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有哪些】心境障碍包括些什么

【心境障碍有哪些】心境障碍包括些什么
【心境障碍有哪些】心境障碍包括些什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心境障碍有哪些】心境障碍包括些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饮食习惯、工作生活压力、作息规律和生存环境的改变等,都会容易让人患上心理障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心境障碍有哪些吧。

心境障碍有哪些

1、心境障碍有哪些

1.1、抑郁发作: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

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共患焦虑,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1.2、躁狂发作:临床上,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1.3、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

2、心境障碍的概述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2.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 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3.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4、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5..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睡眠需要减少 C.早醒 D.多梦 E.嗜睡 6..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杀.自伤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疼痛 7.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肾脏疾病的影响 B.钠摄入减少 C.中毒不引起昏迷 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 E.呕吐 8.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9.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早醒 C.睡眠需要减少 D.多梦 E.嗜睡 10..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 ) A.思维中断 B.思维奔逸 C.思维贫乏 D.思维破裂 E.思维散漫 11.有关碳酸锂中毒症状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共济失调 B.肌肉抽动 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 D.肢体运动协调障碍 E.呕吐 12.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13、双相情感障碍都具备的临床表现是( ) A木僵B睡眠障碍C心境高涨D行为增多 14.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15.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 )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发作性情感障碍 16、某青少年男性,15岁,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人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常独自发呆自笑。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孤独症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17.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常见心理障碍名称英文缩写

GA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OCD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DD 身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TTM 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SD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DID 解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DH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MDD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DD 持续性抑郁障碍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DMDD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PMDD经前期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BED暴食障碍binge eating disorder ARFID 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PPD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SPD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OCPD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DPD 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ASD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D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ODD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MCI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IPSRT 人际和社会节奏治疗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ECT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精神病学(4.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五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脑器质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原则。 3.了解常见脑器质性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 4.了解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5.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能及时识别,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根据哪几个方面。

2.掌握谵妄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引起谵妄的主要原因。 3.掌握痴呆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 4.掌握遗忘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引起遗忘综合症的主要原因5.了解谵妄的发病机理。 第二节 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掌握阿尔茨海黙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掌握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4.掌握颅脑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5.了解其他脑变性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原则。 6.了解高血压病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7.了解麻痹性痴呆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 A.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 B.脑部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C.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或障碍,使脑部间接受到“侵害”或影响的精神障碍 D.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 E.与脑部疾病同时存在的精神障碍 2.谵妄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味幻觉 C.视幻觉 D.本体幻觉 E.触幻觉3.谵妄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A.意识障碍昼轻夜重 B.幻视 C.注意涣散 D. 记忆减退 E.错觉 4.下述综合征中何种常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 A.遗忘综合征 B.痴呆综合征 C.急性脑病综合征 D.精神自动症 E.Capgras综合征 5.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谵妄病人可发生冲动行为 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恐怖性的

心境障碍的概念

1.1心境障碍的概念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轻重程度不一,轻者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 1.2心境障碍类型 按ICD-10分类,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 1.2.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躁狂反复发作,按ICD-10归类为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 1、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典型的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 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幽默,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的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 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着一个的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 动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有的表现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行为轻率和莽撞,自控能力差。患者无疲倦感,严重时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 妄想,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 5、睡眠需求减少及其他症状睡眠明显减少但无困倦感,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等。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1.2.2 抑郁发作

抑郁性神经症有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抑郁性神经症有临床表现 导语:(1)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 (1)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认知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3)意志与行为改变: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 (4)躯体症状: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在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

05.第五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讲义及试题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根据哪几个方面。 2.掌握谵妄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引起谵妄的主要原因。 3.掌握痴呆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 4.掌握遗忘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引起遗忘综合症的主要原因5.了解谵妄的发病机理。 第二节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掌握阿尔茨海黙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掌握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4.掌握颅脑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5.了解其他脑变性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原则。 6.了解高血压病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7.了解麻痹性痴呆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 A.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 B.脑部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C.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或障碍,使脑部间接受到“侵害”或影响的精神障碍 D.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

