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菲利普斯曲线

合集下载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πe 为预期通货 膨胀率
4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短期:从预期到需要调整的时 间间隔比较短,使得人们来不及 作出反应。
短期中
л% PC
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 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能低
л3
于以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л2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
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
涨:
л
PC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 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
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 膨胀率得到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
u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
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ε。
π=通货膨胀率 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2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推论: 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8
3
4.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
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提出: 企业和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工资。 工人对通货膨胀有预期。
他们都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来调整名义工资。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 普斯曲线方程)
π-πe = -ε(u-u*) π= πe -ε(u-u*)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菲利普斯曲线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菲利普斯曲线ppt课件
• 而较高的产量对应的是较低的失业率 。
图6. 6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8
6
1968
4
1967 1966
2
1965
1962
1964
1961
196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在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 结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无关。
so e rises.
• This affects P now, even though M hasn’t changed yet….
图5. 预期的通货膨胀如何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通货膨 胀率
2. . . . 但在长期中,预期的 通货膨胀上升,而且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
– 扩大总需求以对付失业,就将进一步加剧通货 膨胀。
– 紧缩总需求以对付通货膨胀,就将进一步增加 失业。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8
6
4
2
图9. 70年代的供给冲击
1974
1980 1981
1979 1978
1975
1973
1977
1976
197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产量
(b) 菲利普斯曲线
B
4
产量是
8000
A
菲利普斯曲线
7
产量是 失业率(百分比) 7500
总需求、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 与失业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原因是总需求曲 线移动驱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 业率之间的关系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和 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财 政政策可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和位置,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提出背景: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菲利 普斯提出
理论基础: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主要内容: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型,到加入预期因 素,再到引入其他经济变量,不断完善和发展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 究
影响:对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 响
提供了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观 经济政策的依据
添加标题
中国:中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 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也反映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关系,即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对于政策 制定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与 失业率之间的关 系
货币政策:政府 通过调整货币供 应量来影响经济
菲利普斯曲线与 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影响通货膨胀 来影响失业率
货币政策的实施: 通过调整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等 手段来影响货币 供应量
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走 势。

10菲利普斯曲线(基础课堂)

10菲利普斯曲线(基础课堂)
第10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将讨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通货 膨胀的原因等。
行业参考
1
第1节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分析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 关系。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萨缪尔森和索洛)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 3.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6
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美国1961-1969年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变动
基本符合菲行利业参普考 斯曲线。
7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
π=通货膨胀率 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行业参考
8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 变动的关系。这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选择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各种可能组合的“菜单”: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去接受一个较高的失业率; ◆为了降低失业率,去接受一个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行业参考
9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 比如:
• 在B点,失业率过高。政府 л PC
可以采取扩张的经济政策, 7
C
增加产出,减少失业;但
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为代价。
1
B
• 在C点,通货膨胀率过高。 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经济 政策,拉低物价水平;但 以增加一定的失业为代价。
π= πe -ε(u-u*)
在短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然存在着交替变 化关系。
行业参考
19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人们有时间调整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预期 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一致。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

第一章引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吸引了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的关注。

在一定的时间社会往往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如果财政政策决策者货币政策制定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扩大总需求,使得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那么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并增加就业,但这样却会导致更迅速的物价上涨。

如果决策者通过减少总需求,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就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但需要以短时间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

而菲利普斯曲线正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一条曲线[1]。

稳定物价和降低失业率是政府经济决策者的主要目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保持更加适当的短期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味的追求高GDP增长率,虽然可以增加就业,但必然会导致高通货膨胀率。

对于我国目前而言正处于高通胀与高失业双重压力下,如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就业压力虽然可以有所缓解但物价会持续上涨,人民生活压力将会变大。

因此我国要从当前基本国情出发,适当放缓经济发展速度,稳定物价,提高就业。

因此,只有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第二章菲利普斯曲线概述2.1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一、菲利普斯曲线概述菲利普斯曲线刚开始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实际情况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1]。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而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相关关系的曲线。

如图1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的相关关系[2]。

第九章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

第九章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
垄断厂商在追求更大利润时,提高产品价格,使之超过
用以抵消任何成本增加所需要的幅度。价格上升的速度 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物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乃是利润推
进通货膨胀的前提。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示意图
结构性通货膨胀
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
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 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
第九章 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将讨论通货膨胀的原因、通 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的 动态调整过程。
9.1 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
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凯恩斯不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在充 分就业情况下总需求增加才会引起通货膨胀。 鲍莫尔认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量增加;第二阶段,价格开始上升; 第三阶段,出现了滞胀现象。在未实现充分就业时 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幅度取决于总供给 曲线的斜率

