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君主世系图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高祖 刘邦 前 256-前 202-前 195 汉惠 帝 齐悼惠王 刘肥 前 221-前 189 刘盈 前 210前 195前 188 后少 帝 城阳景王 刘章 前 200-前 177 前少帝 ?-前 188-前 184 刘弘 前 192前 184前 180 梁共 城阳恭王 刘喜 ?-前 144 长沙定王 刘发 ?-前 127 汉武帝 刘彻 前 157-前 141前 87 王 刘买 ?-前 136 梁平 王 刘襄 ?-前 96 梁贞 海昏侯 城阳敬王 刘义 ?-前 110 舂陵戴侯 刘熊渠 悼皇考 刘外 刘进 前 113-前 91 刘贺 前 92前 74前 59 王 刘毋 伤 ?-前 85 汉景帝 刘启 前 188-前 157前 141 梁孝 王 刘武 ?-前 144 汉文帝 刘恒 前 202前 180前 157 高后吕雉
昌邑哀 城阳顷王 刘延 ?-前 118 舂陵节侯 刘买 戾太子 刘据 前 128-前 91 王 刘髆 ?-前 86
汉昭帝 刘弗陵 前 94-前 87-前 74

梁敬 城阳惠王 刘武 ?-前 97 刘利 刘回 汉宣帝 刘询 前 91-前 74-前 49 王 刘定 国 ?-前 45 梁夷 汉元帝 城阳荒王 刘顺 刘子张 刘钦 ?-3 刘奭 前 75-前 49-前 33 楚孝王 刘嚣 ?-前 25 东平思王 刘宇 ?-前 20 王 刘遂 ?-前 39
汉成 帝 更始帝 刘玄 ?-23-25 汉光武帝 刘秀 前 6-25-57 刘骜 前 51前 33前7 汉哀帝 刘欣 前 27-前 7前1 严乡侯 广戚侯 刘显 刘信 ?-7 恭皇 刘康 ?-前 23 中山孝王 刘兴 ?-前 8 广戚炀 侯 刘勋 东平炀王 刘云 ?- 前 4
梁荒 王 刘嘉 ?-前 24
式节侯 刘宪
式侯 刘萌
汉明帝 刘庄 28-57-75
汉平帝 刘衎 前 9-前 1-6
梁王 刘立 ?-3
刘盆子 10-25-27?
汉章帝 刘炟 57-75-88
孺子 刘婴 5-6-8-2 5 济北 惠王 刘寿 ? -120 北乡 刘雄 孝崇皇 刘翼 孝元皇 刘淑 孝穆皇 刘开 ?-132
刘永 ? -25-2 7 刘纡
千乘贞王 刘伉 ?-93
孝德皇 刘庆 78-107
汉和帝 刘肇 79-88-10 5
乐安夷王 刘宠 ?-122
汉安帝 刘祜 94-106-12 5 汉顺帝 刘保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侯 刘懿 ? -125
勃海孝王 刘鸿
刘弘

三字经——图文解释版

三字经 初:开始的意思,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个人先天具有素质和性情)。善:善良。 习:指学习,也指受社会环境影响。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最重要的。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阵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窦燕山:即窦禹均,五代五万晋人,他聘请名儒做儿子的老师,后来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扬: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养:抚养。过:过错。严:周密。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子:子女。 非:不是。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何为:做什么。

琢:雕琢。器:有用的材料。义:道义,伦理。少:年少。亲:亲近、尊敬。师:老师,师长。礼:礼貌。 香:黄香,东流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到尚书令。九:九岁。 执:批语守,指应该做的事。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当动词解)即悌,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兄长。知:明白。 首:首先、最先。孝: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见:眼睛见到。闻:耳朵听到。 数:数学、算术。文:文字、文理。 而:及、与(是承上启下的连接问)。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阳、月亮与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线来源称为“三光”。纲:要点、法则。君:国家的元首。 臣:政府官员。亲:指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相处。 曰:这里是称为,叫做的意思,并有表示列举的作用。 四时:四季。运:运行,转动。 穷:穷尽,完了。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应:相应、适应。中:中央。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寒风袭来,卷回百年,金戈铁马,百万军,名将如云,他们开疆扩土,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每人的头顶都闪烁这将军最为荣耀的称号,名将,随着风,仿佛就在眼前。。。。。。大鹏展翅飞万里,划翱天香无人迹。羽随风狂寒如刃, 告问远知天上来。清风唯伴花清霜,夜入铁色瞳冥慏。 但寻将军今何在,天上群星自孤傲。此诗为本人亲做卷首诗,望此知识能助于大家。 最优秀的统帅--徐达大将军 朱元璋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即使王保保这样的名将都能去打过,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名将。 而且,需带还是驻地的老丈人,明仁宗的外祖父。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谁赢了 徐达的武艺怎样? 徐达儿子徐辉祖与燕王妃徐氏是否同母生?哪个年长呢? 谁知道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上徐达和朱元璋下棋时下出了什

