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病理知识

合集下载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

它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常见癌,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结肠直肠癌分为三个主要的解剖区域:右结肠、左结肠和直肠。

图1 高分化腺癌。

大肠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腺体形成的程度而定的。

高分化腺癌为大于95%的腺体形成,占大肠腺癌的15-20%。

腺体往往形成良好,而促纤维增生的间质反应是典型的,但它不是诊断所必须的。

一些高分化的腺癌可能有固有层,所以固有层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浸润。

图2 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癌,占所有病例的60%至70%。

肿瘤累及50-95%的腺体,腺体往往比高分化腺癌的腺体组织更紊乱,并常充满坏死的碎片(“脏性坏死”)。

图3 中分化腺癌伴脏性坏死。

结直肠癌常见腔内坏死(本例所示)。

中分化腺癌典型的腺体分化程度和细胞异型性。

图4 中分化结肠腺癌。

大多数浸润性结直肠腺癌都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有关(本例所示)。

有些低异型度大肠腺癌也有例外,特别是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低异型度管状腺癌。

图5 中分化腺癌,本例腺体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肿瘤仍然>50%的腺体形成,应该被认为是中分化腺癌。

图6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形成<50%。

大约15-20%的大肠腺癌分化较差。

肿瘤可以由肿瘤细胞、浸润巢或单个浸润细胞组成。

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差。

本例肿瘤是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浸润的。

图7 低分化腺癌。

分化差的腺癌也可能以不规则岛的形式浸润。

在本例中,肿瘤岛被包埋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中,仅形成局灶性腺体。

图8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也可以形成肿瘤生长的实性区域。

本例肿瘤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与拉长的肿瘤细胞。

本例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常大于中分化腺癌,支持低分化腺癌。

图9 胶样(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约占大肠腺癌的10%。

肿瘤由黏液池和恶性上皮组成;超过50%的肿瘤必须有粘液样结构才能被认为是黏液腺癌。

大多数黏液腺癌是微卫星稳定的(MSS),但黏液腺癌比传统腺癌有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

肠镜检查是将一条长约1.3米、可弯曲、末端装有自带光源电子摄像装置的软管,由肛门慢慢插入大肠进行检查。

若有需要,可获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

在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无论传统的X线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磁共振、PET等手段,均不如肠镜来得直观和准确。

肠镜报告如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比如息肉、溃疡、癌等,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所以,大部分肠镜报告会有两部分内容:肠镜医生的描述,病理医生分析的结果。

1 如果我的报告提到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是什么意思?这是大肠的所有组成部分。

盲肠是结肠的起点,小肠经由盲肠将食物送入大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是盲肠后的其他结肠部分。

结肠的末端是直肠,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废物被储存在这里直到它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 什么是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腺癌是一种癌症类型,开始于形成黏液的腺细胞,黏液会润滑结肠和直肠内部。

这是最常见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类型。

腺癌占结直肠癌的95%以上。

这些癌症起源于分泌黏液以润滑结肠和直肠内部的细胞。

当医生谈到结直肠癌时,基本上谈论的都是这种类型。

某些亚型的腺癌,如印戒细胞和黏液型腺癌,预后较差。

3 浸润性是什么意思?当结肠癌生长并扩散超过了结肠内壁(黏膜)时,称为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的癌症被称为真正的癌症,因为它们可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地方。

4 深度浸润的肿瘤预后不良吗?不一定。

所有这一切只意味着它确实是癌症。

活检只是从结肠内部取出的肿瘤的一小部分,所以它并不是总能显示肿瘤浸润到结肠壁的深度。

如要知道癌症浸润了多远,病理医生需要观察整个肿瘤(手术切除后的标本)。

5 分化分化是癌症的等级,它基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异常程度。

高级别或低分化的癌症往往生长和扩散更快。

结肠癌通常分为3个等级:◎ 分化良好(低级别)◎中度分化(中级别)◎低分化(高级别)但有时结肠癌只分成2个等级:分化良好(低级别)和低分化(高级别)。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病理学特点1.1 组织学类型结肠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组织学类型:•腺癌:最常见的结肠癌类型,由肠腺上皮恶性变异而来。

