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亲属结构、神话的新分析方法一、结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导致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这使得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
而这种重新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 anthropology)。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理论范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唯一真正的原创性科学范式。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类学理论框架有两种主要的范式构成,分别是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传统下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以及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等人传统戏爱的美国文化与人格研究,或心理学派。
)作为一个理论流派的结构主义几乎是列维-斯特劳斯个人的独创。
二、列维-斯特劳斯生平及著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哲学和心理学。
1934年第一次阅读了专业文化人类学著作——罗维《初民社会》,遂将兴趣转向了人类学研究。
在此之后,列维-斯特劳斯曾去巴西进行了5个月的调查。
1938-1939年再次前往巴西中部高原和亚马逊河流域调查印第安人生活。
这些田野工作经历使他得以写出那本风靡一时的迷人游记《热带闲愁》。
这些经历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他感到人类社会的不同经验背后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一致性,而且人类的思维在各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
主要著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热带闲愁》1955 结构主义思潮产生的标志《结构人类学》(第一卷)1958《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1-4卷)1964-1971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思想来源(一)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完整)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复习

名词解释:❖1、结构主义人类学:20th40’s~50’s,在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口号下,兴起的人类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
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
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
结构主义主张象征系统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
❖2、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代表作《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3、新进化论学派:二战结束后,以怀特、斯图尔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重提、修正和改进文化进化论学说,创立了新进化论学派。
该学派在原有进化论基础上,把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和路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生态和社会体系下的文化变迁的路线作出了新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的人性一致性的怀疑。
❖4、怀特: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以及新进化论的代表人。
他对创建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64年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对人类学的贡献,第一是复兴进化论;第二是澄清文化的概念。
代表作《文化的科学》、《文化的进化》.❖5、斯图尔德: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多线进化论的提倡者.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选修过克娄伯、罗维的课程,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那时该校还没有人类学系,于是1925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并进入人类学研究所,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30年转任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
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后来于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他受聘为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教授。
人道主义——结构主义的“张力论”解

人道主义——结构主义的“张力论”解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是两种时代不同、立足点不同的理论,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道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类的关怀和关注,强调人的本性和人性的可贵。
而结构主义则更加关注文化、社会和语言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于人的影响。
尽管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看似截然不同,但在实际的理论运用中,它们却常常发生有趣的碰撞和交融。
在人类学中,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克劳德·莱维-施特劳斯提出了“张力论”,通过这一概念,结合人道主义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些现象。
本文将从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这一张力论如何解释人类社会和文化,并在二者交融中展现出的新的魅力。
我们来看看人道主义这一理论对于张力论的解读。
人道主义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认为人是伟大的、有尊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尊重和关怀就是对人的一种张力。
人道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和规则都应该围绕着人的本性和尊严展开,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张力应该是对人的尊重和保护。
在人道主义的观念里,人是社会的中心,任何社会的结构和规则都应该服务于人的需求和本性。
这种对人的张力成为了人道主义的核心之一。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结构主义对于张力论的解读。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文化和语言都是由各种结构和规则组成的,这些结构和规则对于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按照结构主义的看法,社会的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和观念模式,人并不是自由自在地去做出选择的,而是受着社会结构的束缚。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对人的张力,即通过社会结构和规则,人的行为和观念被规定了。
这种对人的张力是通过社会结构来实现的,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张力。
如果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
结合人道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张力论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人的行为和观念既受到了社会结构的影响和约束,同时又应该受到人内在的自由和尊严的张力的驱动。
这个结论表明了人的行为和观念是受到多重张力的影响和驱动的。
结构主义人类学..

