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柳永的思乡词

合集下载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

【原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一、前言苏轼当初写词的时候,是暗暗将柳永看作竞争对手的。

当他写好《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时间给朋友鲜于子骏写信,得意洋洋地宣称:“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柳永的词,在北宋时期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粉丝众多的苏轼自然也会关注同样粉丝众多的“写词歌王”柳永。

在柳永的词中,苏轼最为赞赏的就是这首《八声甘州》,苏轼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著名古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也认为这首词,是柳永写“秋士易感”的内容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把兴象高远的秋士之感与怀人念远的儿女之情互相结合了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柳永这首千古以来,众口交誉的词作——《八声甘州》。

二、鉴赏柳永虽然是著名的词人,但《宋史》并没有为他立传。

古籍关于柳永资料真伪难辨,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他死后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筹划安葬。

柳永结过婚,据康熙《崇安县志》卷七记载: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庆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官至著作郎。

关于柳永死后凄凉无比,由群妓合资安葬以及“吊柳会”,这些都是街谈巷议的以讹传讹。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终职于屯田员外郎,死在行旅中,归殡于润州僧寺。

当时王安礼担任润州太守,四处寻求柳永后人讯息,在没有找到的情形下,就自己出钱将他安葬了。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作内容来看,是柳永在羁旅落拓、登高思乡时写下的作品。

全词充满了失意之态,念远之情,情感悲慨,格调俊爽。

词的上片写凄清的秋景,泼洒出寒士的江湖落魄。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

2006年12月第6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malofJian铲iScience&TechnologyNo珊alUniVersityDec..2006No.6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李幼常(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柳永的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

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

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是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柳永;行旅词;游子;思乡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06)06-0038-03柳永(生卒年不详),福建崇安人。

为举子时,流连坊曲,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

屡举不第。

中年时期曾经像断梗飘萍一样漫游江南,经过艰难曲折。

终于在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中进士。

随即踏人仕途。

这时词人已近五十岁了。

他人仕之后长期担任地方州郡的小官,辗转宦游各地,很不得志。

在多年的漫游与宦游生活中,柳永写了一些优秀的行旅之词。

陈振孙曾称赞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乐章集》解题)。

在柳永的这些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

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

(一)思乡首先源于离乡不易,亲情难舍。

古代中国的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对旅游尤其是下层社会的旅游。

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宗法制讲究同族聚居,故产生了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

宗法观念成为族人的重要凝聚力。

使人产生了无尽的“桑梓之情”,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根在故乡。

正是这种浓厚的乡土观念对人们的外出旅游影响很大.使人很难离乡别家地外出行游,即使不得已出了门,也是戚戚哀哀,思乡悲别【1】o虽然历史上统治阶级一般并不限制贵族、士人的旅行,特别是隋唐后推行了科举制,鼓励、选拔优秀人才出来做官,到各地去赴任,为国出力,从而使求学、赶考、赴任等旅行活动风行不衰:但已渗透于民众骨子中的浓厚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使人们外出远行或旅居他乡时.仍魂牵梦萦于故土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游子思归和怀乡的悲伤情绪。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曲玉管·陇首云飞》是宋朝诗人柳永的一首佳作。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战的厌恶。

翻译:陇山上云彩飘飞,边塞的景色如此凄凉。

千里黄云,万里白雪,迷迷茫茫。

回忆起故乡的温馨,但如今只能在梦中相望。

多少离恨别愁,化作满天飞霜。

月亮渐渐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又明又暗。

思念之情如此深切,何时才能回到故乡?望着那遥远的关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伤。

何时才能再次见到你,我的爱人?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柳永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边疆紧张。

作为一名文人,柳永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战的厌恶。

首先,词中描绘了陇山上云彩飘飞、边塞景色凄凉的景象。

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千里黄云,万里白雪,迷迷茫茫。

”这种情感是柳永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思念。

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柳永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他通过对月亮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明暗交错的描绘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月亮渐渐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又明又暗。

思念之情如此深切,何时才能回到故乡?”这种情感是柳永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曲玉管·陇首云飞》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长调佳作。

柳永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多描写失意文人的羁旅行役生活和城市风光,以及歌伎生活等内容。

其词风俚俗、清新,善于铺叙形容,曲尽其妙。

本篇八声甘州是柳永的名篇,描绘了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书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郁。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怀人,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用清新的秋景取代了常规的离别悲伤,为整首词注入了一丝柔和的气息。