•黏液癌:腺癌中黏液分泌增多的一种亚型。

•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特点,较为罕见。

•腺肌癌:同时具有腺癌和平滑肌肉瘤的特点,较为罕见。

1.2 肿瘤分级和分期结肠癌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级,包括以下几个级别:•G1级:肿瘤分化良好,与正常肠腺上皮相似。

•G2级:肿瘤分化中等,介于G1级和G3级之间。

•G3级:肿瘤分化差,与正常肠腺上皮相差较大。

结肠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深度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常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包括:•T分期:根据肿瘤侵袭的深度分为T1、T2、T3、T4四个级别。

•N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N0、N1、N2三个级别。

•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和M1两个级别。

1.3 分子病理学特点近年来,对于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特点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突变:结肠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KRAS、BRAF、PIK3CA等。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结肠癌进程中的常见表观遗传变化。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约15%的结肠癌患者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这与DNA修复基因的突变有关。

2. 手术预后分析手术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预后分析对于判断患者的生存及疾病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1 术前因素•年龄:年轻患者通常预后更好。

•性别: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预后较差。

•肿瘤位置:左结肠癌相比右结肠癌预后较好。

•TNM分期:早期癌(I、II期)预后较好,晚期癌(III、IV期)预后较差。

2.2 术中因素•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预后相当。

•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预后越好。

•手术切缘:切缘阳性的预后相对较差。

对结直肠癌病理的一些认识

对结直肠癌病理的一些认识

结肠癌及其症状结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大肠癌或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种。

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腹腔中,连接着盲肠和直肠。

结肠癌通常发病于结肠内壁的黏膜层,并逐渐向外壁和深层组织扩展,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结肠癌的常见症状如下:1.腹痛或腹部不适结肠癌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痛或不适感,通常在肿瘤位于结肠左半部分时较为常见。

2.大便变形结肠癌可以引起肠道通畅性的改变,导致便秘或腹泻。

便秘可能是因肿瘤阻塞了结肠的蠕动,而腹泻可能是因肿瘤促进肠道蠕动增加。

3.便血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是便血,多为鲜红色血液或暗红色血块混合在粪便中。

便血的原因是肿瘤出血或直接侵犯结肠的血管。

4.贫血结肠癌引起的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患者表现为乏力、疲劳、气短等。

5.体重减轻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

这是因为肿瘤的存在导致食欲减少、代谢增加或吸收障碍。

6.肠梗阻在结肠癌晚期,肿瘤可能会阻塞结肠的通道,导致肠梗阻的症状,如严重腹痛、呕吐、排便困难等。

导致结肠癌的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遗传到某些基因突变,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这些基因突变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

2.年龄结肠癌多发生在50岁及以上年龄段,年龄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膳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结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大量摄入红肉与加工肉制品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而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和新鲜果蔬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的风险。

4.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和缺乏运动与结肠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二者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激素变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5.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已被证实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6.慢性肠道疾病患有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患者,其结肠癌的发生风险较高。

7.长期便秘或腹泻长期慢性便秘或腹泻可能增加结肠癌发生的风险。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结肠癌病理图像中腺体检测与分割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结肠癌病理图像中腺体检测与分割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结肠癌病理图像中腺体检测与分割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而腺体是结肠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病理图像中准确地检测和分割腺体对于结肠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腺体检测与分割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和手工设计规则,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和容易出错的问题。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能够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自动学习特征并进行腺体的检测与分割。

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优势。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收集了大量的结肠癌病理图像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

他们选择了一种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图像进行多次卷积和池化操作,提取出不同层次的特征。

然后,他们使用这些特征进行腺体的检测和分割。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能够在人体结肠癌病理图像中准确地检测和分割腺体。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结肠癌病理图像中腺体检测与分割研究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深度学习模型,提高腺体检测与分割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其他恶性肿瘤的病理图像分析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结果。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将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肠癌分级标准

肠癌分级标准

肠癌,即结肠癌或直肠癌,的分级标准通常依据肿瘤的侵袭性、扩散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等因素来确定。

