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1化学试题解析

2016全国1化学试题解析
2016全国1化学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

2

14A

N

??

=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 【答案】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298K 时,在20.0mL 0.10mol 1

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

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 1

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

)=c(Cl -

)=c(H +

)=c(OH -

)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

此W是H;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m是水,r是氯化氢,q是次氯酸,p是甲烷,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Z>X,错误;C.Y的氢化物是H2O或H2O2,水或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 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 管中 ①Y 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 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A ;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

② a→d→c→f→e→i ;

(2)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 3+6NO 2 =7N 2 +12H 2O ;

③水倒吸入Y 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27. (15分)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 3+(蓝紫色)、Cr(OH)4?(绿色)、Cr 2O 72?(橙红色)、CrO 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 3+与Al 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 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 42?和Cr 2O 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 ·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72?)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 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始有灰蓝色固体生成,随后沉淀消失;

(2)①2CrO42-+2H+Cr2O72-+H2O;②增大;1014;③< ;

(3) 2.0×10-5 ;5×10-3;(4) 5H++Cr2O72-+3HSO3-=2Cr3++3SO42-+4H2O。

(2)①随着H+浓度的增大,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O42-+2H+Cr2O72-+H2O。

②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O42-+2H+Cr2O72-+H2O正向进行,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点Cr2O72-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CrO42-的浓度为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ΔH<0;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28.(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3价;(2)2NaClO3+SO2+H2SO4=2NaHSO4+ClO2↑;

(3)NaOH ;Na2CO3;H2;

(4)1:2;氧化产物为NaClO3;

(5)1.61g。

【解析】

试题分析:(1),在NaClO2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l的化合价为+3价。(2)NaClO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2,其中NaClO2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为NaCl,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NaHSO4+ClO2↑。(3)食盐溶液中混有Mg2+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KMnO)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高锰酸钾(

4

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

是。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CO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①“

2

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2MnO4,MnO2和(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CO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③“电解法”和“

2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 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 mol·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 mL,该样品的纯度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 【答案】(1)扩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2MnO 2+O 2+4KOH

2K 2MnO 4+2H 2O ;

(3)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4) ① K 2CO 3;②MnO 42--e -=MnO 4-;③3:2; (5)95.62%。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 2MnO 4水溶液,在电解槽中阳极,MnO 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MnO 4-。电极反应式是:MnO 42--e -=MnO 4-;在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 +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逸出,电极反应式是:2H 2O+2e -=H 2↑+2OH -。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 2;总反应方程式是:2K 2MnO 4+2H 2O

2KMnO 4+2H 2↑+2KOH ;③根据“电解法”方程式2K 2MnO 4+ 2H 2O

2KMnO 4+2H 2↑+2KOH 可知K 2MnO 4的理论利用率是100%;而在“CO 2歧化法” 3K 2MnO 4+2CO 2 = 2KMnO 4+MnO 2+K 2CO 3中,K 2MnO 4的理论利用率是2/3,所以二者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5)根据离子方程式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可知KMnO 4与草酸反应的关系式是:2 KMnO 4~

5H 2C 2O 4。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为:L mol c /48

.24520

2.0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1.0800g 样品中含KMnO 4的物质的量为:n=mol mol 006536.048

.22520

2.021000100=????KMnO 4的质量为:m= 0.006536mol × 158g/mol

=1.03269g 。故其纯度为:g

g

0800.1032688.1=

ω×100%=95.62%。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的知识。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GeCl4GeBr4GeI4

熔点/℃?49.5 26 146

沸点/℃83.1 186 约400

(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

B为(1

2

,0,

1

2

);C为(

1

2

1

2

,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3d104s24p2;2;

(2)锗元素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

(3)GeCl4、GeBr4、GeI4均为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所以,熔沸点GeCl4<GeBr4<GeI4;

(4)O>Ge>Zn;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6)①(

41;41;4

1

);②310)/1076.565(/788pm cm pm N mol g A -???。

38.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碳碳双键、酯基;氧化反应;

(4)己二酸;

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

(5)12种;;

(6)CH3-CH=CH-CH=CH-CH3

【解析】

试题分析:(1)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没有甜味,错误;b.麦芽糖是二糖,水解只生成2个分子的葡萄糖,错误;c.无论淀粉是否水解完全,都会产生具有醛基的葡萄糖,因此都可以产生银镜反应,故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故都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全解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Cl 35.5K 39Cr 52Mn 55Ge 73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启封前★绝密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 (A )3(3,)2--(B )3(3,)2-(C )3(1,)2(D )3(,3)2 (2)设(1i)1i x y +=+,其中x ,y 是实数,则 i =x y + (A )1(B )2(C )3(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A )100(B )99(C )98(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学.科网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31(B )21(C )32(D )43 (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1,3) (C )(0,3) (D )(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共42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答】选D.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 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mol N 2与4mol H 2 反应生成的NH 3 分子数为2N A 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解答】选A.解: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 2 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 2N A ,故A正确; N 2与4mol H 2 反应生成的NH 3 ,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 氨气分子数小于2N A ,故B错误;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 A ,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 4 含物质的量不是,故D错误;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2016年全国1卷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16高考全国Ⅰ卷英语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A You probably know who Marie Curie was, but 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Rachel Carson. Of the outstanding ladies listed below, 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oman of the past 100 years? Jane Addams(1860-1935) 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 Addans helped the poor and worked for peace. She encouraged a sense of community(社区)by creating shelter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people in need In 1931,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Rachel Carson(1907-1964) 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 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humans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 Sandra Day O’Connor(1930-present) When Sandra Day O’Connor finished third in her class at Stanford Law School, in 1952, 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She became an Arizona state senator(参议员) and ,in 1981,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 O’Connor gave the deciding vote in many important cases during

