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和治疗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课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课件

DHS出现的问题:
(1)病例选择不当 对于反转子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如A2.2、 A2.3型使用DHS有较高失败率,如内侧皮 质不能良好复位,导致内翻应力作用于 钢板引起钢板断裂、松动或髋内翻,A3 型骨折由于骨折线与拉力平行,而不起 加压作用。
(2)抗旋转能力差
• 由于DHS髋部仅有一枚 髋螺钉.抗旋转能力差, 在髋部活动时产生剪切 力及旋转,过度活动将 导致内固定失败。如于 髋螺钉上方加用松质骨 螺钉则有助于抗旋转作 用.增加稳定性,促进 骨折愈合。出现带 股骨 大粗隆稳定钢板(TSP) 的 DHS
动力髁螺钉最初的设计是用于股骨 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 特性,后来应用扩大于股骨近端 骨折的治疗。 适应证: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尤其是粗隆下骨折;也是其他内 固定失败时的良好选择或有益补 充
结构特点: ★动力加压拉力螺钉与钢板呈95º 角,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 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应力分散,固定牢固。 ★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 ★入钉点位置较高、较少涉及骨折线及对髋部外展肌损伤小,尤其是 克服了粗隆下骨折行DHS固定时螺钉经过骨折线的弊端,术后骨折 不愈合、髋内翻和髋部外展无力可能性小; DCS入点高,因而可 于骨折近端增加了数枚螺钉固定,增加了近端的抗屈曲旋转能力, 达到牢固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发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DCS螺钉的深 螺纹设计可克服骨质对内固定物把持力不足的缺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分型
1、AO分型 2、1949年提出Evans分型,1980年提出 Evans-Jensen分型 3、 Boyd-Griffin分型
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归为A类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 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 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 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 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 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 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 伸超过1 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 也有破裂。 1、斜形;2、横形;3、粉碎。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这一类型的骨折通常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股骨粗隆间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小粗隆之间,是一个承载着身体重量、参与下肢活动的重要部位。

当这个区域发生骨折时,往往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摔倒、车祸或者高处坠落等。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

患者会感到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下肢活动受限,无法站立或行走。

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淤血,有时甚至能看到明显的畸形。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会发现压痛明显,下肢缩短、外旋畸形等。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受伤的经过和症状表现。

然后会安排 X 光检查,这是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等。

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骨折情况,还可能会进行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等。

但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

相比之下,手术治疗能让患者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髓内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术后早期,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随着伤口愈合和骨折稳定,逐渐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

康复治疗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同时也需要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在康复期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

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股骨粗隆间的四种分型

股骨粗隆间的四种分型

股骨粗隆间的四种分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Evans分型:主要分为两型,第Ⅰ型是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延伸,其中Ⅰ型骨折又分为四度,1度和2度比较稳定,可以选
择非手术治疗,而3-4度为不稳定性的骨折,建议手术治疗;第Ⅱ型的骨折线是反斜形,从上面向外侧反斜形的骨折。

2.AO分型:A1型为简单的两部分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到远端内侧皮质,内侧皮质只在一处断开;A2型
是经转子的多处骨折,内侧皮质至少两处断开;A3型骨折的骨折线向小转子下延伸或反斜形骨折,又称为逆转子间骨折。

3.Jensen分型:Ⅰ型为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移位稳定;Ⅱ型为移位合并小转子
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Ⅲ型为合并大转子骨折,骨折累计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Ⅳ型为3部分骨折合并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Ⅴ型为骨折后外侧和内侧不支持,即Ⅲ型
和Ⅳ型组合;R型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4.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分型:一型为无明显移位的骨折,为稳定性骨折;二型为骨折线通过小粗隆上缘,骨折通常为内翻
位;三型为小粗隆处骨折发生游离,并移位,出现内翻畸形,或粗隆间骨折合并大粗隆骨折;四型为除了粗隆间骨折外,大小粗隆分别游离,或为粉碎性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的是股骨干骺端与股骨胫骨关节之间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或者意外摔跤等原因引起的,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要点。

一、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止痛、冰敷、吸收性骨水c 软膏的敷用、康复训练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年轻的患者,骨折无明显位移,髋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

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二、手术治疗对于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者合并有关节腔内骨折的患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复位和固定骨折端,恢复股骨髋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内固定,即通过内固定器件如钢钉、螺钉等固定骨折端;二是外固定,即通过外固定器件如骨外固定器、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端。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移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肌肉力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康复训练包括pass pass pass pass范围动作训练、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严格执行。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奶制品、鸡肉、鱼类、水果蔬菜等,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患者还要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等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定期复查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手术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1. 引言1.1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股骨的粗隆部位,也称为膝关节下端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膝关节部位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跌倒、或者运动损伤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质量,因此治疗非常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等症状。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确诊,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护理,同时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医护团队共同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痛苦,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1.2 骨折治疗的重要性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骨折类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骨折治疗的及时性对于骨的愈合至关重要。

