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海南海岛人地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海南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海南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海南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海南海岛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海南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探讨海南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其潜力和不足进行研究。

一、旅游业对海南地方经济的贡献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光,这为海岛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旅游业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酒店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酒店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次,餐饮业也因旅游业的兴旺而繁荣起来。

各类餐饮企业纷纷涌向海南,满足游客的需求,扩大了就业机会。

此外,旅游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

海南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度大幅提高,方便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二、海岛旅游的经济潜力海南海岛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首先,海南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海南的旅游品牌逐渐树立起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海岛风情。

其次,海南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美丽的海滩、热带雨林和温泉等。

这些资源为海岛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开始关注海南,使得旅游业受到外来投资的青睐。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海南海岛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海南海岛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旅游业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筑、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纷纷兴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海岛旅游还带动了文化和艺术产业的繁荣。

民间艺术、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海岛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尽管海岛旅游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海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应加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岛生态。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研究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研究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研究中国海南省是一个美丽的岛屿,具有广阔的旅游机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南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和潜力。

海南政府已经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其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海南为什么要建设国际旅游岛?1.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岛拥有美丽的海滩、独特的热带风光、温泉、美食、岛屿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国际旅游趋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而海南欲成为其一,已完全符合这一趋势。

3.地理位置优势: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与东南亚和太平洋沿岸国家接壤,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门户和枢纽,因此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国际交通便利条件。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包括酒店、餐饮、交通、景点等方面的提升。

2.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通过挖掘本地独特文化、历史、生态和农业资源等,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3.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

通过旅游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提高海南的文化软实力。

4.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策略:1.拓宽旅游发展渠道,加大旅游市场宣传。

将更多的旅游信息推向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的美丽与魅力。

2.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海南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为旅游业提供更为灵活、便利的服务方式。

3.增加旅游业投资。

海南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够更快地发展,政府应扮演好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4.扩大旅游业空间。

海南需要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结合,扩大旅游产业的延伸和空间,为旅游业提供更为完善和高质量的产品。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优势:1.自然条件优越。

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

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

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陈金华【摘要】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立足于居民环境感知的视角,从基层、微观层面分析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状况、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以台湾海峡西岸旅游型海岛鼓浪屿、湄洲岛为例,结合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探寻其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结果显示:鼓浪屿与湄洲岛人地关系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旅游因素明显推动海岛人地关系发展;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处于转型时期,需要对海岛居民生产方式、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整.【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2【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环境感知;人地关系;旅游型海岛;台湾海峡【作者】陈金华【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1小海岛人地关系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曾指出:“在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海岛提供了研究影响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人口、经济和社会各个因素的绝好机会。

” 1986年 11月在波多黎哥召开海岛发展会议上,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又指出小岛屿(面积小于1 万km2,人口少于50 万)面临严峻的发展障碍,并且讨论了20 个有关海岛人地关系的关键性问题。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7 章第7 部分“小岛屿的可持续发展”,对小岛屿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表示强烈的关注。

由于海岛本身独特的资源环境和文化,使得全球大部分海岛国家与地区选择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影响;[1-2] 2)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3] 3)协调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在研究海岛人地关系理论与方法方面,国外学者重视生态经济学理论(投入与产出研究、能值分析、旅游生态足迹等)与管理学中利益主体理论的运用,但是,近10 多年来,环境感知的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多运用于海岛人地关系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学者们发现探讨处在海岛人地关系变化的“人”的环境认知、态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从而为动员海岛居民与游客保护环境提供一些思路。

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演变及驱动力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

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演变及驱动力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

