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一针止痛疗法

一针止痛疗法

一针止痛疗法一、产后身痛——无名指第二关节尺侧:无名指第二关节尺侧进针,向手腕方向平刺寸许,通常患者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疼痛随之缓解 ; 如不发热,则不是产后身痛,可考虑痹证疼痛。

二、眩晕——百会穴 :如果眩晕兼有呕吐,则取百会前 0.5 寸。

眩晕兼有头痛者,视头痛部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 0.5 寸处取穴。

顽固性眩晕用小艾柱灸 30 壮。

( 此处,龙医师提到他父亲通常灸300 壮,并取桔子皮一块点燃以拇指按压于百会穴处 ; 他本人一般灸 90 壮 -200 壮,以热量沿督脉传至长强穴为度。

三、痛经——至阴穴 :热证用针,刺入 0.5-1 寸,留针 5-10 分钟,摇大针孔出针 ; 寒证用艾灸, 5-7 壮。

一般月经前疼痛多属寒证,月经中期疼痛多属热证、瘀证,月经停止后疼痛多属虚证,如果是属于虚证的痛经,则艾灸腰部第十七椎旁压痛点。

四、手脚凉、麻——按压无名指指甲根部:属于气血不畅者,可按压无名指指甲根部,默数“一、二”,放开,再按,如此反复。

五、胃病——督脉 : 神道、灵台、至阳一带压痛点:督脉神道、灵台、至阳一带寻找压痛点针刺,配合足三里、公孙二穴艾灸。

六、痔疮——合阳穴 :合阳穴旁青筋暴露处,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并拔罐,通常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疼痛就会逐渐消失。

七、肩周炎——阿是穴、肩井穴:综合分析,根据疼痛部位确定阿是穴,分别于对应的手指至手掌部寻找压痛点,一般取井穴。

八、网球肘——对侧阳陵泉穴。

九、偏头痛——对侧三间穴至合谷穴之间压痛点:三间穴至合谷穴之间找压痛点,左侧疼取右侧,右侧疼取左侧。

按压此处还可以治疗便秘。

十、牙痛——肩井穴 :按压肩井穴,如需针刺,针尖要斜向前。

此外,用吴茱萸、大黄、胆南星、黄连等研末,调成泥状外敷脚心,效果也很好。

十一、风湿关节痛——中渚穴:需要辩证分析,综合施治。

如果只求立即止痛,可取中渚穴针刺。

十二、拇指关节撞击伤——鱼际穴。

十三、运动过量导致的四肢酸麻无力——手、足三里穴,艾灸。

一根针一种治疗,立竿见影---痛经

一根针一种治疗,立竿见影---痛经

一根针一种治疗,立竿见影---痛经
痛经
穴位:上窷,位于第一骶后孔。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

患者站立位,双脚微分,向前弯腰,双肘支于桌子边上,腹部不要碰到桌子。

缓慢从右侧骶骨孔进针一寸,顺时针捻到极限,然后保持在这个位置,不要再动。

针灸师将另一只手放于患者腹部子宫位置,不要按压,将气从我针的一只手运到这只手。

患者会感到子宫收缩。

降低针刺的强度,等待约10秒钟,再进行下一次刺激操作。

注意:经常会出现滞针,针被粘在穴位里拔不出来,可以使用另一支针拔出来。

这是金先生发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按:刚以此法治疗痛经时,有些记不清书上具体操作了,结果取了次窷,进针捻转后用力揉患者腹部,也是疼痛立亦。

一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三十八、美容
1.人迎 2.足三里
三十九、养生保健
1.足三里 2.气海 3.太溪 4.神阙
5.三间 6.太冲穴处压痛点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 病歌:“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7.腰痛穴的用法 腰1(第五掌骨全息腰穴) 腰2(第四、五掌骨之间全息腰穴) 腰3(第三、四掌骨之间全息腰穴) 3 腰4(第二、三掌骨之间全息腰穴) 8.阿是穴 最痛姿势最痛点针刺,学自千佛山 游医。 曾写过一穴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概况,约30多 个穴位。《素问》有刺腰痛论可参。
十六、急性胰腺炎
地机
十七、支气管哮喘
1.鱼际 2.孔最
十八、膈肌痉挛
1. 攒竹 2.翳风 3.太渊 4.乳中 例激光 5. 脐中 三味止呃散、麝香
十九、急性腹泻
1. 申脉灸 2. 小儿云南白药贴脐
二十、便秘
1. 左腹结埋针 2. 脐疗
二十一、胆囊炎
1. 胆囊穴 2. 丘墟透照海
二十二、胆道蛔虫
1. 胆俞 2. 百虫窝
二十三、心绞痛
1. 内关 2. 郄门 3. 至阳
二十四、脏躁
少海
二十五、笑不休
神门
二十六、中风手指拘挛
腕骨
二十七、痛经
1.十七椎 2.曲泉 3. 神阙
二十八、胎位不正
至阴 为什么有效?
二十九、小儿夜啼
1.印堂 2.神阙
三十、小儿遗尿
足小趾遗尿点
三十一、鼻衄
1. 2. 3. 4. 孔最 上星 涌泉(贴大蒜) 耳内吹气
三十一、戒烟
甜美穴
三十三、晕车
1.印堂 1. 内关 2. 神阙
三十四、急性扁桃体炎
1. 少商 2. 商阳
三十五、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