么字?怎么回事 明仁宗是徐达的外孙吗?这么说明朝仁宗以后的皇帝也都 算是徐达的后代了 徐达北上的战略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赐徐达蒸鹅肉?最牛前锋横行天下--大将军常遇春 一提起常遇春,总让人想起一个闪电般的战争,横扫天下,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前锋,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全胜大将军。《明史常遇春列传》 明初大将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历史上的常遇春屠过哪些城 常遇春死在哪里,他的字是什么?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吗? 横枪立马势宽海--武靖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看似关系户,实则是的明朝开国的名将,与徐达常遇春齐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步兵综合性将领,北征荒漠时用骑兵比以骑兵为主战的蒙古人用的更好,是中华的传奇与骄傲。岐阳王李文忠是什么人? 李文忠是十王之首吗? 明朝的外姓王有谁? 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最厉害的守城将军--朱文正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解析:选D。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由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臣应是平等的,学校是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批评,学校既培养人才,又参与国家政治,这与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臣子、子民绝对服从君主大为不同,说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 3.(2020·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龙川刘氏族谱研究

龙川刘氏渊源及刘氏族谱研究 中国谱学是宗法社会中记述宗族血缘之源及社会文化发展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斗转星移,宗法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历史的印记。处在新时期之际,以全新的视角研究中华民族各家族的血缘之源和文化之源,无疑在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等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刘氏的文化来源 客家刘氏源自帝尧。帝尧本姓伊祁,名放勋,出生于丹陵,在伊侯国长大,后来搬到耆地(今山西省太原市祈县),因而又称为伊耆(祈)氏;在十三岁时因辅佐兄弟有功,受封于陶地(即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十五岁时复封于唐为唐侯,故又为陶唐氏。帝尧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封地刘为氏,为刘氏之始也。 客家刘氏的来由及近代开基始祖 唐僖宗乾符年二年(875),刘氏第一二七世祖刘祥为避黄巢之乱,携带其子刘天锡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今三明市宁化县石壁乡),为刘氏入闽始祖。刘氏第一二九世祖刘沐在后晋天福二年(937)承先启后而首修(客家)族谱,以明昭穆之序,为客家刘氏的开端留下记录。 广东兴宁始祖刘开七,字必高,号三郞,宋朝末年,官任广东潮州都统制,率兵至兴宁岗背平叛黄彦章之乱,逝世在军营中,他的家人将他葬于广东省兴宁县岗背黄峰嶂下,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 龙川刘氏的文化 一、河源龙川县的刘氏后裔多为刘广传的后裔。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广传,又名刘牟,字清淑,妣马、杨氏,生十四子,皆为朝官。刘广传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元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351)登进士,管授江西瑞金县令。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升为秩奉议郎。其子分居于龙川等地,后世为纪念其十四子写了《十四子赞》 《十四子赞》 源湶渊海及涟江,淮汉与浩共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列数五房是从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张——姓氏起源

姓氏文化 一.起源及流向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挥也成为张姓得姓始祖。 2、出自黄帝姬姓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如云南南蛮酋长龙佑那,被诸葛亮赐姓张。元朝末年蒙古将领伯颜帖木儿,明成祖朱棣赐张姓。另一个鞑靼人奴儿,宪宗皇帝朱见成赐姓张,名友。

