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类型是指直肠癌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而分级则是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了解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和分级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在对直肠癌进行分类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病理类型。
直肠癌最常见的是上皮性恶性肿瘤,依据癌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分类,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类型;具体如下:1.腺癌腺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直肠癌的70%至80%。
它的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直肠腺体相似,具有形成腺泡的能力。
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等。
乳头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较大的乳头状结构,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而粘液腺癌则表现出丰富的粘液分泌。
这些亚型在组织形态上有所区别,但都属于腺癌范畴。
腺癌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直肠癌相似,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2.腺鳞癌腺鳞癌是直肠癌中的一种混合型癌,它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在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腺鳞癌中癌细胞既能形成腺管结构,又能形成鳞状角化结构。
腺鳞癌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腺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
由于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征,其生长模式和转移途径可能与单纯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
腺鳞癌的预后一般较差,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而生存期较短。
由于腺鳞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常常需要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临床上常常将腺鳞癌归类为高危组别,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和监测。
3.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癌细胞无法被明确归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表现出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如何看懂大肠癌病理报告

如何看懂大肠癌病理报告目前,诊断癌症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说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切片、活体组织穿刺,甚至是查血等检测方式,总归是要通过病理诊断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的情况,单一的检查往往不能准确的得出诊断结果。
一些患者,在拿到自己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后,总想立刻就知道结果,但病理报告中的大部分内容患者又是看不懂的,因为病理报告中往往涉及到了很多非常专业的内容,这会让患者感到迷茫、紧张焦虑。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大肠癌为例,教大家如何看懂病理报告。
一、关于病理诊断报告的相关知识你知道多少?病理诊断报告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另一种是常规病理报告。
快速冰冻病理报告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切取部分病灶进行冷冻切片的处理,然后将所得结果呈递给手术医生,以便其能够及时判断所要切除病灶的范围。
常规病理报告指的则是术后对于取下的组织部分进行一系列处理染色观察,然后得出的诊断报告。
本篇文章所阐述的类型即为常规病理报告。
常规的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肉眼观察活检组织的数据,主要观察记录该组织的形态、大小、颜色、以及边缘是否清晰。
第二部分是镜下观察切片的结果,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大小以及间质细胞的形态来判断细胞的正常与否。
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即医生对该切片组织做出的诊断,判断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如果肿瘤是良性的,病理科医生往往还要做出预判,提示该肿瘤有无恶性病变的可能;如果肿瘤是恶性的,那么应该在报告中指出该肿瘤的分期,往往会根据它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病理诊断往往是判断癌症是否发生的“金标准”,它能够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该细胞是否发生病变,还能够判断该肿瘤是属于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在观察肿瘤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时候,影像学学检查往往只能判断肿瘤是否存在,而不能判断肿瘤的性质,因此病理学诊断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治疗方案和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直肠癌TNM分期(2017AJCC第八版)

结直肠癌TNM分期(2017AJCC第八版)适用于:适用于腺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
T-----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原位癌,黏膜内癌(侵犯固有层,未穿透黏膜肌层);T1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至浆膜下;T4T4a 肿瘤穿透脏层腹膜(包括通过肿瘤的肠穿孔和通过内脏腹膜表面的炎症区域的连续侵入);T4b 肿瘤直接侵入或者黏附于邻近器官和结构;N-----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灶≥0.2mm);或者任何数量的癌结节存在且所有可识别的淋巴结均阴性;N1a 1个区域淋巴结阳性;N1b 2-3个区域淋巴结阳性;N1c 无区域淋巴结阳性,但是在浆膜下、肠系膜或者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周围组织中发现癌结节;N2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影像学证实的);M1M1a 有1个位置或1个器官转移,无腹膜转移;M1b 有2个或更多的位点/器官转移,无腹膜转移;M1c 有腹膜转移,伴/不伴其它器官转移。