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演变及驱动力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Study of tourist island based on population quality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a case of Changshan Archipelago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deep development of marine island tourism activities,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island residents is deepening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tailed.The impact of tourism activities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region,not only i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but also in areas that are not significant but are strongly perceived by the population,such as population movements and changes in lifestyle.It can be said that the impact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region is extensive and far-reaching,especially the island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regional system, blind 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lead to the system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mbalance,how to maintain the regional system of stabl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human(sea)relations","human"is the protagonist.In any stage of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island residents always play an important role.After examining the whole island,it is found that the same island presents a"two world"pattern,one world to the tourist resort as the basic unit,the life of residents all around the tourism service aspect;In the other world,traditional fishing villages are the basic units,and residents live around farming and fishing.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is social phenomenon and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it brings is the focus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t.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various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analyze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destination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sland population.The research work and related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re summarized below:①Construct the theory model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of the tourist island residents,and put forward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county and the micro family.②By reading the literature and referring to the data,the autho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island,and determines its evaluation index and weight.③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sland tourism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calculated from three attributes of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economic,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ed in the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of the islanders'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activities.④By comparing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villages and the traditional fishing villag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 villages,and concludes that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villages have more intense and obvious evolution and more profound influence.Overall,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mode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Changshan Islands.Key Words:Island tourism;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Driver analysis;Changshan Archipelago目录摘要........................................................................................................................... . (I)Abstract............................................................................................................... .......................II 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2.1研究目的 (1)1.2.2研究意义 (2)1.3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2)1.3.1研究理论 (2)1.3.2研究方法 (3)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1.4.1研究内容 (4)1.4.2技术路线 (4)1.5创新点 (4)本章小结 (5)2国内外研究综述 (7)2.1国外相关研究 (7)2.2国内相关研究 (7)2.3相关概念界定 (9)2.4研究的理论基础 (10)2.4.1人地关系相关理论 (10)2.4.2社会学相关理论 (11)本章小结 (11)3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体系构建 (12)3.1理论模型构建 (12)3.1.1理论模型构建 (12)3.1.2研究变量的评价 (13)3.2评价体系构建 (13)3.2.1评价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13)3.2.2评价指标的权重 (17)3.3评价指标的解读 (18)3.3.1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经济属性 (18)3.3.2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人口属性 (18)3.3.3旅游型海岛人口特质环境属性 (19)3.3.4旅游型海岛人口(家庭)生活环境 (19)3.3.5旅游型海岛人口(家庭)对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影响的认识 (19)3.4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9)3.4.1研究数据的收集和信度分析 (19)3.4.2研究数据的分析 (21)本章小结 (37)4典型的海岛旅游村和传统渔村人口特质演变 (38)4.1案例地概况 (38)4.1.1典型的海岛旅游村——杨家村 (38)4.1.2传统渔村——回龙村 (38)4.2案例地居民生活方式变化 (39)4.2.1衣食住行 (39)4.2.2商业活动与工作 (40)4.3案例地居民人口迁移评价 (41)4.3.1岛民的人口流入 (41)4.3.2岛民的人口流出 (42)4.4案例地居民生活环境评价 (43)4.4.1社会环境 (43)4.4.2自然环境 (44)4.5案例地存在问题分析 (44)4.5.1村民贫富差距拉大现象仍存 (45)4.5.2海岛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突出 (45)本章小结 (46)5旅游发展与人口特质演变驱动分析 (47)5.1旅游发展与经济 (47)5.2旅游发展与人口 (47)5.3旅游发展与环境 (49)本章小结 (49)6结论与展望 (50)6.1主要研究结论 (50)6.2可能的研究贡献 (51)6.3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51)6.3.1局限性 (51)6.3.2今后的研究方向 (51)本章小结 (52)参考文献 (5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0)致谢 (61)1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完成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时空演进研究——以近现代海南岛为例