4、其他姓氏改姓。如秦末韩国贵族姬良,谋刺秦始皇未成,改姓为张名良。赫舍里氏清代有一部分改姓张。扎库塔氏、扎拉哩氏、爱义氏等清代全部改为张氏。藏、回、瑶、壮、侗、朝鲜、彝、苗、高山、阿昌、纳西、僳傈等少数民族也都有张姓。 5、元太祖成吉思汗后人,有因战乱避难于西南而改姓张者,始祖名张攀桂。其后代现多居住在彭水高谷一带。 二.名人文化 张良,西汉臣。字子房,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又与韩信整理编次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刘邦曾夸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衡,字平子,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张仲景,汉末医学家,名机。著《伤寒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为后世医家所宗法。 张廷玉,清臣。字衡臣,号研斋。康熙进士。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规制多出其手。乾隆时历充圣祖、世宗实录,《明史》等总裁官,《明史》至此成书。为政求实效,受帝倚重。历三朝五十年富贵寿考,为清一代之最。有《传经堂集》、《澄怀园全集》。 张之洞,清末洋务派首领。河北南皮县人。字孝达,一字香涛。同治间进士。屡督学典试,注重经史实学。历任两广、湖广、两江总督。锐意新政,设立水陆师学堂、造船厂、兵工厂、矿务局、京汉铁路、汉阳铁厂、萍乡煤矿皆其所创办,又派学生出国学习枪炮、机器等技术。德宗光绪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謇,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并自1902年起,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博物苑、天文台等文教事业,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的创立,亦多所赞助。并主持江苏文化教育事业,提倡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抵制新文化运动。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越南皇帝世系表

越南世系表 1.丁朝[大瞿越](公元968-980年) 丁部领结束了十二使君之乱,建立第一个独立王朝丁朝。国号大瞿越, 被北宋封为交趾郡王。 丁先皇(大胜明皇帝)丁部领968-979年父子同时为杜释杀,尊为先皇。 南越王丁琏968-979年为丁部领长子,同时被杀,并未登基。 丁废帝丁璇979-980年 2.前黎朝(公元980-1009年) 黎桓为丁朝十道将军,趁丁废帝年幼试图篡位。宋太宗派军来救,黎桓 趁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败宋军。黎朝分全国为十道,并立佛教 为国教。 天福帝黎桓980-1005年天福、应天黎桓死后诸子争立。 中帝帝黎龙越1005-1008年应天、景瑞 帝龙铤黎至忠1008-1009年 3.李朝(公元1010-1225年) 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并分全国为二十四路,第一次引入科举制度。 李朝亦为佛教国家,国王多出家为僧。李朝建国后,仿效中国唐朝和宋 朝而采取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 在位的117年里,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 李朝前期多次与宋朝、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公元1127 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夺权力。 李朝末年,发生了范猷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最后权臣 陈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而建立了陈朝。 李太祖(神武帝) 李公蕴 1010-1028年顺天李公蕴原本是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公元1010年,李公蕴趁前黎朝发生内乱而自立为帝,改元顺天,定都升

