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护理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中医儿科护理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等方面。
总结词
中医儿科护理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压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01
穴位贴敷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穴位贴敷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穴位贴敷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姜汁、蒜泥、吴茱萸等,根据小儿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和贴敷方式。
穴位贴敷法是通过将药物敷贴在小儿身体的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温通气血、调理脏腑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护理时应注重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以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同时,还需关注患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它强调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儿科护理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推拿按摩法
拔罐法是通过拔火罐的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拔罐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拔罐法
拔罐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理特点-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理特点-PPT课件
互补关系
中医儿科学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和实践 上各有优劣,两者互补,为儿童健康 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交流与融合
中医儿科学与现代医学在学术交流、 临床实践等方面不断融合,推动着儿 科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2
中医儿科学-生理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01
02
03
快速生长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快 速生长和发育,新陈代谢 旺盛,适应能力较强。
心肝疾病
如惊风、癫痫等,与儿童的大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关。
儿童疾病的传变规律
由表入里
由上至下
由实转虚
儿童疾病多从表证开始, 逐渐深入内里,如感冒
可转化为肺炎。
儿童疾病多从上焦开始, 逐渐向下发展,如咳嗽 可转化为下呼吸道感染。
随着病情的发展,实证 可转化为虚证,如长期
腹泻导致脾胃虚弱。
由单一到多脏腑
阶段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 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 的生长速度和发育特点有 所不同。
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 和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 当的调整和干预。
儿童生理机能的特点
免疫功能较弱
儿童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 容易感染疾病,需要加强 营养和护理。
呼吸系统特点
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容 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和感染, 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部分儿童可能存在先天不足,如母体胎养 不足或遗传因素,导致出生后容易患病。
儿童疾病的常见类型
01
02
03
04
时行疾病
如感冒、咳嗽、肺炎等,具有 传染性,常在一定区域内流行

脾胃疾病
如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与儿童的饮食结构和脾胃功能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力。
03
中医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冒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所致 。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解表散寒
、清热解毒等。
咳嗽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中 医认为咳嗽多由肺热、肺燥或肺气 虚所致。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清肺 止咳、润肺止咳等。
腹泻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虚弱、消化 不良所致。治疗腹泻的方法包括健 脾止泻、消食导滞等。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中 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小儿的体质调理 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儿科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 制的研究,强调病因治疗和标准化治疗。此外,中医儿科 学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小儿推拿 、穴位敷贴等,在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方面具有显 著效果。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交叉研究
中西医结合
01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临床实践中相互借鉴,中西医结合治
疗小儿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跨学科研究
02
中医儿科学与心理学、环境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
域和治疗方法。
国际化交流
03
中医儿科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为全球儿
童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5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1 2
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儿科学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证实针 灸对小儿常见疾病如哮喘、腹泻等有显著疗效。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2023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儿科学常见病种•中医儿科学特色疗法目•中医儿科学调护与预防•中医儿科学典型案例分析录01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中医儿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预防保健和个体化治疗,强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临床经验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中医儿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儿科学起源与古代中医儿科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在现代的发展现代中医儿科学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治疗原则中医儿科学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因人施治。

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1脏腑经络与生理特点23脏腑经络系统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架构,包括脏腑和经络两个部分。

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其生理特点是与小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密切相关。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生理特点是调控身体机能,维持阴阳平衡。

少儿体质特点与调理根据少儿体质特点,中医提倡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成长。

少儿体质特点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生理、心理和外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节、运动调节、情志调节和药物治疗等。

病因与病理特点小儿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内伤包括饮食、情志等。

小儿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变化,以及病情容易转化和传变的特点。

掌握病因与病理特点对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同时,还需询问家长关于小儿的症状表现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

