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山水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的内容。

具体包括: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山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诗歌朗诵音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发他们对山水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山水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分析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c. 介绍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让学生领略各大景区的美丽风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山水诗和一幅山水画,指导学生如何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山水诗、画的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山水文化a. 起源与发展b. 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c. 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2.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山水诗,谈谈你的感受。

b. 鉴赏一幅山水画,描述画中的意境。

2. 答案:a. 诗句:略b. 画作: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山水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中国旅游之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之山水文化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 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 你想知道都有哪些风景曾被荣幸的印上它们 的背面,在担负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的同时, 也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递着浓 缩自然、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中国精神吗?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五大连池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五交大流连学池院
腾冲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独特地貌型
5、丹霞地貌景观 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大拐弯
金沙江虎跳峡
虎跳石
怒江大峡谷
宁波太姥山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奉节县天坑地缝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湖泊的特征及其分布 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蒙新高原湖区 东北平原-山地湖区 云贵高原湖泊
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 文化意蕴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2、掌握中国人山水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 1、山水文化的价值取向。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张晓虹著,《中国山水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
艺 术 价 值
审 美 价 值

旅游文化 第四章山水文化

旅游文化 第四章山水文化

第四章山水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地质地貌、水文水体、气象气候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天然形成的环境资源。

它们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资源基础,因此,我们往往以“得天独厚”来形容某些自然资源特别优美的风景名胜区。

各种自然要素完美而和谐的天然配置可以形成各种奇美的景观。

名山大川、奇洞怪石、江湖瀑布、奇花异兽等可供游览、观赏;温泉矿泉、海滨沙滩、湖边草地、山间森林可供度假、疗养、激流险滩、悬崖雪原、沙漠戈壁、“野人王国”等可供人们探险、健身。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动植物繁多,形成了美丽如画、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区。

安徽黄山烟云变幻,山东泰山雄伟壮观,西岳华山巍峨险峻,杭州西湖妩媚多姿,桂林山水优雅秀丽,长江三峡如天造地设的山水画廊,内蒙古大草原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①毛泽东:《沁园春·雪》。

第一节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失意官宦,无不游历名山大川,寄情抒怀,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

一、山水景观的形式美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比,自然山水的形式美是其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

换言之,山水美主要以形式美取胜。

形式美主要包括构成山水景观的物质材料(质地、线条、形态、色彩、声音等)和形式结构(对称、均衡、和谐等)两部分,它们的完美结合作用于人们一定的心理结构,最终呈现为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各种形式美,从而使观赏者产生崇敬、愉悦、振奋、温柔、心旷神怡等美的功效与魅力。

山水景观虽然以形式美取胜,但对形式美的理喻仍然离不开人们健全而正常的心理机制。

也就是说,“山水景观的形式美是通过人们的心理对应机制而获得审美价值的。

”很明显,直线是趋向一致的点的轨迹,呈现出物质运动的方向性和确定性,它常常对应于生活中坚硬的东西,显得挺拔刚直、英俊潇洒,例如壁立万仞的悬崖峭壁、顶天立地的长白松等。

旅游山水[1]

旅游山水[1]
老子厌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以保持纯真的 天性。
庄子向往和追求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 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PPT有丝竹, 山水有清音”。
§ 大诗人谢灵运: “白云抱幽石,绿篠 媚淸涟”,“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时间:魏晋南北朝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情景交融
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 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 为一。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三、变幻莫测的山水欣赏角度
(一)选取不同的距离 远观和近观 动观和静观 平视、俯瞰和仰望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旅游山水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5
旅游山水[1]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一、山水与文化
山水:特指地 貌特征具有典型性, 生态环境优良,有 一定文化积淀,具 有美学、文化、科 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的综合体。
PPT文档演模板
张家界风景
旅游山水[1]
物质形态 四类
§ 1、雄险幽奇的山地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武当山|
峨眉山
旅游山水[1]
▪ 2、澄清碧透的水体景观
桂林山水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 3、广袤神奇的森林景观
九寨沟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山水[1]
§ 4、浩瀚无垠的大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山水文化。

