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补益(唐)孙思邈

合集下载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作者:周贻谋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4期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唐代名医孙思邈非常重视房事养生,在其所撰《千金药方? 卷二十七》中,就载有“房中补益”专篇。

该篇写道——论曰:人年四十已(同以,下同)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两人莫能行,其法……闭固而已……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寸节欲,以广养生也。

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

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进,少年须慎之。

孙思邈指出,40岁以下者大多数放纵情欲,等到年过40就会突然感到气力衰减,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如果长久不治便会酿成危重病症。

因此,不惑之年应当掌握房中术。

所谓房中术,讲的便是处理房事的原则和方法。

其道理浅显易明,但一般人很难做到,关键在于巩固精关以求闭而不泄。

其实,房中术的创制非为贪图欢乐,而是节制情欲以求养生延年,补益身体而消除疾病,这才是房中术的微妙宗旨。

孙思邈还说,很难与40岁以下者正常讨论房事,因为房事在他们眼里就是无尽的欲望,他们同时还服食某些益肾壮阳药,加倍行房,不待半年时间,身体就会越来越差,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

因此,青春年少之人应高度警惕和谨慎!在“房中补益”篇里,孙思邈又对房事频率和老年人的房事生活作了明确论述,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

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也。

显然,孙思邈所述房事频率较低,颇适合体质较弱者参考运用;身体强壮者,必定会超过这些房事频率。

性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性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性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摘要:性在很长期时间内都与粗鄙、下流等词联在一起,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谈性色变,只是偷窥而不敢正视,只是嘲笑而不知尊重。

性的历史悠久,如果没有性,地球不会成为一个有生命有机体,也不会有延绵不绝繁衍生息的的人类,也不会有现代社会的灿烂文明。

性作为一种生理的和文化的社会现象,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性文化,性的功能,,性的发展说到“性”这个词,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与“性生活”相关的本能的性,其实不然,人类的“性”是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两方面构成的。

所谓生理因素,是指性的需要、性的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生命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逝。

与生理需求不同的是,文化因素具有超生理性,文化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是人类代代相传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结晶。

由此可知,“性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人们性活动的相关经验的总结,是考察和理解“性”的重要维度。

当人类处于原始社会的群婚杂交阶段时,他们的性活动往往是毫无节制的,他们的性行为是取决于自然的、本能的、遗传的因素,与动物无异,没有什么文化可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代代相传、不断积累的智慧结晶建构起了整个性文化的框架,从而使性文化成为人类文化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春宫图并不是淫秽书籍,而是作为一种封建社会时代的性教育媒介存在着,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精髓所在。

性对人类的繁衍及文明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人们对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谈性色变,认为性是粗鄙下流,难登大雅之堂,缺乏对性及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

性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是这是大多数人对性的看法却充满了误解和偏见,甚至在现代社会,在社交媒体上让人避之不及的话题,对性的忽视和偏见,最终会误导人们在认识自身,认识社会上造成缺陷。

这正如着名哲学家卢梭所说的:“所有人类知识中,最有用而最落后的是对人本身的了解”。

孙思邈:房中养生,和谐为主

孙思邈:房中养生,和谐为主

孙思邈:房中养生,和谐为主
提到房中事,多为养生专家所禁忌,似乎佛、道都以禁欲为养生之基,以童子之身为长寿之诀,实际上并非如此,多是受封建思想的蛊惑,将房中事等同于“淫”,大谬。

“药王”孙思邈就认为,*** 要求是人的生理需要,不能绝对禁止,“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所以,强制性的抑制*** 要求就会违背生理需要,不但无益于养生,反而会损害健康,致生疾病。