龙(河内)。 李太宗李佛玛(李德政) 1028-1054年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圣武、崇兴败诸弟叛乱而释之,试图支持侬志高反宋,最终不成功。 李圣宗李日尊1054-1072年龙瑞太平、彰圣嘉庆、;龙彰天嗣、天祝宝象、神武改国号大越 李仁宗李乾德1072-1127年太(泰)宁、英武昭圣、广佑、会丰(符)、龙符、会祥大庆、天符睿武、天符庆寿派李常杰十万大军陷宋三州,终为郭逵所败。 李神宗李阳焕1127-1138年天(大)顺、天(大)彰宝嗣仁宗侄,国势始衰。 李英宗李天祚1138-1176年绍明、大定、政(正)隆宝应、天感至宝宋始封为安南国王。 李高宗李龙翰1176-1211年宝符、天资嘉瑞、天嘉宝佑、治平龙应陈守度开始专权。 李惠宗李旵1211-1224年建嘉 李昭皇李天馨1224-1225年天彰有道惠宗女,唯一女王。 4.陈朝(公元1225-1400年) 1225年,掌握李朝大权的辅国大尉陈承与殿前指挥使陈守度,强迫年幼 的女皇李昭圣让位于陈承之子陈炬,并强迫李姓一概改为阮姓。陈朝分 全国为十二路,抵抗了蒙古人的三次进攻。 陈太祖(初谥徽宗,太宗追崇) 陈守度1225-1264年终身为太师,未登基。陈太宗元孝皇帝陈日煚1225-1273年建中、天应政平、元丰守度侄,以李昭皇为后,蒙古第一次入侵。 陈圣宗宣孝皇帝陈日烜1273-1279年绍隆以李昭皇为后,为乱伦之举。 陈仁宗睿孝皇帝陈日燇1279-1293年元朝第二三次入侵,仁宗臣服于元朝,为安南国王。 陈英宗仁孝皇帝陈烇1293-1314年擒占城国王制至。陈明宗文哲皇帝陈日爌1314-1329年开泰被迫禅位。 陈宪宗陈旺1329-1341年开佑国势始衰。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干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705年—907年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世系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陵墓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 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东宫朱标之长子) 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成祖开始,帝位由燕王这一系世袭)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 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 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1621年)庆陵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朱由检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朱元璋之后的每一位皇帝,名字中都含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一。 关于姓名中出现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原因: 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 《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里对为什么这么做及各支派用字都有比较清楚的表述: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当神宗中叶,仅及祖训之半,而不亿之丽,宗禄亏乏,议者遂有减岁禄,限宫媵,且限支子之请.由是支属承祧者,亲王无旁推之恩;从继世者,郡封绝再袭之例;以及名婚不时有明禁,本折互支无常期.启、祯时,军饷告绌,大农蒿目,安能顾赡藩维.亲王或可自存,郡王以至中尉空乏尤甚.一旦盗起,无力御侮,徒手就戮,宗社为墟,惜哉! 考之史册,汉诸王表与王子侯离而不属,世次难明.唐宗族蕃大,源远流长,然诸王以不出合,不分房,子孙皆阙而不著.宋史於太祖、太宗、魏王廷美之裔,迄临安沦没,悉载谱牒,而贤愚并列,漫无裁割.兹表明代亲王至郡王而止,以从史、汉诸王及王子侯之例.又彷唐宗分房法,系各府郡王於亲王之下,如小宗之从大宗.其余不得封者,概不载. 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命名虑有重复,乃於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东宫拟名曰: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府曰: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 世界大历史关注为什么抖音美女那么多,今天终于知道答案了[呲牙]秦国的青少年时代:从“秦晋之好”到“秦晋争霸”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三)郑、鲁篇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二)韩、赵、魏篇(一)周、晋、楚、齐、秦篇世界大历史2018-05-01 17:56:45东周国君世系周平王,幽王子,在位51年。周桓王,平王孙,在位23年。周庄王,桓王子,在位15年。周僖王,庄王子,在位5年。周惠王,僖王子,在位25年。周襄王,惠王子,在位33年。周顷王,襄王子,在位6年。周定王,顷王子,在位21年。周简王,定王子,在位14年。周灵王,简王子,在位27年。周景王,灵王子,在位20年。周敬王,景王子,在位42年。周元王,敬王子,在位7年。周贞定王,元王子,在位28年。周哀王,贞定王子,在位3月。周思王,哀王弟,在位5月。周考王,思王弟,在位15年。周威烈王,考王子,在位24年。周安王,威烈王子,在位26年。周烈王,安王子,在位10年。周显王,烈王弟,在位48年。周慎靓王,显王子,在位6年。周赧王,慎靓王子,在位59年。被秦昭襄王灭掉。晋国国君世系晋文侯,晋穆侯子,在位35年。晋昭侯,晋文侯子,在位7年。被大臣潘父及曲沃桓叔谋杀。晋孝侯,晋昭侯子,在位15年。被曲沃庄伯谋杀。晋鄂侯,晋孝侯子,在位6年。晋哀侯,