该章节详细阐述了我国山水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哲学等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1.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山水诗、山水画的创作与鉴赏;3.名山大川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4.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地域特色;2.学会欣赏山水诗、山水画,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山水诗、山水画的鉴赏;重点:山水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地域特色以及旅游资源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展示山水诗、山水画、名山大川等图片和视频;2.教材:人手一本《中国旅游文化》;3.笔记本、笔: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山水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山水文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3.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山水诗、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4.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5.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山水诗,并进行交流分享;6.新课导入:介绍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分析其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8.课堂延伸: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山水文化。

六、板书设计1.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山水诗、山水画的鉴赏;3.名山大川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内涵;4.山水旅游资源保护。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以“我心中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首山水诗或一幅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答案示例:山水诗:《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思路:以泰山的雄伟壮观为主题,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课后阅读:《中国山水诗精选》或《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
园林布局:山水相映自然和 谐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分 明体现自然生态之美
园林意境:通过山水、建筑、 植物等元素营造出宁静、幽 雅的意境
旅游景点的山水文化元素
自然景观: 山川、河 流、湖泊、 瀑布等自 然景观
人文景观: 古建筑、 石刻、壁 画、雕塑 等
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 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等
中国旅游文化第 二章山水文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念山 点山 现山 承山 值山
加 和水 和水 形水 和水 和水
目 起文 内文 式文 发文 意文
录 源化 涵化
化 展化 义化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水文化的概 念和起源
山水文化的定义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诗歌的韵味: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山水诗歌的情感: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悟等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体现
山水诗歌的艺术价值:山水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 值
园林艺术的自然之美
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 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现代社会中山水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旅游产业:山水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创作:山水画、山水摄影等艺术形式不断创新 教育传承:山水文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传承和发展 科技应用:科技手段如VR、R等应用于山水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山水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全球化使得山水文化得以传 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旅游山水文化全套课件

旅游山水文化全套课件
▪ 山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自然山水的 制约与影响,但某种文化一经形成,又作为 一种“无形的物质和能量”,反过来深刻影 响地理环境。
▪ 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的文化 业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 山水文化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山水文化的载体,山水文化是山水的 灵魂。中华民族在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一系列影响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心理定 势和价值取向的特殊山水观。
▪ 千百年来,在自然、社会中求生存的中国人在
儒道互补的思想体系儒染下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 即刚健写实的思想性格、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淳 朴敦厚的道德风范、雄浑博大的胸襟怀抱、忠贞不 渝的民族气节和正道直行的坚强意志。因此,我们 说“山”和“水”在中国人的观念意识中,在中华 民族的文化传统里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一、山水与文化
▪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
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山水文化则 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 因此,我们说自然山水是文化产生的土壤,山水 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不可脱离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山 水文化是人类与自然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产物,人 与自然的互生共成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发生、发展。 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双向同构的关系。
▪ 3、中国山水文化的意义
▪ 山水文化既然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 创造的精神成果,必然牵涉到人与自然的种 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目前现代工业文明带 来的种种疾病,环境间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 前,成为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一大课题。

中国山水文化体现出的一种主导的积极的精神就是:天
人合一,也就是从人出发,重视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与协调; 社会在前进,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动态系统。

山水旅游文化

山水旅游文化

山水旅游文化第一节人类对自然山水的认识与审美2.1.1崇拜自然的价值观自然崇拜产生的原因?自然即天然,非人为的,这里主要指日、月、山、川、动物、植物等。

早期的人类崇拜大自然,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类以动植物为衣食之源,离开了大自然不能生存。

他们感觉自己和某种自然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就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同族;或者对某种凶悍的动物感到特别恐惧,也会奉若神明,于是就把它作为该氏族的徽号、标志和象征。

