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崇陵。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

原始社会时期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

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

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后启――――不可考

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

后相――――不可考

少康――――不可考

后杼――――不可考

后槐――――不可考

后芒――――不可考

后泄――――不可考

后不降―――不可考

后扃――――不可考

后廑――――不可考

孔甲――――不可考

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

履癸(桀)-不可考

商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

外丙――――不可考

仲壬――――待考

太甲――――待考

沃丁――――待考

太庚――――待考

小甲――――待考

雍已――――待考

太戊――――待考

仲丁――――待考

外壬――――待考

河亶甲―――待考

祖乙――――待考

祖辛――――待考

沃甲――――待考

祖丁――――待考

南庚――――待考

阳甲――――待考

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小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武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祖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祖甲――――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廪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庚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武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太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帝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纣(辛)――----------传说自焚

西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周文王姬昌――文王墓-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

周武王姬发――武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

周成王姬诵――成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

周康王姬钊――康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

周昭王姬瑕――昭王陵-河南登封-待考

周穆王姬满――穆王陵-陕西西安-待考

周恭王姬翳扈-恭王陵-陕西咸阳-待考周懿王姬囏――懿王陵

周孝王姬辟方-孝王陵

周夷王姬燮――夷王陵

周厉王姬胡――厉王陵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涅-幽王陵-陕西临潼-待考东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埋葬地址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釐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河南洛阳

周景王姬贵――河南洛阳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河南洛阳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河南洛阳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陕西凤翔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秦始皇蠃政――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秦二世蠃胡亥-秦二世陵-陕西临潼北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汉高帝刘邦――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乡汉惠帝刘盈――安陵――陕西咸阳市韩家湾汉高后吕雉――吕后陵-陕西咸阳长陵东汉文帝刘恒――霸陵――陕西西安市东郊

汉景帝刘启――阳陵――陕西咸阳市张家湾

汉武帝刘彻――茂陵――陕西咸阳兴平市南位乡汉昭帝刘弗陵-平陵――陕西咸阳市大王村汉宣帝刘询――杜陵――陕西长安区东少陵原上汉元帝刘奭――渭陵――陕西咸阳市周陵南

汉成帝刘骜――延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汉哀帝刘欣――义陵――陕西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衎――康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孺子婴

【新】王莽

淮阳王刘玄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河南孟津

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河南洛阳

汉章帝刘炟――敬陵――――河南洛阳

汉和帝刘肇――慎(顺)陵-河南洛阳

汉殇帝刘隆――康陵――――河南洛阳

汉安帝刘祜――恭陵――――河南洛阳

汉顺帝刘保――宪陵――――河南洛阳

汉冲帝刘炳――怀陵――――河南洛阳

汉质帝刘缵――静陵――――河南洛阳

汉桓帝刘志――宣陵――――河南洛阳

汉灵帝刘宏――文陵――――河南洛阳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禅陵――――河南修武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魏太武帝曹操(追封)―高陵――河北临漳魏文帝曹丕――――――首阳陵-河南渑池

魏明帝曹叡――――――高平陵-河南孟津

魏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蜀汉昭烈帝刘备――――惠陵――四川成都

蜀汉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大帝孙权―――――-蒋陵――江苏南京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定陵――安徽当涂

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河南洛阳

晋惠帝司马衷-太阳陵-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晋愍帝司马邺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晋元帝司马睿――建平陵-江苏南京

晋明帝司马绍――武平陵-江苏南京

晋成帝司马衍――兴平陵-江苏南京

晋康帝司马岳――崇平陵-江苏南京

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江苏南京

晋哀帝司马丕――安平陵-江苏南京

晋废帝司马奕――吴陵――江苏苏州

晋简文帝司马昱-高平陵-江苏南京

晋孝武帝司马曜-隆平陵-江苏南京

晋安帝司马德宗-休平陵-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江苏南京

十六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成(汉)武帝李雄―――安都陵-四川成都成(汉)哀帝李班

