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田理

摘要: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概况:(1)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概念内容、应用发展现状与原因及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2)美国中医药的现状:美国中医药的基本情况、发展简史、基本现状,中医教育与中医执照考试,中医药管理、各州对法律地位的认可情况、联邦政府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法规、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FDA监管产品类别、从业资格认定管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问题;(3)美国中医药研究概况: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的特点、涉及的疾病、研究的重点、科研资源情况、科研管理特点及中医药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如中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针灸的研究情况;(4)对中美中医药合作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推进中美中医药合作,将有助于对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更科学认识,这对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西医才是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的传统医药。在美国,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1. 美国的补充替代医学

1.1 概念

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指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多种保健、治疗体系或方法的统称。补充与替代医学是个相对概念,是为区别于传统西医而人为定义的。

1.2 内容

在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独立的替代医学系统,如顺势医学、中医学、印度医学等;(2)精神和意念疗法,如打坐、祈祷、音乐疗法等;(3)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疗法,如营养补充剂、草药、维生素等;(4)机体调整疗法,如脊柱调整疗法、骨骼调整疗法、按摩疗法等;(5)能量疗法,如气功、触摸疗法、电磁疗法等。

1.3 发展现状

1.3.1 应用现状

目前,在美国接受补充与替代医学治疗的人群正逐年迅速增加,许多医师和医院都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在传统西医无法治愈的情况下,都希望寻求补充与替代医学以缓解或治疗疾患。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有63%的癌症患者、24%的背痛患者、45%的艾滋病患者曾接受过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治疗;哈佛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的调查也显示,美国人每年用在替代医学中的花费从1990年至1997年增长了45.2%,即1997年增为212亿美元,成年人1年中至少用过16种替代疗法治以者从1991年的33.8%增至1997年的42.1%。

1.3.2 发展原因

美国政府正在对医疗保健政策进行改革以减少国家经费开支,这给替代医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替代医学得以发展与下列因素有关:(1)西医治疗费用昂贵,全美医疗费支出从1965年的410亿美元猛增到1975年的1300亿美元,到2000年则增长到12000亿美元;(2)西医对许多疑难病症无能为力,尽管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也不一定能治愈某些疑难、慢性、晚期疾病,但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3)西药存在安全问题,

据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医院中使用的常规西药中有11%不够安全,30%病人服用西药有各种副作用,给65岁以上的老人所开的3000万公费医疗处方中有17%不够安全。

1.4 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

1992年,美国设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这在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

1998年,该办公室经国会授权成为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成为NIH的27个研究中心之一。目前该中心已成为美国民众心中的官方补充替代医学权威机构,也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各研究所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包括:开展科研活动;提供补充与替代医学培训;资助与补充与替代医学相关的会议、展览、咨询;支持西医与补充替代医学的结合,并公布相关信息。目前该中心掌握的经费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22亿美元。

2. 美国中医药的现状

2.1 美国中医药基本情况

2.1.1 发展简史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在19世纪40年代随着大批华人移居美国而出现的,但当时美国各界总体上对中医持排斥态度,认为中医缺乏科学根据,是一种巫医。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发生了改变,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开始刊登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美国医药界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医药历史悠久,中医针灸的独特功效毋庸置疑,作为一种医学学派,中医药应在美国有其合法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中医针灸进入了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重要阶段。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1996年首次正式将针灸针具列为医疗器械,从根本上解决了对针灸的限制;NIH于1997年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针灸听证会”,对针灸疗法进行了科学评估,并得出结论认为针灸对于多种疾病具有确切疗效。

2.1.2 基本现状

2.1.2.1 针灸在美国的现状

针灸是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排头兵,甚至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针灸就是中医,中医就是针灸。根据美国国家针灸基金会的统计,截至2004年全美共有22671名注册针灸师,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近8000人。截至2005年,全美已有4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通过许可、认证或注册等形式承认针灸活动的合法地位。公众普遍对针灸用于戒毒、中风康复、头痛、痛经、网球肘、肌肉关节疼痛、腰痛、腕管综合征和哮喘等病持认可态度。

