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九章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货币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维护货币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1. 需求拉动:当经济增长、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通常会增加消费和投资,这将引发需求的大幅上升。

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当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利润。

这将导致商品的总体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

3. 供给减少:当供应链出现瓶颈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商品供应减少时,需求超过供应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通常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减少货币的购买力。

这会使固定收入的人、储蓄者和债权人的财富受到侵蚀,而借款者和资产持有者的财富可能会增加。

2. 不确定性加大: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的不稳定,从而增加经济主体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制定价格、生产计划等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消费者也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物价水平。

3. 削弱消费能力:通货膨胀使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单位。

这将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

4. 资本市场波动: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这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高利率通常会增加借款成本,并使投资者更加谨慎,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资本流动。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措施:1.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货币供应。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一段时间内货币总量迅速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是国家利用货币工具来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货币政策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

商品价格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收入。

其次,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问题,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通常是从储蓄者向借款者的转移,这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公平性。

二、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调控货币供应与需求的政策。

其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波动。

具体而言,维持物价稳定意味着采取措施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使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调节经济波动包括应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应对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具体而言,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备金率,收紧信贷政策等,降低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或通缩问题出现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贷政策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四、货币政策的限制与风险然而,货币政策也有其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调控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其次,当经济发生结构性问题或其他非货币因素影响时,单纯依靠货币政策难以解决问题。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的是货币政策,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调控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物价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其中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等。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上升,而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过量发行,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企业和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进而损害人们的消费能力。

其次,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投资风险增加、财富分配不均、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目标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旨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措施,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物价。

其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和实现就业等。

首先,货币政策的最基本目标是保持物价的稳定。

稳定的物价有助于保持居民的购买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决策。

其次,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推动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周期。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促进就业等。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多种货币政策的实施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使用逆回购等操作工具等。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伴随着货币价值的贬值。

货币政策则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流通和信贷发放,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经济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物价稳定。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央行可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求关系,以调整通货膨胀的速度。

如果通货膨胀过快,央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水平,以抑制经济中的需求,进而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相反,如果通货膨胀过低,央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经济中的需求,提高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一个经济增长疲软、通货紧缩风险较大的时期,央行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并保持物价稳定。

而在一个经济增长快速、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时期,央行可能会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并稳定经济。

然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央行需要准确判断经济的状况和走势,以决定实施何种货币政策。

过度宽松或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都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调整效应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注意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需要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

只有政策的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稳定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的相互联系。

国际间的货币政策互动影响较大,例如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产生冲击。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的因素,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造成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货币政策则是国家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的政策。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措施。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关联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以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调节经济活动和物价的水平。

1.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种,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等。

需求拉动型通胀是指经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需求和成本,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2.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直接影响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和市场利率。

当央行通过调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时,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需求,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当央行通过调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遏制通胀时,会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抑制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的方式与工具为了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工具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利率和信贷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方式和工具:1. 手段(1)调整基准利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如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直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调节货币供求关系。

(2)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设定商业银行必须随时准备好的存款比例,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体系中的货币流动性。

2. 影响(1)通胀目标:央行可以制定并公布通胀目标,以指导市场预期并影响市场利率和预期通胀预期。

(2)汇率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本币汇率,以影响国内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

ch10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ch10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现象。
02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的定义与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工具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以下工具来实 施货币政策
调整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银 行的存款与其吸收的存款的比率。
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 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 和消费。
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 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 济运行和实现特定经济目标的宏 观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的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通货紧缩、降低利率水平、优化消费结 构等。
消极影响
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企业利益、阻碍经 济发展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需求拉上型
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 ,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 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 劳务的需求大大超过供 给,从而引起的价格水 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类型。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 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定义与类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 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 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 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XX国家/地区来自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分析总结词
XX国家/地区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详细描述
XX国家/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和降 低了利率。这导致了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普遍上涨,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经营造成 了一定的压力。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通常指的是价格整体上的持续上涨。

这是经济周期中一个主要的挑战,因为它对经济体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通货膨胀在某些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当它泛滥成灾时,会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货币政策如何应对它。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有多种原因。

其中最常见的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当人们购买力增强时,他们开始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这进一步推高了价格,激励生产商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供应端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自然灾害等事件引起的。

从生产商角度看,上升的成本 forcing 他们提高他们的售价以保持利润。

所以供应端原因比起需求端更为复杂。

货币政策的目的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之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过程。

当通货膨胀风险变大时,央行会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去降低通货膨胀。

如果经济处于高失业、低增长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央行会降低利率,以此鼓励更多的贷款和投资。

相反的,如果经济过热,央行会把利率升高以鼓励消费者减少贷款和投资,实现稳定的经济。

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采用多种工具来实现其目标。

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是利率调节。

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央行设定的目标,央行将升高基准利率。

这样能够减少贷款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率。

相反的,如果经济衰退,货币政策会通过降低利率来推动经济。

此外,央行也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央行可以卖出债券,以此减少货币供应量。

另一个工具是准备金率。

央行可以调节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贷款、储蓄以及货币乘数。

其他因素影响货币政策尽管货币政策被誉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利器,但它并非万能的。

其他经济和政治因素,如政府开支、法律、税收等,也会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运作。

所以,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经济政策相协调。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货膨胀是指一种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经济现象,它反映了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货币政策作为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的主要工具,也对通货膨胀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的一种市场干预手段,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货币的流通,影响物价和经济增长。

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加大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不断增长。

反之,当通货膨胀风险不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的措施,提高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在应对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控制总量,避免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从而保持物价的稳定。

2. 利率利率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利率降低时,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将相对较低,他们会更愿意借款进行投资和消费。

这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借贷需求,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3. 财政政策除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通货膨胀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达到平衡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目的。

