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章 现代派文学思潮1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主讲人:禹权恒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思潮

国统区抗 战文学思 潮
4、后期浪漫派 5、现代主义诗歌 流派“九叶诗派”
6、战国(策)派
抗战无关 文学思潮 解放区工 农兵文学
梁实秋的论争 工农兵文学思潮
代表人物/社团/流派/刊物 文学革命倡导为人生的写实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胡适介绍易卜生的现实主义、个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提倡抒写真实的人生等。 破旧创新的浪漫主义文学:郭沫若·《生命底文学》、诗集《女 神》等 1、钱玄同、刘半农的双簧戏,总题《文学革命之反响》;2、林 纾(琴南)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与攻击新文 化运动与文学革命倡导者;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 致林君琴南函》批驳林纾,蔡元培申述了“思想自由原则”和“ 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论文《 论睁了眼看》批判旧文艺的瞒和骗)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 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迅领导的莽原 社、未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 1、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 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 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介绍进来; 4、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 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正适合青年知识分子反抗斗争的要求。 1、现代主义的许多流派,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 未来主义等等得到介绍,现代主义作品的翻译也有一定数量; 2、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浪漫主义作家,也常吸收现代主义因素 于创作中,或运用现代主义方法创作一些作品; 3、出现了现代主义诗歌流派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 艺术之本原与其命运》——“朦胧”、“含蓄”、穆木天·《谈 诗——寄沫若的一封信》——“诗是要暗示的”象征诗最本质的 1923 —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进 行革命文学倡导,提倡创作革命的文学,强调作家要有革命的实 际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感情,要求革命文 学家要从事革命实际活 动,到劳动群众中去。【意义】有助于新文学与民族民主革命运 动及劳动群众的联系。【偏颇】1)对非革命“工具”的文学简 单否定,尤其 是共产党人作家蒋光慈对叶绍钧、冰心、俞平伯 的作品以“市侩”的评价粗暴否定;2)对文学的艺术特征重视 1919年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 与主义》;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的论争,关系到新文化 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1919-1922年随着社会斗争的深入,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从软 弱的反封建文化立场后退,逐渐表现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倾向 20 世纪前半期中国近现代一个颇有社会影响的文学流派。其文 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小说创作为 主,主流是言情小说,其内容多为才子和 佳人相悦相恋。主要 刊物《礼拜六》;代表作家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 等;代表作徐枕亚《玉犁魂》、李涵秋《广陵潮》。主流:言情 小说,在形式和技 巧等方面对中国小说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起 过承前启后的作用;坏的支流:粗制滥造,黑幕小说等。文学研 究会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抨 击。 1922年吴宓主编的《学衡》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啸 等,称为学衡派,攻击新文化运动。鲁迅《估“学衡”》批驳。 1925年章士钊复刊《甲寅》,称为甲寅派,赞美文言,非难白 话,攻击新文化运动。鲁迅撰文批驳。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思潮,现代文学,中国]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思潮,现代文学,中国]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有历史现象,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年间,这段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其代表文学被称为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包含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它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文化与政治的结合体,体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风貌。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原因分析(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影响历史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制度对于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现代文学思潮的产生能够追溯到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时期,当时的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已经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进人了中华民国时期,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给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第二,较宽松的文化条件推进了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清政府于1906年开设学堂并将科举制度废除,使得为数众多的读书人免受腐朽思想的继续毒害。

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得传统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人人心;第三,维新时期的人文作品使现代文学思想萌芽有了生长的深厚土壤。

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的思想文化作品,为现代文学思潮所借鉴甚至直接引用。

(二)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作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外来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在中国近代社会处于万马齐暗的境况时,为了促使社会进步,改变现实,一些时代先驱者和有识之士将西方的社会、文艺思潮引人国内,被称为国外借来的火种。

有学者曾言:五四时期作为中国变革的重要关头,需要借助外国文学来挑战传统落后的封建文化。

这时期外国文学的引进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它除了在文学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艺术手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使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西方文艺思潮的涌人和推广,使得国人的文学观念得以改变,小说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文学的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成为变革民众精神面貌的强有力武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十年代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对社会剖析派、京派、心理分析小说、新感觉派等内容要熟练掌握;了解蒋光慈、柔石、殷夫等革命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能够分析丁玲在各个时期代表作的成就;能够简析张天翼、沙汀、艾芜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了解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简况;了解林语堂及何其芳散文的艺术风格,能够简析叶紫、吴组缃、萧军、萧红等作家的小说思想及艺术;掌握戴望舒作品风格变化的内容及臧克家诗作的内容;了解张恨水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本章知识点较多,内容多而碎,重点要掌握每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1927-1937年新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