最常用的分级系统之一是TNM分期系统,由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参数组成。

此外,病理分级也是评估肠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分裂象的数量来分级。

以下是TNM分期系统和病理分级的基本概述:
1. TNM分期系统:
T(肿瘤大小和扩散):Tis代表原位癌,T1表示肿瘤限于肠壁内,T2表示肿瘤穿透肠壁但未侵犯邻近组织,T3表示肿瘤侵犯邻近组织,T4表示肿瘤已经侵犯浆膜或具有远处转移的迹象。

N(淋巴结转移):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1表示有淋巴结转移,N2表示远处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分期的组合,可以确定癌症的阶段,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2. 病理分级:
G1(低级别):细胞异型性小,分裂象少。

G2(中级别):细胞异型性中等,分裂象数量适中。

G3(高级别):细胞异型性大,分裂象多。

病理分级有助于预测癌症的侵袭性和患者的预后。

3. AJCC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提供了详细的TNM分期定义,并根据这些定义制定了肠癌的staging 系统。

这个系统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肠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计划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或靶向治疗,这些方案会根据癌症的分级和分期进行调整。

定期随访和监测也是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肠癌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

结肠癌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

结肠癌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发表时间:2018-11-21T15:35:47.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李亚男[导读] 研综合分析比较并探讨结肠癌相关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所产生的不同医疗效果李亚男(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医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比较并探讨结肠癌相关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所产生的不同医疗效果。

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

结果:本次50例患者进行肠镜活检之后发现30例患者患有腺癌,占60%,有15例患有未分化癌,占30%,5例患者患有类癌,占10%。

由此可得,腺癌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与类癌诊断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结肠癌进行肠镜活检所得的医疗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镜活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为后续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学诊断;术后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60-02 前言在医疗界,结肠癌属于易于发病类型的一种。

近期实验数据发现,恶性结肠癌患者的肿瘤侵已经扩展到粘膜基层甚至到了粘膜下层,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

目前,针对结肠癌患者,一般会进行全身性的、全方位的检查,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内窥镜、超声波等等。

早期诊断对于结肠癌尤其重要。

1.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过结肠活检后得到确诊,并做了相应的切除手术,50例患者中有26例男性患者,剩余的是女性患者,年龄在32~76岁。

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结直肠癌的病理 变化主要包括肿 瘤细胞的异型性、 浸润深度和转移 情况
1. 肿瘤细胞的 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是 指肿瘤细胞的形态、 大小和核分裂象数目 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 异程度。异型性越大 ,肿瘤细胞的恶性程 度越高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2. 浸润深度
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判断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浸润深度越深,肿瘤分期越晚, 预后越差。根据浸润深度,结直肠癌可分为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和肌层癌 黏膜内癌是指肿瘤局限于肠黏膜上皮层内的癌症,尚未突破基底膜。黏膜内癌属 于早期癌症,预后较好 黏膜下层癌是指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突破肌层。黏膜下层癌属于中期癌症, 预后较黏膜内癌差 肌层癌是指肿瘤浸润至肠壁肌层,甚至突破浆膜层。肌层癌属于晚期癌症,预后 较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病理类型、病理变化和相关因素外,结直肠癌还有一些其 他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病理学表现,这些特征和表现可以影响肿瘤的诊断、 治疗和预后
1. 肿瘤部位
结直肠癌的部位不同 ,其病理特征和临床 表现也有所不同。例 如,右侧结肠癌以肿 块型为主,而左侧结 肠癌则以浸润型为主 。直肠癌则多位于低 位,常伴有肠梗阻和 便血等症状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
肿瘤浸润至肠壁外膜,或浸润至其他器官或组织,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5)Ⅳ期 肿瘤有远处转移,包 括淋巴结转移、血行 转移和种植转移等
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 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 不同,因此正确的分 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 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3
总结
总结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是诊断和治疗的 关键。了解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有助于正确诊断、治疗和预 后的判断。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一)大体形态分型1.肿块型结肠癌2.浸润型结肠癌3.溃疡型结肠癌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