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时空演进研究——以近现代海南岛为例
区域 开发 人 地 关 系 时空演 进 研 究
以近现 代 海 南 南大学 , 南 海 口 502) 海 海 7 2 8
【 摘 要 】 以海 南岛近现代 区域开发人地关 系演进 为例研 究 了区域开发人地 关系随 时空变化递次演进 的机制 问 题。其 中以近现代海南 岛区域开发为线 索, 重探讨 了其在 不同 阶段 中人地关 系变化情况及 其产业格局形成过 程 , 图 着 试 探析有关区域开发演进对 时空人地关 系变化的内在机制 问题 , 区域开发 与社会发展 间产生积极共轭关系提供研究依据 。 为 【 键 词 】 近现代 ; 关 海南岛; 区域开发 ; 时空演进 【 中图分类号 】 0 1 【 F6. 5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 6 ( 0 2 0 — 18 0 10 — 7 8 2 1 )9 0 0 — 4
展, 这里包含 了地理 、 治 、 政 经济 、 交通等多方 面的影响 , 在研究 海南 岛社会变迁 问题 时都需要综合考虑 。如今 , 海南 岛作 为我 国最 大 的但 经 济发 展 最 缓 慢 的 经 济 特 区 , 域 开 发 与 社会 变 迁 区 之 间 的相 互 影 响及 规律 更 需 要 进 一 步 了解 与 深入 研 究 , 促 进 以 区 域 主 体 社 会 的 自我 发 展 和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
开发 。
时 至 今 日, 我 经 过 解 放 后 、 革 开 放 及 建 省 后 中 央 、 方 改 地
政府及 当地居 民对海南 岛的经 济开发 , 其对环境和土地资源 的 利用效 率从过去 原始低下 的状态发展 到 目前 的相对 高效全 面 式 的资源掠夺和 过量开发 , 对海南 的土地 资源 , 尤其 足森林 资
的 开 发 , 历 r一 个 既 包 含 区域 开 发 共 性 , 经 又具 有 海 南 地 域 特 色的过程 。 岛的人地 关系变迁也是伴 随着 区域开发而不断发 奉 源 的破坏极大 , 到 2 森林 覆盖 率减少 1%, 不 0年 5 即抗 战 前 夕 , 海 南 森 林 消 失 量 等 于 元 、 、 i 朝 破 坏 总 和 。 致 大量 水 流 明 清 导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海岛生态旅游发展研究2500字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海岛生态旅游发展研究2500字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海岛生态旅游发展研究2500字海岛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吃、住、行以及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

根据与海岛生态旅游的相关程度,确定了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了主要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诉求。

毕业利益相关者;海岛;生态旅游一、引言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出生态旅游,甚至有些旅游企业打着生态旅游的噱头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虽说生态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实际的实施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环境污染、政府监管不到位、当地居民利益受损等问题。

分析海岛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诉求表达方式,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学术界一致认为,以弗里曼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提出的标志。

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得知,国外主要采用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Mitchell)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

但是随着相关利益者理论在中国学术领域的研究深入和拓展,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更加接近中国企事业或者行业的特点。

徐福英等学者在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研究时,都在核心利益相关者中确定了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当地居民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海岛主要利益相关者主体的确定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借鉴贾生华、陈宏辉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摘取核心利益相关者层次中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利益相关者主体。

(一)政府。

政府根据当地海岛资源特色制定相应的规划发展政策对海岛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舟山市建设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直接引导当地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海岛生态旅游发展坚强可靠的后盾;其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为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来发展当地海岛生态旅游;最后,政府应为海岛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引进专业人才,与高校合作,确保海岛生态旅游得到合理规划以实现可持续运营管理。

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岛屿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备受期待。

本文将研究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的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1. 海南的旅游发展概况1.1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南的旅游业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岛,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2 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包括美丽的海滩、椰林、热带雨林等。

这些资源为海南的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此外,海南还有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海南疣猪、海南猕猴等,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爱好者。

1.3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的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海南生态旅游的机遇与挑战2.1 机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旅游观念的变化,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巨大的机遇。

例如,海南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者。

2.2 挑战然而,海南的生态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尚不完善,一些旅游活动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其次,海南的旅游业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海滩和度假模式,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此外,海南的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

