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点——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学问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转变的运动。

但物体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很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简单得多,如热运动、生命运动、化学运动等。

二、参照物

1.参照物:

⑴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推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假设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它是运动的的,假设位置没有变化,那么它是静止的。 留意: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一旦选取,默认静止。

②讨论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肯定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1.依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依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

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保持不变。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⑵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四、速度

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拟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比拟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2.速度: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v =s t ,变形公式s =vt 或t =s v

⑷单位:

① 国际单位:米/秒〔m/s 〕,读作:米每秒。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读作:千米每小时。 ④1m/s 意义: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3m/s ;自行车速度约为4.2m/s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30m/s ;光速为3×8

10m/s 。

③熟悉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状况:

图A 是匀速直线运动;图B 是静止;图C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图D 是匀速直线运动。

甲的速度是30m/s ;乙的速度是20m/s ;

在vt 图像中,所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④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A.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需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B.总时间包括停止的时间。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即平均速度≠〔v1+v2〕/2

〔1〕.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求物体的运动速度可直接用速度根本公式:v =s t

。 〔2〕.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求路程那么可直接用速度变换公式:s =vt 。

〔3〕.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求时间那么可直接用速度变换公式:t =s v

。 〔4〕.速度运算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必需统一。

〔5〕.列车过桥洞、追逐、相遇、回声测距等较为简单的计算题型,尽量画出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及路程、时间的关系。

〔6〕.计算题务必先写出公式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数据后都要带上单位。

第2节 力的存在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⑵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⑶孤立的一个物体是不会消失力的作用的,且有受力物体存在时,肯定就有施力物体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

⑴必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⑵物体间必需有相互作用但可以不接触。→eg:吸铁石

⑶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肯定产生力。→eg:相互挨着的课桌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⑴形变:物体外形上的变化。

⑵形变的种类:

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外形发生变化,假设这种形变在外力撤去以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外形,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②非弹性形变: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留意: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有些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看。

物体发生形变时假设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非弹性形变。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⑴物体的速度大小的转变。⑵物体的运动方向的转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单独的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

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同时毁灭的,没有先后之分。

3.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条件:

⑴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⑵大小相等;〔等大〕

⑶方向相反;〔反向〕⑷作用在同始终线;

四、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⑴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

⑵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2N。

2.力的测量工具:

⑴力的测量工具叫测力计,试验室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⑵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即胡克定律:F=k⊿x,其中⊿x=∣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留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②“调〞:指针调零;

③“测〞:测量时削减指针与面板的摩擦,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④“读〞:读数=挂钩受力。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留意:①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对弹簧的拉力。

②调零的方法:拉动挂钩使指针上下移动,且挂钩与面盘无摩擦

③当指针指在“0〞以下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真实值=测量值初始示数

④当指针指在“0〞以上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⑤当弹簧秤倒过来,且物体挂在吊环上,手拉挂钩上时,此时物体的重力小于指针的示数

⑥把弹簧秤上的弹簧截去一段后称得相同重物的示数F2小于原来称得物重示数F1

3.弹力:

⑴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⑵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对抗形变的力。

⑶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⑷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五、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三要素有关。

2.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六、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

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力的作用点。

2.力的图示:

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分是:力的图示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3.力的示意图画图举例:

⑴画出作用点在B点,受到斜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为45°角、大小为30N的拉力的示意图。

⑵画出作用点在A点,受到斜向左下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20N的拉力的示意图。

⑶画出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且大小为35N的拉力的示意图。

第3节重力

一、重力及其方向

1.重力:

⑴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⑵产生的缘由:地球的吸引。

⑶施力物体:地球。⑷受力物体: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

⑸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同时,其他物体也吸引地球。

2.重力的三个特征:

普遍性地面上及地面四周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

不等性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肯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局部;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非接触性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样受到重力

3.重力的方向:

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留意:①“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地心方向,是指和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②“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对下。

⑵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4.重力的作用点:

⑴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⑵重心确实定:重心与物体的外形和质量的分布有关

①质量分布匀称且外形规那么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外形不规那么或质量分布不匀称的物质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⑶对重心的理解:

①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不在环上,而在圆心处

②重心的上下会影响稳定程度,重心越低,稳定程度越好

③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内部质量发生变化时,其重心位置要发生变化。

二、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

⑴重力公式:G=mg,变形公式m=G/g或g=G/m

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③假设没有说明,那么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假设有注明,那么用g=10牛/千克计算

⑵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跟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

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2.没有重力的状况: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用天平测质量,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3.在月球上: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能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4.