2.1.2.2 中药在美国的现状

随着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开始受到美国人的青睐。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全美有各种中药店和含中药的保健品店12000多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在美国知名度比较高的美洲中医学院附设诊所每年平均接待2000多名患者,其中90%是白人。

2.1.2.3 民众接受的内在原因

分析中医针灸被美国民众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悠久;(2)自然观念:(3)整体观念;(4)个体治疗;(5)经济适用;(6)安全方便;(7)科研验证;(8)疗效确切。

2.2 美国中医教育

2.2.1 中医学院教育

目前,美国的中医学院是培养美国中医、针灸师的主要途经。全美有80多所中医学院,而且数量还在增加。这些中医学院每年总共有约2000名毕业生;学院规模大小不一,大者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太平洋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在校生数约400-500名,中等规

模学院的在校生数在200-300名左右,小者仅30-100名;一般学制为3年,要求修完包括2000-3000学时的理论课程和500-800学时的临床实践。

2.2.2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育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的医学院相继开设了替代医学课程,中医教育迅速走进了美国医学院的课堂。据哈佛大学医学院替代医学研究中心1998年对美国125所医学院中的117所的调查显示,75所(占64%)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内容包括中医针灸、中药疗法、及西方的替代医学如脊椎按摩和顺势疗法等。

2.2.3 西医继续教育中的中医课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医课程被越来越多地纳入美国各地主办的西医继续教育课程。

如哈佛大学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举办的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在内的替代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已在全美产生巨大影响,课程一般每期4-5天,学费大约800美元,每期都吸引全美各地大量的西医师前来参加。加州大学专为西医师开设医疗针灸课程,每期6-9个月,上课时间为300学时,学生毕业后可在临床上使用针灸疗法。

2.2.4 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中医博士后项目

1996年,NIH设立了替代医学博士后项目,鼓励美国医生进行高水平的替代医学研究。

其中,针灸和中药项目占很大比重,参与者大部分是持有美国西医执照的医生。哈佛大学替代医学中心每年招收2-3名替代医学博士后,进行中医及其他替代医学研究,在美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2.2.5 美国的中医执照考试

美国各州尚未对处方中药正式立法,而各州关于针灸执照均有各自法律,因而各州针对针灸执照的规定也有所不同。但如下几项确是申请执照的必备要求:(1)通过针灸专业考试;

(2)通过洁针训练和考试;(3)接受正规中医针灸教育;(4)签署遵守职业道德保证书并有2名推荐人。

2.3 美国中医药管理现状

2.3.1 各州对中医法律地位的认可情况

美国各州对针灸和中医药进行独立立法。当前全美已有4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针对针灸立法(见下表),并通过许可、认证和注册等形式允许在本州范围内进行针灸和中医药的医疗活动。

已有的41个州和特区通过针灸立法的时间表

1973年:马里兰,内华达,俄勒冈 1990年:阿拉斯加

1974年:夏威夷,蒙大拿,南卡罗来纳 1991年:纽约

1975年: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 1993年:衣阿华,北卡罗来纳,

德克萨斯,弗吉尼亚

1978年:罗德岛 1995年:康涅狄格,明尼苏达

1981年:佛罗里达,新墨西哥 1996年:西弗吉尼亚

1983年:新泽西,犹他 1997年:阿肯色,伊利诺伊,新罕布什尔 1985年:佛蒙特,华盛顿 1998年:亚利桑那,密苏里

1986年: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 1999年:爱达荷,印第安纳

1987年:缅因 2000年:佐治亚,俄亥俄,田纳西

1989年:科罗拉多,哥伦比亚特区,威斯康辛 2001年:内布拉斯加

此外,密歇根州和肯萨斯州允许针灸从业者在执照医师的监督下进行针灸治疗。

2.3.2 联邦政府对中医药的管理

2.3.2.1 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联邦法规

美国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联邦法规(见下表),具有的现实作用是:在没有对中药进行科学研究、分析之前不完全否认和取缔中药,但不把中药视为药品,不给中药应有的位置。这种状况对中医药的发展既有弊又有利。一方面,中药不被看作是药物,没有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在未经FDA审查的情况下,中医药仍可以在临床使用。