3. 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确保海南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此外,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分析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分析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分析李淑娟;张甜甜;谵杨杨【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6(032)007【摘要】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海岛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前旅游业学术研究的热点.海岛是人地关系矛盾较尖锐的地域系统,因此海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海岛旅游研究的重点.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研究区域、内容和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海岛旅游研究在不断发展,尤其是研究内容和角度在不断丰富与深化.但与国外海岛旅游的研究相比,我国的海岛旅游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全国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结合方面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得出,我国未来海岛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展、研究方法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在人地关系的重视这四大方面来推动我国海岛旅游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进步.【总页数】5页(P892-896)【作者】李淑娟;张甜甜;谵杨杨【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临沂市蒙阴县岱崮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山东临沂 27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F590.75【相关文献】1.浅谈人地关系论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J], 谢吉红2.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 [J], 徐福英;马波;刘涛3.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秦俊丽;孙玉梅4.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 [J], 陈金华5.浅谈人地关系论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J], 谢吉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课程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人文地理学
题目名称:旅游型海岛海南人地关系研究
——以海口为例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二班
姓名:王文
评阅教师:
2014年09 月23 日
旅游型海岛海南人地关系研究
——以海口为例
摘要:统计一般关于研究人地关系的文献,以及对于研究沿海岸人地关系的文献的分析,中国的沿海地带长度非常长,可利用海洋自然资源能力及其潜在价值和未利用力在全世界看来都是位列前茅,但是现今中国沿海岸地区一般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并且向沿海内陆以及沿海岸地区快速发展,导致资源、人口、经济和发展出现一种不协调的关系,其中人地关系在沿海人类实践活动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作为旅游型的海岛海南。

为了良好的调整海南人地关系,借鉴外国典型知名国际旅游岛相关研究,重视海南海口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研究海南海口资源条件的区域变化。

关键词:旅游型海岛、海南海口、人地关系、调控
一、海南整体区域及海南海口资源和人地关系现状
(一)海南整体区域资源和人地关系现状
1.海南整体区域资源现状
一般地区的区域资源根据自然资源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但是对于旅游型海岛海南来说,学者们一般研究的对象是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20世纪80年代末学术界较多关注南极周边的海岛旅游开发及其对鸟类的影响,此后,热带与亚热带海岛渔业资源、珊瑚礁受游客的破坏则为学者们所忧虑[1]。

海南位于北纬18度,美国的夏威夷位于北纬21度,两者基本上可以说是位于同一北纬。

纬度的特殊性造成了海南气候的独特性,海南岛一年四季风景怡人,鸟语花香,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就动物资源来说,野生动物中爬行类104种,占全国的29.6%;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

现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植物有58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38种;保护动物133种,其中国家一级14种,二级87种,省级32种[2]。

海南省关于旅游的区域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丰富,区域资源潜在价值高。

2.近现代海南整体区域人地关系
海南省的人地关系变迁也是伴随着区域开发而不断发展,这里包含了地理、政治、经济、交通等多方面的影响[3]。

海南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已经产生了快速的改变,高科技、人才、投资更加集中于少数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如海口、三亚。

(二)海口区域资源和人地关系现状
1.海口区域资源
海口市海南省代表市,经济发展迅速,其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海南省大部分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都位于海南省最南部三亚。

海口的旅游价值远不如三亚的旅游价值,但是其他工业发展的所需的资源一般都位于海口,海口市和大陆最邻近的市份,交通资源便利,社会产业发展较快,但是作为代表市,海口市不是很方便与开展旅游事业。

2.海口人地关系现状
海口人地关系之间的网络化快速发展,区位因素由静态慢慢转变为动态,海口交通运输、生产技术和信息通信条件在现代经济的影响下已经趋于现代化。

二、旅游型海岛海口人地关系研究方法
(一)自然区划理论和分区规划
采用自然区划理论里面的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划分旅游型区域需要全面考虑各组成成分和区域整体综合特征的差异性,然后再依据建立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合适的划分不同旅游区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投入与产出研究,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投入与产出状况反映人地区域人地系统的潜力。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得出旅游业对该岛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利用长期效用最大化
(四)协调论与和谐论
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人类本身的发展,必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容量和承受了相适应。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出发点,而不能以其组成成分或部分为出发点。

三、海口人地关系调控方法
(一)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基本调控方法与途径
1.调控水资源问题
作为旅游型海岛,一般都是独立于海里的小岛,四面环海,国外研究者在研究旅游型海岛的人地关系时特别关注旅游型海岛的淡水资源,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时期,淡水资源的供需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1]。

2002年,西班牙政府对马略尔卡岛旅游业征收了“环境生态税”,但仅能短期内抑制一部分旅游用水。

马尔代夫也因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导致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源[1]。