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

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

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

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

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

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A0期:癌局限于粘膜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四)扩散转移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

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

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

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二、临床表现(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

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

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肿,由于二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的差异,其临床特点也表现不同。

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肠腔较宽大,粪便在此较稀,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故临床表现以中毒症状为主。

但在病情加重时也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常为环状狭窄,故临床上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有的甚至可出现急性梗阻。

中毒症状表现轻,出现晚。

三、诊断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以及前述早期症状时,需作进一步检查。

(一)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

对结肠肿瘤病人以后者为宜。

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的充盈缺损、肠管腔狭窄等。

对较小病灶的发现还可肠腔注气作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

对有结肠梗阻症状的病人,不宜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因钡剂在结肠内干结后排出困难,可加重梗阻。

(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直筒式,最长30公分,检查方便,可直视下活检,适合乙状结肠以下的病变。

纤维结肠镜长120~180公分,可以弯曲,可以观察全结肠,能作电切,电凝及活检,可发现早期病变。

当前述检查难以确诊时可作此项检查。

(三)B型超声扫描、CT扫描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

(四)血清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无特异性,其阳性率不肯定。

值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月余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故对判定预后意义较大。

四、鉴别诊断(一)结肠良性肿物病程较长,症状较轻,X线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未受累的结肠袋完整。

(二)结肠炎性疾患(包括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方面各有其特点,大便镜检都可能有其特殊发现,如虫卵、吞噬细胞等,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

X线检查病变受累肠管较长,而癌肿一般很少超过10公分。

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三)其它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为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腹部包块,但X线检查包块位盲肠外,病人有阑尾炎病史。

\ 五、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可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它支持治疗。

(一)手术治疗1.术前准备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结肠手术必须要做好肠道准备包括①清洁肠道:手术前二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天服缓泻剂,若有便秘或不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清洁灌肠,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一日或数日进行。

②肠道消毒:杀灭肠道内致病菌,尤其是常见的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以及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其药物前者主要是应用甲硝唑(灭滴灵),后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

肠道准备充分,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感染有利愈合。

目前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的灌洗液(含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及肠道消毒剂,保持一定的渗压),用量4~8升,蹲坐于排便装置上。

可同时达肠道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二)手术方法(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

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

肝曲的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

切除后作回、结肠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缝闭结肠断端)。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保留结肠中动脉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切除结肠中动脉右半结肠癌切除术(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

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左半结肠癌切除术(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

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

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

(4)乙状结肠癌肿的根治切除根据癌肿的具体部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

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

乙状结肠癌切除术(5)伴有肠梗阻病人的手术原则术前作肠道准备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

如肠道充盈,病人情况差,可先作肿瘤近侧的结肠造口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的手术原则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的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

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3.术中注意事项(1)开腹后探查肿瘤时宜轻,勿挤压。

(2)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

并由系膜根向肠管游离。

(3)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

有人主张在阻断肠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常用5-氟脲嘧啶30毫克/每公斤体重,加生理盐水50毫升稀释,保留30分钟后分离肠管。

(4)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能切除时尽量一并切除。

(5)关腹前要充分的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腹腔感染。

(二)药物治疗1.化学药物治疗手术后的病人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常用药物主要是5-氟脲嘧啶(5-FU),也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5-FU每个疗程总量可用7~10克。

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

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

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支持治疗,并用减少副作用的药物。

癌肿未能切除的病人行化疗,有一定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效果较差,维持时间短,如病人一般情况差时,副作用显著,反而加重病情,不宜应用。

2.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病人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

3.中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

用药时可辨证、辨病兼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脾胃等方面的药物。

六、预后结肠癌予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结肠癌手术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和复查并且作好康复措施,具体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是同个人的身体体质,以及康复环境以及手术后的放化疗有关系.结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真正搞清楚,结肠癌能不能遗传,医生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国外曾调查过某一家族,75年共有血缘亲属650人以上,其中96人为恶性肿瘤患者,多数是患结肠癌,并伴有其它器官的腺癌。

还有人统计发现,结肠癌患者的同胞,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5倍;结肠癌的家族性因素比其它消化道癌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