美国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联邦法规

1906年 《控制假药联邦药法》

1938年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1966年 《恰当包装与标签法》

1987年 《处方药品上市法》

1990年 《营养标签与教育法》

1994年 《美国国家针灸法》

1994年 《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

2003年 《食品企业注册管理条例》

2003年 《建立与保持记录管理条例(草案)》

2004年 《植物药研制指导指南》

2.3.2.2 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FDA监管产品类别

根据美国的有关法规,以下几种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产品都需要接受FDA监管:(1)健康食品;(2)营养补充剂;(3)非处方用药;(4)化妆品;(5)中草药外用药物;(6)国家新药;(7)医疗器械。

2.3.2.3 从业资格认定管理

美国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认定委员会(NCCAOM)是得到美国政府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评估理事会承认和美国大多数州认可的中医药从业资格认定管理组织。目前有34个州的毕业生必须通过NCCAOM的资格鉴定考试,才可向所在州申请执照、开业行医。另有少数州如加州则自行命题考试。

2.3.2.4 中医院校教育管理

针灸和东方医学院校委员会(CCAOM)成立于1982年,负责评估美国中医学院的中医教学质量,以期通过发展优质的中医教育来促进美国中医药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CCAOM 只承认全美约80所中医学院中的30所中医学院颁发的中医文凭。也即只有这30所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NCCAOM的执照考试。

2.4 美国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医药虽然在美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包括:(1)无法进入主流保险目录;(2)药品质量和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3)中药被视为食品补充剂;(4)对于中医的认识和定义存在偏差;(5)中医药与西方科学存在冲突;(6)中医文化与西方社会存在冲突;(7)中医自身尚存一些问题;(8)美国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态度总体还是比较谨慎。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注意并逐渐得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中医药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

3. 美国中医药研究概况

3.1 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的特点

3.1.1 研究涉及的疾病

在NIH资助的322项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项目中,有230项涉及了50种具体疾病,其

中研究最多的是各类疼痛,之后依次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包括HIV感染)、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物质滥用(包括酒精中毒)、哮喘、衰老、关节炎。

3.1.2 研究的重点

美国政府资助进行的补充与替代医学项目以临床研究为主,同时也进行有关的基础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1)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控制慢性疼痛的方法研究;(3)有关特殊人群的研究。

3.1.3 科研资源情况

对美国政府资助的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项目分析表明:(1)教育机构是主要的科研力量。NIH322项研究中有240项(74.53%)由主流医学院校承担,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资助经费达8.09亿美元,占总经费的71.32%;(2)NCCAM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奖的方式对高校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重点扶持。如,以下研究中心的研究专科内容分别是:哈佛医学院(内科);斯坦福大学(衰老);加州大学(哮喘、过敏和免疫);哥伦比亚大学(妇科);明尼苏达大学(药物依赖);马里兰大学(疼痛);弗吉尼亚大学(疼痛);德州大学(癌症);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病);亚利桑那大学(儿科);新泽西医学院(中风与神经系统疾病);爱荷华大学、堪萨斯大学(脊椎按摩)。

3.1.4 科研管理特点

从目前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来看,NCCAM在科研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临床研究,注重研究方法;(2)重点扶持研究中心,保证研究的持续性;(3)强调人才培养,不断补充研究队伍。

3.1.5 重视中医药研究

对以上NIH322个项目的分析同样可以发现,美国特别重视对植物疗法和针灸的研究。在注明了具体替代医学方法的250项研究中,有65项(26%)是关于植物药研究,居各疗法之首。紧随其后的依次是:59项(23.6%)关于针灸;14项(5.6%)关于按摩;9项(3.6%)关于脊椎疗法。在59项针灸研究项目中,51项为临床研究,8项为实验研究,包括针刺原理研究6项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2项。

3.2 美国在中医药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

3.2.1 中药研究

美国对中药研究的重点就是从中提取出新化合物从而研发新西药,主要的研究者大都是有机化学家及化学家。特别引起美国注意的是中草药中分离出的很多免疫增强成分。

3.2.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

美国是最早发现艾滋病的国家,其艾滋病患者已占全球艾滋病病人的近一半。美国政府每年都要拨巨款进行替代医学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工作。包括:用中医理论辩证分析艾滋病、单味中草药抗艾滋病研究、中药复方抗艾滋病研究、针灸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等。

