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1.如图所示

2.指示灯与开关是串联的,电路如图所示.

3.试电笔内部的电阻约一百万欧,即R =106 Ω.接触火线时流过试电笔的电流为I =U R

=220 V 106 Ω

=2.2×10-4 A .25 W 的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U =25 W 220 V =0.11 A ,I I ′=2.2×10-

4 A 0.11 A =1500

. 4.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干路的火线上,空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脱离,可防止触电.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甲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乙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

2.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为I =P U =2000 W 40 V

=50 A .故应选横截面积为10 mm 2,安全载流量为68 A 的输出导线.

3.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由Q =I 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材料的熔点低,是为了在电流过大时更快到达熔点而切断电路.

第3节 安全用电

1.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脱离,人接触灯泡不会导致触电.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开关断开时,火线仍与灯泡连接,人接触灯泡仍可接触到火线,会导致触电.

2.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或移动用电器时应断开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用电器外壳应接地等.

3.某处短路时,与甲地间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U I =30 V 0.5 A

=6 Ω 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 6 Ω0.2 Ω/km

=30 km. 短路处到甲地的距离S =L 2=30 km 2

=15 km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1.方法1:指向性判定:用细线将两钢棒悬挂起来,多次拨动它们,若最终停下来总是一端指北,一端指南,则有磁性,否则无磁性.

方法2:一根去接触另一根的中部,若被吸引,则另一根无磁性;若不吸引,则另一根有磁性.

2.如图所示.

3.针尖是N极.

4.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的是地理位置的北方.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为地面上静止的小磁针N极指北方,表明地磁的磁感线是指向北方的,即从南方出来.而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所以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方.

第2节电生磁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开关S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将变为水平向右.

4.螺线管会转动一定角度才停下来.

5.牵牛花的缠绕方向与生长方向的关系可以这样确定,用右手握住缠绕的树干,让四指弯曲的方向与缠绕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生长方向,这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与北极方向的关系相同.不同植物这种关系不一定相同.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水位达到A时,电磁铁通电,衔铁被吸下,红灯与电源接通,红灯亮,水位不到A 时,电磁铁不通电,没有磁性,弹簧将衔铁左端下拉,右端接触上面的动触点,绿灯与电源接通,绿灯亮.

2.水银是导电的,当水银面上升到温度计中金属丝下端的温度时,电磁铁与电源接通,有磁性,将电铃所在电路有动触点的衔铁向左吸过来,电铃的电路接通,电铃响起来,发出警报.

3.如图所示.

4.当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磁性增强,巨磁电阻(GMR)的电阻值减小,灯变亮.

第4节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2.电动机主要由磁极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换向器由两个能和线圈的转轴一起转动的金属半环组成,它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地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3.I =P U =5.5×103 W 220 V

=25 A. 连续工作2 h 消耗的电能W =Pt =5. 5 kW·2 h =11 kW ·h

4.如图所示(也还有其他方法).

第5节 磁生电

1.后两种情况下的导体都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都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由磁极和线圈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的电能是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获得的.它的电能提供给用电器,使用电器工作.

3.手电筒灯泡发光稳定,不闪烁;手摇发电机使灯泡发光时,灯泡会不停地闪烁.这是因为手电筒的电源是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而手摇发电机提供的是大小方向都发生改变的交流电.

4.对着动圈式话筒讲话时,膜片随着声波振动,带动与膜片相连的轻质线圈摇动,线圈套在永磁体上,振动时切割永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6.汽油发电机是靠汽油机带动,将内能转化成了电能,风力发电机靠风力带动,将风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1.听筒中的膜片也会同步地向左、向右运动.

2.磁生电的耳机是话筒,电生磁的耳机是听筒.

3.“学”字的电码是“1331”,“1”用点划表示应有“、一一一一”若用“0”和“1”表示点划,则“1”应表示为“01111”同理“3”应表示为“00011”,所以“学”字的数字码应为“01111000110001101111”.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1.它们都能发生电磁波.因为它们有的是间歇工作,电流时通时断,变化的电流会激发电磁波.有的会对接收电磁信号的装置产生干扰.

2.由题图可知电台发射的最高频率的电磁波的频率为106MHz=1.06×108 Hz.线路中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6×108次.

3.红外线走的路程s=ct=3×108 m/s×2.8×10-7 s=84 m.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L=s

2

=84 m

2=42 m.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1)射频电流的频率为1008kHz,音频电流的频率为400Hz.

(2)收音机接收到空中电磁波的频率为1008kHz.

2.移动电话的信号要靠基地台传递和放大,在上海给北京用户通话时,基地台转接的次

数增多,因而费用更高.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卫星电话是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信号延迟时间为

t=s

υ=2×

36000 km

3×105 km/s

=0.24 s.

2.接打手机是微波通信;卫星电视是卫星通信;有线电视有的是利用光纤传输的,是光纤通信;互联网上发送电子邮件是网络通信.