接着,“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词的下片转而写自己的身份和遭遇,“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出了词人所处的荒凉环境,通过“无言”的表达,更加突出了词人心中的孤寂和苦闷。

最后三句“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则通过自然环境的烘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不甘。

总的来说,柳永的《八声甘州》是一首情感深刻、意境优美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不甘。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极强,对后世的词人来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而著名。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八声甘州》了。

本文将详细解析柳永的这首词作,解读其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宋代五代时期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段落。

此词以柳永流徙甘州时的心情为主线,抒发了他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和爱情的苍凉之情。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二、内涵解读《八声甘州》以柳永在甘州流亡的苦涩心情为表现主题,通过纵横交错的意象和绵密的描写揭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词的开头,柳永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甘州的凄凉遭遇,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无边思念之情。

接着,他以双关的手法借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突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在第三段,柳永通过描写甘州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与日俱增的伤感。

他借用了甘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将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柳永以婉转委婉的笔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以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和盼望。

他将词意和艺术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

最后,词的结尾处,柳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离乡之苦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通过描绘流亡生活的隐喻,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三、艺术特点1. 婉约清新: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婉约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用含蓄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亲情、爱情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洋溢着深情苦楚之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2. 意境深远:《八声甘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抒情的笔触,使整个作品在展示离乡苦痛的同时,又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生与死、离与别。

词中的甘州地理环境、气候和花鸟景物都将意境推向了极致。

3. 对后世的影响:柳永的《八声甘州》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它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创始人物,《雨霖铃》、《少年游》、《定风波》、《望海潮》等都是其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欢迎阅读。

一曲柔情千万缕——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辛弃疾说,不是多情偏多别,离别只为多情设。

柳永太多情。

他有着九曲柔肠。

特定的漂泊生涯,人生的太多失意,天生的文人性情,注定了柳永多情的性格。

《乐章集》密布了多少的离情别绪之作,《八声甘州》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首。

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秋风秋雨愁煞人呢。

柳永在一片秋色里,登高临远,又勾起了怀人的思绪。

故乡渺渺,佳人不在,触发了多少离思。

秋天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增添了柳永心底的凉意。

后来南宋的吴文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汉字的“愁”已经灌注了它的特定含义。

秋日生愁,是中国诗文的一个定律,只有少数的例外。

像柳永这样多情的人,即使不在深秋时节,也少不了离情别绪,更不必说,秋天来临的时候了。

以秋来写离情,来表现凄凉的意绪,并非来自柳永的首创,柳永只不过善于此道罢了。

上片全用来写景,秋雨潇潇,秋风飒飒,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花草凋零,长江无语,浓浓的秋意中,离别思念的情绪氤氲开来。

令人称道的是,下片的抒情,心肠一曲,柔情千万缕,体现了柳永写离情的高明。

悠长的时间,阔远的空间,增添了词人的离思。

“不忍登高临远”,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思恋,终于“登高临远”,原以为可以慰藉乡愁,可以缓解思恋。

谁知相反,登高的结果,更加重了思恋之情。

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是古代文人写愁的惯用形式,这和人的心灵变化有契合之处,登高属于“距离增加怅惘”。

多年的漂泊,人生的失意,迫切相见的心情,都一齐涌上心头。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柳永的《浪淘沙漫》是一首一共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的词作,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惜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的情景。

整首词作表现出体制大,容量大的特点。

这首词表现了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

全词如下: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词人首先写道:“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意思是说,一觉醒来,夜风透过一条线,从窗棂吹入,将昨夜那灯盏吹灭。

我无法忍受酒后的失落,听夜雨滴在空寂的台阶,声声作响。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

其间,在“灯”之前用一“寒”字,在“阶”字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的客观物景自然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

而“那堪”、“又”,又及“频”字的运用,有把意思层层递进,把主人公当时倍觉凄凉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词人通过主人公直接发出了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意思是说,我感叹命运艰难,长久在天涯漂泊。

这里道出了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

因而,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词作到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吐露出来。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之中。

