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6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3

合集下载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议架构及技术特点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议架构及技术特点
S nZ e u h
( e k gF P w r o a yG a g h u 5 3 ,hn ) P a i M o e mp n , u n z o 1 6 0C ia n C 0
Ab t a tT i a e nr d c st e wi ls AN o sr c : h sp p r ito u e h r e sM e c mmu ia in t c n l g n t e d v lp n f I EE 0 .6 p oo o nc t e h oo y i h e e o me to o E 8 21 rtc l s e i c t n wo k f c sn n I E 0 .6s re f t n a d n c ia h r ce s c f h r t c l t cu ec mb n d w t p cf ai r , u i go E8 2 1 ei s sa d r sa dt h c l a a tr t so t ep o o o r tr ,o ie h i o o E o en c ii su i wiee s o r l s mmu ia int c o o e d , t d c d tetc oo y p o p c r e eo me t c nc t h l g t n i r u e h lg r s e t f v lp n . o en y r s no h en sod Ke wo d : i ls to o i na e ewo k c mmu i ain tc o o y Mo i r a b da c s ; E 0 . 6W i A y r sW r e s r p l a r an t r e me t o n c t h l g ; b l b o d a c e s E E8 2 1 ; M X o en e n I

IEEE802.16宽带WMAN技术

IEEE802.16宽带WMAN技术
WR -0 C- 7在 9 o MH - 3 o z~9 0 MH 5 0 z频 段 内 ,
大的发展 空 间 。此 外 , 在频 率划 分 表 中 , 将
12 、 、3 区 的 9 o MH ~ 9 0 MHz 和 Oo z 20
9 0 M z 9 0 M z 段 内的无 线 电定 位 3 0 H ~ 50 H 频 业务 次要 划分 改为 主要划分 , 无线 电定位频 段 的扩展 使 国际 上 的划 分 与我 国在 该频 段
维普资讯
w C 7 R —0 对于已有射电天文业务展开 的
和空间研究 ( 源 ) 务 的 主要 划 分 , 在 有 业 并 9 0 MH ~ 9 0 H 频段 内, 80 z 9 0 M z 增加 了卫 星地
讨论和就此议题达成 的决议 将有助于我 国未
IE 8 2 1 和 H pr ces构 成 了 宽 带 E E0. 6 ie cs A M N的无 线接人标 准 。本 文主要考 虑基 于 A IE 8 2 1 E E 0 .6系列标 准 的 WM N技术 。 A IE 82 1 标 准 的 研 发 初 衷 是 在 E E0.6
M N领 域 提 供 高 性 能 的、 作 于 1 ~ A 工 O 6 G z 段 的最 后 一 公里 宽 带无 线 接人 技 6H频 术, 正式名称是 “ 固定 宽带 无线接 入 系统 空
基础上 ,介 绍 了基 于这一 标 准 体 系 的宽 带
WMA N技术 Wi a 及其进展 ,并讨论 了其 Mx
应用 状况 。
Wi l s cesyt s ” 又称为 IE wi . r e A cs s m ) , es S e E E r e 1s A e M N空 中接 口, 一 点对 多 点 技 术 , s 是 其

Wi-Fi、WiMax和3G 第三代无线技术的比较

Wi-Fi、WiMax和3G 第三代无线技术的比较

Wi-Fi、WiMax和3G 第三代无线技术的比较第三代无线技术的比较内容摘要: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在IEEE,有三个标准,分别为:802.11a 802.11b 802.11g。

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Wi-Fi无线保真技术,其传输速度快,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 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

一、引言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通信技术的不断出现,是旧的技术是被新的技术代替,还是新旧技术共存,一直以来是通信业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通话的方式从固定到移动,人们享受通信带来的服务也产生了革新。

目前,有线宽带已经得到长足的应用,不管是光纤到小区还是5类线到用户,或者ADSL包月,用户对宽带上网的需求在逐渐的增长,像通话服务一样,用户对移动上网的需求也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和增长,也就是说,会逐渐从有线上网的需求渐渐发展到无线上网需求。