营养不良病例
总结词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消耗所致的营养缺乏状态。
详细描述
营养不良病例通常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症状,可能伴随精神萎靡和发育迟缓。中 医认为营养不良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补虚为主。
05
中医儿科学未来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技术
食、调整饮食结构等。
饮食疗法需注意食物的性味和 营养价值,避免食用过于刺激
、油腻、生冷的食物。
家长需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等不
良习惯。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是中医儿科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如保暖、防晒、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措施来增强孩子的体质 和免疫力。
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孩子的衣着和作息时间, 预防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04
中医儿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感冒病例
总结词
感冒是中医儿科常见病,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详细描述
感冒病例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可能伴随喉咙疼痛和 头痛。中医认为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关联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其他学科、现代医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互借鉴和融合,共同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其他学科如内科学、针灸推拿学等密切 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儿科学与现代医学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两 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提供全面 保障。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儿童生理特点解析
脏腑娇嫩
阐述儿童脏腑功能尚未完 善,易受外邪侵袭的特点 。
形气未充
解释儿童形体结构、气血 津液等方面尚未完全充实 的特点。
生机蓬勃
强调儿童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的生理特点 。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
感知觉发展
介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过程,如 视觉、听觉、触觉等。
认知发展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和 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用。
摩法
用手掌或指在体表环形摩擦, 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作
用。
推拿按摩在常见疾病中应用
小儿感冒
推拿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 ,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小儿腹泻
推拿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位,可调节脾胃功能,止泻。
小儿夜啼
推拿小天心、神门等穴位,可 安神定志,缓解夜啼症状。
小儿遗尿
推拿肾俞、关元等穴位,可补 肾固涩,治疗遗尿。
咳嗽
运用川贝、枇杷叶等润肺止咳药物, 或桑菊感冒片等疏风清热药物治疗。
腹泻
选用黄连、木香等清热燥湿、行气止 痛药物,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脾止泻药 物治疗。
遗尿
使用益智仁、山药等补肾固涩药物治 疗。
食疗在儿科保健和康复中作用
预防感冒
食用红枣、生姜、大葱等,具有发散风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食用山药、枸杞、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PART 05
中药及食疗在儿科应用
REPORTING
中药药性特点及用药原则
中药药性特点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针对不同病症选择适当 药物。
儿科用药原则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合理,遵循“剂量小、药效高、副作 用低”的原则。

中医儿科健康讲座ppt课件

中医儿科健康讲座ppt课件
详细描述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同时,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的发生 。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
腹泻与预防
总结词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预防腹泻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免疫力。
详细描述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加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和适当的 运动。此外,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若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
问题四
小儿腹泻应该注意什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宋元明清时期的儿科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儿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 多著名的儿科医家和儿科专著,如《小儿药证直诀》等。
近现代中医儿科的振兴
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和普及,中医儿科一度受到冲击。然 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回归,中医儿科 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中医儿科基本理论
01