第4节牛顿第肯定律

一、牛顿第肯定律

⑴试验设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⑵试验现象:小车在毛巾外表滑行的距离最小,在木板外表滑行的距离最大。

⑶试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⑷科学推理:假设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久运动下去。

即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⑵伽利略观点: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其速度将保持不变。〔第一个否认了亚里士多德观点〕

⑶笛卡儿观点: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向右偏,将永久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⑷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

①讨论方法:在科学试验和科学推理的根底上

②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③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本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二、惯性

⑴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⑵对惯性的三点熟悉:

①普遍性: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②打算因素:惯性是由物体质量打算。

③与力的区分: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属性、性质,惯性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说成“惯性力〞、“受惯性作用〞、“产生惯性〞、“消失惯性〞、“克服惯性〞。

⑴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⑵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倒;

⑶当汽车向左转弯时,乘客会向右靠拢;⑷当汽车向右转弯时,乘客会向左靠拢。

⑸甲: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乙:向右减速,或向左加速

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假设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时,假设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即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同物、共线〕

①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两个力大小相同;

③两个力方向相反;④两个力作用在同始终线上。

⑴试验中,不考虑小卡片或塑料板;

⑵在试验中可以通过转变钩码的个数来转变力的大小;

⑶在试验中可以通过把小卡片旋转后,来探究两个力在同始终线这一条件;

⑷假设要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剪刀从小卡片的中间剪开。

⑴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⑵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⑶物体假设受到外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外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肯定转变。

⑷假设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第6节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存在

⑴含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⑵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要相互接触;②物体接触面粗糙;③物体之间要存在压力;

④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留意:①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②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摩擦力比气体的摩擦力大。

⑴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

①大小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拉力相等且大小不会变化。②光滑外表的滑动摩擦力为0。

⑵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滚动而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

⑶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阻碍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只要物体保持静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随推力变化而变化〕注:①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东西与桌面不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不具有静摩擦。

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方法:

①假设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是肯定光滑的;

②推断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会运动;

③假设会运动那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而且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假设不会运动那么不受

静摩擦力作用。

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eg:

⑴①物体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开头运动,那么物体B受到地

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

②物体A原本静止,而B开头向右运动,那么A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本的静止状态,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故A受到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⑵左图:物体静止,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静摩擦力竖直向上。

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斜下方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对上

⑶刚启动:皮带轮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匀速运动:皮带轮上的物体不受摩擦力。

〔留意:物体与皮带轮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要用相对运动趋势来推断,而不是它们的运动方向V〕

⑴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⑵产生的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留意:摩擦力不肯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5.没有摩擦力,将会消失的结果:

⑴人不能行走;⑵自行车和汽车不能行驶〔后轮是主动轮,前轮是从动轮〕;⑶不能用筷子夹东西吃;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仅仅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无关。

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⑵与压力大小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用以下试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甲、乙两种试验方案中,你选择乙方案,理由〔优点〕是拉长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便可读数。

三、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⑴有益摩擦:鞋底花纹、防滑垫、拉弦、皮带轮运货;⑵有害摩擦:滑梯、机器转轴、旱冰鞋。

⑴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加压力;③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

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彼此别离〔气垫船、磁悬浮〕。

第7节压强

一、压力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是一种弹力:压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

留意:接触的物体不肯定存在压力。

⑴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外表,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外表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⑵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压力 重力 区

别 产生缘由

物体间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力的性质

弹力 引力 施力物体

产生压力的物体 地球 力的作用点

受力物体的外表 物体的重心 力的方向 与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总是竖直向下 力的大小