晋鄂侯子,在位9年。被曲沃武公生擒。晋小子侯,晋哀侯子,在位4年。被曲沃武公诱杀。晋侯缗,晋哀侯弟,在位28年。被曲沃武公灭掉,晋国实现统一。晋武公,前为曲沃武公,在位时间共39年。晋献公,晋武公子,在位26年。晋奚齐,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晋姬卓,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晋惠公,晋献公子,在位14年。被秦穆公拥立。被秦军败于韩原。晋怀公,晋惠公子,在位1个月。被秦穆公杀死。晋文公,晋献公子,在位9年。被秦穆公拥立。败楚军于城濮。晋襄公,晋文公子,在位7年。晋灵公,晋襄公子,在位14年。被赵穿杀死。晋成公,晋襄公弟,在位7年。晋景公,晋成公子,在位19年。晋厉公,晋景公子,在位8年。被栾书、中行偃杀死。晋悼公,晋襄公重孙,在位15年。晋平公,晋悼公子,在位26年。晋昭公,晋平公子,在位6年。晋顷公,晋昭公子,在位14年。晋定公,晋顷公子,在位37年。晋出公,晋定公子,在位17年。被智、赵、韩、魏四卿驱逐。晋哀公,晋昭公重孙,在位18年。晋幽公,晋哀公子,在位18年。被盗贼杀死。晋烈公,晋幽公子,在位27年。晋孝公,晋烈公子,在位17年。晋静公,晋孝公子,在位2年。被赵、韩、魏三国废黜。楚国国君世系楚武王,在位51年。楚文王,武王子,在位12年。楚庄敖,文王长子,在位3年。被成王谋杀。楚成王,文王次子,在位46年。被穆王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个人小档案: 1,姓名:朱元璋属相:龙享年:71岁,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父亲:朱世珍(俗名朱五四)。母亲:陈氏。初婚:25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6子,16女。出生日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卒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陵寝:孝陵:南京东郊紫金山独龙峰玩珠阜南。接班人:朱允炆,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最失意:朱标早逝。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最痛心:马皇后病逝。最擅长:反腐倡廉,刚猛治国。 2,姓名:朱允炆属相:蛇,享年:不详。年号:建文,庙号:惠帝。谥号:无。父亲:朱标,母亲:吕妃初婚:16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子。出生日期: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卒年:不详陵寝:无。接班人:朱棣,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最失意:失去帝位,死因不明。最不幸:平燕失利。最痛心:削藩未果。最擅长:诗文。 3,姓名:朱棣属相:鼠,享年:65岁。庙号:太宗,成祖(嘉靖)父亲,朱元璋。母亲:马皇后,一说碽(贡)妃,初婚:17岁,配偶:徐皇后,子女:3子5女,出生日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卒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陵寝:长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主峰南。接班人:朱高炽,最得意:得皇位,最失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最不幸:病死行军途中。最痛心:诸子争储位。最擅长:弘扬传统,尊文善武。 4,姓名:朱高炽属相:马享年:48岁,年号:洪熙。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父亲:朱棣,母亲:徐皇后。初婚:18岁,配偶:张皇后,子女:10子7女。出生日期: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卒年:洪熙元年(1425年)。陵寝:献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一岭南。接班人:朱瞻基。最得意:保住帝位。最失意:身体虚弱,不重视保健。最不幸:在位一年。最痛心:弟弟们图谋夺嫡。最擅长:等待。

西汉诸帝列表及其简介

西汉诸帝列表及其简介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强盛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是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一共经历了14个皇帝,一个摄皇帝,历时210年。 西汉王朝的建立: 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7年12月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刘邦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该年中国有18个诸侯,1个义帝。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 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西汉诸帝列表 西汉诸帝世系图示

第1任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 汉高祖刘邦,汉族,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字季(一说原名季)。其父刘煓,字执嘉(刘太公),生有四个儿子,刘伯,刘仲(又名刘喜),刘邦,刘交。刘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7年 12月,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公元前 202年称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后,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 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7年。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第2任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次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死时年仅 23岁。谥号“孝惠”,葬于安陵。他在位七年,所作的业绩寥寥无几,不过对于资质浅薄的汉惠帝而立言,他只要保证坚决执行父亲创立的一套政策,上乘父制,善尽职守,就可国泰民安了。的确,汉惠帝也在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凭这一点,汉惠也算得上是个好皇帝了。 第3任汉少帝刘恭(?——前184年) 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 汉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公元前188年),孝惠崩,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即前少帝。前187年为汉少帝元年。 吕雉成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并分封吕姓诸王,极力扩展吕氏势力。帝壮,或闻其母

10卫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xx君主世系图 南北部与xx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康叔初封在康国(今河南禹县西北),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统治。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进入东周时期后,卫国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郑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河南滑县东)。依赖齐桓公的援助,前659年迁卫于楚丘(河南浚县东),重新建国,方才得以续存,从此沦为小国。卫文公时,国力有所恢复。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帝丘(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进入战国,卫已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前343年,魏废姬姓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前254年,卫终于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元君为卫君。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其迁到野王县(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xx君主 1.xx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西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 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中阳里人,汉族,字季,原为地痞无赖,后买官当上泗水亭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入。数败于项羽,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不久在白登城被匈奴国冒顿单于包围数月,被迫求和。在位后大杀功臣,激起英布谋反并被击成重伤,旋归天。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 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 年。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 年),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前180—公元前157 年在位。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 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1)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 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公元前157 年—公元前141 年在位,在位16 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 年~公元前87 年),汉族,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 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 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