3.2.3 针灸研究

目前全美有26个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比较深入的项目是经络穴位电学特性研究,针刺镇痛机理研究,针灸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除镇痛研究外,对戒毒、减肥、艾滋病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4. 对中美中医药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鉴于目前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及可以预期的未来发展,在同美国开展中医药合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应特别重视同美国各类机构的中医药合作;组织专家评审有合作潜力的中医药项目;鼓励科研人员申请NIH补充与替代医学科研项目;加强对能缓解西医副作用或增加西医疗效的中医药研究的合作;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意培养和选拔能将中西医融会贯通的人才;强调中医科研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中美中医药合作是长期的合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逐步推进。

总之,通过推进中美中医药合作,将有助于对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更科学认识,这对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甘草的研究概况

疗.中医正骨,1993,4(3):13. 〔3〕张国忠.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1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4):29.〔4〕于康冉,韩宜印1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4例.四川中医,1995,13(4):49.〔5〕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11):39.〔6〕刘佳珍.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 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3,6(1):7.〔7〕刘珂军.健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19.〔8〕马禄林1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 国骨伤,1993,6(2):31.〔9〕范增源.愈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观察.四川中医,1995,13(1):43.〔10〕邵金莹.龙牡壮骨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 松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4):25.〔11〕赵咏芳,石印玉,沈培之,等1仙灵骨葆对卵巢 切除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12(4):3.〔12〕冯坤,刘月桂,张灵菊,等1中药坚骨液对卵巢 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血、尿生化的影响.中医正骨.1996,8(1):3.〔13〕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密骨片对大鼠 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7):462.〔14〕王贤才主译.临床药用大典.青岛:青岛出版 社,1994.1709~1728.〔1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 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394.〔16〕柴本甫.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及治 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58.〔17〕张华俦.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 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50.〔18〕陆强.1(OH )亚乙基二磷酸盐长程、间歇、周期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变化.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封3.〔19〕陈慧.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异丙氧黄酮. 医学综述,2000.6(3):136.〔20〕刘忠厚,薛延.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1992.208~210.345;423.〔21〕蒋位庄,王和鸣1中医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9.258.〔22〕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 科杂志,1995,15(5):312. (收稿日期:2000-07-18) 甘草的研究概况 李 明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李明(1963-),女,黑龙江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从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栽培及综合利用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甘草的研究概况。随 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今后应加强开发甘草在食品、轻工方面的产品研制及在防治爱滋病方面的机理和临床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栽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0)03-0059-04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 lycyrrhiza )植物。其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中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甘草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它应用于环保方

我国中医药进出口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中医药进出口市场发展现状 班级:14级国贸2班姓名:刘萍学号:1417521250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通过归纳、比较的分析方法,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贸易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依据海关医药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2015年上半年中药进出口情况: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高于2014年2.1%增幅。其中,出口额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同时,对下半年中药外贸市场进行预测:下半年中医药外贸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医药方面的新政策很可能会对产业发展带来利好。【1】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现状;进出口;政策环境 引言 中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药作为现代药品正被世界接纳,其影响力正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但是,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日渐萎缩衰落,甚至有极端的观点直接指斥中医为巫术。尽管如此,这些变化还是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理论、对现状的认识还被当作决策的基本依据;而要使中医药成为一种世界性知识和技术,成为中国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尚未被重视,或者说还没有进入某些人的思考范围。鉴于此,我们在分析和总结中国中医药的现状和中西医药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以期有助于这一前程无限的产业的发展。