特雷
• 结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中决定因 素是存在的,在社会关系的结构或生产 的政治组织中,人类学家能发现生产方 式的社会关系结构的重大意义。结构马 克思主义的“结构”,指的不是英国社 会人类学的所理解的“社会结构”。在 英国社会人类学中,“社会结构”一般 与宗族、氏族等社会表层组织相联系, 而在结构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些只是社 会组织的“土著模式”,而社会组织的 实质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 论,它可以用来解构不同社会的组织方 式,因而是超越“土著观念”的观念。 • 结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特 雷和戈德里耶。
后结构主义人类学
一、后结构主义理的论源起
• 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法国 ,70 年代即流行于法、美众多人文社科领域 , 为后现代主义其 他理论流派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 是西方从现代主义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转折点。后结构主义滥觞于欧陆学 术界多学科理论流派的互动中 ,直接来源于结构主义 , 它否 定结构的存在,是对结构的解构,它以结构主义为出发点 ,又 超越了结构主义。 • 后结构主义是结构主义内部的衍化,作为一种分析解决问 题的方法,后结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方法论 ,是理论 化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反对真理的绝对性 , 结构的 稳定性,能指、所指的统一性,提倡非中心化和阅读多元化, 削弱主体地位,表现了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倾向。
•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 学学科内的各个分支领域 异常活跃,新观念、新方 法、新学派层出不穷。它 们没有相互取代,而是各 自延续发展下来,但互相 之间的共有语言话语减少 了。可以认为,这种理论 多元化面貌正是结构主义 之后人类学者失去对大范 式的信任的表现。一些人 类学者将这一特定时代称 之为人类学的“后结构主 义”时代和“后现代主义” 时代。人类学的后结构主 义时代
第五章 结构主义

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二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概述
• 1、特征: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由持有共同的哲学立场的哲学家 所组成的一个哲学流派,而是像现象学运动那样的一种由结 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思潮或运动。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的 可能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等等,他 们研究的问题各种各样,许多人也并不认为自己是结构主义 者。这使得结构主义运动又与现象学运动不同。 • 结构主义思想公认的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语言 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他的思 想由法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引入法国学术界,由此。结构主 义成为法国思想、学术界风靡一时。 •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把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观点和方法看作是 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普遍有效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并把结构 主义应用于人类学研究。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方法来理解和 解释马克思主义,成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法国 思想家们试图以其所谓客观性的理论,来取代存在主义的主 观性理论,从而迎合了西方以追求知识为要务的哲学传统。
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
• 语言的深层结构形成后,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一系列 儿童从未听过的新句子。 • 例如,儿童可以从他听过的这一样一个句子: • (1)The tiger ate the sheep • 创造或生成这样一个句子: • (2)The man hit the ball。 • 从句子(1)转换为句子(2)是因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上, 这两个句子是等价的。 •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语言的深层结构提供了这种转换的可能 性。
第二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
• • • • • • 著作: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年) 《忧伤的热带》(1955年) 《结构人类学》(1958、1973年) 《野性的思维》(1962年) 《神话集》(1964-1971)等。
列为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结构

列为-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结构
(1)结构主义人类学大师列为-斯特劳斯运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原始部落中制度、惯例、习俗等文化现象,显得游刃有余。
①家庭关系是内在的二元对立结构,如乱*伦禁忌将原始人分为了可婚和不可婚两种类型。
②可食与不可食的对立不是营养所定,而是文化意义使然。
而且,由可食与不可食的对立,还推进到了自家人与外人这另一个二元对立。
(2)他认为,所有的文化都表征了人类心灵中与生俱来的那些二元对立结构的逻辑转化,其运行机理的一种逻辑转化。
文化研究按照这一思路挺进,目标无疑是一种科学主义的人文建构。
(3)他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基本差异,但是二者可以彼此借鉴。
不过,人们向往理解世界,必须首先弄清表面现象。
结构主义人类学

(三)、结构、实践与能动性趋向的人 类学