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

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膝关节疼痛为针灸临床所常见。

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脂肪垫劳损、其它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等为常见病因。

患者膝关节或红肿、或疼痛、或有功能障碍,不一而足---针灸治疗此疾有大优势。

其中,一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见效迅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之优点!现将膝关节痛一针疗法的选穴总结如下,以飨针友,并请方家指正。

1.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阴陵泉附近,选穴取尺泽(对侧)或隐白(患侧)。

2.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曲泉穴附近,选穴取内关(对侧)。

3.痛在外侧特别是疼痛靠近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选穴取曲池(对侧)或大巨(患侧)。

4.痛既在内侧又在外侧,而非全膝者,选穴取手逆注(肘关节与腕关节连线之中点)+曲池。

5.风湿性膝关节痛选膏肓腧灸之。

6.膝痛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

7.髌骨软化症所致膝痛,选穴取阳陵泉透阴陵泉。

8.膝上一点痛,用彭静山之法,取皮内针一枚埋之。

方法:患者裸露膝关节上缘,再上2寸这一部分,曲膝以手抱膝使皮肤绷紧,用手指普遍按压,找出最痛点,埋皮内针一只,大多当时可止痛。

9.委中穴刺络拔罐法。

10.膝关节之关节鼠(关节内的软骨游离体)所致疼痛选穴取手三里。

11.以上九法在辩经取穴之前,宜让患者裸露双膝,医者细观之。

局部若有青筋暴露、清晰可辨之浮络,此时用刺经之法难有效用,可用细三棱针点刺浮络,血变而止。

针灸选穴,务求精当。

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亦即,要知其出处。

如:(1)膝关节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源自《素问.骨空论》: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另,此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骨会大杼,膝为骨之属,故取之。

(2)选穴取曲池、尺泽,出自《治病十一证录》:肘膝痛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

左病针右右针左,仅此三分泻气奇。

《肘后歌》: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针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3)选穴取内关,理由如下:A.《灵枢·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

针灸的神奇:一针可解决的问题

针灸的神奇:一针可解决的问题

针灸的神奇:一针可解决的问题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一针疗法治疗的痛症的临床应用肇庆市端州人民医院宋利斌“一针疗法”来历(一)概要《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用传统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一”为穴位的选取;“针”为古法针刺;“疗”为治疗、疗效;“法”为法则。

(二)治疗原则1、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原则。

整体观念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用“经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四肢百骸。

八钢辩证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结合应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辩证等中医辩证方法。

2、辩证特点:重点是定位、定性。

八钢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经络辩证:在脏在腑、在经在络,通过问诊辩经、切诊辩经、望诊辩经;三焦辩证:上焦,中焦,下焦;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卫气营血辩证:在气在血。

(三)取穴方法1、按古法取穴遵循《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例如:“委中(血郄),腘中央,委而取之”(即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中封,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即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2、按全息取穴如腰痛穴,在第二掌骨内侧。

3、按古法与全息结合取穴如三间穴,定位时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四)具体操作:1、针具选择:毫针、寸针(3.0mm或是3.5mm),三棱针等;2、针刺方法:古法针刺、鸡足刺、豹文刺、半刺法等;3、针刺感觉:酸、麻、重、胀、痛,循经传导电感等。

痛症的临床应用(一)头面部1、头痛以经络辩证为主,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颞部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前额为阳明经头痛;颠顶头痛为厥阴经头痛。

治疗:①束骨经络辩证:太阳经循行后头痛伴有外感表证。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穴解:“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一针疗法——痛经止痛

一针疗法——痛经止痛

一针疗法——痛经止痛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
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
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单穴可止痛经之痛的穴位。

