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学习心得

语言学学习心得
语言学学习心得

语言学学习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语言学纲要》的一点学习心得

一、难点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本书只是个启蒙,一个大概。并不是专业来深究语言的方方面面的。就等于列了一个提纲,让你知道其大概,顺便还带点内容,但绝不丰富。所以对于语言学这门课程,我总体上只能说大体脉络上的理解。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小本子,却是让我费尽心思都不大容易弄懂的。因为它靠的不是我们的感觉感情或者是记忆。而是一种思维能力,简单来说,语言学是属于科学理性那一种学科,似乎不是我所能擅长的那类,为了学习好它,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学。还要时不时拿出大一时候的现代汉语,或者上百度搜下,才能真正懂它在说什么。

然而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语言与我们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语言学又是什么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个定义实在是好记,但是真正研究起来却是不容易的。这里的语言不是指我们中国的语言(当然它大部分会以中国来举例),或者是某个国家的语言。而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称得上语言的语言。那些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共同规律的等等。

这本书分为很多部分包括语言的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和音系,语法等等。在这些里面,我觉得最难读懂的就是语音和音系了。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首先,书上有其它方言区的音节的读法,老师在课堂上偶尔也会读一下,但由于毕竟不是自己熟悉的语言,读过便忘了。所以到后面复习的时候,需要举例理解的时候,总是很茫然。当然有时候那个字旁边也会有国际音标,但是这些国际音标,看着更加头晕。以前学英语的时候,那几个还记得勉强可以,但记得那时候似乎也花了不少的功夫才能现在还留有这样的印象,可是现在这个语言学的国际音标比那时候明显更多了,却似乎很少意识说一定要学会。所以总是很茫然。即使标音标出来,也照样不会读,那就有碍于理解和记忆。

其次,也许文科生做得太久,也许本来就是不擅长于理科才选的文科。我们已经远离物理生物或者一些立体空间思维很久了,而在这一部分里,有很多图。比如说P46页的那个声波图,还有振幅,频率,还有赫兹等单位。其实都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所以理解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音该发在口腔的哪个部位,其实也没有很能具体知道在哪里。也许真的是以前底子没有打好的缘故吧。

所以每一到这个章节,几乎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反复理解,实在理解不了只好硬背了。

二、兴趣点

说了难学的,下面也该说说我比较感兴趣语言的发展变化。

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可能停滞不前,语言也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就像以前流行的是文言文到后来的白话文,或者是现在层出不穷的新词。包括:“有木有!给力,神马等”你叫一个几十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他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是一个两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他也不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语言更新换代的频率很快。所以上面讲到的词,它可能

并不一定会稳定下来,几十年后的人们可能已经又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它起码在证明了语言在变这个事实。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语言开始发生了变化呢根据《语言学概要》,语言发展变化的因素分为语言内部的各个因素的相对变化和外在语言条件的影响。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的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失去了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或者是同语言因素受社会条件的影响程度不同,即对社会因素的变化敏感程度不同。比如语音的变化就比较明显,而语法的变化就相对缓慢。等都可以影响到语言的发展变化。

而此外还有社会因素也会引起语言发生变化,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社会的发展变迁必然会在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反映各个时代特色的词语,起着历史见证的作用。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中国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中必然会借出或借入很多词语。

由以上足见,社会的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三、复习点

现在在处于复习备考阶段,我就谈下我的复习方法吧

第一,学习《语言学纲要》要把教材通读一遍,至少一遍。并且要着重复习,着重理解老师画出来的重点。自己也去买些题目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然后结合练习或者试题针对客观题,把教材的客观题考点先吃透。因为相对来说,考点的知识点是不会有太多的变化的,把知识点弄懂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题目尽量把客观题的分数拿够,这样主观题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因为主观题的分值相对较大,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每题都会做。一旦某个知识点没有搞懂,可能就会出现某个主观题不会做。

第二,要把教材的难点反复咀嚼,直到自己心中有数。比如我觉得语音这一块比较难懂,我就花了两倍于其他章节的时间来学这一块,直到我在做题时能较轻松完成。

第三,边做题边复习。于那些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知识点要相当注意,不能觉得做过一遍就不再理会,当它第二或者第三次出现的时候,也应该去认真解答,然后对照答案看各题的中心在哪方面。

另外,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尽量表述得专业一点,哪怕不是很清楚,也要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这样可能分值会高一点。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绪论 第一章语言学史一瞥 语法(规范)-语文学(过于注重书面语)-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只比较)-新语法学派(语言集团集体精神的产物) 第二章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与毗邻科学的关系 语言学的任务是:a 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b 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c 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它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语文学相关。语言学也有实际用途,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用文献的人,另外对一般修养也很重要。 第三章语言学的对象 定义——在任何时候,语言都是现行制度和过去的产物。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做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人们说话的机能——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所以,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绝不是空想。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言语循环重建:心理现象-生理过程-物理过程-生理过程-

心理现象 (c-i)这一主动过程称为执行部分,(i-c)这一被动过程称为接受部分,此外还有联合和配置的机能。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言语是个人的、偶然的、从属的。 语言的特征是:1 他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是言语的社会部分。2 语言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3 言语是异质的,而规定下来的语言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4 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言语毫不逊色。即是音响形象的堆叠,又可转为文字。 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符号学——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 第四章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对神灵等的避讳、对死亡及死亡有关的事物避讳之外,还有人们为趋吉而讨个口彩和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中国历史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语言中的体现。至于对“性”和“身体器官”的忌讳,这是人们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言语表达的间接性,达到“求雅”的心理,应属委婉语的“掩饰”功能,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中为了“伪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求雅”的心理的需要。委婉语“礼貌”功能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促成交际的成功。除此之外,委婉语还有“自我保护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竭力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我保护原则会让位于礼貌或其他的目的,但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对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进行研究。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看似相似,实有差异,究其根本,却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上。为揭示英汉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更好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特殊性。本文以心理距离、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委婉语的产生根源。然后,在分析委婉语语用特征的基础上,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该语言现象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相异的原因。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20200524012610)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 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 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 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 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 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 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 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 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 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 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 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 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 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 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的意义。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之心得