一、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与问题 早年,由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劳动力过剩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几乎都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这样的形势在今天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的现状,这就造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以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例如服装、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制成品等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附加值较高的知识型服务贸易远远的落后于货物贸易。从进口贸易来看,我国则主要进口的是高新性的技术产品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其他商品,这样的进出口贸易体系结构在今天看来是极不合理的,也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面临的的首要问题。 1)中医药产业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人力资源和中医药文献,中医药企业总体规模较大,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数量庞大。从总体上来说,现在的中医药产业链条较为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五十多年以来,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应用,比如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仪器分析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超粉碎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思想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诊疗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等,仪器分析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超粉碎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思想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诊疗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等,这些新技术极大的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学习中医养生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发展独具特色的预防保健科学,以便更好地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学习养生学时,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掌握,不可偏废,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采用授课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深入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的各种养生流派,各有特点,内容范围很广,因此对各个流派要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要掌握其养生理论要点,从而较全面了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加深对本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 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使中医养生学能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有必要对其学术渊源、理论特点及形成发展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兹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节上古时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从原始群居的猿人算起,已经历了近两百万年的漫长过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即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以前,大概可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内,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种族发展。他们懂得了创造简单工具去寻觅、猎取食物以充饥;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存火种以照明、御寒、熟食;以及用语言、舞蹈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

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

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 观察 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 王尚勇孔丹妹编译 【编者按】2006年7月中国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 要》,根据该纲要制定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也同时启动.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i~--$1定的国际 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是加快中医药创新和国际化的重大举措.《纲要》的实施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传统 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走出 去"战略的实施. 为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医药目前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传播现状,本刊编辑部特组织编译了该篇文 章,以供参考之用. 公元7—10世纪,中医药随着唐宋的强盛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地方主要的治疗理论和 手段.到19世纪,建立在现代微生物学,解剖学和 病理学等基础上的西方医学飞速发展,特别是抗生素 出现后,逐渐成为世界主流医学.但是,由于以化学

药物为主的西方对抗医疗体系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 性等问题日益突出,且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迫使发达 国家将目光转向植物药和传统医药,以寻求一种更安 全,经济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模式.中医药医疗体系 以其整体性思维,个性化服务和远离化学人工制品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某些疑难杂症的神奇疗效,而再次受到世人的青睐,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各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中医医疗 (针灸)机构达5万多家,注册 针灸师超过10万人,中医师超过2万人,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 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多年来,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中,中医药专业人数一直高居首位,仅2003年全国27所中医药大学即新招留学生4112 名.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在美国,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 多人,学制也由过去的业余制,半日制改为全日制.在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有7所正规大学设立了中医针灸专业. 继1996年美国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后,针灸在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体系中获 得认可.200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通过了《中医药法》,以立法形式确认了中 医药的医疗保健地位.同年,阿联酋,泰国,南非政府相继宣布认可中医医疗行为. 截至2005年,我国与世界70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政府协议;近5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已出口到135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自发,分散的方式,逐步向在政府框架协议指导下,以多途径,宽领域,高水平为特点, 以开展中医药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文化交流为内容的合作方式转变. 1中医药在东北亚 1.1日本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中药的发展史

中药的发展史 1. 1. 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为《神衣本草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抄录、增补而成。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有《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中药还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几个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措施,中医药的教育、科研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中医药学的中、外交流逐渐增加,近三十年来这种交流尤为频繁。凡此种种,无不标志着中药科学在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药事业光辉而广阔的前景。 2.影响中药发展的因素

2.1中药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n 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过度开发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超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并且中药现代化程度不高。虽然传统的中医药煎煮法疗效相对显著,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大为改变。并且其有浓重点中药味的汤剂和体积过大的中药丸,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也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凡此种种都影响中药的发展。 2.2中药行业所存在问题极其措施 问题主要有: 1.研究能力有限。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