孙思邈本着养生“不违情性之欢”之原则,提出房中养生的方法,把房室列为养生的十大要妙之一,其精髓是房室有节和男女和谐。

一、房室有节。

孙思邈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亦不可太过,惟贵在有节而已。

按照孙思邈的观点,要根据年龄大小约定房事频度。

如“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闭精勿泄。

”孙思邈的认识完全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类同。

唐贞观初年,有一位山村老人年七十余,向孙思邈诉说他近日来“阳气益盛,思与家妪昼寝,春事皆成”,不知是好现象还是坏兆头?孙思邈说:“足下年迈桑榆,久当闭精息欲,兹忽春情猛发,岂非反常耶?譬如膏火之将竭,必先暗而后明,明止而灭。

”这是一种反常的不祥之兆,果不其然,一月之后,这位老人就发病而死。

古代房事养生中的三忌

古代房事养生中的三忌

古代房事养生中的三忌我国是最早强调房事养生的国家,许多书面论述之接阴之道,至今仍具有健身益寿价值。

而且这些“房道”与气功有较明显的联系。

古人是如何论述人体九窍中,生殖器官衰老最快这问题的?马王堆出土竹简《十问》中,尧曰:“人有九缴(窍)、十二节、皆设而居,何故而阴与具(俱)生而先身去?”舜曰:“……其使(用)甚多而无宽礼,故与身俱生而先身去。

”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坚强而缓事之,……必乐矣而勿写(泻)、材(精)将积,气将褚(储),行年百岁,贤于往者。

”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以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无益……人失交接之道,夭折之渐。

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

”上文概括说明在人体九窍中生殖机能最先丧失之原因:性生活过于频繁,并不知性交之道故也。

延缓衰老的方法是:既要注意饮食滋补.又要节制房事,并能掌握交接方法,方可巩固精关,虽迈能施,从而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忌人,应做到三“忌”,三“提倡”:1.忌早欲,提倡晚婚、晚欲。

《寿世保元》提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清代《勿药元诠》中警告:“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

《周礼地官媒代》规定:“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2.忌纵欲,提倡适时交接,同时,也反对绝欲。

西汉枚乘在《七发》中指出;“……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

”《房中补益》中也指明纵欲之害:“年高之人,血气既弱……不可纵心恣意”;倘若“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欲,火将更去其油”。

元《三元弹蒂参赞书》中提出按年龄施泻进行节欲有参考价值:“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常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在强调“忌纵欲”的同时,古人也反对绝欲。

晋医学家葛洪曾指出:“人不可阴阳不交,坐致疾患”。

“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之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梦遗),损一而当百也”。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白话文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白话文
译文
这就是男女性交合的方法和技巧,其它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不要一个心意只想着要过度地放纵一下自己,求得一时的快活;而应该想着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达到在更高的层次上养颐天年,延长寿命的目的。不要因为某种一时的想法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用来进行男女之间的性交合,放纵自己的性欲望,而在于通过正常的男女性交合,补益身体里必需的元精和血气,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就是进行男女性交合的基本原则。
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自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国灭亡。夫祸福之应,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
译文
与女人进行性交合的基本方法,我已经在上面陈述过。进行男女之间的性交合,应当回避农历每个月的丙日、丁日,以及初七、初八两个上弦日,二十二、二十三两个下弦日,大月的十六,小月的十五,两个太阳和月亮相望的日子;刮大风的日子,下大雨的日子,清晨里大雾弥漫的日子,非常寒冷的日子,非常闷热的日子,闪电打雷的日子,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初一,天气阴沉的日子,发生日食或者月蚀的日子,出现彩虹或者地震的日子。如果在这些时候进行性交合,就会损害人的精神,很不吉利。违背这些禁忌,对男方的损害是对女方的损害的一百倍;使女方得病,孕育并生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疯狂、智力低下、性格顽固不化、喉咙哑、耳朵聋、痉孪、颠跛、眼睛瞎、多疾病、寿命短、不孝敬父母、不仁义。还要避免在太阳、月亮、星辰的光里,在神庙佛寺中进行性交合;井边、灶边、厕所的旁边,坟墓、棺材的旁边,都是不能进行男女之间性交合的地方。
房内补益(五)
四、交接之道
原文
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小偃脊膂,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孙思邈养生