费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作为一门新兴人文学科的开创者,他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也极为广泛深刻。 索绪尔出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一位科学家。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的教育,同时也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教育,掌握法语、德语、英语和拉丁语,初通梵文。15岁时就写了一篇《语言论》。曾于日内瓦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研习物理、化学和希腊文。莱比锡大学当时是新语法学家的中心,在那的学习大致确定了索绪尔后来以语言学为业的道路。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论印欧系语言中原因的原始系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那时他才年仅21岁。获得博士学位后,索绪尔移居巴黎,在高等研究学院讲授梵文、哥特语、古高地德语以及印欧语文学概况。1891年,他开始到日内瓦大学任教。日内瓦与巴黎的学术研究相比相对滞后。索绪尔穷究一生,不带任何传奇色彩。他在世时只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但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地位,却是直到他死后才为人们所认可的。 索绪尔生前只发表过很少几篇相当专业的论文。1907-1911年期间,他在日内瓦大学担任普通语言学课程的教学。1913年他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根据几本听课笔记才汇编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发行。索绪尔不仅吝于发表,他留下的笔记也很少,因此编辑这本书很不容易。因为,跟所有的老师一样,他讲课时也是有很多重复,甚至不一致的内容。难得的是编辑者们没有放弃,合并梳理成一本书,从而造就了一部惊世巨著。 《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著作主要由绪论和附录两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索绪尔对于语言系统的看法。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具有自主性和形式化这两个特点。他把语言现象划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部分,并以此作为语言研究的前提。“内部要素”是指语言系统内符号与符号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关系;“外部要素”则是指与语言有间接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历史等社会因素。因为索绪尔认为“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无联系,且进行语言研究必须建立起一个界限清晰的“语言系统”。所以,他说:“我们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跟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另外,索绪尔还阐发了“语言符号的价值决定于语言系统整体性质”的观点,并将此观点以及上面所提及的观点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关于语言系统具有自主性的说法。实际上,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下定义,且以此厘清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于头脑中的系统。它存在于个人意志之外,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具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紧密相连,互为前提。个人要说话使人理解,必须用语言,同时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体现在言语当中,而且,使语言发生变化的也是言语。所以,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 在对语言学进行概述之后,《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附录部分进一步详细叙述了索绪尔的音位观、符号观以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论。他认为语言可为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语音由心灵激活而被赋予意义,文字则只是语音的无生命的、随意的、可有可无的替代物。在符号观中,索绪尔对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展开阐述,并且重点论述了符号的“不变性”与“可变性”特点。由此他不但揭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20年的事。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如果研究对象不确定的话,一切都会成为问题。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地说:“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那么人类言语活动的表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首先就是语言本身,因为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没有语言什么都谈不上。所以还是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迄今为止,各种语言学的著作和非语言学的著作对“语言”做过几十种界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什么是语言进行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说,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说,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索绪尔注意到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多面性,认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多重属性。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人类言语活动本身,那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动态的言语过程;如果把语言看成是静态的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静态的语言现象。麻烦的是这种现象不纯粹是自然现象,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并在社会中运用的。如何才能找到语言学完整的研究对象呢?因为我们无论从那一方面去着手解决问题,“任何地方都找不着语言学的完整对象;处处都会碰到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要么只执著于每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冒着看不见上述二重性的危险;要么同时从几个方面去研究言语活动,这样,语言学的对象就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离奇古怪、彼此毫无联系的东西。” 索绪尔很明确地提出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言语活动的其它一切表现的准则。” 索绪尔强调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他说:“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之言语毫不逊色,这对于研究特别有利。” 作这样的区分十分有利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确定,而且把言语活动的复杂性也揭示出来了。 关于语言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追寻语言证据存在的处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语言在哪儿。语言是一种心理符号,它已特定的方式与人类的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中。而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都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关。语言的认知研究就是一种语言学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概念结构方面的统合。人类的语言在结构上对应以下一些范畴: 1.概念结构(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2.外部世界(the world) 3.知识系统(the knowledge system)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绪论 第一章语言学史一瞥 语法(规范)-语文学(过于注重书面语)-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只比较)-新语法学派(语言集团集体精神的产物) 第二章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与毗邻科学的关系语言学的任务是:a 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b 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c 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它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语文学相关。语言学也有实际用途,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用文献的人,另外对一般修养也很重要。 第三章语言学的对象 定义——在任何时候,语言都是现行制度和过去的产物。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做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部

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人们说话的机能——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所以,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绝不是空想。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言语循环重建:心理现象-生理过程-物理过程-生理过程-心理现象

(c-i)这一主动过程称为执行部分,(i-c)这一被动过程称为接受部分,此外还有联合和配置的机能。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言语是个人的、偶然的、从属的。 语言的特征是:1 他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是言语的社会部分。2 语言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 3 言语是异质的,而规定下来的语言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 4 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言语毫不逊色。即是音响形象的堆叠,又可转为文字。 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符号学——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 第四章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