成(汉)幽公李期

(成)汉昭文帝李寿――安昌陵

(成)汉末主李势

汉(前赵)高祖刘渊――永光陵

汉(前赵)昭武帝刘聪―宣光陵

汉(前赵)隐帝刘粲

(汉)前赵刘曜

前凉昭王张寔―――――宁陵

前凉成王张茂

前凉文王张骏―――――大陵

前凉恒王张重华――――显陵

前凉威王张祚―――――愍陵

前凉冲王张玄靓――――平陵

前凉悼公张天锡

后赵明帝石勒―――――高平陵-河北邢台后赵海阳王石弘

后赵武帝石虎―――――显原陵

后赵彭城王石遵

后赵义阳王石鉴

后赵新兴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

前燕幽帝慕容暐

冉魏悼武天王冉闵

前秦景明帝苻健――――原陵

前秦厉王苻生

前秦宣昭帝苻坚

前秦哀平帝苻丕

前秦高帝苻登

前秦末主苻崇

后秦武昭帝姚苌――――原陵

后秦文桓帝姚兴――――偶陵

后秦后主姚泓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宣平陵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兴平陵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微平陵

西燕济北王慕容泓

西燕威帝慕容冲

西燕昌平王段随

西燕建明王慕容顗

西燕建平帝慕容瑶

西燕建武帝慕容忠

西燕河东王慕容永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抱罕陵-甘肃兰州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磬――武平陵

西秦末主乞伏暮末

后凉懿武帝吕光――――高陵

后凉隐王吕绍

后凉灵帝吕纂―――――白石陵

后凉建康公吕隆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西平陵南凉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建康公段业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元陵北凉哀王沮渠牧犍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东阳陵南燕北海王慕容超

西凉武昭王李暠――――建世陵西凉后主李歆

西凉末主李恂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嘉平陵夏昌秦王赫连昌

夏平原王赫连定

北燕惠懿帝高云

北燕文成帝冯跋――――长谷陵北燕昭成帝冯弘

南朝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江苏南京

宋少帝刘义符―――――――――江苏南京

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江苏南京

宋孝武帝刘骏―――――景宁陵-江苏丹阳

宋前废帝刘子业――――――――江苏丹阳

宋明帝刘彧――――――高宁陵-江苏南京

宋后废帝刘昱―――――――――江苏丹阳

宋顺帝刘凖――――――遂宁陵-江苏南京

齐宣帝萧承之(追封)-永安陵-江苏丹阳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江苏丹阳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江苏丹阳

齐郁林王萧昭业――――――――江苏丹阳

齐薛王萧昭文―――――――――江苏丹阳

齐景帝萧道生(追封)-修安陵-江苏丹阳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江苏丹阳

齐东昏侯萧宝卷――――――――江苏丹阳

齐和帝萧宝融―――――恭安陵―江苏南京

梁文帝萧顺之(追封)-建陵――江苏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江苏丹阳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江苏丹阳

梁豫章王萧栋

梁武陵王萧纪

梁元帝萧绎――――――――――湖北荆州

梁贞阳侯萧渊明

梁敬帝萧方智

西梁宣帝萧詧―――――平陵――湖北江陵

西梁孝明帝萧岿――――显陵――湖北江陵

西梁孝靖帝萧琮

陈景帝陈文赞(追封)-瑞陵――浙江长兴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江苏南京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江苏南京

陈废帝陈伯宗

陈宣帝陈顼――――――显宁陵-江苏南京

陈后主陈叔宝―――――――――河南洛阳

北朝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献文帝拓拨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

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河南临汝

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河南临汝

北魏孝明帝元诩―――――定陵――河南临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静陵

北魏东海王元晔

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安定王元朗―――――――――河南安阳

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陕西富平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陕西富平

西魏废帝元钦

西魏恭帝拓跋廓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河南安阳

北齐文宣帝高洋―――――武宁陵-河南临漳北齐废帝高殷

北齐孝昭帝高演―――――文靖陵

北齐武成帝高湛―――――永平陵

北齐后主高纬――――――――――陕西西安

北齐幼主高恒

北周文帝宇文泰(追封)―成陵――陕西富平北周闵帝宇文觉―――――静陵――陕西富平

北周明帝宇文毓―――――昭陵

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陕西咸阳

北周宣帝宇文赟―――――定陵

北周静帝宇文阐―――――恭陵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隋文献帝杨坚-太陵――陕西武功