3.略.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1.

一次能源柴薪、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

二次能源电能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电能可以通过各种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而获得,获得的途径广泛,对满足日益增多的能源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电能的输送也极其方便.电能的使用领域广泛,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3.一般家庭的电源使用情况经历了从柴薪到煤,再到煤气、天然气、电的变化过程,现代人均能量消耗的数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第2节核能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核相当于绿豆.

3.核反应堆释放核能是缓慢、平稳的,原子弹是剧烈、迅猛地释放核能,它们相同之处都是原子核的裂变,都是链式反应.

4.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叫聚变.利用核聚变制成了氢弹,核聚变能量释放速度不可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

(核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

化为电能)

第3节太阳能

1.因为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远古的动物、植物变化而成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储存能量,也是间接地储存太阳能.所以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来自太阳能,而太阳能是太阳内都不停息的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2.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光能

3.

4.太阳能电池能量丰富、洁净、无污染.目前适用于光伏发电、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等.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2.水能、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其余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3.从不同类型的发电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

4.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很多就伴随着废气、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还有废气、废水等的排放.所以,“节能”本身就能够促进“减排”.

5.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全册)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P7) 解答:暖水瓶中水面上方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2、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P13) 解答: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比如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让流动的热水慢慢经过散热器时放出热量;工厂中的一些机器利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3、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P14) 解答:(1)Q吸=cm(t-t0) (2)Q放=cm(t0-t) 4、(1)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2)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 P19)解答:(1)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在转化为机械能。 (2)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3)排气冲程排出汽车的尾气。 5、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炭、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论点,并进行分析。(P22)解答: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相同,例如:燃烧1kg的干木柴、1kg的烟煤和1kg的煤气,干木柴释放的热量较少,烟煤释放的热量较多,煤气释放的热量最多。 6、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P24) 解答:内燃机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走向: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废气带走了大部分能量;克服机械之间的摩擦消耗的能量. 7、停止用力,秋千越摆越低,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讨论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P28) 解答: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减少了,但能量并没有丢失,实际上是通过摩擦或 碰撞把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九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参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压强(教学参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和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容,涉及的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 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 B.腌咸菜 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 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4、 §2、内能 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第七章 力 一、填空题 1.新华社2011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网球选手。在他将网球击出时,网球的 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所示,网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的 发生改 变。 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 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3. 如图,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 4.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如果某次错误的 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 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 二、选择题 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 则可能翻倒,这说明里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 (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力。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 A.(1)(2)(3) B.(2)(3)(4) C.(1)(3)(4) D.(1)(2)(4) 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的吸引力 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河水不会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条就会离开地面 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9.如图所示,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某实验小组,将各个成员的实验结果绘制在一 个G-m图像中,其中正确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 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1.运动方向;运动状态;形状 2.2、4、5、7、10 3.人 4.所测量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了 5. C 6. B 7. D 8. B 9. B 10.C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填空题 1.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请分别列举一个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要求列举教科书以外的实例)。 利用惯性:; 防止惯性:。 二、选择题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的大 C.不受力的物体没的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在下列事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减速进站的火车 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2019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 后习题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 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 变化吗? 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m 102-10m 101-?=108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 亿,即6×109 ,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916 10610?=×106倍。

2015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师用书:9.5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整合与评价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解析】首先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故A、D图象是非晶体的图象;再次分清熔化是固体→液体,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而凝固过程则恰好相反,故C对。 【答案】C 2.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 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 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解析】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体积都不易被压缩,选项B正确。 【答案】B 3.晶体吸收一定热量后()。 A.温度一定升高 B.晶体的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C.温度和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D.可能温度升高,也可能状态发生变化 【解析】晶体吸收热量后在熔化前状态不变,温度升高,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状态变化,故A、B、C错,D对。 【答案】D 4.如图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 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 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 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 【解析】由图象可知曲线M表示晶体,bc段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对;N表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A错;由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逐步熔化的,因此C、D错。 【答案】B 5.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平行 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 C.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教材回顾(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特性 [(判断正误)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3.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4.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1.× 2.√ 3.× 4.× 二、位移和路程

注意: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运动的方向,如物体在竖 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仍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2.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4.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 答案:1.× 2.√ 3.× 4.×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位移与物体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 [深化理解] 平均速度注意点 1.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物体运动的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求解平均速度必须 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题速验]