• 20世纪60年代是人类学理论革新的时代,70年代是马克 思主义人类学盛行的时代,而80年代则是人类学研究方向 从理论探索转向对行为者的实践和实践理念的研究。人类 学者对“实践”概念的重新强调意在解决社会理论史上关 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理论可 以说是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人类学的压制而提出的, 它旨在回归现实主义人类学的民族之信念中去。这一理论 呈现的图景是结构与人的关系。而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 再以简单的文化独立论或社会决定论为理由为人类学的简 单化描写找借口,而是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能 动的机制。 •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 和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 萨林斯。
•
政治经济学重视历史方法也值得一提,虽然人类学领 域重视历史的学派不止一个,但政治经济学派对历史人 类学的探究最为系统和深入。
政治经济人类学的缺陷
• 1、首先,政治经济学的缺陷表现在偏于“经济”。由于 频繁地使用工资、市场、货币联系、经济剥削、不发达这 类词汇,较少使用权力关系、支配、操纵、调控这类术语, 对政治术语背后的经济现象揭示不多,因而显得经济成分 太强而政治力度不足。 • 2、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是资本主义已占绝对支配地位, 世界上再没有世外桃源。这个假设值得怀疑。 • 3、世界一体化的模型对政治经济学派的历史研究产生了 不可估量的影响。什么叫历史?历史就是所谓从外部驶来 一艘航船。人们只须挖掘大民族对小民族、西方对东方、 外部对内部的冲击所引起当地变迁的材料就足够了。这对 于关注地方知识的传统人类学说来绝对不能接受。
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 1、结构马克思主义者批判和修正了文化生态学和英国社 会人类学。同时,把注意力转向文化现象。以更加严肃的 态度对待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承认文化(信仰、 价值和分类体系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 把文化转换成“意识形态”,揭示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是使现存秩序合理化、调和阶级矛盾、美化剥削制度及不 平等现象。 • 2、主张事物各有其位,化解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使研究 者可以把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的种种现象通过社会的、经 济的和政治的过程联系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调和了60年代 “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的对立。 • 3、结构马克思主义汲纳了相对强大的社会学把英国社会 人类学的范畴和马克思主义的范畴结合起来,把“生产方 式”作为社会组织的模型扩展到特定案例的研究。
路易·杜蒙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方法与意义

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190期第12期2015年12月Vol.190,No.12Dec ,2015[摘要]法国人类学家路易·杜蒙师承莫斯,其人类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
然而路易·杜蒙目前在我国学界引起的关注还较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从杜蒙的两本主要著作《阶序人》和《论个体主义》的介绍入手,阐述路易杜蒙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思想和方法论,以及对于当下人类社会的创新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人类学;路易·杜蒙;阶序;差异[中图分类号]G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2-62-3The 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s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of Louis DumontWu Jiabao(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Abstract:The French anthropologist Louis Dumont ,who was a pupil of Mauss ,developed the structuralistanthropology theory of Levi Strauss to a certain degree.However ,Louis Dumont does not draw great attention in⁃domestic academe at present.The study at this stag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Louis Dumont ’s two major books Homo Hierarchcus and Essaissurl'individualisme ,elaborates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 of Louis Dumont ,and its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for today ’s human society.Keywords:Structuralist Anthropology ;Louis Dumont ;Hierarchy ;Difference 收稿日期:2015-11-26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前沿文论专题研究”(14AZD0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列维-施特劳斯的
结构主义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直接影响下形 成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生 活的符号系统,其由音素、音节、词素、词组 和句子等组成。这些要素并不重要,只有置于 一定的语言结构中才具有意义(并不强调各部 分的功能)。列维-施特劳斯把这种思想引进文 化研究领域,认为应从混乱的文化现象中找出 其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不是实际存在的, 而是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它不能被直 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文化人类学家建立的模式 才能元对立思想