中药行业发展报告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四节宋元时期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显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辩,又互有渗透,互有吸取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阻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治理,进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的进展。此外,科学技术的蓬勃进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进展,对医学的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代的养生学讲,得到了较好的结承,同时有了进一步进展。金元时期,许多闻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体会,提出新见解,不管在理论上,依旧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一、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宋元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日益丰富进展。 北宋末年,官方出版的《圣济总录》,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66门,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运气”学讲,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可见,当时十分确信这些方法的成效,并倡导这些保健方法的适用。宋代宫廷编著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专门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这些方法符合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后世有一定阻碍。 宋元时期,全面整理了前代本草文献,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同时期世界药物学领域占据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阻碍,金元医家和养生家按照阴阳五行等理论关于药物的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使其既适用于疾病辨治,又有利于防病保健。例如寇宗(大+皕=爽字形)编撰的《本草衍义》中,按照体质和疾病,选择相应性味的药物。指出只有明了药性,有的放矢,方可收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此外,张元素的《珍宝囊》,李杲的《用药法象》、朱震亨的《本草衍义补遗》等,对此多有发挥,更切适用。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 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 Hall 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 B 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 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标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销了。”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三)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三) 第四节宋元时期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出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论,又互有渗透,互有吸收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影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管理,发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对医学的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代的养生学说,得到了较好的结承,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一、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宋元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日益丰富发展。 北宋末年,官方出版的《圣济总录》,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66门,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运气”学说,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可见,当时十分肯定这些方法的效果,并倡导这些保健方法的适用。宋代宫廷编著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这些方法符合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宋元时期,全面整理了前代本草文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同时期世界药物学领域占领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元医家和养生家根据阴阳五行等理论对于药物的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使其既适用于疾病辨治,又有利于防病保健。例如寇宗(大+皕=爽字形)编撰的《本草衍义》中,根据体质和疾病,选择相应性味的药物。指出只有明了药性,有的放矢,方可收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此外,张元素的《珍珠囊》,李杲的《用药法象》、朱震亨的《本草衍义补遗》等,对此多有发挥,更切适用。 针灸学在宋元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以及新的针灸专著,如《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同时,又出现了子午流注针法,主张依据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穴位,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宋代整理的《正统道藏》及其辑要本《云笈七签》,虽属道家书籍,但书中记述很多导引、气功、按摩等有关方法,对于防病保健具有重大的价值。 二、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 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上,宋元医家、养生家寻求新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宋代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内容颇为详尽,是老年医学专书。金元时期学术争鸣,对老年保健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更趋完善。 (一)强调精神摄养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田理 摘要: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概况:(1)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概念内容、应用发展现状与原因及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2)美国中医药的现状:美国中医药的基本情况、发展简史、基本现状,中医教育与中医执照考试,中医药管理、各州对法律地位的认可情况、联邦政府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法规、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FDA监管产品类别、从业资格认定管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问题;(3)美国中医药研究概况: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的特点、涉及的疾病、研究的重点、科研资源情况、科研管理特点及中医药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如中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针灸的研究情况;(4)对中美中医药合作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推进中美中医药合作,将有助于对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更科学认识,这对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西医才是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的传统医药。在美国,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1. 美国的补充替代医学 1.1 概念 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指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多种保健、治疗体系或方法的统称。补充与替代医学是个相对概念,是为区别于传统西医而人为定义的。 1.2 内容 在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独立的替代医学系统,如顺势医学、中医学、印度医学等;(2)精神和意念疗法,如打坐、祈祷、音乐疗法等;(3)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疗法,如营养补充剂、草药、维生素等;(4)机体调整疗法,如脊柱调整疗法、骨骼调整疗法、按摩疗法等;(5)能量疗法,如气功、触摸疗法、电磁疗法等。 1.3 发展现状 1.3.1 应用现状 目前,在美国接受补充与替代医学治疗的人群正逐年迅速增加,许多医师和医院都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在传统西医无法治愈的情况下,都希望寻求补充与替代医学以缓解或治疗疾患。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有63%的癌症患者、24%的背痛患者、45%的艾滋病患者曾接受过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治疗;哈佛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的调查也显示,美国人每年用在替代医学中的花费从1990年至1997年增长了45.2%,即1997年增为212亿美元,成年人1年中至少用过16种替代疗法治以者从1991年的33.8%增至1997年的42.1%。 1.3.2 发展原因 美国政府正在对医疗保健政策进行改革以减少国家经费开支,这给替代医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替代医学得以发展与下列因素有关:(1)西医治疗费用昂贵,全美医疗费支出从1965年的410亿美元猛增到1975年的1300亿美元,到2000年则增长到12000亿美元;(2)西医对许多疑难病症无能为力,尽管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也不一定能治愈某些疑难、慢性、晚期疾病,但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3)西药存在安全问题,