分期组T N M0期Tis N0 M0Ⅰ期T1,T2 N0 M0ⅡA期T3 N0 M0ⅡB期T4a N0 M0ⅡC期T4b N0 M0ⅢA期T1-2 N1/N1c M0ⅢA期T1 N2a M0ⅢB期T3-T4a N1/N1c M0ⅢB期T2-3 N2a M0ⅢB期T1-2 N2b M0ⅢC期T4a N2a M0ⅢC期T3-T4a N2b M0ⅢC期T4b N1-N2 M0ⅣA期AnyT AnyN M1aⅣB期AnyT AnyN M1bⅣC期AnyT AnyN M1c。
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1. 肿瘤细胞的 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是 指肿瘤细胞的形态、 大小和核分裂象数目 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 异程度。异型性越大 ,肿瘤细胞的恶性程 度越高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2. 浸润深度
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判断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浸润深度越深,肿瘤分期越晚, 预后越差。根据浸润深度,结直肠癌可分为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和肌层癌 黏膜内癌是指肿瘤局限于肠黏膜上皮层内的癌症,尚未突破基底膜。黏膜内癌属 于早期癌症,预后较好 黏膜下层癌是指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突破肌层。黏膜下层癌属于中期癌症, 预后较黏膜内癌差 肌层癌是指肿瘤浸润至肠壁肌层,甚至突破浆膜层。肌层癌属于晚期癌症,预后 较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病理类型、病理变化和相关因素外,结直肠癌还有一些其 他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病理学表现,这些特征和表现可以影响肿瘤的诊断、 治疗和预后
1. 肿瘤部位
结直肠癌的部位不同 ,其病理特征和临床 表现也有所不同。例 如,右侧结肠癌以肿 块型为主,而左侧结 肠癌则以浸润型为主 。直肠癌则多位于低 位,常伴有肠梗阻和 便血等症状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肿瘤浸润至肠壁外膜,或浸润至其他器官或组织,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5)Ⅳ期 肿瘤有远处转移,包 括淋巴结转移、血行 转移和种植转移等
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 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 不同,因此正确的分 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 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3
总结
总结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是诊断和治疗的 关键。了解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有助于正确诊断、治疗和预 后的判断。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一、选择题A1型题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A.早期症状不明显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A.钡剂灌肠X线检查B.CEA测定C.纤维结肠镜检查D.腹部B超E.直肠指诊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D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C. 常伴有明显贫血D.腹部可扪及肿块E. 常便血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A.癌达粘膜下层B.癌累及肠壁肌层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便2-3次/天,贫血。
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肠结核B.胆囊癌C.结肠息肉病D.克隆病E.右半结肠癌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
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
它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常见癌,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结肠直肠癌分为三个主要的解剖区域:右结肠、左结肠和直肠。
图1 高分化腺癌。
大肠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腺体形成的程度而定的。
高分化腺癌为大于95%的腺体形成,占大肠腺癌的15-20%。
腺体往往形成良好,而促纤维增生的间质反应是典型的,但它不是诊断所必须的。
一些高分化的腺癌可能有固有层,所以固有层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浸润。
图2 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癌,占所有病例的60%至70%。
肿瘤累及50-95%的腺体,腺体往往比高分化腺癌的腺体组织更紊乱,并常充满坏死的碎片(“脏性坏死”)。
图3 中分化腺癌伴脏性坏死。
结直肠癌常见腔内坏死(本例所示)。
中分化腺癌典型的腺体分化程度和细胞异型性。
图4 中分化结肠腺癌。
大多数浸润性结直肠腺癌都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有关(本例所示)。
有些低异型度大肠腺癌也有例外,特别是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低异型度管状腺癌。
图5 中分化腺癌,本例腺体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肿瘤仍然>50%的腺体形成,应该被认为是中分化腺癌。
图6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形成<50%。
大约15-20%的大肠腺癌分化较差。
肿瘤可以由肿瘤细胞、浸润巢或单个浸润细胞组成。
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差。
本例肿瘤是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浸润的。
图7 低分化腺癌。
分化差的腺癌也可能以不规则岛的形式浸润。
在本例中,肿瘤岛被包埋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中,仅形成局灶性腺体。
图8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也可以形成肿瘤生长的实性区域。
本例肿瘤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与拉长的肿瘤细胞。
本例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常大于中分化腺癌,支持低分化腺癌。