中长篇小说成就引人瞩目。

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成就:①优秀长篇的涌现;②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③题材广阔多样;④小说流派续有涌现。

李劼人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社会剖析派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分析人手,用阶级对抗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并让实际的对抗过程与演进成为作品的重心。

京派小说:融古入今,将原始古朴的东方情调融入人生世态尤其乡野生活的诗意描绘之中,风格恬淡而沉婉,将鲁迅、郁达夫开创的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代表作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等。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

两种都市小说:社会剖析派的《子夜》式的都市小说与新感觉派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中病态人生的都市小说,这两派都市文学都是城市文化意识的产物。

现代文学思潮

现代文学思潮

现代文学思潮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艺作品,它承载着当代社会的变革与人类思想的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学思潮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文学思潮的特点和影响。

一、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现实主义思潮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剖析,反映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客观、剖析社会现实为特点,通过呈现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存在的内在规律。

在中国,鲁迅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思潮的代表,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社会批判和揭露的方式,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二、象征主义的艺术追求象征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追求艺术的高度象征性和表现力,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和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象征主义文学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描绘,作品常常具有深沉、暗示和超越现实的特点。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恶之花》、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变身》等都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

三、超现实主义的冲击力超现实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追求对潜意识的探索和超越现实的表达。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具有梦幻、荒诞和离奇的特点,通过错位和融合现实与梦境,挑战传统的逻辑和语言。

西班牙画家达利、法国诗人布列东、美国作家卡夫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使人们对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拓展了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本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多元和碎片化的特点闻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科技、大众文化和跨文化的元素。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多元的叙述和超越传统观念的创新,通过模糊界限和打破框架来创造全新的文学形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现代派小说
义与特征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 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 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 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 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现代》的出现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 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 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 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现代文学资源库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 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 小说,它的出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已经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 草》为代表。
三、现《代野主义草文》学是思一潮部的成象熟征主义的作品, 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 难的选择。
现代文学资源库
2、寂寞的青春使他痴迷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进行精神分析
,着力表现二重人格。
二、刘呐鸥(1900-1939):
• 原名刘燦波,台湾台南 人,生于日本。 • 曾主办《无轨列车》成 为新感觉派小说的创始 人。 • 1930年出版《都市风景 线》。 • 1939年秋在上海遭到暗 杀身亡。
三、穆时英(1912-1940)
–1923年入上海大学,1926年秋转 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遇戴望舒 、杜衡、刘呐鸥,成为现代派的主 要人物和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1929年 编过《无轨列车》、《新 文艺》 –1932年 应上海现代书局聘,主编 大型文学月刊《现代》 –1949年 施蜇存的停止小说创作, 研究外国文学与古典文学,成绩斐 然。
• 《微雨》(诗集)1925,北新
• 《雕刻家米西盎则罗》(传记)1926,商务
• 《为幸福而歌》(诗集)1926,商务
• 《食客与凶年》(诗集)1927,北新 • 《意大利及其艺术概要》(艺术史)1928,商 务
《微雨》象征主义的特质:
一是受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 在诗歌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多数的诗 都是面向生活中的丑恶面。 “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 “地狱之门亦长闭着如古刹,任狐兔往来, 完成他们之盛会” “忧戚填塞在胸膛里,露出老猫之叹息”
代表诗集 代表作家
戴望舒《我的记忆》 卞之琳、何其芳、 废名、林庚、曹葆华等
1、现代派诗人表现出现代意识的强化。 施蜇存:“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 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辞 藻排列成现代的诗形。”
①“现代情绪”指年轻一代诗人在
大都会的生活节奏和现代生活的氛 围中,所感受到的与上代人不同的,
3、现代派的审美追求。
①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努力在人 们忽视的、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
朱自清:“穿透生活的表面,到底里去, 在琐屑事物中发现诗”
②在诗感传达的尺度上,体现了对
“隐藏度”的追求。 戴望舒:“诗的动机在表现自己与 隐藏自己之间”, “透明的朦胧”
③现代派诗还体现出智性化的审美趋向。
一、新感觉派:
诞生:刘呐鸥1928年9月创《无轨列 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 小说实践的开始。
内容: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描写 人际关系的冷漠,人的精神寂寞、 疲倦和堕落,以及受侮辱者的辛酸。 在艺术上采用快节奏的结构方法, 重视人物的新奇感觉和潜意识,有 的还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征。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

