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讨论(3篇)

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讨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它是评价酶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探讨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的高效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3. 讨论酶的高效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1. 酶催化原理: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2. 酶活性测定:本实验采用碘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

碘液与淀粉形成蓝色复合物,当淀粉被水解后,蓝色消失,通过测定溶液颜色深浅变化,可以计算出酶活性。

3. 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酶活性。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当超过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

pH值对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下酶活性最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

在37℃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这表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2.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8。

在pH值低于或高于6.8时,酶活性显著降低。

3. 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本实验中,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106~1013倍。

五、讨论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酶的催化能力。

2.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pH值对酶活性也有重要影响。

酶活性受到酸碱度的影响,最适pH值下酶活性最高。

这是因为pH值会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电荷状态,进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3. 酶的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是其重要的生物特征之一。

酶的高效性源于其独特的催化机制,即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并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活性,以及影响该酶活性的可能因素。

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收集健康志愿者的唾液样本,准备淀粉溶液作为底物。

2. 酶活性测定:采用DNS法对唾液样本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

将固定量的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取样,测定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以计算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改变pH值、温度等条件,观察这些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
1. 唾液淀粉酶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稳定。

2. 在pH值为7左右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会抑制酶的活性。

3.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37°C,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导致酶活性下降。

结论: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高效且特异性较强的酶,其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在接近中性的pH值和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

本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唾液消化淀粉实验报告(3篇)

唾液消化淀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加速淀粉的消化。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淀粉与唾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

三、实验材料1. 试管:2个2. 淀粉糊:适量3. 唾液:适量4. 碘酒:适量5. 37℃温水:适量6. 温度计:1个7. 计时器:1个四、实验步骤1. 将淀粉糊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编号为1号和2号。

2. 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两个试管放入37℃温水中,恒温10分钟。

4. 将碘酒滴入两个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5. 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号试管:滴加碘酒后,颜色未发生变化,表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2号试管:滴加碘酒后,颜色变为蓝色,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碘酒无法与淀粉发生反应,导致颜色未发生变化。

2. 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说明淀粉的消化需要唾液淀粉酶的参与。

七、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1. 温度: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淀粉的消化。

2.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在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酸性或碱性条件都会影响其活性。

3. 食物种类:不同食物中的淀粉含量和结构不同,会影响淀粉的消化速度。

八、实验结论1.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是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重要酶类。

2. 淀粉的消化受到温度、酸碱度和食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九、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2. 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3. 比较不同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十、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偶然性。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负责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后续消化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速率,观察酶活性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唾液- 淀粉溶液- 碘液- pH试纸- 温度计- 烧杯- 试管- 移液器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箱- 酶标仪-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

(2)用移液器取1mL唾液,加入第一只试管中,混匀。

(3)将第一只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观察淀粉分解情况。

(4)每隔5分钟,用移液器取1mL反应液,加入碘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5)记录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设置不同温度(如25℃、37℃、50℃、65℃)的水浴箱。

(2)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温度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用pH试纸测定唾液的pH值。

(2)调整唾液的pH值至不同水平(如4、5、6、7、8、9)。

(3)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pH值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在37℃恒温水浴箱中,淀粉分解所需时间为10分钟。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在50℃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50℃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pH值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强。

在pH值为7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pH值为7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摘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质的酶,其活性可以被观察到并测量。

本实验对不同浓度淀粉溶液和唾液的淀粉酶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结果图表化。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本实验为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目的:1.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测量不同浓度淀粉溶液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水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来决定反应的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大时,酶的饱和度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如0.1%,0.5%和1%的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入至离心管中,注入相应的唾液分别混合,并在室温下保存10分钟。

3.加入2ml的止血液,并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停止反应。

4.将反应液室温下放置1小时,直到淀粉水解反应结束。

5.分别加入2ml的卡球蓝液,并室温下抖动管子,使卡球蓝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

6.将各离心管中的反应液,吸取至比色皿中,并读取各样品的OD值。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淀粉溶液浓度(%)OD值1 0.1% 0.1272 0.1% 0.1303 0.5% 0.1904 0.5% 0.1925 1% 0.2406 1% 0.241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溶液浓度越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这与理论原理相吻合。

同时,样品1和2以及样品3和4的数据相近,表明了实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唾液淀粉酶对于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消化,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这为淀粉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为消化系统提供能量。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唾液样本3. 碘液4. 试管5. 恒温水浴6. 酒精灯7. 显微镜8. 盖玻片实验方法: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一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颜色。

3. 将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将两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5. 同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分别取出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滴在盖玻片上。

6. 用显微镜观察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记录下观察结果。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初始状态下,淀粉溶液的颜色为深蓝色,加入碘液后,颜色变为紫黑色。

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反应生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导致颜色变化。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这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使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减少。

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较低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反应速率较慢;而当温度较高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这是因为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构象和分子振动,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受到pH值的影响。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破坏酶的构象,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2.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活性越高。

3.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它在我们的口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以增进我们对唾液淀粉酶功能的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收集一些新鲜的人类唾液样本,并使用无菌容器储存。

b. 准备一些淀粉溶液,浓度为1%。

c. 准备一些碘液作为指示剂。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到不同的试管中。

b.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c. 在不同的试管中设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

d.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

3. 实验结果观察:a.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b. 记录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 在较低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较低,颜色变化时间较长。

b.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时间最短。

c. 在过高的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可能被破坏,导致活性下降。

2. 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

b. 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

3.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个体差异:a. 不同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存在差异。

b. 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中性的环境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最佳活性。