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使四周的物体落回地面 〔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

联系 当物体孤立静止不动地放在水平支撑面上时:在竖直方向上

①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③在数值上,压力=重力。

二、压强

⑴由图甲、乙可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由图乙、丙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⑷压力的直接作用效果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⑸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打算的。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⑵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⑶压强的计算公式:

①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②用字母表示公式为p =F S ,变形公式为F=pS 或S=F p

。 ⑷压强的单位:

①压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国际制单位是平方米。

②压强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

③1Pa=1N/m 2,1帕表示的物理意义:1m 2

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

④压强单位帕斯卡特别小,一张对折报纸对桌面压强约为1帕。学校生两只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4帕。

⑤计算时:人行走,算一只脚面积;人站立,算两只脚面积;大象行走,算两只脚面积;汽车,算四个轮

胎面积;坦克,算两条履带面积。

留意:计算液体和规那么的柱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压强时,可以用公式p=ρhg。

〔推导:F=G=mg=ρVg=ρShg,那么P=F/S=ρShg/S=ρgh〕

3.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刀刃、钉鞋、啄木鸟的喙〕;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坦克履带、沙发、骆驼的脚趾〕;减小压力。

四、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缘由是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液体具有流淌性。

2.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⑴将水注入图1所示的玻璃管中,发觉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橡皮膜凸出得越明显。

结论为: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且水的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⑵将水注入图2所示的玻璃管中,发觉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出,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橡皮膜凸出得越明显。

结论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且水的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⑶以下图中左右两幅图的现象:

左图:橡皮膜没有发生形变,说明左右液体对它的压强相等;

右图:玻璃管伸入水中越深,橡皮膜向上凸出越明显。

3.水内部的压强特点

⑴探测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

原理是当压强计一端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形管两边液面消失高度差,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⑵讨论水内部压强的特点:水和其他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①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在同一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液=ρ液gh。

⑴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⑵深度与高度的区分:①深度是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垂直距离;②高度是指液体底部到液体内部某处

的垂直距离。

⑴比拟固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先比拟压力F的大小,再依据P=F/S比拟压强。

⑵比拟液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先依据P=ρgh比拟压强,再依据F=PS比拟压力。

6.例题:

⑴以下图,ABC相同液体,相同高度,相同底面积,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同〔依据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密度、深度相同,又由于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依据F=PS,压力F也相同〕

⑵将容器正放、倒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F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1ˊ=F2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1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浙教版新)

七年级下复习提纲(总) 第一章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 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 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填空背诵新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发育而来。 2、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 3、是人体中的细胞,呈球形,()较丰富,为提 供营养 4、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属于,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 6、人的生殖系统 (1):由、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的器官为;睾丸的主要功能:。 (2):由、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的器官为;卵巢的主要功能:。成年女性大约会排出成熟的。 是,是。 7、受精与妊娠 (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 8、―――主要在(发育时间约或) 注: 第2 周:出现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 第 3 周:出现,胚胎通过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 化碳和 其他废物。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的主要器官。 第9 周—第38 周:称作(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 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 个多月(约280 天,38 周),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与是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 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和 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的食品 14、: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 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 :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1节机械运动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识点2 参照物 (1)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然后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研究机械运动时,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物。知识点3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 动 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4 速度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②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力的概念

