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小小科学家

合集下载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对象:大班幼儿三、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制作彩虹糖2. 科学探索: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变化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彩虹糖,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制作彩虹糖: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彩虹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每组领取制作彩虹糖的材料。

c. 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彩虹糖。

3. 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变化: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变化,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b.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交流。

4.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b.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5. 结束活动:教师整理实验器材,提醒幼儿注意事项,结束本次活动。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幼儿不受伤害。

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对象:大班幼儿八、教学目标:1. 巩固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九、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制作火山爆发2. 科学探索: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十、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思考科学实验的乐趣。

2. 制作火山爆发: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火山爆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每组领取制作火山爆发的材料。

c. 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火山爆发。

3. 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年级教学设计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年级教学设计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年级教学设计第1课小小科学家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

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
教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学生C。要像科学家那样,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尝试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和假设。
教师: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发现,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验来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滚小球实验
1.教师介绍滚小球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调整轨道的坡度,观察钢珠(或玻璃球)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小球离桌面距离越高,滚得距离就越远。
(展示霍金的照片和简介)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位科学家,他是谁呢?
学生C:这是霍金!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坚持科学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理论。
教师:C同学说得非常好,霍金先生确实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科学家。他不仅有着卓越的科学成就,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同学们,除了这些国外的科学家,我们中国也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比如这位,袁隆平爷爷,他是谁呢?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滚小球实验,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思考,同时也需要动手实践。
2.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吹乒乓球、电线圈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做这些小实验,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能够得出结论。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够做科学。

3.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谈论这些科学家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2.让学生分享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使用PPT展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二、进行实验1.学生分享他们是否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3.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需要进行示范。

在桌子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的过程中是否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XXX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可以像大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是小小科学家。

XXX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实验,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2.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4.谈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学生认为这些问题以后是否会找到答案。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小小科学家——探索植物的生长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的生长。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法: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

1.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容器等。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所需工具:放大镜、观察日记本等。

1.5 教学步骤:1.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1.5.2 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的生长情况。

1.5.3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1.5.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案主题:小小科学家——探索水的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水的特性:透明度、温度、溶解能力等。

实验操作:观察水的特性。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水的特性。

实验法:进行水的特性的实验。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

2.4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水、透明度测试工具、温度计等。

观察工具:放大镜、观察日记本等。

2.5 教学步骤:2.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性吗?2.5.2 探究:分组进行水的特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透明度、温度、溶解能力等特性。

2.5.3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水还有哪些特性是我们没有发现的?2.5.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性。

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小小科学家》(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1.《小小科学家》(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保护自己身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保护身体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身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身体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写400字,用时10分钟)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布置一些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教学软件:准备一些教学软件或应用程序,如互动白板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互动环节,如在线测试、讨论区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2)了解身体功能: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消化、运动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功能的含义和作用。
(3)保护身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如洗手、戴口罩、不玩危险物品等。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保护身体的基本概念。保护身体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课件

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
研究 星空二、认识这些来自学家采集 岩石二、认识这些科学家
专做 实验
二、认识这些科学家
三、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
滚小球
三、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
哪个小球滚的更远一些,记录数据。
三、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
4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滚小球的实验,伽利 略曾经在斜面上做过滚小球的实验, 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伽利略
四、科学家已经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大树怎么长高的?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来 用于光合作用,从而产生的能量 转换成淀粉日积月累,树就长高 了。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 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 烈放电现象。
五、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
地球里面是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问题会有答案吗?
1单元 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一、导入新课
到底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些什么呢?科学家是怎样做科学 的呢?如何学好科学呢?
二、认识这些科学家
中国 袁隆平
杂交 水稻 之父
研究 植物
二、认识这些科学家
英国
珍妮·古 道尔
极高声誉的
动物学家
研究 动物
二、认识这些科学家
意大利 伽利略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他们通过不 断地观察、实验、记录来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但是科学不是万能的,还有许许多多科学现象没有找到答案, 这就需要我们小小科学家努力学习、不断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奥秘都会被我们解开!
再见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透明性和无色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染色实验、过滤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实验的发现和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信息化资源,如水的循环动画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指导和示范。
2.在课堂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心,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评价方式主要依赖教师的观察和测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会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开展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制作节约用水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水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观察题
题目: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将红色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经验和思考,以深化对水的性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汇报收获。
1 小小科学家
科学家————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
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实验,并记录结果,分析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观看动画片,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教材中的问题。
教学活动过程
修订
教师活动
(2)教师: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你知道吗?
(3)教师:科学家是做什么事的人?
(4)教师小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三、总结本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划
课题
1 小小科学家
教时
1
学习
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学习
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
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绒布。
教学活动过程
修订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门新的课程叫“科学”。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学生看课本P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我们也来做实验:滚小球。
(1)谈话:你们想象科学家一样也来做实验,做科学研究吗?
(2)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滚过小球呀?
(3)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呢?
(4)组织学生做“滚小球”实验。
(5)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大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
3.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1)教师:科学家已经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你知道哪些?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看课本P2插图,开阔一下视野。学生再说一说插图的内容,图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简单介绍一下袁隆平和珍妮。
学生说一说知道的科学家。
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回答。
学生说一说。
学生做出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