隋炀帝杨广――炀帝陵-江苏扬州

隋恭帝杨侑――――――陕西乾县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唐太祖李虎(追封)---永康陵-陕西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追封)---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

唐高祖李渊――――--―献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陕西礼泉县九嵕山

唐高宗李治――――--―乾陵――陕西乾县梁山

【周】则天顺圣皇后武曌―乾陵――陕西乾县梁山

唐中宗李显―――--――定陵――陕西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挢陵--陕西蒲城县丰山

唐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城西北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陕西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建陵――陕西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元陵――陕西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崇陵――陕西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丰陵――陕西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景陵――陕西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光陵――陕西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柴家窑唐文宗李昂―――--――章陵――陕西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端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桃沟村唐宣宗李忱―――--――贞陵――陕西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简陵――陕西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靖陵--陕西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和陵――河南洛阳偃师县

唐哀帝李柷―――--――温陵--山东荷泽定陶县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后梁太祖朱温――――――宣陵――河南洛阳

后梁末帝朱友贞―――――――――河南洛阳

后唐太祖李克用(追封)-建极陵-山西代县

后唐庄宗李存勗―――――伊陵――河南新安

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徽陵――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徽陵南-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显陵――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宁开原

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祐―――――颖陵――河南许昌

后周太祖郭威――――――嵩陵――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庆陵――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顺陵――河南郑州

吴太祖杨行密(追封)――兴陵

吴烈宗杨渥―――――――绍陵

吴高祖杨隆演――――――肃陵

吴睿帝杨溥―――――――平陵

前蜀高祖王建――――――永陵――四川成都

前蜀后主王衍――――――――――陕西西安

吴越武肃王钱鏐―――――――――浙江临安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逊王钱弘倧――――――――浙江绍兴秦望山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河南洛阳

闽太祖王审知――――――宣陵――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嗣主王延翰

闽太宗王延钧(王鏻)――――――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康宗王昶(王继鹏)――――――福建福州胭脂山闽景宗王曦(王延曦)――――――福建福州

闽福恭懿王王延政

南汉烈宗刘隐(追封)――德陵

南汉高祖刘龑――――――康陵――广东广州

南汉殇帝刘玢(刘弘度)

南汉中宗刘晟(刘弘熙)―昭陵――广东广州

南汉后主刘鋹(刘继兴)―――――广东韶关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高陵――湖北江陵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湖北江陵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湖北江陵

南平贞安王高保勗

南平德仁王高继冲

楚武穆王马殷――――――――――湖南衡阳

楚衡阳王马希声

楚文昭王马希范

楚废王马希广――――――――――湖南浏阳

楚恭孝王马希萼―――――――――江苏南京

楚后主马希崇――――――――――江苏南京

后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成都

后蜀后主孟昶――――――――――河南洛阳

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永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元宗李璟――――――顺陵――江苏南京牛首山

南唐后主李煜――――――――――河南洛阳

北汉刘旻(刘崇)――――――――山西太原

北汉刘均(刘承钧)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北宋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宋宣祖赵宏殷(追封)-永安陵-河南巩义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河南巩义

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河南巩义

宋真宗赵恒――――――永定陵-河南巩义

宋仁宗赵祯――――――永昭陵-河南巩义

宋英宗赵曙――――――永厚陵-河南巩义

宋神宗赵顼――――――永裕陵-河南巩义

宋哲宗赵煦――――――永泰陵-河南巩义

宋徽宗赵佶――――――永佑陵-浙江绍兴宝山宋钦宗赵桓――――――永献陵-河南巩义

南宋帝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

宋高宗赵构-永思陵-浙江绍兴宝山

宋孝宗赵昚―永阜陵―浙江绍兴宝山

宋光宗赵惇-永崇陵-浙江绍兴宝山

宋宁宗赵扩-永茂陵-浙江绍兴宝山

宋理宗赵昀-永穆陵-浙江绍兴宝山

宋度宗赵禥-永绍陵-浙江绍兴宝山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浩辰CAD快速入门教程(三十七)使用布局视口