外国研究人员就此而展开了研究海岸带的综合管理。

一般的海水入侵是从沿海岸外部开始蔓延,所以要防止海水入侵,要对海岸带综合管理,这对于旅游型海岛的水资源的供需问题有良好的调控。

美国在1971年立法对海岸地区进行综合管理,其中包括典型的海洋渔业、国家公园保护、治理旅游污染物、淡水保护和海底平面保护。

2.生态足迹的研究
“生态足迹”是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计量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它显示在现在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4]。

国外对于生态足迹的研究一般注重于科技与调查结合,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可以全方面的分析旅游型海岛的生态足迹。

3.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现在新兴的关于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课题社会质量的研究与社区参与的研究大同小异。

外国对于旅游区域的社区参与研究程度比较高,对于某个旅游型海岛来说,旅游者的消费是这个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对于旅游者来说,当地人或者说参与旅游主导的人就必须为旅游者或者称消费者提供必须的服务。

旅游型海岛一般的旅游服务有提供住宿、餐饮、交通、娱乐。

任何关于当地资源的调整或消费都应当归于旅游型社区参与范围,外国的Meinhard Doelle和A.John Sinclair就在研究社区参与的前提下提出了规范公众参与海岛环境评价的具体方案[1]。

(二)海口人地关系调整的基本调控方法与途径
1.淡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和高效管理
海南省四周环海,淡水资源有限,海水入侵的事件在海南还未发生,但是并不意味着现在或者以后就不必担心海水入侵。

海南省海口市虽然不是旅游特区,但是第一、二产业较发达,所以生活用水也是比较巨大的,而且海口也作为一个旅游地区,旅游者对水的消费还是有存在一定的消费量的,即使现在交通方便,可以从外地运输水资源到海口,但是运输费也是会消耗经济的,大量从外地输入水资源不是一种理性的做法,但是海口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当地政府就必须严格调控当地水资源。

我们不赞同西班牙政府对马略尔卡岛旅游业征收了“环境生态税”的政策,但是我们也必须权衡不同产业的需水量和用水量,以达到水资源的可分配以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2.社区参与的规范化
旅游型地区的社区参与与其他地区的社区参与非常不同。

首先,旅游型海岛区域面积有限,可容纳人数有限;其二,旅游型海岛有其特定的资源,不同的特色资源会给地区的社会质量和人为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三,旅游型海岛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和不同于内大陆的风俗文化;其四,当地居民与旅游从业人士对于其本身所在地区的特色资源的认知不同。

海口的社会参与调控可以根据这四点来进行调控。

海口作为旅游地,旅游者来海口消费时旅游者自己的权利,但是过度的人群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国外有好多著名的旅游地区就会规定某个时间段的旅游人数,这样让这个地区的环境可以有一个自身调整的作用,不会使得旅游地区环境的破坏。

海口的特定资源也会给海岛造成影响,旅游者来旅游就是冲着特色文化而来的,所以特色资源的消费就比较高,如若不能有效的调控特色资源的供需要求,就会造成双方面的损害。

根据旅游的频度调整特色资源的保有量是有效的做法。

而风俗文化也是一个影响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很多旅游景点或者地区的特色文化遭到了破坏甚至消亡,海口少数民族较多,文化种类也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抵抗可以缓解外来者对其的冲击,但还是要加强文化的底蕴。

而作为海口旅游地,很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都不是当地人,所以当地人与从事旅游业人员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矛盾,增强两者之间的和谐性,减少矛盾与冲突是政府必不可少做的事,适当的宣传和对当地居民和从业旅游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教
育是可取的。

3.海口人地关系的整体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海岛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据资料表明,旅游业比重占GDP 20%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7哥为岛屿。

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海口任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能建制的不断完善,人地关系的有机结合,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融合,新型产业技术的引入等都会带动海南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3]。

4.海口人地关系进一步调控的未来问题
一、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效协调
二、区域之间空间演变和区域资源的调配
三、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海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调控
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生态的调控
参考文献:
[1]陈金华,秦耀华,李晓莉.国外旅游型人地关系研究进展.河南大学,华侨大学.2008.
[2]吴春华,章汝先.海南资源环境极其开发战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999.
[3]王晓云,范士陈.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时空演进研究.海南大学.2012.
[4]陈慧琳,人文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图例:
:作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