词人写道:“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八声甘州》解析

《八声甘州》解析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八声甘州 (思乡) 柳永
暮雨 江天 清秋 景 霜风 关河 残照 长江
凄 冷
情 词人思乡思佳人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 托
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 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 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 “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 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 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 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 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 ——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 A、“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 照”) 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 天气 ——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B、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天”“霜 所感 ——霜风凄惨 风”“关河”“残照”等意象。 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 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 什么?
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 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 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 华。
——梁衡《读柳永》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 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 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 变化的? “望、误、识”。 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 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 不 无 解 嘲地 说 : 我 是 奉 旨填 词 ” 后 . 永 流 落 于 汴 京 、 “ 此 柳 苏
州 、 州 等 地 杭
在 柳 永 的 心 中 没 能 在 朝 廷 中大 展 宏 图有 所 作 为 也 许 是 永 远 的 伤 痛 . 今 天 看 来 . 史 上 风 光 无 限 “ 日看 尽 长 安 花 ” 但 历 一 的
5傅 德 岷 、 . 卢晋 , 宋词 鉴 赏辞 典 》 湖 北 辞 书 出版 社 《 , 【 责编 张 景 贤 】
他 的 这 首 牢骚 歌 却 不 胫 而 走 . 到 了宫 里 . 仁 宗 一 听 很 不 高 传 宋 兴 。 又 过 了 三 年 . 永 参 加 下 一 次 考 试 , 次好 不 容 易 通 过 了 . 柳 这 但 宋 仁 宗 说 :且 去 浅 斟 低 唱 , 要 浮 名 ?” 把 他 给勾 掉 了 。这 “ 何 又 次 打 击 实 在 太 大 .柳 永 从 此 深 扎 到 市 民堆 里 去 写 他 的 歌 词 . 并
正恁 凝 愁 。

离 乡不 易 , 思 难 舍 情
此 词 抒 写 羁 旅 悲 秋 . 思愁 恨 . 约作 于游 宦 江 浙 时 在 读 相 大 杯 上 阕 时 .读 者 在 脑 海 里 会 浮 现 一 幅 词 人 站 在 高 处 遥 望 秋 日萧 索、 思念 佳 人 的悲 凉情 景 。 四句 作 者 先 从 自己 的 角 度抒 情 . 此 再 从 设 想 中佳 人 的 角 度抒 情 .又 从 佳 人 设 想 自己 的角 度 抒 情 . 可 谓曲折多变 . 自己 的思 乡是 实 写 . 人 的期 盼 是 虚 写 “ 佳 人 ” 佳 想 以下 , 然 转 换 角 度 . 骋 想 象 , 己之 思 彼 转 写 彼 之 思 己 . 忽 驰 由 从
学 术 探 讨
2 1 第 1 ( 15 02年 期 总第 3 期)
浅 议柳永 的恩乡词
李 良兵 ( 鹿二 中 , 巨 河北 巨鹿
摘 要 : 思 乡” 中 国 古代 文人 自古 以来 经 久 不 衰 的研 究 与 “ 是 吟 唱 对 象 天 涯 羁 旅 的愁 思 、 亲 念 友 的 孤 独 、 关 征 夫 的 思 思 边
依 约 丹 青 屏 障 。 有 意 中人 , 寻 访 且 恁 偎 红 翠 , 流 事 , 生 幸 堪 风 平 畅 青 春 都 一 饷 忍 把 浮 名 。 了浅斟 低 唱 ! 换
这时的柳永还只是认为没有金榜题名 只不过是一次失误 . 对 于 自己 的 才 华 还 是 相 当 自信 的 . 科 考 还 充 满 了憧 憬 但 是 对