货币主义者虽然承认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存在交替 关系,也承认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 是他们认为,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移动要比凯恩斯主义者所 认为的快得多。因此,虽然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 膨胀会产生产出成本,但是这种成本并不像凯恩斯主义所认 为的那样巨大。当然,在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 应该遵循渐进主义的方针,采取逐渐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否则会加剧产出损失。这样,当货币供给增长率稳定地降低 时,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并降低工人要求的货币工资水平, 从而能够使失业率顺利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滞胀的原因: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表示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教学)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教学)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一、定义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通常被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

这条曲线的基本假设是,当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而增加支出和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

这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每个点都代表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一种组合。

在曲线上,每个点的高低表示通货膨胀率高或低,而每个点向左或向右的移动表示失业率高或低。

通常情况下,政府需要在菲利普斯曲线上进行权衡,以决定最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选择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更低的失业率,或者相反,这取决于经济体中的其他因素。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一条固定不变的曲线,它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

因此,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菲利普斯曲线————————————————————————————————作者: ————————————————————————————————日期:第九章 菲利普斯曲线本章解释失业的分类、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成因以及效应,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总需求管理的效果。

第一节 通货膨胀一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衡量1如何理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过程或者货币价值的持续下降过程。

理解通胀可以有以下层次:首先,通货膨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短期价格波动。

其次,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而不是少数产品的价格上涨。

其三,可以从价格或货币角度观察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是可以度量的。

1%100-基期物价水平预测期物价水平⨯=π在中国,用1-CPI =π表示。

二 通货膨胀的成因(利用A D-A S图形分析)1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货太少。

政府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大。

通常是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如图: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垄断以及经济活动中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叫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如图:3结构型通货膨胀: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由于生产率差异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4输入型通货膨胀在开发经济条件下,一国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贬值率加外国通货膨胀率。

可以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一价定律推导出这一结论。

在市场统一、产品同质等假设下,由于有P e P *=,即产品在国内的价格,等于汇率乘以外国价格。

那么就有:'+'='*Pe P假设经济完全开放,一国在2009年货币贬值率为5%,外国通货膨胀率为10%。

2009年名义GDP 为40万亿元,可以计算该年的实际GD P。

联系2009-2012中国的通货膨胀事实,说明导致该时期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三 通货膨胀的效应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1)通货膨胀将会产生通货膨胀税,所以通货膨胀对政府有利,对私人不利。

关于通货膨胀税,同样存在一条拉弗曲线。

如上图。

当然,税收的滞后,使通胀存在奥利维拉-坦茨效应。

(2)通货膨胀对富人有利,对穷人不利。

(3)不同收入形式的人,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

(4)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2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家庭与企业将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从而将会频繁地往来于家庭、企业与银行之间,产生鞋耗成本。

3通货膨胀扭曲了价格和税收,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福利增进。

通货膨胀导致价格迅速变化,厂商不断调整价目表将会产生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包括了改变菜单的直接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风险成本。

4通货膨胀改变实际利率水平。

由于1(1)1+rp i p++=,近似地可以得出r i p '=-。

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降低。

当实际利率不变时,名义利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上升,这种对应关系叫做费雪效应。

四 反通货膨胀策略1工资与物价控制 2用衰退降低通货膨胀3 工资指数化---纯粹通货膨胀策略。

工资指数化是指下期工资率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调整。

4 道义劝说5 改变预期由于一切物价现象都是货币现象,所以,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降低支出水平,控制预算赤字,坚持单一货币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节 失业一 失业的定义、分类通t 0T通货经济学只研究非自愿失业,虽然有自愿失业的存在,但自愿失业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统计之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愿失业人口越多,那么经济中的劳动参与率就越低。

非自愿失业是指失去了工作而愿意工作但不能通过工作获得收入的劳动人口。

经济学用失业率反映就业的波动状况。

失业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摩擦性失业。

指由于偶然的因素冲击而产生的失业,具有短期和局部性特点。

比如工人与工种的不匹配,大中专毕业生对劳动市场的冲击等。

结构性失业。

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愿意劳动的人数大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而导致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

指因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季节性所导致的失业。

这种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周期性失业(衰退性失业)。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如果总需求下降,产品和服务将会过剩。