孙思邈养生

孙氏一生博学多闻,著作众多,流传至今的主要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

其著作中有关养生养性之道论述颇多,可谓其心得体会和一生临床经验之总结。

他在《千金具方·养性禁忌》中说:“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书易崇,故善摄生者,常须懊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俱于夭伤也。

”明确指出欲成神仙,只是幻想;但是,只要掌握养生之道,就能长寿.安度百年。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把养成良好的习惯看作“养性之大经”。

孙氏的养性之道丰富了中医的养生理论。

本文就《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关养生养性的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点:1.调并精神,不枉耗神气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气是神的基础,气盛则神旺,气亏则神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孙氏在(千金冀方·养性》中提到养性十要为“一日裔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日禁忌”。

首先强调养性要裔神爱气。

《内经·上古天真论》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氏的音神爱气即指珍惜精神,而不枉耗神气。

音神要做到十二少,《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古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同时指出要做到十二少,就要忌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滋,多喜则忘错馄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气血妄行。

丧生之本也。

”《千金具方·养老》中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的观点,认为音神应从青少年开始,如至衰老才开始养生,则无异于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为日已晚。

2.倡食补,节饮食及饮食宜忌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道家养生法:房事养生之房中导引法

道家养生法:房事养生之房中导引法

道家养⽣法:房事养⽣之房中导引法阴阳相济邪淫⽆,五脏调和百病除。

经络通畅神⾃旺,⾝轻体健寿绵长。

五⾏辩证分阴阳,中医道家养⽣功。

房中导引法是综合运⽤调神、吐纳、肢体运动等⽅法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扶赢复壮、祛病延年⽬的的⼀种房事养⽣术。

房中导引养⽣⽅法的起源尚难考究。

据《列仙传》称,容成“善补导之事,取精于元牝”;《汉书·艺⽂志》将《容成阴道》列为房中⼋家之⾸;《⼗问》⽵简有黄帝问道于容成,探讨房中治⽓抟精之术的内容。

这些⽂献的记载,显然将容成视作房中导引术的创始者。

导引,古称“道引”,有⼴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导引仅指肢体的活动,如五禽戏等“摇筋⾻、动⽀(肢)节”(唐·王冰《素问》注)之属者。

⼴义的导引范围较⼴,涉及到现代所称的肢体运动、按摩等⽅⾯。

⼀般认为其主要以肢体⾃主运动(尤其是仿⽣动作)为主,并配合或揉和呼吸锻炼、意守存想、⾃我按摩等⽅法,以促使脏腑经络⽓⾎和畅、⾝体矫健⽽产⽣⼀定的养⽣防病功效。

作为与房事⽣活相结合的房中导引术,与⼀般的导引功法相⽐较则更注重于聚精、固精的特殊效应,这就是《⼗问》所强调的“治⽓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的基本法则。

古代房中医籍强调聚精、固精的关键,在于平时应注重治⽓抟精的修摄,⽽不仅仅在于房中导引⽅法和技巧的熟练掌握;房中导引的⽅法尽管很多,其基本的要点⽆⾮在于吐浊纳新之际,通过意念的固摄和引导,使其⽓导引到阴部,令阴精得以充养。

容成所谓“翕⽓之道.必致之末,精⽣⽽不厥”者,即为此意。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特别强调,房中之道⾮为淫佚纵欲⽽设,其宗旨在于“务存节欲以⼴养⽣”,“意在补益以遣疾”。