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源于课本《九年级全册-------课本图片改编试题(2)》 《九年级全一册》 1、如图是小明发明的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以下是同学们关于该装置的讨论,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九全一册(P90) A、瓶内灌水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供水;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2、如图,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该现象不能说明:(九全一册P6) A、蜡分子间有间隙 B、蜡在凝固时密度变大了 C、蜡是非晶体 D、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3、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仓内的情景,太空仓内不能做的实验是() (九全一册P11) A、用测力计测摩擦力 B、用天平测质量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温度计测体温 4、如图是一些物质的密度,你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 (2) (3) 5、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场景,如果加油机在同一高 度以4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则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 的速度是,加油过程中,加油机的动能, 势能,受油机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6、如图是小红乘坐观光电梯的情景,当电梯刚开始启动上升 时,她受到电梯对她的支持力比她的重力 (填大、小、相等),她感觉到地面在下降,是以为参照物的,当她上升到顶层后有耳鸣的感觉是因为。 7、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运动。若甲物体相邻两位置的间距为2.5厘米,作为光源的闪光灯闪亮的频率为50Hz,则甲的运动速度为 Km/h。 8、如题所示的日晷是古代的一种工具,它是 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 9、如图,用磁铁靠近小钢球,会出现甲乙所示的现 象,这说明。这种研 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10、如下左图说明:(1) (2) 11、(1)画出被绳子拉住的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2)画出地球左侧苹果树上任意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是因为不倒翁 ,不倒翁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不倒翁的能 转化为了能,它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13、如图以下场合或应用中不是利用摩擦的是() A B C D 14、如图,赛艇运动中,赛艇的浆是一个省的杠杆,它的头部做的很尖是为 了,若艇身排开水的体积共0.6m3,艇身和浆的总质量为70kg, 则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15、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参考答案 九年级有 22个想想做做 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九第十一章第二节P11) 解答:物体的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的物理量。因为组成物体的分子个数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即“物质的量”不变。 2、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关于称量的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九第十一章第三节P13) 解答: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提出的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会怎样?” 3、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如果是铁块或者木块,这个比值会跟铝块的一样吗?(九第十一章第三节P14) 解答:铁块、木块、铝块的质量与各自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量筒的使用方法(九第十一章第 四节P18) 解答:(1)这个量筒是以毫升单位标 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 ; (3)量筒的分度值是1ml ; (4)甲俯视液面、乙仰视液面。 5、(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 室和火炉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2)按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 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第十一章第五节P21) 解答:(1)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的气球体积缩小;放在炉火附近 的气球体积变大。 (2)酒精灯火焰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风”推动了风车。 6、说出下面钟表的分度值(第十二章第 三节P3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研说教材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说教材稿 镡坝学校侯爱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1、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镡坝学校的侯爱民,我今天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今天我将在“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大的方面说教材,说课标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主要包括“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内容结构与立体整合”三个方面,说建议主要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一、说课标 4、(一)课标目标 课程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是师生在共同追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发展、生长、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在检测中难以体现,但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理解物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意识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认识能量能量的守恒与转移,会记录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的意识、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5、(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划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二、说教材 7、一)编写意图 (1)、全面体现初中物理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立足学生的发展 (2)、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第 1 节 两 种 电 荷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 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用 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摩 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electric charge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 电。带电的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演 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图15.1-1)。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 2. 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 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15.1-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2 物理 九年级

2 实验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 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 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 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 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 量。为了方便起见,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电荷量 的单位是库仑(column ),简称库,符号是 C 。一 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 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 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 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图15.1-2)。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垫 金属箔原子及其结构 图15.1-2 否带电 验电器能显示物体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 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 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 数目的电子(electro n )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 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1.6×10 C 。 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 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 1个正电荷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33 - -1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

物理教师用书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预测卷(一)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解析】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光的反射二折射二光的直线传播.解题时应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树荫下的圆形 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水中的铅笔在水面处 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山峦在水中的 倒影”实际上是山在 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河水看上去 较浅” 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C.质量小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小块棉絮也有惯性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A二B二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解析】当滑片P 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流表示数减小.R 1为定值电阻,则两端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R 2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故选D. 4.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风能二太阳能二地热能以及核能是一次可再生能源 B.煤二石油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可控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解析】风能二太阳能二地热能以及核能是一次能源,但是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选项说法错误,A 符合题意;煤二石油二天然气都是自然界中不可能短期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 选项说法正确,B 不符合题意;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成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太阳内部为轻核聚变,而核电站是应用了可控的重核的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C 选项说法正确,C 不符合题意;化石能源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甚至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导致局部战争的重要因素,故D 选项说法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A.5.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判断研究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没有改变,则研究物静止; 若发生改变,则研究物运动.迎面吹来的风相对于飞机模型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故选B.第6题图 6.如图所示,把A 二B 两个实心球放入水槽里,结果A 球沉到水底,而B 球漂浮在水面上.如果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二m B ,体积分别为V A 二V B ,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 A 二F B .则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A.如果V A =V B ,那么F A =F B B.如果V A =V B ,那么F A >F B C.如果m A =m B ,那么F A =F B D.如果m A =m B ,那么F A >F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所受浮力关系的判断.若物体的体积相同,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即F 浮力=ρ液gV 排,A 浸没,B 漂浮,A 排开液体体积大,此时A 二B 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A >F B ,故A 选 项错误,B 选项正确;若物体的质量相同.则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进行解答,由题图可知B 漂浮,所以F B =G 物,A 沉底,所以F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