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艰巨性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不理解,产生了对各种自然物的崇拜,除了动植物崇拜以外,还有对日、月、山、川等非生物的崇拜。

自然崇拜的价值?图腾崇拜使动植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用它的形象美化生活。

自然崇拜产生了美丽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文学艺术。

中国很多神话传说表现了人和动物互相转化的亲情关系,在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

2.1.2寻奇探幽的价值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游人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它具有以下两种价值:科学考察的价值:自然万物都具有文化属性,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启发人的思维,激励人们去探索其奥秘。

探险猎奇的价值:寻求美的事物、美的感受,是人们外出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而险峰绝处的无限风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2.1.3保护自然的价值观自然资源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旅游自然文化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深刻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不合理的开发不仅危及旅游业,也危及人类的生存。

建设部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2.2 山文化在上古时代,人类对山就不陌生,山的天然洞穴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原始人在山上采集打猎获取食物,维持生存,以大山为衣食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
2.西岳华山
•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 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 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 路”的说法。华山名字的来 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 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是分不 开的,古时候“华”与“花 ”通用,正如《水经注》所 说:“远而望之若花状”, 故名。 华山有东、西、南 、北、中五峰。
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峰
陆心之湖—青海湖
广东韶关丹霞山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张家界—武陵源
峰林之钰 稀世珍宝
神农架
神农架
白鹿洞书院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 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 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 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 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 明的演进过程。
二、山岳文化景观举要
仁者乐山概括了中国古人对山 岳的基本态度,代表了一种坚韧不 拔的精神以及志存高远的豁达,表 现了一种安土重迁的传统。
1.东岳泰山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 ”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 独尊”的地位。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 “岱宗”,春秋时始称“泰 山”。“山以岳尊,岳为东 最”。“泰山安、,四海皆 安”“”自汉代我国确立“ 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 五岳独尊”的地位。 杜甫《望岳》、司马迁 《封禅书》》
-------《世说新语》
引导案例
《山坡羊· 西湖杂咏》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第一首: SHENANDOAH
中文译名为“情人渡”。 这首曲名也是位于佛吉尼亚的美国国 家公园"仙纳度"的名称,乐曲是从鸟 鸣与淙淙的溪水声中开始的,几声小 鸟轻啼瞬间便营造出宽阔的空间,加
上洌洌水声,你能分辨出有几种鸣禽
吗?晶莹的钢琴奏响舒缓的引子,电 吉他将优美的主旋律弹奏的异常美妙 《万籁之声》: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美的录音。 ,当大提琴奏响时你听到小鸟飞过吗 ?听到啄木鸟啄树的声音了吗?
双峰插云
三潭印月
花港观鱼 南屏晚钟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二、山水的文化审美特点
山水
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 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 观的综合体。
山水与文化
•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 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 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 根本品性。 •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 “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 型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 、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 ,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 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 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于完全的松弛状态,只有快感而没有痛感。秀美之境是人们休
闲的最佳处所。 秀丽的山水往往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山体线条柔和, 起伏和缓;二是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高;三是流水 潺潺,水色净美 。 “西北之山多浑厚、东南之山多奇秀”

