219167.109910元=-=--n a an97-02年平均发展速度=nn a a 0=103.56%97-02年年增长速度=nn a a 0-1=103.56%-1=3.56%7、解:(1)2000~2005年平均发展速度=%3.104=∏∑ffx(2)2010该地区的生产总值=1430*10085.1=3233.21(亿元)。

统计学原理本科阶段练习4答案

统计学原理本科阶段练习4答案

《统计学原理(本科)》阶段练习4答案二、判断题三、填空题1: 绝对数动态数列 2: 增长量 3:∑∑=10qqp q p k4: 总体标志总量 5: 成反比 6: 复合7: 报告期水平减去最初水平 8: 多元回归9: 最小二乘法 10: 平均数指数公式 11: 某个时点上 12: 极端值 13: 标志变异指标 14: 精确度 15: 大于 16: 20 17: 旺季 18: 反比 19: 104% 20: 正 21: 大于22: 越强23: 典型调查24: 时点指标 25: 发展水平值 26: 随机的 27: 第一步28: 同一总体内各部分(各组) 29: 百分数 30: 越好四、计算题1.解:最大的次数是32,所以众数组是600—800这一组,在这一组中,用上限公式计算众数:千克)(04.702)600800()732()832(8328002120-⨯-+---=⨯∆+∆∆-=d U M (5分)总人数是50人,中点是第25个,中位数在600—800这一组,千克)(75.693)600800(321025060021=-⨯-+=⨯-+=-∑d f S fL M mQ e m (5分) 2.解:辆)(3295812551238400122805350tat a =+++⨯+⨯+⨯+⨯==∑∑(5分)(2)平均增长量=亿元)(54.857.4253007.342n a a 0n ==-=- 2010年的投资额=平均增长量+2009年的投资额=342.7+8.54=351.24(亿元)(4分) (3)年平均增长速度=%70.2170%.10213007.3421a a 5n0n =-=-=- (3分) (4)2010年的投资额=亿元)(352.00%)7.102(300x a 6n0=⨯=或2010年的投资额=亿元)(95.351%7.102a 2009=⨯ (3分)4. 解: 1)相关系数()()9091.0426302686217964262114816y y n x x n yx xy n r 222222-=-⨯-⨯⨯-⨯=---=∑∑∑∑∑∑∑有相关系数可知,产量与单位成本高度负相关。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参考答案《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 )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 p q 中,0001p q 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题目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题目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题目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题目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题目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题目8:1999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题目10: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题目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题目1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题目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题目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题目3: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11p q A 、 10p q B 、 01p q C 、 00p q D 、7、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 )。

11p q A 、 10p q B 、 01p q C 、 00p q D 、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 B )。

A 、10%B 、7.1%C 、7%D 、11%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10、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D )。

A、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简单算术平均法 D 、首末折半法11、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B )。

A 、(190+195+193+201)/4 B 、 (190+195+193)/3C 、 ﹛(190/2)+195+193+(201/2)﹜/(4-1)D 、 ﹛(190/2)+195+193+(201/2)﹜/41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平均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定基增长速度三、多项选择题1、指数的作用是 ( ABE )。

A 、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 、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 、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 、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DE ) 。

A、商品零售量指数B、商品零售额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D )。

A、工业总产值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4、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 )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CD)。

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E、质量指标指数6、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BC )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7、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原材料库存量(吨) 8 10 13 11 9则该动态数列( BD )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8、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BDE )。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商品销售量C、垦荒造林数量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E、产品产量9、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BD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10、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ABDE ) 。

A 、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 、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 、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 、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 、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7、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可采用的公式有(ABCD )A 、n a ∑B 、12121321-++++n a a a a nC 、f f a a f a a f a a n n n ∑+++++---121232121222 D 、ba c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的公式有(ABC ) A 、n x π B 、nna a 0C 、n RD 、n a∑ E 、ba c = 四、简答题1、写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并说明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答题要点:数量指标综合指数0010q p q p ∑∑=①010q p q p ∑∑表示数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

②0010q p q p ∑-∑表示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011q p q p ∑∑=①1011q p q p ∑∑表示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

②1011q p q p ∑-∑表示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

2、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标有何区别与联系?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同。

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2)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综合指数要求全面的资料,平均指数既可用于全面资料,也可用于非为全面资料;(3)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

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主要是用以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综合指数因用于对比的总量指标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因此在经济分析中,不仅用于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且用于因素分析,表明因素变动对结果变动影响的程度。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平均指数可以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加以应用。

列式证明如下:001000001000p q pq p q p q q q p q p kq k q ∑∑=∑∑=∑∑=01110111111111/p q p q p p p q p q k p q p q k p ∑∑=∑∑=∑∑=3、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比较有什么特点?写出时期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答题要点: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

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时期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na a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公式为:1212121-+++=n a a a a n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公式为:f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12321212224、写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公式表示为:123120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公式表示为:0123120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 五、计算题1、(1)某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09亿元,增长%3.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和%8.6,试问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多少?(2)某厂2010年的产量比2009年增长了%6.13,生产费用增加了%9.12。

问该厂2010年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何? 解:(1)消费品零售额=消费品零售量⨯消费品零售价格消费品零售额指数=消费品零售量指数⨯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根据资料可以得知某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指数为%2.12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指数为%3.124,消费品零售额指数的变动受消费品零售量和消费品零售价格两个因素的影响,故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13和%8.6的是城市和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量指数,根据上述指数体系可以知道:%2.128=⨯%113城市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城市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45.113%113%2.128==%3.124⨯=%8.106农村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39.116%8.106%3.124==即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45.13和%39.16(2)根据生产费用=产量⨯产品成本的关系得出如下指数体系: 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产品成本指数 ⨯=%6.113%9.112产品成本指数故2003年产品成本指数%38.99%6.113%9.112==,即2010年产品成本比2009年降低了62.0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