使用布局视口 摘要:在浩辰CAD中要用好布局,必须了解视口的应用,视口是联系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纽带,利用视口可以将模型空间绘制的图纸按一定比例缩放后摆放到布局空间的虚拟图纸上的。在浩辰CAD中,与视口相关的操作很多,视口本身可以调整比例、尺寸、显示锁定等设置在不同的视口还可以通过冻结(隐藏)不同的图层得到不同的打印效果。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视口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什么是视口 布局空间的视口实际上跟模型空间的图形窗口是类似的,相当于一个相机的镜头,通过此镜头我们可以观察和显示模型的不同部分,也可以调整图形显示的大小,也就是我们说的缩放、平移。但布局空间视口与模型空间不同的是,为了控制打印的效果,布局空间视口的大小、比例必须严格进行控制。 布局中视口的应用非常灵活。视口可以是常规的矩形,视口还可以是圆形或任意多变形;一个布局中可以只用一个视口,也可以使用多个视口;多个视口可以用相同比例来显示三维模型的不同视图,也可以用不同比例来展示图形的整体和局部细节。设置有些设计师利用布局空间视口来拼接模型空间绘制的图形,但我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去操作。 创建视口 在创建布局时,浩辰CAD已经默认创建视口,当然,读者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多个视口,下面介绍一种视口创建最常用的方法。 1、切换到布局空间,新建一个图层,在该图层上绘制好图框。关于图框,每个行业都 有图框绘制标准,读者可以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 2、再创建一个名为“视口”的图层,在图层上绘制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矩形。需要注意 的是,在后续的操作中,我们将会把此矩形变为视口,由于我们不希望模型空间中 的图形显示在图框之外,因此,矩形也不应该超出图框之外。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帝王出生时都有哪些异象?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文:芜蓬鼓吹“君权神授”是封建帝王宣扬统治合法性的最佳选项。异象作为其重要佐证之一在正史中占据独特地位。无论是朝代血腥更迭还是帝位和平传递都和异象有千丝万 缕的关系。每当帝位交接存在异常因素,是异象最活跃之时。异象有时分布于帝王整个人生阶段,本文着眼帝王降生时异象,力求管中窥豹。1先秦和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了商、周、秦先祖的起源传说。 商秦两家内容雷同:简狄和女修分别吃了玄鸟下的蛋生下了契(殷之始祖)和大业(秦之始祖)。玄鸟下蛋,是卵生信仰和玄鸟崇拜的体现。姜嫄在郊野踩中巨人脚印怀孕生稷(周之始祖)。 自黄帝建元始至子婴投降终,君主大多宣称身上流着黄帝血脉。刘邦取得秦的“小鹿”后不得不用正统标榜自己,昭告百姓我是天子。故《史记》叙述刘邦之母的受孕过程尺度奇大:“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和圣母玛丽亚受孕相似,表现帝王是龙胎,非人种。 《汉书·外戚传》记载薄夫人曾说:“昨暮梦龙据妾胸“,从而受孕生下汉文帝刘恒。再看《后汉书》写汉安帝刘祜:

“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不细思也极恐,小孩的卧具下盘着红蛇,侍者还不拖出去杖毙?刘邦斩白蛇起义,号为“赤帝子”,子孙袭承大统自然要作足舆论准备。汉武帝刘彻的之母梦日入怀。汉宣帝刘询刚出生就受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昭帝刘弗陵的之母怀孕十四个月才顺利生产。 两汉时期,异象的基本形态就差不多奠定下来了,后世在继承这笔“宝贵财富”基础上还进行升华创作。▲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文帝曹丕出生时青色的云气形成车盖的形状在其上方,“望气者”认为这不是“人臣之气”。晋元帝司马睿: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垫着婴儿的藁草像刚割下来一样,意同枯木复生)。晋怀帝司马炽生时,豫章郡南昌县出现了基因突变的禾稻(嘉禾),望气者说“有天子气”。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是此时期异象的绝对主力。南朝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寄奴”)出生时:“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刘宋孝武帝刘骏生时“有光照室”。