的诗 歌 道 出 了人 们 思念 故 乡、 思念 亲人 的 深 沉 而 殷 切 之 情 柳 永 这 个 在 中 国 文 学 史上 影 响极 深 的 才 子 . 的 思 乡词 道 出 的是 他
怎样的情怀呢?
个 专 心 作 词 的柳 永
三 人 与 思 乡 佳 柳 永 一生 仕 途 坎 坷 , 然 自道 “ 得 浮 名 . 了浅 斟 低 唱 ” 虽 忍 换 .
乡 、 中 怨 妇 的 怀 人 、 依 惜 别 的 深 情 、 深 意 长 的 勉 励 , 数 闺 依 情 无
05 5 ) 5 2 0
3 1名 状 元 郎 我 们 又 能 记 得 起 几 位 . 物 弄 人 . 史 没 有 造 就 4 造 历 流 于 庸 俗 的 柳 永 , 成 就 了一 位 扩 大 了词 境 、 展 了词 体 、 创 但 发 开 了 10多 个 词 调 、 动 了词 的发 展 的 柳 永 . 史 也 将 永 记 这 第 5 推 历
关 键 词 : 乡; 永 ; 思 柳 羁旅 : 怀 情
但 牢 骚 过 后 , 对 功 名 有 着 执 著 的 追 求 . 再 遭 受 落第 的 打 击 仍 一 之后 , 得 将 这 种 愿 望 化 为 词 句 。 佳 人 的 爱慕 、 念 又何 尝不 只 对 思
是对 朝 廷 的祈 盼 和对 故 乡 的思 念 。看 这 首 《 声 甘 州 》 道 出 的 八 ,
◎ 1 9
柳 永 的一 生 在 思 想 、 活 、 感 、 宦 等 方 面 都 有 着 难 以克 生 情 仕 服 的 矛 盾 , 表 面放 荡 不 羁 , 其 心路 历 程 始 终 处 于 矛 盾 之 中 . 其 但 这 些 矛 盾 给 他 带 来 的 痛 苦 都 反 映 在 了作 品 中 柳 永 将 自 己 的心 绪 融 到 了作 品 中 . 自 己 的 笔 端 流 淌 出 了 让 无 数 人 产 生 “ 是 用 同 天 涯 沦 落 人 ” 同感 . 百 年 来 . 多 少 文 人 墨 客 感 怀 于 柳 永 的 的 数 有 作 品 而 穿 越 时 空 与 他 产 生 心 灵 的 共 鸣 现 在 . 我 们 也 走 近 柳 让
黄 金 榜 上 , 失 龙 头 望 明 代 暂 遗 贤 , 何 向 ? 遂 风 云便 , 偶 如 未
争不 恣狂 荡 。 须论 得 丧 ? 何 才子 词 人 . 自是 白衣 卿 相 。 花 巷 陌 , 烟
2《 永 词 新释 辑评 》 年 中 国 书店 出版 ,0 5 .柳 , 2 0 3《 永 词 选》 中 华 书局 出版 ,0 5 . 柳 . 2 0 4赵 长 征 , 柳 永 》 五 洲 传播 出版社 , 0 6 . 《 , 20
二 、 场 失 意 。 湖 落 拓 仕 江
“ 而优则仕 ” 古代学者 的最高理 想 . 够光 宗耀祖 . 学 是 能 封 妻 荫 子 也 是 学 者 们 毕 生 的追 求 。 永 大 约 在 公 元 1 1 柳 0 7年 . 真 宋 宗 天 禧 元 年 时 到京 城 赶 考 . 有 充 分 的 信 心 金 榜 题 名 . 知 考 他 谁 试 没 有 考 上 , 忍 不住 要 发 牢骚 , 写 了那 首 著 名 的 《 冲 天 》 他 便 鹤 。
迹 望 京 国 空 目断 、 峰 凝 碧 远
在这 首词 中 . 词人 将 自己 的离 愁 别 恨 与 相 思 并 人 各 句 各 段 之 中 . 词 笔 生 发 开 来 . 多 角 度 描 画 为 客 子 游 人 添 愁 增 恨 的 把 从
人 他 想 象 佳 人 会 常 常 在妆 楼 上 痴 痴 地 望 着 远 方 归 来 的 舟 船 . 不 知 多 少 次 地 误认 为那 舟船 里 就 载 着 日夜 思 念 的 郎 君 . 是 何 这 等 的 深 情 。层 层 剖 述 . 转 深 曲 . 别是 “ 佳 人 ” 揭 示 m “ 婉 特 想 . 不 忍 ” 根 . 悬 想 佳 人 痴 望 江 天 . 认 归 舟 的相 思 苦 况 . 仅 如 之 更 误 不 此 . 转 进 一 层 反 照 自身 . 怜 佳 人 怎 知 自己 此 刻 也 在 倚 栏 凝 还 哀 望 ! 然如此思 乡. 既 又为 何 四处 漂 泊 , 留他 地 呢 ? 个 “ ” , 滞 一 叹 字 道 出 胸 中 无 限 的苦 闷 和无 奈 最 后 一 句 以 一 “ ” 结 尾 . 已 愁 字 言 尽 而 愁无 穷 , 乡何 在 ? 阔 天 长 , 故 海 唯有 断 鸿 声 声 . 水 茫 茫 。 烟 读 罢 之 后 让 人 心 头 无 限 凄 凉 感 伤 . 久拂 之 不 去 . 谓 思 乡之 词 久 可 的最 高 。 柳 永 将 自己 的一 片 痴 情 化 为 愁 绪 . 内心 浓 郁 的挚 情 表 白 将 得 如 此 之 决 绝 . 对 故 乡 的 思 念 还 是 对 朝 廷 的 祈 盼 抑 或 是 对 佳 是 人 的 表 白 , 留作 后 人 去 评 判 。 只是 将 这 些 写 入 了词 作 之 中 , 都 他 将 自己 的心 声 化 成 了永 恒 。今 天 , 们 读 柳 永 、 柳 永 , 能 支 我 思 只 离 破 碎 地 看 到 词 人 心 中 的伤 痛 . 是 词 人 却 将 我 们 的心 怀 抒 发 但 得 淋 漓 尽 致 . 们 每 个 人 从 柳 永 的词 中 都 能 感 受 到 “ 逢 何 必 我 相 曾相 识 ” 真 切 的
而 把 游 子 漂 泊 、 乡 不 得 的凄 苦 情 怀 表 达 得 淋 漓 尽 致 、 侧 动 归 悱