二.力的概念复习看图说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受力分析;在受到沿斜面向上或向下拉力时受力分析。 典题成形 1.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2.先后在月球上和杭州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读数的情况是()(如果在太空中又如何)A.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也不变 B.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也有变化 C.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不变 D.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有变化 巩固练习 1.下面力的现象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1)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2) 用板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容易拧紧螺母。 (3)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在,弹簧伸得越长。 2.在题中的横线上,填上与题意对应的力的三要素之一: (1)推门时,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用力拉弹簧,就会伸长;用力压弹簧,就会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大人可以提起一大桶水,小孩只能提起一小桶水。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象在地面上一样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D.用弹簧秤测物重 4.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物体的质量也随重力而消失 D.人轻轻一跳就跳得很高 5.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 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 声能、光能、热能等。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 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 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 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 度用___字母表示。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 s 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 v 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 练习: (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 心将在该地登陆? (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 (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 /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 于多少厘米? (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小明离山崖的距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资料 1、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的,如果位置没 有变化,则它是的。 2、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叫做机械运动。 3、.速度:。定量描述 计算公式: 4、换算: 1米/秒= 千米/时, 72千米/时= 米/秒 常识:人步行速度:,自行车速度:4 m/s,汽车速度:30 m/s, 光速: m/s在空气中的声速 5、力的概念:。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不 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7、力的作用效果:①②(物 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是否改变和物体的 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8、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N, 9、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为 10、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成正比 11、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弹簧形变也越。 12、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13、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14、重力的方向:运用:重垂线。重力的作用点: 15、重力公式: g= ,含义:(在地球表面 或附近某处) 16、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有关,纬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有 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 1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18、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19、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

第三单元知识点——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学问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转变的运动。 但物体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很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简单得多,如热运动、生命运动、化学运动等。 二、参照物 1.参照物: ⑴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推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假设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它是运动的的,假设位置没有变化,那么它是静止的。 留意: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一旦选取,默认静止。 ②讨论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肯定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1.依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依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 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保持不变。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⑵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四、速度 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拟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比拟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2.速度: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v =s t ,变形公式s =vt 或t =s v ⑷单位: ① 国际单位:米/秒〔m/s 〕,读作:米每秒。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读作:千米每小时。 ④1m/s 意义: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3m/s ;自行车速度约为4.2m/s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30m/s ;光速为3×8 10m/s 。 ③熟悉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状况: 图A 是匀速直线运动;图B 是静止;图C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图D 是匀速直线运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 (参照物)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

知识点 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4、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变形式:s=vt t=s/v 注意:计算过程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单位必须统一。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1/3.6米/秒 1米/秒读作“1米每秒”,意义物体在1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约1米/秒) 经典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是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的? (A) A.甲B.乙C.树D.路面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3.曾有过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的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悲剧是因为(D)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第4题)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此时参照物是(B) A.战斗机“歼-10”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5.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C)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6.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向东行驶,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行驶时的参照物是(A) A. 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地面 7.歌曲唱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中的运动物体的参照物是(C) A. 地球 B. 看月亮的人 C. 白云 D. 太阳 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B)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9.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D)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第三章力学分析 (知识点+练习)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讲义

七下-力学专题 受力分析【知识摘要】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F1+F2.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F合=F1-F2(F1>F2). 对于受力平衡的物体,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其所受合力为零。 2.受力分析 (1)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举例: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且③中FG. (2)受力分析方法 ①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该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②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当研究对象,分析其它物体对这个整体施加的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精选例题】 例1、一木块沿粗糙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一木块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一木块在粗糙斜面上静止,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1.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 了A、B的受力示意图。A的重力5N,B的重力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2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G A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 1.3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M,同时受到水平方向 上的两个拉力,左侧钩码重力为60N,右侧钩码重力为40N,物体M静 止不动,则此时M受到水平向_____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N.当 把左侧的钩码全部撤去后,物体M仍然静止,这时物体M受到水平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一、生命科学 1.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能够进行代谢活动,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自我复制。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主体部分,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流体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染色体和核仁。 3.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约38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而生命的进化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生物的进化是由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所推动的。

4. 生命的分类 生命的分类体系主要有五级,分别为:物种、属、科、目、纲。生物之间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生物化学特征、生态和遗传 信息等因素来进行的。 二、物质科学 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稳定性和化学性质等。物质可以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 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 在反应中发生了化学性质的改变;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 化学性质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3. 溶解和结晶 溶解和结晶是物质在液态中的两种状态。溶解是指物质从固态 或气态状态转变为液态状态,并和化合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 结晶是指溶解状态下的物质,通过降低温度或者蒸发过程,重新 形成固体的过程。 4. 气体凝结 气体凝结是指气体在经过冷却或加压过程后转变为液态或固态。气体凝结主要发生在天气、物质的分离和制造工艺等方面。 三、能量科学 1. 能量的种类 能量的种类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和化学能等。能 量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能够驱动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和生命 活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B. 参照物 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 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D.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 v =s t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 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E.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变形公式:v=s t →s=vt、t=s v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计算出第三个量 2.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力的存在 A.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3.对力的理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 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 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B.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 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的知识点,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速记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自然选择的过程,适合环境的生命形态能够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传递物种的基因信息。人工选择是指人类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中对生命形态进行的选择和培育。 2. 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包括生物发生、连续进化、适应进化与自然选择等。其中,生物发生是指生命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连续进化指的是生物分类中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适应进化是指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点;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更适合生存和繁衍的生物趋于更普遍的过程。 第二单元:地球与太阳系