浅谈DIV+CSS网页制作快速布局

我从事网页设计行业,已经有两年光景了,浏览器对CSS的识别是让我最头疼的,我曾经彷徨了好一阵,然后不断的收集资料,不断地研究,终于有一点儿小小的经验适用到我的工作中去了。可能这点儿经验不算什么,但是我想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刚接触CSS不久,然后仍然徘徊的初学者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和借鉴。 好啦,闲话少说,咱们言归正传https://www.360docs.net/doc/73843570.html,e on,let's go!! 1、DIV起初布局和CSS的大方向规划 * {margin:0; padding:0;word-break:break-all;} body {background:#eeeeee url(../images/QZZT_head_bg.jpg) top center no-repeat;padding:0; margin:0; color:#333333; font-family:"宋体"; } a {color:#333333;text-decoration:none; } a:hover {color:#ba2636;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ul, li, span, img{ padding:0; margin:0; list-style:none; } img{border:none;} .F12 { font-size:12px; } .F12 { color:#333333; } .red { color:#CC0000; } a.red { color:#CC0000; text-decoration:none; } a.red:hover { color:#CC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边框 --------------*/ .border3 { border:1px solid #e6e6e6; } .border2 {border-left:1px solid #d78327;border-right:1px solid #d78327;border-bottom:1px solid #d78327;} .border1 {border-left:1px solid #d8d8d8;border-right:1px solid #d8d8d8;border-bottom:1px solid #d8d8d8;} /*通用样式*/ .divline { height:10px; line-height:10px; width:auto; overflow:hidden; clear:both; }/*分割空间折行*/ .clearboth { width:auto; height:1px; margin-top:-1px; overflow:hidden; clear:both; }/*清除浮动实现自动折行无高度*/ 先拿这段代码来说吧,这是我以前曾经写过的一段样式。 页面起初的CSS设定一定要关系到你后面再操作中的便利和出错,所以这段代码的使用,是防止后面可能出现的错误。 “*”这个大家都知道,是通配符,也就是所有的页面内定义的对象,都会配置这一样式,里面的 word-break:break-all是要求必须在限定范围内折行,这样你做出的框内文字才会在限定范围内折行。当然,如果不折行,而是自动适应,那就没有必要用这段样式了。 body中的定义我想就不用多说了,padding,margin,border不特殊情况下,都为0。