E.与脑部疾病同时存在的精神障碍 2.谵妄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味幻觉 C.视幻觉 D.本体幻觉 E.触幻觉3.谵妄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A.意识障碍昼轻夜重 B.幻视 C.注意涣散 D. 记忆减退 E.错觉 4.下述综合征中何种常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 A.遗忘综合征 B.痴呆综合征 C.急性脑病综合征 D.精神自动症 E.Capgras综合征 5.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谵妄病人可发生冲动行为 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恐怖性的 C.谵妄病人常有定向障碍 D.谵妄病人可出现被害妄想 E.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好转 6.慢性脑病综合征一般不出现的是 A.记忆障碍 B.思维障碍 C.人格障碍 D. 意识障碍 E.情绪障碍 7.痴呆综合征又称 A.急性脑病综合征 B.慢性脑病综合征 C.遗忘综合征 D.精神发育迟滞 E.老年性痴呆 8.有关遗忘综合征,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一种广泛性认知功能障碍 B.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 C.为一种半侧脑功能障碍 D. 常见病因为颅内感染 E.以对既往经历的全面丧失为特征 9.一个病人意识清晰,智能相对良好,但有近事记忆障碍和言谈虚构倾向,最可能的综合征是 A.谵妄综合征 B.慢性脑病综合征 C.急性脑病综合征 D.遗忘综合征 E.精神发育迟滞 10.老年性痴呆的病理特征是 A.大脑皮质萎縮 B.小脑脑沟增宽 C.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 一、总体构思 (一)主要参考书 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 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 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 (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 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 GAGGAGAGGAFFFFAFAF

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 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 态度 (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 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 2应该要掌握的 (should know) 3最好要掌握的 (nice to know) 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 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 GAGGAGAGGAFFFFAFAF

2.疾病谱的变化 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 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 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 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 (三)主要变化 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 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 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 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 GAGGAGAGGAFFFFAFAF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2

第一章绪论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 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的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的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是坏人要害他而释放的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的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他,因此而拒食。 触幻觉:病人感到皮肤上有麻木感、虫爬感、刀刺感、电击感等。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躯体内的某个部位或某个内脏有异常的感觉。 思维迟缓:是思维联系活动抑制,联想速度缓慢。 思维奔逸:是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得过分详尽和累赘,思路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缺乏。

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 视病情而定

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视病情而定 *导读:心境障碍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简称,由于对疾病的特点不了解,担心其属于精神病,但是又不能确定,所以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的问题备受关注,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轻度的心境障碍不属于精神病,如果病情较重,后果影响大,通常被誉为是精神病的范畴,所以要重视。…… 心境障碍对很多朋友来说想必不再陌生,作为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系列疾病,心境障碍的危害大且发生的概率高,所以心境障碍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及时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更大后果及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心境障碍是否属于精神病要结合精神病的特点及患者的病情。 *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精神病的特点 精神病往往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不能正常地工作与生活,有时可在病态支配下出现危害自身和社会行为。其发生的原因与大脑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为诸如觉(幻听、幻视)及各类荒谬的妄想(被害妄想、跟踪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妒忌妄想、被洞悉感)以及严重的行为、情感障碍等精神症状。 *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病情的严重性 与精神病症状相似的疾病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系列疾病,轻度心境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癔

病等都属于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危害和后果相对对精神病轻,通过及时的疏导,心理方面的治疗,绝大多数能实现疾病控制。如果无法控制,严重的心境障碍通常被誉为是精神病。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心境障碍是精神病吗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心境障碍及时治疗对控制疾病,避免疾病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确保治疗效果,治疗要及时,同时选择正规医院,进而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避免疾病的各种危害。

精神病学习题集9-心境障碍

精神病学习题集9-心境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 A.0.83‰B.0.37‰C.0.311% D.3% E.0.412% 2.Cotard 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此综合征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B.老年性痴呆C.老年抑郁症 D.顶叶病变E.麻痹性痴呆 3.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B.以记忆障碍为主C.以思维贫乏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E.以躯体不适诉述为主 4.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5.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B.反应性精神障碍C.人格障碍D.无病 E.躁狂发作 7.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 A.发热、定向障碍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 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E.躁狂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受到病态的明显影响 9.问患者几岁时,患者答:“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是属猴的。”这个回答说明患者有何症状 A.音联意联B.病理性象征性思维C.思维散漫D.强制性思维 E.虚构 10.关于心境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 A.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升高导致抑郁B.5-羟色胺降低导致抑郁发作