思维的陷阱: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上帝在设计人 脑的时候,留下了斧凿的痕迹,这个是人类思维集体 性的一个陷阱。世界的本源是通过阴阳、01来进行编 码的,大脑的神经元有冲动(1)和抑制(0)两种状 态,这样的编码也决定了人喜欢二元对立思维。二元 对立思维、分别心是受文化等因素影响,人的内心会 产生好恶、美丑,我想这样不想那样,非得这样不能 那样,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现象。 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容易制造内心冲突,让人有种 种痛苦和焦虑的体验。二元对立思维不仅体现在个人 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通常人与人之间 的分歧、吵架、争辩,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源于这种 二元对立思维的泛化。
结构主义人类学
关于亲属结构、神话的新分 析方法
一、结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 导致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 这使得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的重新思考。而这种重新 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 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 anthropology)。结构 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理论范式,甚至可 以说是整个20世纪唯一真正的原创性科学范式。 • 作为一个理论流派的结构主义几乎是列维-施特 劳斯个人的独创。
• 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对原始部落的婚姻的分析, 列维-施特劳斯认为亲属关系与语言一样,每个 亲属的成员,如同语言中的词一样,通过词的 结合成为句子,亲属成员的结合成为亲属关系。 • 他主张亲属关系结构不应只是一种夫妻的二元 对立而且还应包括那些使夫妻结婚得以成立的 可能条件,即为男人提供女人的那个群体。因 此,他的亲属基本结构包括夫妻、舅甥、父子、 兄弟姐妹,他认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亲属关系, 都是由这四对亲属原子组成的基本亲属结构演 变而来的。 • 亲属关系结构的三种内在要素:(1)血缘亲属关 系;(2)姻缘亲属关系;(3)世系继嗣关系。
• B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 分成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 并试图以这种心理为基础,说明人类的 整个精神活动及其文化形态的变化过程, 以及个人正常、异常或者变态的心理活 动规律。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和个人 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心理最深 层的结构,也是最原始,最活跃的部分。
• 原始: 1、它是指潜意识处于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从 整个人类来看,它是在文明前的原始部落、民 族中存在的心理活动;从个人来看,它是其在 幼年期发生的心理。 2、指潜意识是构成全部心理活动的基本元素, 换句话讲,潜意识如同原子构成自然万物一样, 乃是构成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本单位。 • 活跃: 1、它是始终不停地活动着的。 2、它的活动是毫无掩饰的,采取了赤裸裸的形 式。 3、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总是力图冲破意识层对 它的严密控制。
(三)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 • A 格式塔心理学派:亦称“完型心理学”。格式 塔,德文Gestalt,意为完整的。西方心理学主要 流派之一,反对将意识分解为各种元素,主张用 格式塔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结构不是其组 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 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 质和意义。复杂的知觉不能简单地用构成知觉的 感觉总和来充分证明:当一种心理活动构成直觉 的时候,其相关联的部分就会成为“结构”,但 这种结构本身并不包含组成它的各部门的特性。 主张: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决定的
• 杜尔克姆-社会决定论:杜尔克姆把社会 事实看成是某种东西对个人进行强迫所 产生的结果,个人只被看成是一个演员 或“角色扮演者”,一切行为只有在结 构规范所构成的系统内才会有意义。 • 莫斯:莫斯认为,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 是因为有交往,而交往的基础是对等性 原则(对等性原则和它的含义是社会学 的结构主义的重要基础)。 • 拉德克利夫·布朗关于社会结构的定义: 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定的行为规范 或模式)所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 断配置组合。
结构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
• 在人类学中,结构主义是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 反题存在的。 •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原始社 会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 演着某种决定性角色,恰如生物的每个器官在 该有机体的一般生命中扮演着某些角色一样。” 他进一步提出,一切文化都有特定的功能,例 如安达曼岛民的信仰仪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 该社会的团结与凝聚力。 • 某制度在文化机构整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对集 团统一体所发挥的功能(强调各部分的功能) 例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
结构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主义 非社会结构-人类的 思维结构(哲学上 的认识论和文化现 象的本质问题)