中国墓葬制度

人类将死者的屍体或屍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屍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著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以后各历史时代﹐墓葬制度随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屍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著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屍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屍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後者可能是由于凶死。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仰韶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葬俗。 新石器时代的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屍体。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地区已用木棺作葬具。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少数墓坑面积甚大﹐坑内沿四壁用木材垒筑﹐上面又用木材铺盖﹐构成了木椁﹐这大概是由於墓主人在社会上有特殊的地位。幼儿死后一般埋在房屋附近或房基下﹐利用陶器作葬具﹐称为“瓮棺葬”。 墓中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亦偶有发现﹐有时还有谷物和家畜。在有些墓地里﹐男子墓内多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陶制或制的纺轮﹐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由於地区和部族的不同﹐各地墓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颇有差异。但是﹐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可见在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穷富分化的现象﹐例如﹐大汶口文化后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100馀件﹐猪头多达十馀个的﹐说明墓主人拥有远比一般人为多的财富。 商代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著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规模。 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面各有一个墓道。侯家庄的一座最大的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 00平方米﹐深度在15米以上。类似的墓葬在山东益都也有发现﹐是属于诸侯或方国的首领的。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武官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 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馀。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形状虽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别。大贵族的墓﹐面积可达20馀平方米﹐在安阳小屯发现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即如此。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往往不足10平方米。而平民的墓面积更小﹐有的甚至不足2平方米。 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其馀各种类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敛屍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屍体的放置方式﹐主要是仰身直肢。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墓﹐墓主都只有一人﹐尚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商王和各级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各种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妇好墓随葬各种青铜器460馀件﹐玉石器750多件﹐骨角器560馀件﹐另有海贝近7000枚(见彩图鴞尊显示图片﹑三联甗显示图片﹑偶方彝显示图片﹑玉龙显示图片﹑玉凤显示图片﹑玉鹰显示图片﹑玉显示图片﹑玉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礼仪之邦的古中国,礼仪的繁密主要是通过朝廷、皇家表现出来的。皇帝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都有礼仪上的正式规定。每个新建立的朝代都要重新制定本朝的舆服制度,规定服色(即为何种颜色为尊)。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形象,都是头戴旒冕的庄重模样,其实那种妨碍视线,左顾右盼就要敲脑袋的沉重东西,皇帝最不喜欢戴,在平日和后宫燕居时,皇帝自然不会戴那个累赘。所以皇帝的服饰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 具体地说,皇帝的服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冕服 冕服是帝王、诸侯们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以与冠冕相配合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服制,衣和裳上分别织或绣着十二章纹饰。周代天子按照祭祀典礼的大小分别有六种冕服,除大裘服是用黑羊羔皮制作的外,另外五种都是玄(黑)色上衣,纁(红)色围裳。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直到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恢复,以后历代沿用,一直到明代。但历代冕服制度变化很大,如冕服的种类,汉魏以后一般只有一种,但北周皇帝却有苍、青、朱、黄、素、玄、象、山鷩、衮等十二种冕服。隋、唐、宋三代虽然恢复了周代的六种冕服,但常穿的只有衮服一种,明代则只有衮服。冕服的颜色一般为玄衣纁裳,晋珐至南北朝多用皂衣绛裳,唐后期与宋、金、元各朝天子冕服为青罗衣和红罗裳,明代天子一度用玄衣黄裳。纹章则一般天子用十二章,诸侯公卿以下各代各有不同。 弁服 弁服是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常用礼服。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都可以穿用。弁服与弁相配,服装上用黑色丝衣,下用红色围裳,与冕服相似,但衣裳上不加章彩纹饰。腰系茅菟草染的绛色韦末韦后,代替冕服的蔽漆。皮弁服用细白布衣,素(白缯)裳,腰下有裥折,下系素蔽膝。皮弁服是天子、诸侯等平时翰会、朔望视朝、田猎、大射礼时穿用的服装,魏晋时形制已有变化,唐以后改为绛色衣、素裳、蔽膝、革带、白袜、黑履或舄,宋代没有皮弁服,明代皇帝又加以恢复,其他为绛纱衣,蔽膝随衣服颜色一致,用白玉带革带、玉钩鲽绯白大带,穿白袜、黑舄。武弁服颜色为赤,称韦末衣、韦末裳、韦末韦后,佩绶和韦末韦后都系有革带,鞋色与裳色一致,一般为有兵事时穿用。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陵墓雕塑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使学生懂得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1、什么是陵墓雕塑? 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本 1、什么是陵墓雕塑? 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二)出示乾陵神道、萧景墓前辟邪 、昭陵六骏之一的图片 乾陵神道 萧景墓前辟邪 昭陵六骏之一 设计意图:补充雕塑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下面的课堂练习打下伏笔。 (三)各组展开讨论: 1、什么是俑? 2、什么是陵墓雕塑?

3、秦陵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世界有哪八大奇迹? 5、秦陵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6、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下面要讲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做铺垫 (四)1、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秦陵兵马俑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出秦陵兵马俑 的艺术特点。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们对秦陵兵马俑塑造艺术风格的认知与理解。 (五)秦陵兵马俑充分体现了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雕塑家们的才能和智慧,是罕 见的雕塑遗产,是让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伟大奇迹。那么足以与秦陵兵马俑相媲美 的杰出的石雕艺术是西汉的霍去病墓石雕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霍去病墓石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六)出示秦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雕图片,让学生感受艺术风格的不同。 (七)分组讨论: 1、结合历史背景谈谈《立马》的艺术特点? 2、谈谈《伏虎》的艺术特点? 3、谈谈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设计意图:与秦陵兵马俑的高度写实相比是一种整体写意的艺术手法。 三、总结复习: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墓前石刻(地上):霍去病墓前雕刻:整体写意 佣(地下):秦始皇陵兵马俑:高度写实 四、课堂练习: 1、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造 型逼真,无一雷同。有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2000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 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 超的雕塑技艺水平,是()风格的完美杰作。

最新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 1 2 3 人类将死者的屍体或屍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4 “葬”。用以放置屍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5 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著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6 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7 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8 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9 以後各历史时代﹐墓葬制度随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不10 断演变﹐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11 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12 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13 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14 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15 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16 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屍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17 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 18 有些合葬墓﹐埋著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屍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 19 妹。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20 ﹐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21 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後以妻妾殉葬的情况。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22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屍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23 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後者可能是由于凶死。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24 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仰韶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25 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葬俗。 26 新石器时代的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屍体。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地区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 (夏朝--清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 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 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 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 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 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 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