图9 胶样(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约占大肠腺癌的10%。
肿瘤由黏液池和恶性上皮组成;超过50%的肿瘤必须有粘液样结构才能被认为是黏液腺癌。
大多数黏液腺癌是微卫星稳定的(MSS),但黏液腺癌比传统腺癌有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常见肿瘤常用分期

Ⅳb 有远处转移
2、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
Ⅰa期G123 癌局限在子宫内膜
Ⅰb期G123 癌侵犯肌层≤1/2
Ⅰc期G123 癌侵犯肌层>1/2
Ⅱa期G123 累及宫颈粘膜腺体
Ⅱb期G123 侵犯宫颈间质
Ⅲa期G123 癌侵犯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
Tis 原位癌
T1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T1a)或粘膜下层(T1b)
T2 肿瘤侵及肌层
T3 肿瘤侵及食管外膜
T4 肿瘤侵及相邻器官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Ⅲa 肉眼见肿瘤局限于真骨盆,淋巴结阴性,但组织学证实
腹膜表面有显微镜下种植
Ⅲb 一侧或两侧卵巢肿瘤,组织学证实腹膜表面种植,直径
≤2cm,淋巴结阴性
Ⅲc 腹膜种植直径>2cm,或腹膜后或腹股沟淋巴结阳性
Ⅳ期 一侧或两侧卵巢肿瘤,有远处转移。胸水有癌细胞,
或肝实质转移
乳腺癌TNM分期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原发肿瘤直接侵及肺
门淋巴结
N2 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 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价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3
临床分期
隐性癌 TxN0M0
原位癌 Tis
大肠癌病理学

大肠癌病理学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的胃肠道肿瘤中位居第二位。
大肠癌对生命威胁很高,其综合保护大肠癌病人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病理学检查。
大肠癌病理学主要是检查大肠恶性肿瘤的细胞结构。
早期大肠癌检查是由放射治疗正式开始的,之后发展成经皮肠镜组织实地检查和病理检查。
经皮肠镜组织实地检查是最基本的大肠癌病理检查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肠镜对病人大肠癌部位的病理组织进行直观观察,从而诊断癌症是否存在,以及大肠癌有没有转移和转移到其他部位的可能性。
肠镜检查也可以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检查是检测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发现大肠癌时,可以及时诊断大肠癌的发展情况,并进行介入治疗。
病理学检查是细胞学检查的一种。
细胞学检查包括原位涂片检查和培养检查。
原位涂片检查是将活组织样本涂片,然后将其经过电子显微镜检查。
细胞检查可以确定癌细胞的生长状态,确定癌细胞的特性,检测癌细胞是否有转化为恶性的可能性,并可以预测癌症的发展情况。
大肠癌的病理学检查能确定癌症的存在,并预测癌症的发展情况,这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病理学检查能及早发现大肠癌,及时有效地诊断,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此外,对于活检取材后的结果,如肿瘤病理分型、性质、病理分级等,也是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的,这有助于给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理学检查是大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它可以及时发现大肠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正确理解大肠癌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对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至为重要。
总之,大肠癌的病理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检查精度高,检查数据可靠,能及时发现大肠癌并预测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大肠癌的有效检查方法,也是大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Dukes所提出的大肠癌分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预后的判断不亚于TNM分期系统。
全国大肠癌病理学研究协作组综合国内各家意见,以Dukes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制订出我国大
肠癌病理分期系统,经实践证明据有临床实用价值。
㈠、Dukes分期系统列表如下:
Dukes A期-----癌肿未穿出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A1期----即早期大肠癌(但不包括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A2期----癌肿侵入浅肌层,但未累及深肌层。
A3期----癌肿已侵入深肌层,但未穿出深肌层。
Dukes B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 C期-----癌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Dukes D期-----癌肿已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肝,肺等)
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大肠癌的病理分期,正在由TNM分期逐步取代Dukes分期之势,但不少年资较高的病理学家及外科学专家仍习惯于Dukes分期系统,现将两种分期系
统均列出,供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再行取舍。
㈡、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
TNM分类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
TO无原发肿瘤的依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的或固有膜的浸润
T1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与浆膜下层,或者进入无腹膜覆盖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累犯其它器官或结构和/或穿透腹膜脏层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被确定
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1至3颗
N2区域淋巴结转移4颗或更多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被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0 期Tis N 0 M0
I 期T1 NO MO
T2 NO MO
n期T3 NO MO
川期T任何N1 MO
T任何N2 MO
"期T任何N任何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