二、Wi-Fi、WiMax和3G三种技术特点及优势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在IEEE,有三个标准,分别为:802.11a 802.11b 802.11g。

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Wi-Fi无线保真技术,其传输速度快,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

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从安全性看,Wi-Fi的安全性不是很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

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IEEE 802标准常见系列通信标准协议

IEEE 802标准常见系列通信标准协议

IEEE 802标准常见系列通信标准协议IEEE 802是一组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

这些标准在局域网技术的标准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网络环境,如企业、学校、城市甚至跨地域的网络连接。

本文将对这些标准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IEEE 802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子系列:1.IEEE 802.1:这一系列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局域网/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共存和网络管理。

其中,IEEE 802.1Q是VLAN(虚拟局域网)的标准,它定义了如何在局域网上创建和管理多个独立的广播域。

2.IEEE 802.2:这个系列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的服务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3.IEEE 802.3:这个系列主要关注的是以太网的标准,包括10BASE-T、100BASE-T(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等。

4.IEEE 802.4: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总线访问方法以及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环访问方法。

6.IEEE 802.6:这个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的访问方法。

7.IEEE 802.7: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宽带技术的标准。

8.IEEE 802.8: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光纤技术的标准。

9.IEEE 802.9:这个系列定义了集成服务访问点接口规范。

10.IEEE 802.10: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局域网/城域网的安全性。

11.IEEE 802.11:这个系列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包括我们熟知的WiFi技术。

12.IEEE 802.15:这个系列主要关注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如蓝牙和Zigbee等。

13.IEEE 802.16:这个系列定义了无线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14.IEEE 802.17:这个系列定义了弹性分组环(RPR)访问方法。

15.IEEE 802.18:这个系列主要关注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电监管技术。

[整理]IEEE802.16a标准及应用

[整理]IEEE802.16a标准及应用

IEEE802.16a标准及应用一、宽带无线接入系列标准通信系统标准是由专利技术群体所支撑的,每一项专利技术都代表滚滚财源。

不容置疑,标准化已成为通信行业的基础和动力。

产品的标准化可以保护客户的投资,规范运营市场,同时也是设备供应商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可以这么说,通信标准是通信产业发展的铺路石,未来的通信产业将由一个一个通信标准所导引,更规范地发展。

无线通信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从寻呼系统的POCSAG标准,到移动通信的GSM、CDMA标准,以及3G标准之竞争,充分体现出通信标准的巨大影响力。

随着数据业务的日益增长,多媒体业务需求的逐渐显现,对无线接入技术,特别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的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标准组织之一,其无线接入系列标准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IEEE802.15和HiperPan构成了PAN的无线接入标准,个人区间网用于解决同一地点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通常形象描述为“最后10米”的通信需求,如手机和蓝牙(Bluetooth)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IEEE802.11和HiperLan构成了LAN的无线接入标准,局域网用于解决用户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形象描述为“最后100米”的通信需求,如企业网和驻地网。

IEEE802.16和HiperAccess构成了MAN的无线接入标准,城域网用于大都市范围内的业务点 信息汇聚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形象描述为“最后1公里”的通信需求。

IEEE802.20和2G、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了WAN的无线接入标准,广域网则解决超出一个城市范围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需求。

应用于LAN的IEEE802.11WirelessLAN(亦称WLAN)系列标准得到许多大半导体器件 产品制造商的积极支持,已推出多款符合标准IEEE802.11b、IEEE802.11a、IEEE802.11g的芯片组和相应产品。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 综述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 综述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 综述- 2007-10-29 15:35:04 来源: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柯贤文张艳摘要:介绍了实现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关键技术、IEEE 802.16e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标准及其物理层与MAC 层技术,并与IEEE 802.20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标准进行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移动无线宽带接入媒质接入控制层物理层1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1.1 什么是宽带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是一种能够在无线空间环境中提供高速连接的技术,它使得用户终端通过无线的方式以与有线接入技术相近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接入核心网络。

