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稳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方,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
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化学的学习当然也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何使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场镇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积极联系生活,构建生活情境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着手,将一些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变成为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和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积极构建生活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如在讲授《空气》的时候,尤其要将理论内容与现实相联系,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
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间万物都与之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概念中的空气又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教师要准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性质概念,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酸、碱来处理一些问题。
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盐,使饮料呈现出酸味。
又如,吐酸是一种常见的胃病,胃液的酸性过高会刺激胃壁导致上腹部疼痛,而使用碱性的中和剂,可以迅速中和胃液的酸性,减轻症状。
2.氧气的运用氧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利用氧气来燃烧物质,煮饭、烧火、烹调都需要氧气参与。
又如,氧气可以提供给人体呼吸,保持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氧气还可以用来医疗,治疗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3.金属物质的应用金属是化学中重要的材料,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使得我们可以把金属应用于制作电线、电器、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多个方面。
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其中一些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利用沉淀法将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
又如,盐和水混合在一起,可以利用蒸发法将水分离出来,将盐从水中提纯。
这些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运用实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来讲解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授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引入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如酸雨的危害、制作食醋的方法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化学现象或理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代社会高度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初中化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锻炼其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科学观念和现代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化学知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我来谈一下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首先,化学中的反应和生活中的反应互相影响。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像日常生活中的白醋(酸)、洗衣粉(碱)在我们的衣服和污渍之间发生的酸碱中和,显然是典型的化学反应。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应用,学会如何用酸来除锈、如何用氢氧化钠把家里的污渍清洗掉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实际地认识到化学对日常生活的实际帮助和贡献。
其次,化学的知识与食品质量密切相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会注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所以了解化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饮食健康。
例如,对于家庭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化学课程,了解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害,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饮食的健康安全。
最后,暴露于化学剂中可能带来一定危害。
化学教育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对我们产生危害。
比如我们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重点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加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实践培训,保证化学实验安全。
这也是初中化学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另一方面。
综上所述,了解、掌握化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学习化学的过程不仅是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初中化学教育应使学生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们实际掌握所学科学,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获奖科研报告

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获奖科研报告Life situ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oblem; Role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生活场景,是希望学生在生活因素的指引下,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深入到化学中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一、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九年级学生是化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在接触化学知识的时候,他们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机会而消极对待化学。
这就使学生出现了错误的学习理念,阻碍了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发展。
学生受心理因素的制约,难以正确看待化学、对待化学学习、提炼化学技能。
还有部分学生在化学理解方面存在问题,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破罐破摔”,不肯花费时间学习化学知识。
在化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技能匮乏而体验不佳,不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完成实践活动,是不利于自身个性培养的。
以上都需要教师尽快解决。
二、生活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意识,让学生立足生活的角度来观察化学、分析化学,将化学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地投入化学课堂,研究化学背后的故事,加深自己的学习程度。
学生还能够围绕生活情景来与自己的小伙伴交流,了解小伙伴内心的想法,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对于实践能力不足的学生,生活情景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让学生使用生活材料来进行实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基于生活情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一)向学生展示生活材料——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生活材料就环绕在学生周围,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现实意义。
让初中生在生活材料中发现化学的身影,利用生活材料来剖析化学原理,懂得化学应用的具体内涵,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化学。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生活情景,向学生展示生活材料,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引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实践的教学方法和研究。
一、生活化实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1.生活中的化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
例如,通过观察果汁变质、铁锈生成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变化规律。
2.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物质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设计生活化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例如,通过烧杯和硫酸、铝粉的反应来引导学生理解酸和金属的反应规律。
3.化学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学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问题可以涉及到生活中常见的化妆品的原理、消毒液的成分等。
二、生活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评价2.培养实践能力:生活化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提高学习效果:生活化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生活化实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实验。
2.教师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合作法: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通过合作来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实际的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实验中尝试解决类似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研究。
通过生活化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现象、规律和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和现象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化学现象,如溶解、反应、氧化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些化学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情况,或是家庭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等,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2.开展生活化实验通过生活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意义。
3.借助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使用化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案例,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4.开展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比如食品加工、药品制备、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尽管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生活、深入教材,去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和错误认识。
生活化教学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需要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
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策略。
1. 选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水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用水问题,如水污染、节水措施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2. 设计实验活动,强化实践操作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联系社会热点,拓宽学生视野将化学教学与当前社会热点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垃圾分类政策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通过联系社会热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化学项目学习,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探究。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注重学科交叉,提高综合素质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一、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
有些外地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
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
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
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
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
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五、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
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
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
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
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
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