预防接种
按照免疫计划接种疫苗,以预防常 见的儿童疾病。
充足睡眠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 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
儿童运动建议
适量运动
鼓励儿童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户外游戏、跑步或参加体育活 动,以增强体质和促进骨骼发育。
有趣运动
为孩子提供有趣和多样化的运动方式,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确保儿童饮食中包含足够 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多样化食物
鼓励儿童尝试各种食物, 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 、瘦肉和豆类,以获得全 面的营养。
控制糖分和盐分
限制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 入,以预防肥胖、高血压 和蛀牙等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外感六淫、疠气 +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疠气指能引 + + + + + +
发时行疾病即现代传染病的邪气。 2、饮食内伤 饥饱失常,太饱伤胃、太饥伤脾。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3、胎产损伤 4、禀赋因素,即遗传因素。不仅西医认识到的遗 传性疾病,还包括很多先天不足的疾病,多与父 母体质脏腑阴阳失衡有关。
6
+
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 +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靠经络运行气血于全 身来维持的,而穴位就是经络与体表联络 的通道。因此在穴位上施与良性的刺激, 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扶助正气、祛除邪 气,促进疾病的早日痊愈。
7
+ 一、腹泻 + 本证包括西医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
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 病因: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2、乳食不 节:乳食过量、过食生冷瓜果、食用不消化食物: 3、脾胃虚弱:有因先天禀赋不足(父母脾胃虚弱、 母亲孕期过食生冷)、有因后天调护失宜。 + 治疗:1、推拿:一般3~7次可以痊愈,严重者 7天为一个疗程。2、艾灸:神阙、天枢、足三里 等穴位。3、中药:参苓白术散等。
11
+ 五、便秘
+
+
+
+
+
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 2、先天不足、身体虚弱。 治疗:推拿,以顺时针方向摩腹为主。 六、脱肛 病因病机:1、先天不足,泄痢日久, 气虚下陷;2、大肠湿热、大便干结。 治疗:推拿、补中益气汤。
12
+ 七、感冒 + +
+
+
+
治疗:推拿、小柴胡颗粒等。 八、咳嗽 包括感冒、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 的症状。 病因病机:1、外感风寒、风热、或燥邪;2、 内伤咳嗽:平素体虚、肺气上逆;或脾胃虚寒, 痰湿内生,上扰肺络。 治疗:推拿
13
+ 九、哮喘(支气管哮喘) + 病因病机:1、内因:伏痰留饮,与素体肺脾肾三脏功
+ + +
+
能失调有关;2、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及嗜食酸、 甜、腥、辣。 治疗:推拿、三伏贴。 十、遗尿 病因多责之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后天屡患咳喘泄 痢致使脾肺气虚,脾气下陷也可导致。夜间熟睡不醒,呼 叫不应者属于痰湿壅盛。西医认为有些顽固性遗尿者与隐 性脊柱裂有关,肾主骨,骨裂反映必然有肾虚。 治疗:1、推拿:6岁以上与6岁以下推拿的穴位、手法 不同。2、针灸。注意:忌食寒凉。
10
+ 四、厌食 +
病因病机:1、喂养不当;2、病后失调,元气 打伤;3、先天不足。 + 特点: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2、形 体偏瘦,精神尚好;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 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 等,包括过食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正常脾胃运 化功能,从而损伤脾胃。 + 治疗:刺四缝、捏脊、推拿、服用小儿健脾丸。
8
+ 二、呕吐
+
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见于多种疾病中。 + 1、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饥饱不节、过 食生冷等损伤脾胃,胃失和降。 + 2、治疗:推拿、艾灸中脘、足三里。
9
+ 三、疳积 + 是食积和疳证的合称。食积是西医的消化不良,
疳证指小儿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 由此引起的合并症。食积可以发展为疳证,故二 病合称。 + 病因病机:1、乳食不节、伤及脾胃;2、脾胃 虚弱。 + 治疗:1、针刺四横纹,挤出黄白色粘液,隔 日一次,至挤不出粘液为止,为特效疗法。2、捏 脊、推拿。
1
+
+
+ +
+ + +
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古人称小儿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 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东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气血津液和气化功能。具体表现在肌 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 等方面。五脏六腑功能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尤为突出。 (1)、肺常不足:肺主固外,肺脏娇嫩,则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 故易患感冒、咳喘、皮肤过敏、湿疹等疾患。 (2)、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薄弱,则出现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脱肛等病症。 (3)、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及骨髓、脑 髓、发、齿、耳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关。发育迟缓、佝偻病、头 发稀少、出牙迟、3岁以上夜间遗尿等,都属于肾气不足的表现。
的一侧可发现有梭形肿物,以后 + + +
+
患侧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部 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 治疗:推拿局部,舒筋活血,一般须20天~1个月。 十二、佝偻病 病因病机:1、孕妇胎养失宜,起居不常,精神调摄不 当,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致使脾肾亏损。2、饮食失调。 3、日照不足,可引起气血虚弱,影响脾肾功能。 治疗:推拿、龙牡壮骨冲剂。
5
+
许多西医认为小儿发育不好的疾病,在 较轻的时候无特效办法,只能等他长大后 自行痊愈,严重的可以手术。如疝气、鞘 膜积液、先心病、吐奶、脱肛、遗尿(1岁 半以上不能形成正常的排尿规律都可称为 遗尿)等等。在中医看来,这都是小儿先 天脾肾亏虚的表现,通过对症治疗,是可 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或者痊愈的。
3
+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
小儿体秉纯阳,生机蓬勃,活力充沛, 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比较快,且病因比 较单纯,情志因素的干扰较少,故比较容 易痊愈。
4
+
中医讲究“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最高明的医生 不治疗已经发生或较为严重、病入膏肓的疾病,而是擅长 治疗还未发生的疾病,即在疾病的萌芽状态或早期进行治 疗,可以防止病情加重,提早痊愈。因为中医认为疾病的 发生发展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抗争。邪盛正衰则病重, 正气充足则不易发病,即使生了病也会很快痊愈。中医在 扶正固本方面有很多种方法,常用于小儿的就是推拿与针 灸。 + “一针二灸三用药”,是古代中医治疗疾病采取方法 的顺序。这里的“针”包括指针,即以指代针(即推拿按 摩)。不是说针灸比用药作用强,而是说在疾病的早期, 应该首选针灸(包括推拿)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时候才 考虑药物治疗。这和西医“口服药物→肌肉注射→输液治 疗”的治疗顺序有相通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