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避免出现愈合不良或持续疼痛的情况。

骨折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未经治疗的骨折可能会引发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骨折治疗还可以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应该重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2. 正文2.1 急性期处理急性期处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阶段,对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急性期处理中,首先需要进行初步估估伤势的严重程度,包括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干骺端与粗隆间发生的骨折。

该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摔倒或运动损伤。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分类,并介绍其治疗原则和常见并发症。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粗隆间横骨折:骨折线横向穿过股骨粗隆间,可进一步分为近端、中段和远端三种类型。

2. 粗隆间纵骨折:骨折线纵向穿过股骨粗隆间,可进一步分为内侧、中央和外侧三种类型。

3. 粗隆间斜骨折:骨折线呈斜行穿过股骨粗隆间,可进一步分为内侧斜、中央斜和外侧斜三种类型。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骨折片的解剖位置:对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通过外固定或石膏固定来保持骨折片的解剖位置。

2. 复位和固定:对于不稳定性较高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手术时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如钢板、钢钉或钢丝等。

3. 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活动关节、恢复骨骼稳定性和加强肌肉力量等。

4.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常见并发症:1. 感染:手术创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及时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

2. 骨不愈合:部分患者骨折片可能无法充分愈合,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或其他手术干预。

3. 肢体畸形:如果骨折复位不准确或内固定松动,可能导致肢体畸形,需要进行再次手术矫正。

4. 血管和神经损伤:在手术过程中,血管和神经可能会受到损伤,需注意术中保护和术后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较为复杂。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横骨折、纵骨折和斜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_图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_图文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缺点:
1. 缺点是术后护理工作量大,一般要求出院前指导患者家属或 护理人员如何换药,预防针道感染,如何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2.支架固定不够牢固,不能使患者早期离床,此骨折多为老年 人易出并发症。
3.钉道护理很重要,软组织较厚,钉皮间易滑动,易出现钉道 感染。
4.支架固定不同程度限制髋关节活动。 5.一侧有钢钉,患者只能向另一侧翻身,易并发褥疮。
股骨粗隆下骨折-- r钉固定
Gammar钉固定--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 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 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 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 移位,固定可靠。
Gammar钉固定--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 2、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 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 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amm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m)要求对近 端进行充分扩髓,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_图文.pptx
股骨粗隆间的范围:
股骨粗隆间是在大、小转子区,是股骨干与股骨 颈的交界处,也是承受应力最大的部位。在股骨 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行骨板为股骨 距。股骨距决定粗隆骨折的稳定性。
解剖特点:
颈干角: 120o --135o,但随着年龄增加,角 度会减少,75岁以上者角 度多为略小于125度。
的更好固定与维持;二是LISS肌肉下置入减少了伤口的并 发症与感染率。

LISS钢板固定--优点:
1、微创固定系统(LISS)是指小切口行钢板内固定的一种 系统,是一种术式。于使用体外螺钉孔瞄准器,使手术对 软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骨折不愈合
由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较差 ,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
愈合。
关节僵硬
术后关节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关 节僵硬,影响关节功能。
并发症预防措施
严格手术室消毒
早期功能锻炼
抗凝治疗
定期复查
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手术后尽早开始关节活 动和功能锻炼,预防关
节僵硬。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 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
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粉碎 程度等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预 后。
手术技术
手术操作技巧、内固定物的选 择与安放等都会影响手术效果
和预后。
05 并发症及其预防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可能由于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
血栓形成
手术后制动和卧床可能导致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 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栓形成。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 时发现和处理骨折不愈
合等并发症。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术前准备与教育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了 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进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好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术前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手术 过程、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解 答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01
02
03
疼痛缓解程度
手术后疼痛是否明显减轻, 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功能恢复情况
手术后患者的行走、活动 能力是否恢复良好,日常 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提高。
手术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D <25MM
Inter-TAN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微创理念要基于以下三点: 精确开口 钉道控制 开口处保护

入点选择
梨状窝入点、大转子内侧入点、大转子外侧入 点、大转子尖入点 侧位像上导针都应该位于股骨颈中央。

钉道控制

正确的钉道应与股骨近端的前外侧皮质平行, 通过坚硬的皮质控制髓内钉方向。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和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和治疗
手术治疗
DHS
适应症:稳定或外侧壁完整的不稳定转子间骨 折;股骨颈基底骨折 禁忌症:逆转子间骨折和外侧壁破坏的不稳定 骨折

髓内系统
Gamma钉 PFN、PFNA、Inter-TAN 适应症:复杂的粉碎骨折、不稳定骨折、逆粗 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复位
固定于牵引床上,使腿前屈,屈髋20°左 右,通过对患肢的外展牵引及10°左右的内 旋大多可纠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的内收及外 旋畸形。
重视内固定植入前的透视
必须反复通过正、侧位检查复位情况,重 点观察骨折的移位方向、颈干角、前倾角、有 无旋转和股骨干的下倾,尽量达到以下标准: 正常位置或轻度外翻、侧位片上成角 <20°,骨折断端间移位<4mm
重视开口处保护
钉道偏后,会造成骨折近端旋转移位
术前
术后术前术后 Nhomakorabea术前
术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