轩辕黄帝第一百二十一代孙何子渊世系溯源

轩辕黄帝第一百二十一代孙何子渊世系溯源 广东省社科院:赵立人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汉族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渊公族人考证,子渊乃周武王幼子叔虞之后,轩辕黄帝直系第一百二十一代孙。 一,据北宋时期(距今900余年)何氏《大同宗谱》(1921年重修)记载,子渊九十世祖太乙郎何旦为轩辕黄帝第九十代嫡孙。因何旦是何氏迁闽客家始祖,故未按“六十转一”祖制,而直接从三十一世转为一世。 二,据2000年9月15日验收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论证,子渊廿三世祖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轩辕黄帝即位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轩辕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渊公族人根据老谱“轩辕帝享壹佰零捌寿”的说法而进一步推断:何子渊一世祖轩辕黄帝生卒年为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三,子渊一百零三世祖廿四郎源美是迁居粤东的始祖,故在编排族谱时亦未按“六十转一”祖制,而是直接从十四世转为一世。从轩辕黄帝传至何子渊一脉恰好为一百二十一世,子渊当为轩辕黄帝直系血脉第二次“六十转一”后的第一代孙,即:民间传说中的“头孙”。 四,人类超越千年的父系血脉传承,平均代际年限一般在25年—40年。从轩辕黄帝传至何子渊为121世,按平均38年一代计算: (1):121世×38年=4598年,今年是何子渊诞辰148周年,4598年+148年=4746年。由此推断,轩辕黄帝诞生于4746年前。 (2):轩辕黄帝既生于公元前2717年,今年是公元2013年,2717年+2013年=4730年。所以,今年亦是轩辕黄帝诞辰4730周年。 (1)-(2)=4746年-4730年=16(年) 五,从何子渊世系测算轩辕黄帝诞辰与传统认可的轩辕黄帝诞辰年代,两者之间的计算误差为16年,<20年。由此可见,渊公族人对何子渊一脉与轩辕黄帝之间世系传承的考证,在自洽性和合理性方面,符合“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误差尽量“控制在20年以内”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的一项重要补充。(附)

汉代皇帝世系表

汉代皇帝世系表 根据《中国历朝帝王概览》整理 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执政196年。 西汉代世系表 姓名生卒年年号在位时间庙号陵寝地属系排行 刘邦前256年~前185年前206年~前195年高祖长陵 (咸阳市东北) 开国皇帝 江苏沛县人 刘盈前211年~前188年前195年~前188年孝惠皇帝安陵高祖之子吕雉前241年~前180年(未称帝) 前187年~前180年汉高后长陵高祖皇后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前180年~前157年太宗孝文皇帝霸陵 (西安郊区) 高祖子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前157年~前141年孝景皇帝阳陵 (咸阳东) 文帝之子 刘彻前156年~前87年建元、元光、 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 各6年,太初、 天汉、太始、 征和各4年 后元2年 前141年~前87年世宗孝武皇帝茂陵(兴平) 景帝之子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始元(6年) 元凤(6年) 元平(1年) 前87年~前74年孝昭皇帝 平陵 (咸阳五陵原) 武帝少子 刘询前91年~前49年本始、地节、 元康、神爵、 前74年~前49年中宗孝宣皇帝 杜陵 (长安县) 武帝曾孙

五凤、甘露各4年 黄龙1年 刘爽前76年~前33年初元、永光、 建昭各5年 竟宁1年 前49年~前33年高宗孝元皇帝 渭陵 (咸阳五陵原) 宣帝之子 刘骜前52年~前7年建始、河平、 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 各4年 绥和2年 前33年~前7年统宗孝成皇帝延陵元帝之子 刘欣前25年~前1年建平(4年) 太初(1年) 元寿(2年) 前7年~前1年孝哀皇帝 义陵 (咸阳五陵原) 成帝侄子 刘衎前9年~5年元始前1年~5年元宗孝平皇帝康陵 (咸阳五陵原) 元帝庶孙 刘婴5年~25年居摄(3年) 初始(1年) 6年~8年孺子宣帝玄孙 王莽前45年~23年(国号:新) 始建国(5年) 天凤(6年) 地皇(4年) 9年~23年 新始 (王莽称帝) 王曼之子 刘玄?年~25年更始23年~25年更始帝霸陵 (西安郊区) 光武族兄 东汉代世系表 姓名生卒年年号在位时间庙号陵寝地属系排行刘秀前6年~57年建武(32年),中元(2年) 25年~57年世祖光武皇帝原陵高祖九世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