鹜 落 霜 洲 . 横 烟 渚 , 明 画 出秋 色。 雨 乍 歇 , 楫夜 泊 , 雁 分 暮 小 宿 苇 村 山 驿 何 人 月下 临 风 处 , 一 声 羌 笛 。 起 离愁 万 绪 . 闲岸 草 、 切 切 蛩吟 似 织 为 忆 芳 容 别 后 . 水遥 山远 . 计 凭 鳞 翼 。想 绣 阁 何 深 沉 , 知 憔 悴 损 , 涯 行 客 。 楚峡 云 归 , 阳 人散 , 寞 狂 踪 争 天 高 寂
永 . 味 他 的思 乡词 体

是怎 样 的思 乡情 怀 : 对 潇 潇暮 雨洒 江 天 , 番 洗 清 秋 渐 霜 风 凄 紧 . 河 冷 落 , 一 关 残 照 当楼 。 处 红 衰 翠减 , 苒 物 华休 惟 有 长 江 水 . 语 东流 . 是 苒 无 . 不 忍登 高 临远 , 故 乡渺邈 , 思难 收 叹 年 来踪 迹 , 事 苦 淹 望 归 何 留?想 佳 人 妆 楼 颞 望 , 几 回 、 际识 归舟 ?争知 我 。 栏 杆 处 。 误 天 倚
参考文献 : 1王 太 阁 , 宋词 三 百 首 》 北 京 燕 山 出版 社 . 《 .
Hale Waihona Puke 秋 色 。 “ 雨 乍 歇 . 楫 夜 泊 , 苇 村 山驿 ” 停 船 靠 岸 似 乎 刚 刚 暮 小 宿 . 获得 了一点安定 感 . 而 . 突然传 人耳畔 的“ 卢 羌笛 ” 引 然 那 一 又 起 无 限 的 “ 愁 ”不 仅 如 此 . 与 “ 草 ” 间 “ 切 蛩 吟 ” 离 . 它 岸 之 切 的凄 凉 声 交 织 在一 起 . 又怎 能 不 引 起 游 子 从 未 忘 记 的 万 般 离 愁 。 身 体 虽 然 得 以暂 时 歇 息 . 灵 却 依 然 在 飘 荡 不 定 . 是 长 期 的羁 心 这 旅 生 涯 在 闻人 心 灵 上 留下 的深 深 烙 印 自从 与 “ 容 别 后 ”水 芳 “ 遥 山 远 ” 相 见 无 由 . 使 是 “ 翼 ” 无 由 寄 达 音 信 . 有 目断 . 即 鳞 也 只 远 峰 , 遥 凝 望 了 居 住 在 “ 阁 深沉 ” 遥 绣 的佳 人 , 知 能 否 获 悉 、 不 理解“ 涯行客” 天 的痛 苦 憔 悴 . 一 层 担 心 使 词人 感 觉 更 加 形 只 这 影 单 , 寞难 耐 . 且 . 这 段 旧情 的追 忆 恐 怕 不 能 排 解 词 人 内 寂 而 对 心 的愁 苦 . 而 只 能 增 添 愁 绪 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