心境障碍

第八章心境障碍 学习要求 本章重点掌握心境障碍的定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各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境障碍的病程常具有以下特点: A.反复发作,残留阴性症状B.反复发作,有可能自行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D.一次发作,从不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2.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 A.精神运动性兴奋B.夸大妄想 C.情感欣快D.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E.意志倒错3.关于自杀,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尝试自杀是指有自杀行为,但最终死于自杀 B.尝试自杀的人根本就不想死 C.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而男性自杀身亡率高于女性 D.做心理咨询时,不应与有自杀企图的人讨论自杀问题,以免加重自杀企图 E.如果一个病人公开向医师、护士讲及自杀问题时,说明病人自杀的可能性较小4.抑郁发作的主要精神症状群是: A.心境抑郁、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B.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活动减少 C.抑郁心境、思维中断、意志减退 D.思想悲观、自责自罪、生活懒散

E.情感迟钝、被害妄想、意志缺乏 5.有关躁狂发作不正确的是: A.情感高涨B.思维奔逸 C.绝无意识障碍D.活动增多 E.意志增强 6.抑郁发作的最基本症状是: A.自我感觉较差B.精力减退 C.行动迟缓D.自责自罪 E.抑郁心境 7.抑郁发作1天之内情绪波动的规律是: A.晨重晚轻B.晨轻晚重 C.中午起逐渐加重D.半夜最重E.中午最重,以后减轻 8.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是指: A.情感迟钝B.情感淡漠 C.情绪低落D.情感倒错 E.病理性心境恶劣 9.有关心境障碍的混合发作是指: A.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出现 B.既往有抑郁发作,本次为躁狂发作 C.既往有躁狂发作,本次为抑郁发作 D.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E.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之间的快速转换 10.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是: A.偏执性精神病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D.神经症 E.人格障碍 11.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主要特点: A.入睡困难B.易惊醒 C.多梦D.睡眠减少

第九章心境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 A.0.83‰ B.0.37‰ C.0.311% D.3% E.0.412% 2.Cotard 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此综合征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 B.老年性痴呆 C.老年抑郁症 D.顶叶病变 E.麻痹性痴呆 3.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 B.以记忆障碍为主 C.以思维贫乏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 E.以躯体不适诉述为主 4.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5.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 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 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 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 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人格障碍 D.无病 E.躁狂发作 7.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 A.发热、定向障碍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 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E.躁狂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受到病态的明显影响 9.问患者几岁时,患者答:“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是属猴的。”这个 回答说明患者有何症状 A.音联意联 B.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C.思维散漫 D.强制性思维 E.虚构 10.关于心境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 A.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升高导致抑郁 B.5-羟色胺降低导致抑郁发作 C.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导致躁狂发作 D.5-羟色胺升高导致抑郁发作 E.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升高,导致抑郁 11.心境障碍的儿茶酚胺假说认为 A.抑郁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 B.抑郁发作有去甲肾上腺素活性降低

第8章心境障碍.

第八章心境障碍 练习题 (一多选题 【A型题】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 A.0.83‰ B.0.37‰ C.0.311% D.3% E.0.412% 2.Cotard 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此综合征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 B.老年性痴呆 C.老年抑郁症 D.顶叶病变 E.麻痹性痴呆 3.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 B.以记忆障碍为主

C.以思维贫乏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 E.以躯体诉述为主 4.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5.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 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人格障碍 D.无病 E.躁狂发作 7.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 A.发热、定向障碍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 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部分躁狂症患者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部分躁狂症患者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但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躁狂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受到病态的明显影响 9.问患者几岁时,患者答:“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是属猴的。”这个回答说明患者有何症状

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7577812.html, 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雪君戚敏恒陈泳康宋秀金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DM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2.36±4.11)、(11.25±3.88)分,参照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7.95±5.36)、(15.27±1.95)分,两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氟西汀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用于DMDD治疗,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效果确切。 【关键词】氟西汀;认知行为疗法;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DOI:10.14163/https://www.360docs.net/doc/7417577812.html,ki.11-5547/r.2020.12.064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DMDD)属于抑郁障碍中的一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气质类型、信息处理缺陷等有关。患者的一般表现通常为紧张、不能松弛、忐忑不安,肢体活动上通过咬手指、紧握拳、摆弄手帕、不停顿足等方式来表现,同时面色苍白、表情僵硬、皱眉、面肌抽动。生理上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快,呼吸超过20次/min,且伴随吞咽、频繁打嗝,易出汗,眼