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 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 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 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 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 历代皇帝: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历代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 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快速电脑键盘布局的优化设计

2011年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快速电脑键盘布局的优化设计 键盘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国家的人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打字机之父”——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获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经营权经营,又于几年后设计出现代打字机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即现在的“QWERTY”键盘。 为什么要将键盘规范成现在这样的“QWERTY”键盘按键布局呢?这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肖尔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 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 1888年全美举行打字公开比赛,法院速记员马加林按照明确的指法分工展示了他的盲打技术,错误只有万分之三,使在场人惊讶不已,据记载马加林的奖金是500美元, 从这以后很多人效仿这种盲打,在美国也开始有了专门培养打字员的学校。 由于盲打技术的出现,使得击键速度足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然而在60年后(1934年),华盛顿一个叫德沃拉克(Dvorak)的人为使左右手能交替击打更多的单词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排列方法,这个键盘可缩短训练周期1/2时间,平均速度提高35%。DVORAK键盘布局原则是:1、尽量左右手交替击打,避免单手连击;2、越排击键平均移动距离最小; 3、排在导键位置应是最常用的字母。 比DVORAK键盘更加合理、高效的是理连·莫尔特(Lillian Malt)发明的MALT键盘。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后退键”(Backspace)及其他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但MALT键盘需要特别的硬件才能安装到电脑上,所以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20世纪中期,键盘又多了一个用武之地——作为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另一方面,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 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帝王陵寝的建制,按照时间顺序和先后传承,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 方上, (二) 以山为陵, (三) 宝城宝顶。 方上,即在帝王地宫上部的地面上,以黄土层层夯筑,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封土。这始自周代礼仪的建制,历经秦汉,到唐代终止。至今规模最大的方上,就是秦始皇陵封土,它远看如同一座不小的山丘,在岁月之流的冲刷下不复有当年的形态。西汉帝王也沿用了方上建制,只是规模已经无法和秦始皇相比了。 以山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创。他借用长孙皇后的遗言“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唐太宗借助自然山川营造自己陵寝睥睨天下的气势,这一点连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难比拟。以山为陵,对于防盗也是大有裨益的。太宗的昭陵虽然被盗掘,但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却因为山石坚固而至今未曾开掘。以自然伟力抗拒自古以来猖獗而神通广大的盗墓贼,唐代皇帝在这一点上远比历代帝王幸运。 宝城宝顶,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意。此后的明清两朝帝王都采用了这样的建制。这种建制兼具了以山为陵和方上的特点。陵墓依山而建,在帝王地宫之上建起围城,城上有明楼可驻守陵官兵,围城中填入厚土,仅露出一个圆顶。宝城宝顶的说法因此而来。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

初中历史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1、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2、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3、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4、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5、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6、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仅一年多。 7、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8、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9、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享年89岁。 10、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不到两岁即亡。 11、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12、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得了场大病死在襁褓之中。 13、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享位61年。 14、在位最短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也有说不足一个时辰。完颜承麟原为金国将领,天兴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于他,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

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 15、帝王结局最悲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16、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17、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时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18、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被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19、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20、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21、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期之作多写宫廷糜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哀痛,流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22、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23、最精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官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CAD布局功能实例讲解

CAD 布局功能实例讲解 巧用中望 CAD 的布局功能,能让你大大提高打印出图的速度和精确度。 很多刚入门的 CAD 绘图师不知道布局功能的用途,打印出图基本靠在模型空间里面使用打印命令。然而模型空间出图有个 很大的弊端,一般一次出图后不用修改图纸的情况很少,设计师会在出图后核对、修改,然后在 CAD 当中对图纸进行改进,然 后再出图,再修改,有时要来回这样几次,那么再出图的时候,在模型空间里打印,又要重复地设置打印的设备、纸张大小、 打印范围等等原先已经设置好的配置,有些麻烦。布局功能在这方面就有优势,打印前先把布局设置好,这样保存的图纸会把 布局里的打印参数全部记录下来,下次出图的时候就会很方便。当然布局功能不仅限于此,下面用一个例子说明如何使用布局。 首先,在模型空间绘制产品图,绘图一般是按 1:1 的比例,这样即方便绘图,也方便后面的图纸比例的计算。下图是一个 齿轮图,图中绘制了齿轮的两个视图。
在绘图区下方选项卡中选择“布局”,可以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新建一个,然后运行菜单命令“文件——页面设置”, 弹出页面设置管理器对话框,里面默认为当前布局。选择修改,弹出界面如下图,对当前页面设置进行配置。该配置方法与打 印命令很相似,需要注意两点:打印范围选择布局,打印比例设置为 1:1。