神女峰
5、“幽静”
幽,一般指景物的观赏空间范围较小。幽景 常以崇山深谷、山间盆地,或山麓山岙为地形基础 ,辅以参天乔木构成半封闭的空间。 幽与深,幽与静都是密切相连的。包含有深 和静的两种因素。幽,既可指深邃有味的视觉欣赏 空间,又可指恬静无喧哗的听觉环境。
第一章
中国山水文化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山岳文化
水域文化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审美
我国自然山水的审美历程 我国对自然美的认识进程,大致包 括“致用”、“比德”、“畅神”三 个阶段。
“致用”: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之前的漫长时期 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
原始洞穴壁画
谷纹\花纹彩陶 (仰韶文化)
4、九华山
•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 ,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 而得名。素有“东南第一山 ”之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 山、地藏王菩萨道场、上古 学仙修道圣地。保留着清朝 皇帝乾隆御赐金匾“东南第 一山”。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 青阳境内。九华山风景区面 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 174平方公里。景区方圆100 千米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 王峰海拔1344.4米,山体由 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
一、、名山文化
1、原始的山岳崇拜:封禅祭拜天地 2、文人墨客的推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北宋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雎阳书院 3、宗教的推波助澜: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道教名山:十洲三岛 4、研究探险的发掘:沈括《梦溪笔谈》、朱熹 《朱子全集》、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险是一种动魄惊心的美,险和奇一样,能以某种特殊
的夸张形式打破某些平庸的调和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险峻不但给游人以美感,而且激起人们探险的好奇心和征
服险峰的决心。
“无限风光在险峰”,说明了险和风景的关系。险峰 往往是名山中最引人的景点,座座名山都有自己的险峰。

悬空寺
龙首岩
4、“秀丽”
秀, 是大自然最常见的形态特征。优美、恬静、柔和、 秀丽.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处在十分和谐的关系之中,身心处
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审 美特点
对自然美的欣赏更侧重于形式美。自然 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激起人们的强烈的审美感受。 因此,自然美的构成最重要的是形状、 色彩、声音、动静等形式美的因素。
一、形象美
形态是指自然景观在空间上所显示的感性形式。“形 态美”主要是”
2、“奇异”
奇异、奇特、奇怪。“奇”意味着高度的 独特性,往往是一些稀有、罕见、出人意表、迥 异于寻常的事物。
“黄山天下奇”: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称黄山四绝。 “桂林山水甲天下”: 奇山、异水、奇洞、奇石 ,人称桂林四绝 。

黄山石
金顶佛光
张家界
海市蜃楼
3、“险峻”
形状陡峭,山脊狭窄,悬崖深谷,峭壁凌空,构成险峻 的景观。
3.黄山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 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 ,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 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 有之。 • 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 绝著称于世 •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 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 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 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 第一奇山”之称。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 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 •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 系的建立和发展,促 改造、利用和科学开 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 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 山水艺术的形成。 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 如:诗歌总集《诗经 • 如:千岛湖,是拦截 》很多篇章都是对大 新安江而建成的大型 水库,“湖在山中 , 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 和体味:“蒹葭苍苍 湖中有山”,一千多 ,白露为霜”;“河 个山峰成了岛屿,因 水洋洋,北流活活” 而获得这样的美名。
夔门,又名瞿塘峡,雄踞 长江三峡之首,西起四川奉节县 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 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 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 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 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 赞叹,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 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 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 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 “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 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 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 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畅神”:产生时期:魏晋南北朝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不再增添道德或想象的内容,人们以超 脱的心胸面对山水,欣赏自然本身千姿百态的美。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
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 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 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比德”: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
将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精神联系起来,从道德的角度寻求人
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之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宋)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条件和较高的欣赏视点有关。登高望远,视野开 阔,一望无际,没有任何阻碍,最能领略到旷美 的魅力。


大宁河 神农架
二、色彩美
两个黄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雄伟”
雄伟、雄奇、雄浑,是大自然最为激动人心的审美
形态之一。其巨大的空间形象,给人以崇高之感。
泰山号称“天下之雄”。构成雄伟美的主要因素:
一是相对高度大,有巍峨之姿。二是体积厚重,有磅礴
之势。三是坡度陡峭,有峻拔之态。
水之“雄”者:水体的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如天
下奇观钱江潮。
雄 泰山
夔门
----李白《望庐山瀑布》
四、听觉美
如果说形态美、色彩美给人的是视觉的享受,那 么,风声、雨声、泉声、涛声、鸟语、虫鸣,给人的是听 觉的享受了。大自然充溢声音之美。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 的音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绿水碧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