1. 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包括裸眼观测、望远镜观测和射电天文观测。其中望 远镜是天文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 电望远镜两种。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地球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演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固体地球、液态地球和地球的大气层五个阶段。 3. 日地月的运动 日地月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太阳也在自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第三单元:细胞及其功能 1. 细胞的基本组成 细胞由细胞膜、胞浆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 层包膜,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调控物质进出的作用;胞浆是细胞

内液态环境,包含了许多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信息中心,存储着细胞的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 细胞的功能可以分为新陈代谢、生长与分裂和遗传三个方面。其中新陈代谢包括细胞的营养生长、呼吸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生长与分裂指的是单个细胞生长并分裂成两个细胞;而遗传则是细胞核内含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第四单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系统的三要素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态位和食物链、网构成。其中生物群落就是由一群生物体组成的生物群体;生态位是一个生物种群并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占据一定区域资源的方式;食物链/网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两种。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食物关系的一种线性层次关系,举例来说,草作为植物被野兔食用,而野兔又被狐狸所猎杀,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1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 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 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 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提纲

提纲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科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的 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 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长短. 4.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 t=s/v,s=vt。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第二节力的存在 一、力的作用效果(F)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A对B施加一个力,同时B也对A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但是不一定接触,比如电磁力,重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

第三章复习提纲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应是:婴儿期——→——→儿童期 ——→——→中年期——→。 2、蛙的各个生长发育顺序是:受精卵——→小蝌蚪——→大蝌蚪——→幼蛙——→成蛙。 像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这中发育类型叫做。因此,青蛙属于发育。 3、蝗虫的一生要经过、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它的发育也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变态发育称。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若虫、、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变态发育称。 4、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 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但是,气候、、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的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5、若虫是下列哪种昆虫的幼虫() A. 蝴蝶 B. 蝗虫 C.蚊子 D. 苍蝇 6、下列生长时期是变态发育的生物所特有的是() A. 受精卵 B. 幼体 C. 蛹 D. 卵 3.2 新生命的诞生 1、人类的新生命和其他一般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发育而来的。 2、人的受精卵是由和结合而产生的。 3、人的精子和卵都是由人的产生的。 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输精管、、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精子的形状像,外形可分为部和部两部分。精子只能在下才能看到,长度约为毫米。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输卵管、、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成年女性大约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卵的外形像,直径约为毫米,它是人体中。 4、精子和在中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5、能够接近卵的精子有个,能钻入卵的精子有个,最终精子和卵形成了。 6、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植入上,即怀孕了(也称妊辰)。 7、受精卵形成胚胎后,会在内继续发育。 (1)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 (2)植入子宫后,胚胎通过和与母体相联系。 (3)胎盘的结构特点是有。 (4)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所以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的主要器官。 (5)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的,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6)胎盘在子宫内被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作用。 (7)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营养和有保障,这些都是的优越性。 8、胚胎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约天),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产出的胎儿叫。 10、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喂养。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因此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1、受精的正确含义是指:() A. 精子和卵的接触 B. 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内 C.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D. 许多精子进入卵细胞中 12、人体受精卵形成及开始分裂的主要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阴道 D. 输卵管 3.3走向成熟 1、我们中学生已经过了婴儿期、和儿童期,步入,逐渐走向成熟。 2、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岁到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左右。 3、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1)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长体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声调较低和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声调较高和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 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