宽带无线接入是由基站和多用户终端组成的一种点到多点的通信网络,基站与各用户终端之间并不需要物理连线,而是通过户外天线与各用户终端进行高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现在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的用户终端构成小规模的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特性的Ad Hoc 网络,因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Internet接入、信息家电联网、移动办公、军事、救灾、空间探险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1.2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根据ITU-R 的M.1034-1 建议,无线接入可以分为:静止、步行、典型车速和高速车速四类,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就是能够为在典型车速和高速车速状态下提供无线宽带接入的系统,即上述分类中的后两类的系统。

与此相反,固定和游牧无线接入要求用户终端使用的时候保持静止,也称为便携性系统。

除了移动性分类的区别,移动无线和固定无线还有其他很多的区别,例如,使用的载波、技术支持、频谱分配、数据传输速率、应用业务、用户服务类别和设备等。

移动无线应用的典型频谱是为移动性分配的3.5GHz 以下专用许可频段,而固定无线系统典型应用的是非许可频段或分配给固定无线服务的许可频段。

1.3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空中接口部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有多天线、分集和波束成形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抵消技术、自适应调制等;在高频传输的可靠性方面主要有纠错编码(Turbo 编码或LDPC 编码等)、自适应编码、重传机制;在非对称的多址接入和双工方面,由于其存在非对称性问题,可以考虑的双工方式主要有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两种模式;业务量和QoS 的MAC 层设计方面主要有业务量设计与QoS 保障的结合。

IEEE802.16介绍

IEEE802.16介绍

线空中接 口技术 , 明确内容也 只是涉及开 所 放 系统互连 ( S) 型中的物理 层 、 体访 O I模 媒 问控制( A ) , M C 层 并没有明确 Wi A 网络 MX
的组网技 术 和 方 案 。IE 0 . 6在 标 准 E E82 1
信 号 带 宽 从 1 2_2 H . 5 0 M z可 变 。IE EE 82 1e O D A物 理 层进 行 了修 改 , 0 .6 对 F M 使
( M ) 网 和 网 格 网 ( e ) 网是针 对宽带 无线 接 人 和分 组 0 交换的城 域网提出的标准 , 在实现组 网时必 须体现宽 带 、 无线接人 、 分组交换 、 网应 城域 用等方 面 的特 点 。IE 0 .6的标 准 从 E E82 1
共 3种技术 。单 载波选 项 主要 是 为 了兼 容 1-6 H 0_6G z频 段 的 视 距 传 输 ( F M 和 OD
O D A 只用 于 大 于 1 H FM 1 G z的 频 段 ) 。 IE 0 .6 F M物 理层 采用 2 6个 子 E E82 1 dO D 5 载波 , F M O D A物理层采 用 20 8个子 载波 , 4
载波 分为 3 2个子信 道 , 个 子 信道 包 含若 每 干子载波 。多 用户 多址 采 用 与 跳 频类 似 的
协议 , E 0 .6/ 设 备 可 以作 为 一 个 I E 82 1d e E 路 由器 接 人 现 有 的 I 络 。 同时 ,E E P网 IE
821 0 .6协议 也 可 以通 过 一 个 A M 汇 聚子 T
输 ; 一种多址方式是 采用 O D A, 0 8 另 F M 以24 个子 载波的情况为例 , 系统将所 有可 用 的子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架构技术特点论文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架构技术特点论文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议架构及技术特点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中的ieee802.16协议规范工作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ieee802.16系列标准的协议结构和技术特点,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移动宽带接入;ieee802.16;wimax中图分类号:tn92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2wireless ma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eee802.16 protocol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featuressun zhe(peaking fm power company)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ireless m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eee802.16 protocol specification work,focusing on ieee802.16 seri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col structure,combined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ends,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keywords: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bile broadbandaccess;ieee802.16;wimax0引言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 [1]意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数据网通信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