《微雨》象征主义的特质:
三是多“远取譬”,常用省略,有 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有感》: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的笑”
第二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
《现代》创刊号
《现代》1933年新年号
一、现代派诗人:
1927-1937年以戴望舒为代表的一个
诗人群系。 强调形式的自由,注重意象的显现,诗意 的朦胧,把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与中国古 典诗词艺术相融合,是二十年代象征派诗 歌的发展。
④秀丽畅达的词藻美。
第 三 节
的“ 都新 市感 幻觉 影派 ” 小 说
施 刘 蜇 呐 存 鸥
一、新感觉派:
•缘起:受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影响 –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等新进作家,于 1924年创办《文艺时代》杂志。 –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在于描写内部世界而 不是表面的现实,对一切旧有文艺形式 提出否定。 –主张追求“新的感覺、新的生活方式和 对事物新的感受方法”
–浙江慈溪人。 –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以《南北 极》成名。 –1932年发表《公墓》。
–发表小说集《白金的女体塑像》 (1934年)、《圣处女的感情》 (1935年)、《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上海的狐步舞》,成为中 国新感觉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39年,主办汪精卫伪政权的《 中华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和 《华风》,并主编《国民新闻》 –1940年被国民党特工人员暗杀。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戴望舒(1905-1950)
代表诗作解读:《雨巷》
写于一九二七年夏, 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八
月《小说月报》。
叶圣陶赞扬它“替新
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
纪元”。
《雨巷》的诗艺技巧
①流动空灵的意境美;
②幽怨浓郁的情感美; ③和谐悠扬的音乐美;
《微雨》象征主义的特质:
二是在艺术方法上受法国象征派重象 征、暗示的影响,喜欢通过“客观对 应物”来象征、暗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弃
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李 金 发
与鲜血之急流,
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街……强烈的色调化妆着都市啊!霓 红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化着 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泛滥着光 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烟, 有了高跟鞋。”
1929年上海外滩
街道商店
外滩广告牌 上海街道商店
新感觉派作品特征
• • 在快速的节奏中描写现代都市生活。 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
物的主观感受投射到对象中去。
第十章 现代派文学思潮
第一节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人
第二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 都市幻影
第一节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人
一、早期象征派:
1926年,穆木天 《谭诗----寄郭沫 若的一封信》 提出“纯诗” 概念。
“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了诗作领域, 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来担任”,
“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
“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
活真实的象征”。
“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说明是散文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 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 学”,“诗不是像化学的H2+O=H2O 那样的明白的,诗越不明白越好。 明白是概念的世界,诗是最忌概念 的”。
二、李金发(1900--1976)
著作书目:
施蜇存代表作
小说:《将军的头》《石秀》《梅雨之 夕》《春阳》《小珍集》 学术专著:《唐诗百话》《词学论稿》 《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 《北山集古录》和《水经注碑录》
施蜇存作品特色:
• 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 的变化; • 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 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 都市生活 。
上海的狐步舞
穆 時 英
舊上海,拍不盡的風月旗袍
穆时英作品的贡献:
• 一是对现代病态人生的着意刻划,富 有深意和创意; • 二是小说结构轻巧多变,善于运用蒙 太奇手法来加强和凸现对现实生活的
感觉和印象。
• 《上海的狐步舞》
四、施蜇存(1905-2003)
• 生于杭州,幼年随父母去苏州,辛亥 后又长期迁居松江,作品除了书写上 海外,往往以这三处为背景。
外在的和内在的情绪世界的统一。
②“现代的诗形”指区别于外在的
音乐美、建筑美的追求,而趋向于 散文化的,用现代口语构建的自由 诗。
2、现代派诗的艺术渊源。
与西方文化的渊源主要体现在对法 国象征主义和美国意象主义的借鉴 上。
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体现在对以温庭
筠、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的推崇上。
杜甫:“永夜月同孤”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商隐:“嫦娥无粉黛”
靠一根草儿,

李 金 发
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李 金 发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