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考试题库(最终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不同,油气储量可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

2.无限大地层状油藏中水平井的流动形态有(井筒存储阶段)、(早期纵向上的径向流)、(早期线性流动阶段)、(晚期径向流阶段)。

3.油田开发调整一般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工作制度)、(开采工艺)调整等几个方面。

4在一个倾斜油藏的水驱油过程中,油水界面的稳定性与(流度比)、(密度差)、(地层倾角)、(产量)有关,当(流度比)小于等于1时驱替过程是无条件稳定的。

5.常见的注水方式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6.油田进行开发层系划分主要是解决(纵向)非均质特征带来的矛盾;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注采井网主要是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一、填空题

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三、名词解释

1.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弹性能累计采出的流体的地下体积。

2.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底水锥进:以水驱动方式开采底水油藏时,油井投产后,井底附近的油水接触面呈锥形上升的过程。

4.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5.面积波及系数:油井见水时,水波及区在井网面积中所占的比值为见水时均匀井网的面积波及系数。

驱动方式: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

驱动指数:各种液量的膨胀量占总采出液量的百分比。

水侵系数:单位时间、单位压差下的水侵量。

弹性产率:单位地层压降下依靠弹性能采出的油量。

物质平衡: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某一时刻,采出的流体量加上地下剩余的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

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

递减半周期:产量递减到刚开始递减时产量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指数递减规律:一种常递减规律,递减率为常熟,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指数方程来表达。

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试油:在油井完成后,把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试采:分单元按不同含油层系进行的,需要选择能够代表这一地区或这一层特征的油井,按生产井要求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较长时期地稳定试采。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生产试验区:在详探程度高的地区,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投入开发,并进行各项开发试验。 含水率:指采出的液体中水占得比例。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上升的百分数。视粘度:

rw rD r λλλ+=-11,平均视粘度:⎰⎰--=20201r 1dx dx λλ

无水采油期:

无水采收率:一个油藏或一个开发区不含水时累计采油量与该油藏或开发区的地质储量比。

端点流度比:

采出程度:从开始到某一时刻采出的油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注入倍数:累计注入量除以孔隙体积。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底水锥进:油井生产时的压力梯度使近井地带的油气界面降低,油水界面升高。油层之上较轻的气及油层下面较重的水使流体梯度得以平衡。这些平衡力使油气及油水界面呈锥状分布。

5稳定锥进:如果油井以定产量生产而且泄油区域内的压力梯度也保持稳定,就达到了稳定状态。此时,如果油井中动力(粘滞力)小于重力,那么已形成的气或水的锥进就不会到达井筒,锥进也不会前进或后退,形成一个稳定锥进。

6不稳定锥进:如果井底流动压差足以克服重力作用,不稳定锥进就会继续推进,并最终突入井中。

7临界产量:如果油井的产量小于临界产量,将形成某一稳定的锥状体,其顶部不再向上扩展,因此,只要油井的产量o q 小于临界产量ocrit q 生产,底水锥状体就是稳定的,当油井产量o q 超过临界产量ocrit q 时,油水接触面将随着油井的生产不断上升,水锥体变得不稳定,并一直上升窜入井底,临界产量就是底水锥体稳定和不稳定的临界盾。 剩余油:在任意驱替阶段,储层中剩余的含油量。

残余油饱和度:在驱替过程中,其饱和度必须超过某一特定值,也就是残余油饱和度,在这一饱和度下油相留在孔隙中不流动。

剩余油饱和度:在驱替过程中,将有剩余油存在,在数量上用一大于残余油饱和度的值来表征。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 表示生产能力大小 kh

流动系数:kh/u 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井筒存储系数:改变单位井底压力时,井筒存储或释放的流体体积。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