中医发展史

中医发展史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

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思考

【关键词】国学生命科学文化自卑中医药的魅力人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发展中医应该归在国学中,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1 中华瑰丽的珍宝——中医药的魅力 “所谓国学,包括文、史、哲三大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逻辑等方面。《诗经》、《书经》《易经》又是国学之首”。[1]《诗经》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书经》是史学的代表,《易经》是哲学的代表。中医恰恰源于《易经》,哲学家通过综合观察,类比研究,加以演译、抽象,从无限变易的现象中邻悟到各个领域的规律和原理。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进步,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博采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人文诸学科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为古代唯物辨证法与中医理论实践的结晶,逐步形成中医学特色,独具一格的中医学辨证法,中医学辨证法正是中医科学体系中瑰丽的珍宝。是我们祖先研究人类生、老、病、死,反复实践验证的宝贵财富,它也将成为哲学家和医学科学家研究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科学。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注重人与天地自然的大整体和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小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统一性,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动态性,并以维物辨证法为特点的方法体系,就是中医深深地扎在国学之中的无法切断,也不能切断的根。 中医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存在的生命科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辨证施治,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认为“人的生病是某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气血失衡和谐所致,人的心理活动不顺应社会客观规律也会生病。治疗原则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辨证论治,调节人体机能,使阴阳气血恢复平衡协调,使七情六欲顺应社会客观规律而愈病”。[2] 中医不像形态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从尸体解剖学上看到有形的,能够服人的科学性。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中医是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联系起来的动态医学,他以功能及生命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是无法从尸体解剖学和形态学上找到科学概念的。因为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消失了。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证明中医理论的可贵。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针麻的研究,气象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节气与人体的关系的研究等,都证明它有很高的科学性。这些现象在我们中医学来讲,数千年前老祖宗早已初步掌握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运用于人民的保健事业。中医是我们祖先近三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将发挥重大的科学原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也将很快发展为人类的生命科学。 笔者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很多西医药解决不了的绝症、危症、难症、奇病、怪病都被一个一个解决了、痊愈了,难道这不是中医药的魅力吗?这不是中医的科学性吗?掌握了这一套科学原理,就可随心所欲、遇病不慌,从容处置,辨证施治,就能施展中医药魅力无穷的优势。 2 古人的风采与不幸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能透过墙壁看到人,并能看到人体内部的一切,当然并不仅是扁鹊一人有这种本领,人这种超微观的思维信息,能够透过任何东西,不受阻挡,这是科学不好解释的。对人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等,都是通过人体经络系统进行的。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人体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现象,说明中医理论的总结也与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锻炼有密切关系,同时更是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两千多年前的扁鹊就可透视人体,华佗就可以刮骨疗毒,开颅手术。这说明我们祖先的才智不比今人差。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因此,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从世界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究员王智民不无忧心地说。 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生存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政府支持,大众也认可。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部分省(州)出台法规,加强管理,保护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合法也非不合法,比如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事故等,这些国家普遍任其发展。 由于地位尴尬,使得中医药虽然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市场,但普遍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 机遇: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安徽中医学院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骨伤专业及相关中医类专业使用) 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72学时,理论72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表格内一律用宋体五号)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宋体五号加粗)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宋体五号) 2.主要参考书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北京:人卫出版社,2001 2、张安祯.中医骨伤科学.第一版.北京:人卫出版社, 1988 四、课程考核(黑体小四号)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 《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72学时,理论72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掌握临床中医骨病的诊疗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CT片、MRI、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电视录象及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骨病的病因病理、辨病与辨证、治疗原则。 熟悉中医骨病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和骨病的分类。 了解中医骨病学的发展概况及中医骨病学的范围。 【教学内容】 一、中医骨病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医骨病学的范围与分类。 三、骨病学的病因(外因、内因)、病机(外邪病机、气血病机、经络病机、脏腑病机)。 四、辨病与辨证(四诊、关节运动检查、肌肉检查、神经检查、化验检查)。 五、治疗原则(内治法:解毒、活血、通络、补益法;外治法:药物、推拿按摩、针灸治疗)。 【教学方法和时数】 多媒体及课堂讲授3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