财政政策通常是通过降低开支或加大税负来减少财政赤字,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除了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效措施可以应对通货膨胀:1. 提高利率,吸收过多的货币供应,减少通货膨胀的发生。

2. 采取紧缩货币供应的措施,避免经济过热而导致通货膨胀。

3. 实行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和赤字,调节经济与货币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价格是观察和研究通货膨胀的最好指标。常见的 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西方学者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三种观点:
1. 促进论(有益论) :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
长。
2. 促退论(有害论) :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
益。
3. 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没有实质影响。
过程。 第四,上述过程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两方面的供求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
产出量则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28
现代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 对资产价格和真实财富的变动上。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政 策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 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
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第二,告示效应。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
银行的政策意图。 第三,结构调节效应。使货币供给结构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
局限性: ①中央银行不具有完全的主动性。 ②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 ③再贴现率是市场利率的重要参照,不易频繁调整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 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一种政策工具。是央行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我国的特殊问题:
在实际过程中,利率指标与货币供应量 指标 一般不能同时都选作中介目标,两者 之间存在着冲突。
四、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经常 总量 间接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辅助 结构 直接(自学) (三)直接信用控制行政命令(自学) (四)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自学)
1.存款准备金制度
指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比率,借
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 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支 出和收入,用符号表示为:

M S E I Y
现代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水平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其原理是:
(1)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括任何货币供给的因素,
第二,即使法定准备率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存款机
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第三,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局限性: 第一,效果过于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 货币供给的工具。
第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有过于强烈的宣示效应, 对公众的心理预期影响太大。
32
六、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
效果,所必须经过的时间过程。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 时收效,则影响到政策的效果。
构成:由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构成。 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
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内在时滞的一般较 短。
⑵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外在时 滞一般较长。
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 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斯堪的纳维亚型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1.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
胀。如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 2.紧缩性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
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政策就是控制货币发行量, 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通过稳定币值来稳 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有利于政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府英明与否? 至关重要!
促退论: ——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失调; ——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 ——企业生产性投资成本增大,风险提高; ——边际储蓄倾向降低,由于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助长投机,提高交易成本 玩火必自焚!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r0
Y
Y1 Y0
27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
2.利率传导机制的一般均衡分析 凯恩斯学派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其传递过程如下: 第一,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 会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又推动产出上升。这是货币
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 第二,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增加新 的货币供给,则货币供求的对比会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 币市场的作用。 第三,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而产量下降又会导致货 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往复不断的相互作用
第三,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同,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率对小银行的冲击远大于大银行,这 显然不利于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
2.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借此影响商业银行贴现贷款数量 和基础货币,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产生影响的政策工具。 作用过程:
特点:r贴现 E 贷款规模 M s r市场利率 I , C Y 第一,它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储备来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前,稳定币值和汇率 30年代以后,充分就业和稳定币值 40年代末-50年代初,稳定币值 5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60年代以后,国际收支平衡(美元危机)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依此促进经济增长 。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为什么要选择中介指标?怎样选择中介指标? 选择哪些中介指标?
•债券市场不完善,没有足够的政府债券可供央行灵活操 作。比如想出售时没有可供出售的债券。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这时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作用机理: 公开买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 公开卖出导致基础货币回笼。
3.优点: ①调控的直接性 ② 操作可以“主动出击” ③ 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④可以进行联系
性、经常性及试探性操作,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 4.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型 所谓需求拉动,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
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和劳务的供 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战争、过度投资、社会矛盾冲突等是货币超发 常见原因。
图示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
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 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三是汇率大幅度变动; 四是能源价格上涨。
31
现代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
(三)投资影响名义收入 变动了的投资影响名义收入的过程:由于M作用于支出, 导致资产结构调整,由此带动投资的变化,并最终导致Y 的变化。 这一变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化,又有 多大比例反映在价格水平上,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给的 变化短期内对两方面均有影响,但就长期而言,则只会影 响价格。
不过,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根源 在于货币发行过多,其治本之道应是控制住货币的 超经济发行。
三、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
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
政策传导机制三大部分。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我国学者的观点:认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 害
性极大,危害面很广,必须制止通货膨胀。
促进论: 在长期有效需求不足、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通货
膨胀可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弥补投资资金不足 ——利用铸币税的正效应,增加政府投资 ——提高储蓄率。通货膨胀使资金向利润所得者倾 ——货币幻觉的正效应。钱多感觉战胜了涨价的感觉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经济效应 二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三、货币政策目标 四、货币政策工具 五、货币政策传到机制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理解要点: (1)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或总水平的上涨,局 部性的或个别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不能被视为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反映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的变化 (3)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持续上涨”,季节性、暂时性 或偶然性的物价上涨并不能被视为通货膨胀
直接受到影响的是政府债券交易商 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也会受到商业周期、货币流 通速度的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现金的比率等因 素的影响。
五、货币政策传到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要描述货币数量的变动怎 样引起总体经济的变化 •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 •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 • 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 • 金融中介学派传导机制
P3
2 3
促进高就业的主动政策
P2
1 2
P1 P1
1
AD1 AD2 AD3
AD4
Y Yn
Y 总产出
P
AS4 AS3 AS2 AS1
价 格 总 水 平
P4
4 3
P3
3
2
规定的失业率目标太低
P2
2
P1
1 1
P1
AD1 AD2 AD3
AD4
Yn Y
Y 总产出
4.结构型通货膨胀
指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 当某一些部门的需求或成本增加时,其产品价格上升,其 他部门向之看齐,导致价格全面的上涨。
1.为什么 充分就业谁说了算?中央银行怎么办?干了以
后效果怎么看? 同理,稳定物价、经济增长等都有类似问题,
中央银行必须要选择中介指标。 2.怎样
选择标准: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 性。
近期目标或者操作目标: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