认为形式高于内容,通 过了解事物如何组合而 获知它们的意义,不是 孤立的理解事物,旨在 探明连接和结合诸元素 的关系网络,而不是研 究一个整体内部的诸元 素
研究内容
社会结构
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各部分的 动作相互协调,功能相互关联,对 社会的研究应着眼于社会有机体各 部分的组合,尤其要着重于那些能 够达到社会生存目的,使社会结构 各部分各尽职责的功能,旨在探明 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个构成要素在整 体中发挥的功能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归纳法(田野调查)
演绎法
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创见——结构主义人 类学的基本要点
列维-施特劳斯不同于或超越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的 地方,是他尽管部分吸收了“结构”的思想,但其关 注点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而是人类的思维结构。 1、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 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来寻求事物之 间的区别性特征; 3、秩序需要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 4、符号体系反应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以抽象 成结构模型; 5、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与经验同构的是浅层结构, 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反映人类的普同心性。
五、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成果
列维-斯特劳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人类学得出的主 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亲属关系理论、神话的逻辑 和原始分类理论。 (一)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列维-施特劳斯断定,人类学家与结构语言学家在处境 上颇为相似,‘亲属制度’像‘音位系统’一样,是 由思维在无意识思想的水平上建立起来的。散见在世 界各地和根本不同的社会中的亲属关系模式、婚姻法 则,在某些亲属关系类型之间的相似的规约态度等的 重复出现,使我们相信,在亲属关系问题上和在语言 学中一样,可观察的现象是由那些一般的但是潜隐的 规律的作用造成的。
·结构主义方法认为,一切关系最终都可以还 原为两项对立的关系(二元对立),每个关系 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对立关系中的 位置,被赋予其本身的社会价值。 ·结构主义方法要求人们尽可能找出各个现象 的对立关系。 ·结构主义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整体、 对总体的强调。 ·它的基本信条是:研究联结和结合诸元素的 关系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内部的诸元素。 ·结构主义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 间的关系,才能解释整体的部分。
列维-施特劳斯提出的两种模式
• 有意识模式:即社会成员能够认识到的社会或 文化的表层结构。具体讲,当人类学家深入研 究某一民族的文化时,这种模式就是指土著民 族根据自己对本文化的认识而向人类学家提供 的情况,故也称“家乡制模式”。其作用在于 保存了现象,为结构分析提供材料。但它不是 真正的社会结构,可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甚 至可能是一张隐藏了真正社会结构的屏幕,因 而不能用来解释社会或文化体系。
四、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
(一)结构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的“结构”一词包含着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个事物的构成形式 和外表;二是指各个事物的组成成分或构成原 料。 (二)结构主义方法 结构主义试图为各门学科提供一种普遍有效的 方法,人们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现象整理成系统 的整体;他不仅要解决某一系统内现象之间的 相互关系,而且要找出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现 象之间的关系,打破这些现象之间的绝对界限, 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无意识模式:即隐藏在社会文化表象之后,没 有被社会成员所以时代的深层结构。这种结构 无法直接观察到,他根植于人类的心灵。在社 会文化现象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人们这种深层 结构下的意识。因此,他主张通过纷乱多变的 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表层去探索不同时空中 存在着并起作用的真正结构体制,以认识、解 释社会全部现象的总原则。
语言学中的“区别性特征”——人类学家的结构 对立或二元对立
英语中的 清浊塞音 双唇音 清音 浊音
p t k
b d g
齿龈音
软腭音
• 认识到清浊音两种特 征的区别,并且把这 种认识扩展到更广阔 的体系中,是结构主 义的主要内容 • 列维-施特劳斯关于 亲属关系、符号、神 话等的著作,都是以 与此相似的理论为基 础的。
主要著作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 《热带闲愁》1955 结构主义思潮产生的标志 《结构人类学》(第一卷)1958 《野性的思维》1962 《神话学》(1-4卷)1964-1971
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思想来源
(一)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 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 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 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 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标志着语言学研 究开始强调共时和结构分析,同时标志着符号 学和符号论的建立和结构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