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因为我们通常在温暖的环境下进食,而我们的胃酸度也处于中性范围。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

不同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取决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以及其他个体差异。

这一发现对于了解人类消化系统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观察了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

温度和酸碱度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中性的环境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最佳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0.5%淀粉溶液,碘液,PH=3.8,6.8,8.0缓冲液,1%CuSO4溶液,0.9%NaCl 溶液,2%H2O2溶液,铁粉,生马铃薯糜,熟马铃薯糜,玻璃匀浆器,比色板,恒温水浴箱,三用水箱,制冰机。

四、操作步骤
1.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每人取一个干净的小烧杯,先用自来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然后取蒸馏水约20ml含入口中,做咀嚼动作了3~4min,以分泌较多的唾液。

将口腔中的蒸馏水吐入干净的小烧杯中,此即为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液。

2.酶的高效性及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
编号 1 2 3
PH=3.8的缓冲溶

3 --
PH=6.8的缓冲溶

- 3 -
PH=8.0的缓冲溶

-- 3
0.5%淀粉溶液 1 1 1
唾液淀粉酶液 1 1 1
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合后在37度水浴中保温5min
检查淀粉水解程
度每隔1min,从2号试管中取出溶液置于白瓷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水解程度,待溶液不再变色时,从水浴中取出所有
试管
向各管均加入碘液1~2滴,摇匀
观察,记录并解释现象
②温度对酶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
编号 1 2 3 唾液淀粉酶液0.5 0.5 0.5 PH=6.8的缓冲溶

1 1 1 0.5%淀粉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度,
10min)
0 37 100
取出试管,并将在沸水浴中处理的试管用冷水冷却,然后向各管中滚圆碘液1~3
滴。

摇匀后观察记录并解释各管的现象
③酶的激活剂和抵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编号 1 2 3
0.9%NaCl溶液11 --
1%CuSO4溶液- 1 -蒸馏水-- 1
0.5%淀粉溶液 1 1 1
唾液淀粉酶液 1 1 1
检查淀粉水解程
度上试管在37度水浴中保温,每1min从1号试管中取出1滴溶液置于白瓷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水解程度,待1号试管的溶液碘不变色时,从水浴中取出所有的试管
向各管加入碘液2滴,观察,记录并解释各管的现象
④酶的高效性
管号 1 2 3 4
2%H2O2溶液 3 3 3 3
生马铃薯糜少许---
熟马铃薯糜-少许--铁粉--少许-
观察并解释各管的现象
五、现象与讨论
1.PH值对酶活性影响:1号深蓝色,2号为淡黄色,3号为紫红色,有点偏蓝。

因为PH=3.8时,超出了淀粉酶有效PH范围,使得酶完全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到碘变蓝色,2号是因为PH=6.8时,为淀粉酶分解的最适PH,淀粉被酶迅速分解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而3号则是因为PH=8.0超出了淀粉酶的适宜PH,活性受到或者是部分失活,使淀粉分解较慢,只是生成了紫色糊精。

2.温度对酶的影响:1号显紫红色,2号为淡黄色,3号为深蓝色。

当温度娱乐0度时,由于间谍过低,蛋白质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即酶分子的活性受到了抑制,使酶的活性降低了,淀粉分解减慢,生成紫红色的糊精;2号处于37度,接近
人体温度,酶的活化性能较高,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就越快,所以是淡黄色,而当温度为100度时,由于酶是蛋白质,遇到高温时会失活,所以淀粉没有被分解。

3.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3号作为对照实验组,显红棕色,1号显浅黄色,2号显深蓝色。

因为在1号溶液中,NaCl对酶的活性在增加作用,激活了淀粉酶,淀粉酶迅速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滴加碘液时,溶液显浅黄色,而对照组显示红棕色,表明淀粉被分解成了糊精,在1号中,溶液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通过对比1和3号,2和3号,由颜色的变化,判断淀粉水解程度为1<3<2,说明了NaCl具有激活作用,CuSO4具有抑制作用。

4.酶的高效性:1号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信息论剧烈;2,4号有少量气泡产生,但不明显,3号有气泡产生。

但不如1号剧烈,所以催化效率为1>3>2=4,马铃薯中含有催化H2O2分解的过氧化氢酶。

铁也可促进H2O2分解,但没有酶的催化那么剧烈,这充分说明了酶的高效性,同时,2,4号的分解,属于H2O2的自然分解。

六、思考题
1.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第三管取出来后为什么必须冷却?如不冷却,加碘后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性质。

淀粉分子内的氢键形成螺旋状盘旋结构,与碘液形成淀粉-碘的络合物,而显示蓝色。

当第三支试管不冷却时,淀粉内的氢键被破坏,螺旋松散,淀粉-碘的络合物被破坏,与碘不能形成蓝色。

另外,碘易升华,常温下,温度大于65度时,碘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因此,80~100度时,碘与淀粉反应之前,已经升华到了空气中,更不可能与淀粉形成蓝色溶液。

由此看来溶液必须冷却下来,否则碘升华了,看不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判断。

2.做酶的实验必须控制哪些条件?为什么?
答:必须控制的条件为:酶的用量,PH值,液相的温度,抵制剂和激活剂,底物浓度等,这些条件只是相对总体而言,具体可分为自变量外,工严格控制一切无关变量。

例如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除设计温度外,要控制PH值等,使酶处于最大效率状态,单独研究温度。

因为做酶的实验时,考虑设计一般都是指单一变量对酶的影响,要做到单一变量,必须控制好相关的无关变量,使酶处于最适条件。

从而单独研究某一变量对酶活性的影响,这样做使得实验更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