•穴位:地机
【取法】胫骨内侧髁下缘下3寸,距胫骨内侧后缘一横指处。

【主治】痛经。

【机理】地机穴为脾经郄穴,因郄穴可止痛,故可治疗痛经。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王志平:近年来用针刺地机一穴治疗实证痛经,疗效较为满意。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直刺1.5寸深,针刺时医者用左手压紧漏谷穴,并嘱患者将腰带扎紧。

右手将针刺入,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行针5分钟,留针5分钟,再行针5分钟。

得气后,患者自觉有一种痠麻胀感直入少腹和欲解小便的下坠感,小腹部位也有痠麻胀难忍之感。

按语:操作时必须压紧上下部位,才能使针感直入少腹。

本法适用于实证之痛经,虚证禁用。

◎殷克敬:数10年来应用地机穴治疗痛经,达到即刻止痛效果。

操作:直刺1.5寸。

对于虚症之痛经,肝肾亏损主穴可选:太冲,肝俞,肾俞。

气血虚弱主穴可选: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节选于:《单穴治病选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南星说医”。

针灸资料:疼疼一针疗法

针灸资料:疼疼一针疗法

疼疼一针疗法一针疗法是本人在长期的疼痛针炙中总结和发现的实用特效穴位,它包括:1、一针奇穴2、痛点皮下针3、参考特效穴(包括手足三针,平衡针炙,特效灾区,痛点为下针全息针炙)一、一针奇穴:一针奇穴就是全息穴区的头穴,在应用中,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平足三针的后溪、间谷穴、止痛奇穴、阳陵泉、阴陵泉等能够止痛的奇穴,都与全息穴区的头穴相同,本人在临床应用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痛点皮下针:痛点皮下针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领椎炳、骨质增生等引起的颈肩腰腿肘膝踝等躯体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特效治疗方法。

一、针具选择:选择针具时应根据病人性别、年龄、胖瘦、体质、部位及病变部位的深浅,病变性质,针刺位置,选择长、短,粗、细适中的针具,一般选择32号1一l .5寸磁极针(φ0.25×25~35 mm)也可用普通1-1. 5寸不锈钢毫针代替。

二、明确病痛点:明确病痛所在位置和程度是痛点皮下针的重要内容,也是疗效好坏的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痛点较容易确定,但有以下几种情况,应当引起注意:l、病痛范围大时,医者必须找出最痛点,病人表达不清时应选择痛点中央。

2、病痛范围大,尤其是在关节附近或关节内部时,要让患者多次改变关节姿势,以使痛点明确。

3、在颈项躯干部,人体的位置觉迟钝,较难分辨疼痛的位置,这时更需要耐心检查,细细体会手指下的感觉,查看是否有条索样、硬结等异常感觉。

在查找痛点的过程中,用力要由轻而重,搜寻范围应由大而小,一定要找到疼痛所在处,才能进针治疗。

4、正常体位时,往往病人不感觉疼痛,医生检查也没有压痛,只有当摆到某一特定姿势时,病人才有疼痛,这种情况下,必须让病人保持那特定姿势针刺。

明确病痛点是临床的重要环节,在治疗过程中,常需要按压痛点以观疗效,从而决定行针时间,因此,确定痛点后,最好用龙胆紫等做好标记。

进针位置:进针位置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疗法治疗的痛症的临床应用
肇庆市端州人民医院宋利斌“一针疗法”来历
(一)概要
《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用传统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一”为穴位的选取;“针”为古法针刺;“疗”为治疗、疗效;“法”为法则。

(二)治疗原则
1、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原则。

整体观念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用“经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四肢百骸。

八钢辩证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结合应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辩证等中医辩证方法。

2、辩证特点:重点是定位、定性。

八钢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脏腑经络辩证:在脏在腑、在经在络,通过问诊辩经、切诊辩经、望诊辩经;
三焦辩证:上焦,中焦,下焦;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卫气营血辩证:在气在血。

(三)取穴方法
1、按古法取穴
遵循《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例如:“委中(血郄),腘中央,委而取之”
(即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中封,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即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2、按全息取穴
如腰痛穴,在第二掌骨内侧。

3、按古法与全息结合取穴
如三间穴,定位时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四)具体操作:
1、针具选择:毫针、寸针(3.0mm或是3.5mm),三棱针等;
2、针刺方法:古法针刺、鸡足刺、豹文刺、半刺法等;
3、针刺感觉:酸、麻、重、胀、痛,循经传导电感等。

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头面部
1、头痛
以经络辩证为主,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颞部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前额为阳明经头痛;颠顶头痛为厥阴经头痛。