经济体中非计划存货上升。

厂商必然会降低产出,裁减人员。

二 失业的衡量失业率是指非自愿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例。

100%=⋅非自愿失业人口失业率劳动人口与失业率相关的是劳动参与率。

100%=⋅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适龄人口经济学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是没有失业的状态。

当经济充分就业时,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离职劳动力等于就职劳动力。

这时的失业率就叫做自然失业率,或者充分就业失业率。

充分就业失业率=离职率/(离职率+就职率)。

n ll fu =+三 失业率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失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从而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是按照奥肯定律,当失业率高于充分就业失业率一个百分点时,实际产出将会比充分就业产出低三个百分点左右。

所以,失业率上升将导致产出下降。

)(1u yyyn ttt u -⋅-=-+β,该式为奥肯定律的表达式。

其三,失业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当然,失业也可能存在正的效应。

经济学家霍尔用“停车加油模型”和“大扫除模型”分析了这两种效应。

第三节 菲利普斯方程经济决策者的两个目标分别是较低的失业率与减低的通货膨胀率。

但是这两个目标往往互相冲突。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现名义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负相关。

当失业率较高时,名义工资是趋于下降的。

由于名义工资变化与价格变化高度正相关,所以价格的变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的。

经济学家将反映失业率变化与通货膨胀率变化关系的方程叫菲利普斯曲线。

一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经验数据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的原始形式是u b w ⋅-='ν,b是系数,决定名义工资对当期失业率的反应。

如果考虑到实际工资和自然失业率,那么使上式更加精细一些的话,就可以改写为)()(1u p w n u b -⋅-='+由于x y xy '-'=')(,上式可以改写为: )(11u p w n u b -⋅-=-''++由于未来的价格是未知的,只是一种预期,所以上式就可以写为:)(11u pw n u b e -⋅-=''++,为了使符号简单,我们令通货膨胀率为π,那么就有:)(11u w n u b e-⋅-=++'π由于工资变化率等于通货膨胀率,上式进一步改写为:)(11u nu b e -⋅-=++ππ 上式为菲利普斯方程。

式中,π1+为通货膨胀率,πe1+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 为失业率,un 为自然失业率。

从短期看,当人们认为ππ=+e 1时,有)(1u n u b -⋅-=+ππ,这是一种静态预期下的短期菲利普斯方程。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用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横轴代表失业率,如下图: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替代关系。

降低失业率是以通货膨胀率上升为代价的。

反之相反。

所以,政府可以找到一个组合点,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

当失业率较高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扩大有效需求,使失业率降低。

同理,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控制通胀。

不难看出,政策的使用都是有代价的。

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简单的调整,就能够得出)(11ππ--=-+bu u n ,该式十分直接地反映了降低通货膨胀是以失业率的提高为代价的,所以b 1叫做牺牲率。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府的宏观管理政策是有效的,政府可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相机抉择。

当有适应性预期时,菲利普斯曲线将会恶化。

这就表明,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假设一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3u n eu --=ππ,自然失业率为3.5%。

下年通货膨胀目标为2%,如果维持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适应性预期下,下一年的失业率是,%51==-ππe,%2=π,所以失业率为%)5.3(3%5%2--=u ,%5.4=u二 理性预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前提条件是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

2 理性预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理性预期下,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人们都不可能被蒙骗,实际通货膨胀会被准确预期。

从菲利普斯方程中看有u nπU)(11u n u b e -⋅-=++ππ,当π1+被准确预期时,有ππe11++=,所以始终有u n u =,失业率将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产出水平将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理性预期下,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

有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以自然失业率为垂点的垂线。

表明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从长期看是无效的,从短期看也是无效的。

仍然以上述练习为例,如果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为理性预期,产出与就业水平不变,所以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5.3=u 。

假定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的关系为2(0.05)e u ππ=--,我们同样可以用图形表达上式并说明该经济体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三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1从总供给曲线到菲利普斯曲线从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得出,价格变化与产出变化是正相关的。

所以价格越高,产出水平越高。

由于就业与产出是正相关的,所以失业率变化与产出变化负相关,所以价格变化与失业率变化是负相关的。

故可以通过价格与产出的正相关关系(供给曲线)推导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关于上述原理,可以通过代数式和图形推导出来。

同理,可以通过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出长期菲利普斯方程。

2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即价格上升越快,失业率越低。

那么,当价格上升越快时,就业率就越高,而就业率变化与产出水平的变化高度正相关,所以价格变化与产出变化高度正相关,这正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所表达的关系。

phc LRu nπ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