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3-大学精品课程 电子教材

大学语文3-大学精品课程 电子教材
大学语文3-大学精品课程 电子教材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1.相关网站和清华CNKI、维普资讯和万方等各大数据平台;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8版)》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3.《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之一?大学语文(全编本)》王步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 4.《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齐森华,教育部高教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6出版); 5.《国试书业?大学语文(公共课程?最新版)》国试书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07出版); 6.《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版; 1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一卷刘祥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二卷龙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三卷吴秀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四卷汪文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6.《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7《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8.《世界文学名著选读》(1—5)陶德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文艺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中国哲学史》郭齐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集一、集二、集三)陈洪、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中国诗歌艺术》王红、谢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语文素养高级教程》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6.《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言出版社1989年版; 27.《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8.《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9.《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0.《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2.《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3.《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34.《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35.《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6.《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大学语文普及版

《大学语文》说课稿普及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两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二、强化建设阶段成果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一共使用了五六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很好,但容量太大,容量大了,学生的课时又有限;有的教材在内容上与中学教材重复过多,重复多了,学生学起来又没兴趣;有的教材仅是文选本,篇与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被学生戏称为高四

语文。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尽可能做到因势利导,贴近学生需求,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 1、教材编写的原则 教材撰写既要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还要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吸收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精华。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尽可能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历史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完美的结合。其次是融合文体结构模式、文学史结构模式和人文精神结构模式编排原则。再是重树“大语文”视角,视语文为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视语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视作品具有陶冶人们情操的功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去领会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深刻蕴涵以及体悟人生哲理。最后是建立便于学生自学的平台,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终极目标。 教材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合理定位。人为贬低和无限拔高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学语文课程就其性质来看,虽说是公共基础课,但它有读书明理的功能。读书明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所谓“读书明理”指的是读文学书,明做人之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学既是中国人作为启蒙教育、人格教育的基础课,也是中国文人进入仕途的必修课的原因所在。文学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到佐证。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撰教材时相应增加一些历代优秀的文学篇目,也

大学语文(第3版)_在线作业_E

大学语文(第3版)_在线作业_E 最终成绩:95.0 一 单项选择题 1. 孟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荀子 知识点: 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2. 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世情小说 知识点: 7 中国古代小说 3. 《白玉苦瓜》 《莲的联想》 《与永恒拔河》 《天狼星》 先秦时期,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是( )。 《金瓶梅》属于( )。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选自其诗集(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白玉苦瓜》 知识点: 8 现当代诗歌 4. 《龙须沟》 《西望长安》 《大地龙蛇》 《茶馆》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龙须沟》 知识点: 10.3 老舍《茶馆》 5. 关汉卿 高文秀 王实甫 白朴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关汉卿 知识点: 4 唐宋词 6. 新乐府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隐逸诗派 边塞诗派 使老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品是( )。 爱情风月剧《救风尘》的作者是( )。 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边塞诗派 知识点: 3 唐宋诗 7. 先秦诸子中提出“仁政”学说的是( )。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孟子 知识点: 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8. 元音 语素 音节 音素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音素 知识点: 12 写作 9. 朱自清 何其芳 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是( )。 下列现代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和手段、教案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性质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地必修课之一,它地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地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地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地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地位. 教育部高教司地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地目地和意义做了这样地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地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地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地发展趋势,为我国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地高质量人才.”因此,我们理解地《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 <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地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地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 <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地要求. <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地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地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地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地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地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地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地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地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地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大学语文地作用不是单纯地“职业能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课是我校面向本科学生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为一体的课程。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国诗文的历史源流与流变; ●中国文学史; ●部分“原典“及各时代的文学精华; ●重庆的抗战文化和革命文化。 2.能力目标 ●对中国文人先贤的人格传承; ●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可以拓宽渠道,如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 QQ日志,博客等学生乐意为之的载体作为拓展平台); ●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的评点(如流行歌曲从罗大佑到周杰伦,影视文学 从《卧虎藏龙》到《断臂山》,对流行文化人余秋雨、易中天、于丹的看法评论等); ●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编写红色短信,颂红色 乐章,讲红色故事等); ●参加朗诵、演讲、辩论及征文比赛等活动(可配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来 开展)。 (三)参考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汲取传统的讲述法、阅读法、启发引导法精华的同时,尤其注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六步训练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基础训练的单元教学中运用,特别是在知识讲解和案例介评这两个步骤中运用。另外在阅读指导和能力拓展中也灵活运用。 (2)引导文教学法

孟子五章---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

孟子五章---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

孟子五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所以说,控制人民不迁逃,不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不靠山川的险阻,威服天下不靠兵器铠甲的坚利。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背叛