治疗:
①束骨
经络辩证:太阳经循行后头痛伴有外感表证。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穴解:“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弹拨皮肤微微发红(押手操作),刺手
经络辩证:经脉循行,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辩病性:辨火邪与龋齿,火邪分风火、胃火、虚火。

辩病位: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

取穴:翳风、内庭、太溪、大杼、偏历。

①翳风
定位:三焦经第十七个穴位,耳垂后方凹陷中。

穴解:属三焦经穴,泻三焦之火祛风要穴(彭静山《针灸秘验》)。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押手操作),刺手直刺进针,静留针30分钟。

②内庭
定位:足阳明经第四十四穴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穴解:足阳明胃经荥穴,泻胃火牙痛,《难经》:“荥穴主身热”。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押手操作),快速进针,出针时摇大针孔,有血流出为最佳。

③太溪
定位:足少阴肾经第三穴,内踝与跟腱间凹陷。

穴解:“肾之原”(《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通玄指要赋》:“牙齿痛,吕细堪治”。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押手操作)揣穴,刺手进针行补法,“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④大杼
定位:足太阳膀胱经第11个穴位,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解:“齿为骨之余”,“骨会大杼”(《素问》)。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押手操作)揣穴后,刺手向下斜刺进针1寸。

⑤偏历
定位:手阳明大肠经第6个穴位,前臂背面桡侧下段,阳溪与曲池连线,阳溪上3寸。

穴解:手阳明大肠经络穴(《灵枢·经脉第十》)
操作:选定穴位后,押手点按弹拨,条索状结节,刺手循经方向斜刺(曲池方向)。

(二)躯干部
1、落枕
取穴:后溪或束骨
定位:后溪穴,手小指根部尺侧,握拳时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束骨穴,足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后上方,赤白肉际处。

穴解: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输穴,“足太阳主筋所生病”,手足太阳脉气相通。

操作:操作者押手揣定穴位,随咳进针,静留针30分,同时嘱患者可自行活动颈部,舒适为度。

2、急性腰扭伤
①人中
穴解:《通玄指要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玉龙歌》“强痛脊背泻人中,
挫闪腰痛亦可攻”。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斜刺进针,刺向鼻中隔,捻转行针眼球湿为度。

②后溪
穴解:通督脉,手足太阳经脉气相通。

定位:手小指根部尺侧握拳时横纹头赤白肉际。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首先按压(押手操作)弹拨,刺手持针直刺。

③腰痛五穴
穴解:全息对应部位。

定位:腰一穴,后溪与腕骨之间,靠近腕骨处;
腰二穴,第四与第五掌骨之间平腰一穴;
腰三穴,第三与第四掌骨之间平腰二穴;
腰四穴,第二与第三掌骨之间平腰三穴;
腰五穴,第二掌骨侧腰痛穴;
操作:操作者押手定位穴位,点按嘱患者活动腰部,舒适为度,刺手直刺进针,静留针30分钟。

3、急性胃痛
①中脘
穴解:胃之募穴,腑之会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肚脐与胸剑联合中点。

操作:直刺进针0.5—1寸,静留针30分钟。

术后:嘱患者平素流质谷物食用,养护胃气。

②内关
穴解:八脉交会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

定位: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选定穴位后,患者前臂伸直,直刺进针,《内经》“刺两关伸而不屈”。

4、心绞痛
①内关
穴解:八脉交会之一,通阴维脉;《四穴总歌》:“心胸内关谋”。

定位: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选定穴位后,患前臂伸直,直刺进针,《内经》“刺两关伸而不屈”。

②至阳
穴解:“督脉阳脉之海”,至阳,阳气至盛,温通心阳,散寒解痉。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选定穴位后,操作者押手点、按、揉穴位,方向指向前胸,疼痛缓解后,直刺进针。

(三)四肢部
1、膝骨性关节炎
①大杼
穴解:大杼为骨会,《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膝痛不可屈伸,刺其背内”。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操作者押手揣定穴位,嘱患者活动膝关节,以舒适为度,向下斜刺,0.5--1寸。

②尺泽
穴解:缪刺法。

定位: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

操作:操作者押手揣定穴位,嘱患者活动膝关节,以舒适为度,向下斜刺,0.5--1寸。

2、踝关节扭伤(以足内翻扭伤多见)。

①养老穴
穴解:缪刺法,对应取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

操作:嘱患者前臂肘曲掌心向胸,操作者押手点按穴位,嘱患者配合活动患处,舒适为度,随咳进针,直刺留针30分钟。

②阳池
穴解:缪刺法。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操作:操作者押手点按穴位,嘱患者配合活动患处,舒适为度,随咳进针,直刺留针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