心境障碍—抑郁症

心境障碍—抑郁症 特征: 1.情绪低落 2.焦虑 3.兴趣丧失 4.精力丧失 5.自我评价低 6.精神运动迟滞 7.自杀观念和行为 8.抑郁心境昼重夜轻 9.躯体或生物学症状 10.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的其临床变异型 案例: 故事的主人翁是小洁(化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她的基本情况吧。小洁是我的一个师妹同时又是我的老乡,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孩,每次在学校遇见她,总是乐呵呵的与我说笑。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竟然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几乎断送了她美丽的生命,刚听到这样震惊的消息,我心里特别的不平静,我决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挽救这个美丽的姑娘,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学了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点粗浅认识,我想尽我的所能来帮助她。于是我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她寝室看望她,她看到我后神情有点不自然,并显出很忧郁的样子,但随着谈话内容的丰富化和轻松化,她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微笑,可能是身在异乡的孤独,看到我犹如见到了亲人。随着我多次和她聊天,她渐渐也把我当成了朋友,还向我说出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是在一次谈话中小洁所说的大体内容。 我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高中的老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奶奶家抚养,虽然在乡下条件比不上城里,但只要我要什么奶奶总能满足我,父母也定期来奶奶家看我,而且每次来总能拿上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和好看的衣服,还给我不少的零花钱。因此当时在乡下的很多小孩眼里,我是最幸福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并且走到哪里总有小朋友们追谁着,从小我就有了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直到我上中学时奶奶病逝,才回到城里和父母生活。也许父母是因为从小没能很好的照顾我,感到有点愧疚于我,所以回到家后的我,更是受到父母的格外呵护,享受着“小公主”般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我走进了大学。

《精神病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讲解精神障碍的常见病因:遗传因素、素质因素、促发因素、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2、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1、症状学概述:略讲正常的心理过程;强调精神症状的识别与确定对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2、常见的精神症状及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容易混淆的症状的鉴别要点。如:错觉、幻觉与感知综合障碍;内感性不适与内脏幻觉;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假性痴呆与真性痴呆;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目的要求 1、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 2、了解几个主要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基轴及诊断标准。 2、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国内、国外。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掌握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 3、了解导致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谵妄)、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痴呆)及遗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强调病因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3、AD与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要点。

异常心理学 第五章 心境障碍1

第五章心境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心境障碍 1、含义: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本病实际上是多源的,常见于精神科和内外科各科。心境障碍是指悲伤或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心境障碍有双相(有抑郁与躁狂期)及单相(只有抑郁)心境障碍。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较轻,周期较短,发作频率较高。双相心境障一般从抑郁开始,而在病程中至少有某一个时期显得情绪高涨。单相心境障碍(重症抑郁障碍)是复发性的抑郁发作,但有1/3病例可能终生只发作一次。以抑郁作为首次发作的病例,约1/5最后证实是双相型。本病属中医“癫”、“狂”范畴。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2、正常抑郁情绪反应与情绪障碍的区别 抑郁症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的一组情绪障碍/综合症。 抑郁症病人常觉得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心情沉重,提不起精神,做事缺乏动力,对外界的兴趣减退或消失,自信心下降。病人整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思维变迟钝甚至动作变迟缓。严重时可有自杀的念头或行动。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病人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的来回踱步、搓手、揪头发、或无目的地摸索,这种病人特别容易自杀,应严加防范。 抑郁,可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比如说考试成绩不好时感到郁闷等,也可以指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或者指一种疾病——抑郁症。主要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当然,同时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 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它是低沉、灰暗的情感基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 二、流行病学 由于疾病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不同,因此所报道的患病率相差甚远。根据1982年国内在12个地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07696%(29/38136),时点患病率为0.037%(14/38136);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0.311%,而且农村(0.412%)高于城市(0.209%)。1992年又对上述的部分地区(全国七地区)进行了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083%(16/19223),新近一项来自江西的11个城市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的时点患病率为0.95%,总患病率为1.15%。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在2—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欧洲国家与美国相近,患病为3—5%,甚至更高。 三、心境障碍的特征P185 ①性别成年人中则女性更常见,为男性的2-3倍。女性应付应激能力低于男性,更易患本病。 ②年龄恶劣心境障碍起病于童年或少年早期的病例,常有多动、品行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症状,多表现为易激惹,常流泪,不愿与同伴在一起玩耍,以及学习成绩下降。儿童恶劣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恶劣心境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家系调查表明:本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重性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其他人。 ③婚姻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指出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也易患本病。