这时在布局界面中显示的白纸就是与真实大小一样的了,一般情况下布局里会自动有个视口,选中该视口,在属性栏里更 改比例为 1:2,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说这个图形在打印出来的图纸上的比例就为 1:2。然后利用视口的夹点,把需要显示的图 形放在视口中,在拖动夹点的过程中,视口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位置,那么用 move 命令移动视口,调整到理 想的位置。最后把视口放到不能打印的层,这里是放到了 Defpoints 层,这样在打印的时候,不会把视口范围的这个方框打出 来。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陵墓雕塑包括墓室随葬俑和地上大型的纪念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艺术成就除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外,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雕刻技巧和深沉雄大的气魄上。它们都是根据天然整石雕凿而成,继承集圆雕、浮雕和线刻于一体的商周传统以及我国传统玉石雕刻因势象形的手法。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这种深沉雄大的气魄也体现出中国封建盛世豪迈进取的时代精神。 陵墓雕塑的由来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妄想死后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中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随葬俑,还在墓前或墓周围设置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可见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活人而制作的一种偶像,是奴隶制社会盛行的活人殉葬的物质替代品,一般为木雕或陶塑,始于东周,至战国已蔚然成风。秦、汉和唐代尤为盛行,宋以后,由于墓葬制中流行

纸具器,俑才逐渐消失。 秦始皇兵马俑 在俑的艺术中,以陶俑的艺术价值最高。说到陶俑,最令人瞩目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发现的这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秦俑艺术的魁力首先在于其惊人的数量和体积。群体的组合,雄伟的气势,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崇高感,现已挖掘的1、2、3号坑,占地2万余平方米;若按其排列形式复原,应有武士俑7000余件,陶马100余匹,战车100余乘,它们依照皇家禁军真实的军容浩浩荡荡地排列为长方形军阵,令人肃然敬畏,显示出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势以及"秦王扫六合"统十中国的雄心和壮举。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高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篇一:御膳房的“阴谋”在我手上,有一份明朝万历年间御膳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享用如下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各色物品:从16斤核桃到8斤白糖等等,皇帝都要一天之内消受掉。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钱数虽然听着不大,但落实到猪肉、香油上面,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 这个情况到了清朝,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清朝的宣统皇帝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自己的食物清单,按他的说法,他在5岁的时候,一年就已经要对付大约一万斤猪肉、将近三千只鸡鸭。 之所以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御膳房有自己的考虑。 除了列在清单里的常规食物外,皇帝想吃什么新鲜东西,当然也可以自己张嘴要。但是皇帝一张嘴要个什么东西,就会带来无穷的麻

烦。 比如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特别喜欢吃驴肠,张嘴要了几次。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但御膳房还是每天要杀掉一只驴准备着,怕万一皇帝张嘴吃不着热乎的,谁能担此责任?所以,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掉三百多头。 这还是驴子,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就是不让皇帝吃到鲸里脊,最好让他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吃一些寻常的肉类,比如猪肉。 鉴于皇上的伙食标准又不能定得太低,所以合理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一年要对付掉四万多斤猪肉。御膳房的最佳生存策略,就是让皇帝、皇后陷入猪肉的海洋而不能自拔。 在小说《鹿鼎记》里,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心得,“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至少呢,“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否则的话,“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家何以自处? 韦小宝摆出一副马屁精的嘴脸教训了这个太监:“皇太后、皇上都是万分圣明的,哪有这等事?”其实即便太后、皇帝再圣明,终究还是安心吃猪肉比较妥当一些。 御膳房的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五代十国期间,在长沙有一个叫做楚国的小朝廷。马希声是这个小朝廷的最高领导。这位地区性的小领导人有自己的一位偶像,就是国家级别的大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