2016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清晰版)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一、选择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 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 反应 C. 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 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 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 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 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 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10mol 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 M 点处的溶液中()()()()++4NH Cl =H =OH c =c c c --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 13. 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 p r 、、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1mol L -?r 溶液的pH 为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X >Y C. 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2016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Ⅰ卷理综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 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化学试题 的是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的是 列叙述错误 ..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1.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高清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姐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市天地结构

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附答案-全国卷1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一、选择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 b、cd 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 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 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10mol 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

2016年全国卷2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卷化学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b同族。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 和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10.分子式为C 4H 8Cl 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 4H 8Cl 2的有机物可看成是丁烷C 4H 10中的两个H 原子被两个Cl 原子取 代,C 4H 10有正丁烷CH 3CH 2CH 2CH 3和异丁烷CH 3CH(CH 3)CH 3两种,正丁烷中2个H 原子被Cl 原子取代,有6种结构, 异丁烷中2个H 原子被Cl 原子取代,有3种结构,共有9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1.Mg —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 -=Mg 2+ B .正极反应式为Ag ++e -=Ag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数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集合{ }2 430A x x x =-+< ,{ } 230x x ->,则A B = (A )33,2??-- ??? (B )33,2??- ??? (C )31,2?? ??? (D )3,32?? ??? 【答案】D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名师点睛】集合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一般以基础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把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如果是不等式解集、函数定义域及值域有关数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数轴进行运算. (2)设(1i)1i x y +=+,其中x ,y 实数,则i =x y + (A )1 (B (C (D )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1)=1+,x i yi +所以=1+,=1,1,||=|1+|x xi yi x y x x yi i +==+=故选B. 考点:复数运算 【名师点睛】复数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高考中复数考查

频率较高的内容有:复数相等,复数的几何意义,共轭复数,复数的模及复数的乘除运算,这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容易出现运算错误,特别是2 i 1=-中的负号易忽略,所以做复数题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A )100 (B )99 (C )98 (D )9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11 93627 ,98a d a d +=?? +=?所以110011,1,9919998,a d a a d =-==+=-+=故选C. 考点:等差数列及其运算 【名师点睛】我们知道,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 (B )12 (C )23 (D )3 4 【答案】 B 考点:几何概型 【名师点睛】这是全国卷首次考查几何概型,求解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测度”,常见的

2016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及时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期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当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证实,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政的旧史学的无情

2016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 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4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B. 1与4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 1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D.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故A正确。 B、若的与的完全反应则生成,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 所以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 C、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因此与过量硝酸反 应转移电子,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呈液态,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故其 含有的共价键数也不为,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错误。

2016年全国1卷真题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组成酵母菌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项正确;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中无线粒体,C项错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会有ATP生成,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2016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评分细则)

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Ⅰ)评分细则 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x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 3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 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 2(两端用夹子K 1、 K 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1)① A (1分); 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 (2分)( 或B ;NH 3·H 2O NH 3↑+H 2O ); ②d→c→f→e→i ;(3分)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2分)②8NH 3+6NO 2 7N 2 +12H 2O ;(2分) ③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2分)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2分) 评分细则:(1)①装置与方程式不匹配,只给1分,不答装置但方程式正确给2分。 未配平或其他方程式,“A 、B ”写成“a,b ”,均不得分少写“↑”扣1分

②d→c→f→e→d→c →i或a→d→c→f→e→d→c →i或b→d→c→f→e→d→c →i 也得3分其他0分 (2)①颜色描述“棕红色”也可,变浅描述“褪色”、“消失”均可。颜色描述错误 0分。②多写“加热”不扣分,写可逆号扣分,所有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扣分。 ③描述:水倒吸或导管内液面上升或导管内液面高于烧杯中液面均不扣分。 ④描述:气体体积减小扣分 27.(15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 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 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 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紫色溶液变浅,(1分)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1分)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1分) (2)①2CrO42-+2H+Cr2O72-+H2O;(2分)②增大;(1分)1.0×1014;(2分)③小于;(1分)

2016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完整版)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1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A You probably know who Marie Curie was, but 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Rachel Carson. Of the outstanding ladies listed below, 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oman of the past 100 years? Jane Addams(1860-1935) 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 Addans helped the poor and worked for peace. She encouraged a sense of community(社区)by creating shelter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people in need In 1931,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Rachel Carson(1907-1964) 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 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humans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 Sandra Day O’Connor(1930-present) When Sandra Day O’Connor finished third in her class at Stanford Law School, in 1952, 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She became an Arizona state senator(参议员) and ,in 1981,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 O’Connor gave the deciding vote in many important cases during her 24 years on the top court. Rosa Parks (1913-2005) On December 1,1955, in Montgomery, Alabama, Rosa Parks would not give up her seat on a bus to a white passenger. Her simple act landed Parks in prison. But it also set off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It la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 and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 vement. “The only tired I was, was tired of giving in,” said Parks. 21. What is Jane Addams noted for in history? A. Her social work. B. Her teaching skills. C. Her efforts to win a prize. D. Her community background. 22. What is the reason for O’Connor’s being rejected by the law firm? A.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 B. Her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n court. C.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D. The poor financial conditions. 23.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in the US? A. Jane Addams. B. Rachel Carson. C. Sandra Day O’Connor. D. Rosa Parks. 24.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They are highly educated. B. They are truly creative. C. They are pioneers. D. They are peace-lovers. B Grandparents Answer a Call As a third generation native of Brownsville, Texas, Mildred Garza never pleas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