心境障碍调研报告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心境障碍还包括以心境高低波动、但幅度不高为特征的环性心境障碍和以持久心境低落的慢性抑郁为主要特点的恶劣心境两种持续性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可分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两个主要疾病亚型。 本文主要阐述抑郁障碍的相关内容。 定义 抑郁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重者可发生抑郁性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流行病学 由于疾病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不同,故所报道的患病率相差甚远。根据1982年国内在12个地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3年又对上述的部分地区(全国七地区)进行了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 83‰,时点患病率为0.52‰。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20‰~250‰之间,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主要原因可能与调查方法及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2009年费立鹏等对中国4个省6万余名受试者的一项大型分析研究显示,各种精神疾病总的患病率高达17%,其中心境障碍的现患病率6.1%,总体看来,患病率似有增加的趋势。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而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1.2.这一趋势在各种文化和各族人群中是一致的。WHO统计,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5位和第18位,抑郁症加自杀占5.9%,列第2位。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为第2位,仅列在冠心病之后。在我国,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12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也越高,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亲属,并且有早期遗传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性逐代增加。 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寄养子研究也显示,患有心境障碍的亲生父母所生寄养子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亲生父母所生寄养子的患病率。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了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甚于环境因素。 关于本病的遗传方式,未获得证实,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 3.分子遗传学研究心境障碍的疾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尚需深入研究 (二)神经生化改变 1. 5-羟色胺(5-HT)假说该假说认为5-HT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5-HT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阻滞5-HT回收的药物(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抑制5-HT降解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的前体色氨酸和5-羟色氨酸具有抗

恶劣心境

国际分类〔ICD-10〕关于恶劣心境: A、至少2年内抑郁心境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其间的正常心境很少持续几周,同时没有轻躁狂发作期。 B在此2年期内的每次抑郁发作、没有或极少在严重度或持续时间上足以符合复发性轻度抑郁障碍标准。 C、在抑郁期内至少有下述表现中的3项:1精力或活动减少。2失眠。3自信心丧失或感到信心不足。4集中注意困难。5经常流泪。6对性活动没有兴趣或对其它愉快的乐趣丧失。7绝望和无助。8感到不能承担一般日常生活的责任。9对前途悲观或沉湎于过去。10社交退缩。11言语比平时减少。 中国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2.33.2 恶劣心境:症状标准:持续存在心境低诺,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障碍症状标准,同时无燥狂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病程标准:符合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2年,在这两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从以上可以看出抑郁性神经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症、抑郁障碍名称的演变史,表明了抑郁症的复杂性和难以准确诊断的标准性,而恶劣心境则是抑郁症诊疗中的一块巨大的拦路石,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能弄清楚抑郁症恶劣心境的病理学,. 目前世界上一致公认人体大脑内5-羟色胺低下是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围绕着5-羟色胺而研制的药物似孚都产生着巨大的抗抑郁作用,但是没有一种药物敢夸口巳征服了抑郁症,因为抑郁症恶劣心境能挡住抗抑郁药的攻击,造成一部份抑郁症恶劣心境患者遍服抗抑郁药而无效,被列入尴尬无奈的另类:难治性抑郁症。 抑郁症恶劣心境是抑郁症里的一种病症,却又像是游离在抑郁症外,有两大特点显示恶劣心境与抑郁症的不同寻常关系:1:现有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生化病理学不能诠释恶劣心境,按其假说研发的抗抑郁药当然不能很有效地对恶劣心境有所作为。2:恶劣心境与抑郁症躯体症状有时会产生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由每年数万人的自杀来验证,这就是:极其严重的恶劣心境与微小不显的抑郁症躯体症状。 对抑郁症恶劣心境病症的茫然,形成了一种现象,各类专著资料提到恶劣心境时,往往语焉不详,病理学上无假说依据,诊断上无切实可行的依据标准,导至“约有60%的病人在自杀前看过医生,但只有15%的病人接受抗抑郁药的治疗,其中一半的病人还缺乏依从性,自杀前2-3周便停用药物”。 但是抑郁症恶劣心境不是自杀的代名词,按症状分类得知:有抑郁症不一定就有恶劣心境,有恶劣心境也不是都得自杀,但是自杀者必有恶劣心境。 同理:情绪低落不代表有恶劣心境,但恶劣心境者必有情绪低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