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

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目录-新版.pdf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诗经?黍离 《老子》四章 左传?晏子论“和”与“同” 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庄子?秋水(节选) 离骚(节选)…………………………………………屈原《论语》四则 礼记?大同 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上山采蘼芜 ※《山海经》三则 思旧赋…………………………………………………向秀 悼亡诗…………………………………………………潘岳《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饮酒》其八…………………………………………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把酒问月………………………………………………李白 西上莲花山……………………………………………李白 登楼……………………………………………………杜甫 新婚别…………………………………………………杜甫 张中丞传后序…………………………………………韩愈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隋宫……………………………………………………李商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八声甘州………………………………………………柳永 ※老樵…………………………………………吕南公 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 超然台记………………………………………………苏轼千秋岁……………………………………………秦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 ※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水调歌头……………………………………………张孝祥 长歌行…………………………………………………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09-09制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三、课程类型:公共课 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 五、学时:28学时 六、前修课程:语文 七、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 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 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基本思路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1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 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 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秋水》 1.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 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大致又分为四小类。如下,亦不赘言。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287种 1.人文主题29种 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 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人文主题)2001-6 外研版新编《大学语文》教材(丁帆等主编)(人文主题)2005-5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八版(人文主题)2005-6 《大学新语文》(夏中义)(人文主题)2005-6 大学语文(尉天骄)(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 《大学语文新编》(乔刚)(人文主题)2005-8 《大学语文教程》(马智强)(人文主题)2005-10 联编《大学语文》(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主题)2005-11 《大学语文》沈琳主编(人文主题)2006-8 大学语文(罗玉峰)(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黎爱斌)(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教程》(都大明)(人文主题)2007-2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人文主题)2007-7 新编大学语文(马秀萍)(人文主题)2007-8 语文(朱晓辉)(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 《新编大学语文》(黄高才)2008-5 大学语文(孟颖朱志德杨宝霖)(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 大学语文(张健)2008-10 大学语文(董小玉)2008-11 大学语文(姜山秀李桂延)(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三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教学录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其中两项已结题)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2009年10月在高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发表论文《以大学语文为媒介推动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2010年9月在科技信息杂志发表论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2011年4月在大众文艺杂志上发表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二、取得的成绩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大学语文开设学时少,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并且大学语文肩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从学院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用书一个循环后,各方反应较好。(关于教材编写的原则、编写特色已在阶段总结里,此处不再赘述)(二)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好的效果 通过三年的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建构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完成了大学语文的

大学语文研讨

一、关于大学预科教学基本情况 1、教学模式: 我们教研室承担了预科教育学院两年制新疆学生的汉语言教学和一年制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任务,现有成员10人,轮流担任一、二年制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年制《大学语文》课时是每周6课时,不分文理科,教材是教育部统编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材《大学语文》(上下册); 两年制第一年每周10课时,分为三个模块(听说、阅读、古代文学基础知识),两年制第二年每周6课时,两个年级都不分文理科,教材是教育部统编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材《汉语精读》(共四册)和我们自己准备的听说教材。我们的课程分四大模块进行: 基础核心模块:大学语文、基础汉语(校级精品课程)、汉语精读。 知识强化模块:普通话、古代文学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模块:国学与人生、新诗欣赏。 知识实践模块:征文、小品大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学特色: ①学生来源: 我们一年制的学生主要来自7所高校。 学生的入学水平比较高,因此对教学的要求也比较高,已接近本科大学语文的程度。 ②入学考试 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积累,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进度。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外,还开设了《国学与人生》、《新诗欣赏》两门选修课,作为对教材的拓展与深化;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征文、话题讨论、表演、演讲、辩论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假期社会调查交流、读书分享会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语文能力实践的机会,很受学生的欢迎。 ④讲究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本 由于学生文化层次比较高,思维活跃,课堂上注重互动环节,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觉得预科的语文学习有异于高中阶段,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激起自己探知的好奇心和乐趣,能够领略文学带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愉悦、美学的熏陶。 针对每年出现有少量学生中学阶段接受母语教学从未接触过古代汉语的情况,我们在古代文学单元的教学中特别给以辅导,同时,期末考试时有关这部分的考察对他们区别对待,单独命题。 同时,应从事学生管理的领导和班主任的要求,我们在《大学语文》没有写作内容的情况下,专门拿出一些课时对学生进行应用写作的训练。 ⑤教改课题 这几年我们围绕我们的教学申请了多个校级教改课题,一年制和两年制都有。 一年制的教改课题主要是“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分层教学模式改革与语料库的构建研究”和“‘四个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目前准备就我们语文第二课堂的开展申请教改课题。 二、关于教材

《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一、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 1、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柳州”。 2、散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唐宋八大家”之一。 3、所作山水游记,刻画入微,深于寄托,尤为后世所称颂。其中以《永州八记》最著名,本文为《永州八记》之首。 4、《柳河东集》。 二、课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罪人,住在此州(永州),常常感到惊恐不安。在空闲的时候,就慢慢地走走,随便地转转。每天和朋友们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溪流尽头。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和奇异的山石,再远也要去;到了以后就用手拨开草坐下,倒尽壶里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睡觉,一睡着就做梦,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自以为凡是此州中所有奇姿异态的山水,都被我欣赏过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面的亭子里,望

见西山,才指点着称道它的奇异。于是就让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掉荒芜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一直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我攀援着登上西山,两脚伸开象簸箕一样坐在地上眺望四周。眼前几个州的土地,全在自己的坐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势,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小洞穴。看上去近在尺寸的距离,实际却有千里之遥,各种景物聚拢收缩在一起,层层叠叠,都无法躲开我的视线而隐藏;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四面望去浑然一体。我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跟小土丘不属于同一类。我神思悠悠地与浩然之气融为一体,而找不到它的边际;我心旷神怡地与大自然同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倒满酒,身心松驰地醉倒了。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昏暗的暮色,从远处而来,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还不想回去,心神凝定虚静,形体仿佛已消散,与万物暗暗化合在一起。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从前没有过真正的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因此写了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次游览。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追述作者谪居永州后、发现西山前,游览永州山水的情景,并表达自己郁闷不得解脱的心情。[作者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心为朝廷却反而获罪被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