因此,历代有关房中导引养⽣⽂献所介绍的各种调神治⽓养形⽅法,都是围绕固本养精、调摄遣疾的⽬的⽽展开的。

【操作⽅法】(⼀)炼精化⽓法本法具有壮阳振颓、⽣精固本的功效,适⽤于防治阳痿、阴冷、遗精、早泄、带下、⼦宫脱垂等病症,也可⽤作强⾝抗衰的保健锻炼功法。

孙思邈房中补益原文及译文

孙思邈房中补益原文及译文

《房中补益》是唐朝孙思邈的作品,关于原文和译文,有以下内容:
原文:论曰:人生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述。

译文:孙思邈论述说:一个人活在四十岁以下,大多数人在男女性交合方面有一些放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到了四十岁以上,就会突然感到血气和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地衰退下来了。

一个人的身体开始衰退,许多疾病就像被捅的黄蜂窝里面的黄蜂一样,一齐向你冲过来,将你重重包围起来;如果长久地得不到治疗,这些疾病就会逐渐成为终身的疾病。

所以,彭祖说:用人来治疗人,才真正是最真实可行而且有效的好方法。

因此,一个人超过了四十岁,必须熟悉和掌握男女性交合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文献或者相关书籍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中补益
(唐)孙思邈撰
(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

【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人常御一女,阴气转弱,为益亦少。

阳道法火,阴家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逾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

但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泻者,令人不老,有美色。

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

(七)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数交而一泻,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也。

若不数交,交而即泻,则不得益。

泻之,精气自然生长,但迟微,不如数交接不泻之速也。

(八)凡人习交合之时,常以鼻多内气,口微吐气,自然益矣。

交会毕,蒸热,是得气也。

以菖蒲末三分、白梁粉传磨令燥,既使强盛,又湿疮不生也。

(九)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小偃脊膂,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

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仙经》曰:“令人长生不老,先与女戏,饮玉浆,玉浆,口中津也。

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在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亦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垣,两半合成一。

因闭气深内,勿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

此非上土有智者不能行也。

其丹田在
脐下三寸。

泥垣者,在头中,对两目直入内。

思作日月,想合经三寸许,两半放形而一,谓日月相者也。

虽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废,佳也。


(十)又曰:“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形,乃徐徐出入,情动乃退。

一日一夕,可数十为定。

令人益寿。


(十一)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有颜色,无疾病。

若加以药,则可长生也。

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十二)凡人气力,自有盛而过人者。

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

若年过六十强,有数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也。

昔贞观初,有一野老,年七十余,诣余云:“数日来阳气益盛,思与家妪昼寝,春事皆成,未知垂老有此,为善恶耶?”余答之曰:“是大不祥。

子独不闻膏火乎?夫膏火之将竭也,必先暗而后明,明止则灭。

今足下年迈桑榆,久当闭精息欲,兹忽春情猛发,岂非反常耶?窃为足下忧之,子其勉欤!”后四旬发病而死,此其不慎之效也。

如斯之辈非一,且疏一人,以勖将来耳。

(十三)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泻,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所患人少年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以晚矣!病难养也,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若年少壮而能行道者,神仙速矣。

(十四)或曰:年未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尔否?曰:不然。

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

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

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

【其服食药物见别卷中。


(十五)御女之法,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地动,若御女则损人神,不吉。

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颠痴顽愚、喑痖聋聩、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寿不仁。

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这傍,皆所不可。

(十六)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国灭亡。

夫祸福之应,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
(十七)若欲求子者,但待妇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贵宿日,以生气时夜半后,乃施泻。

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

以月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施泻,有子必女。

过六日后,勿得施泻,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王相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月宿日正月一日六日九日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二日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九日二十二日二十七日三月一日二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十日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五日四月三日五日八日十日十二日十五日十六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八日五月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十二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六月一日三日十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七月一日八日十一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八月五日八日十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日六日十一日十六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十月一日四日九日十日十四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十一月一日六日十一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十二月四日九日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四日若合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巳、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亥,与此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

(十八)黄帝杂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

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

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五劳虚损,少子。

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驳也。

水银不可近阴,令人消缩。

鹿、猪二脂不可近阴,令阴痿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