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作者:杨美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01期[摘要] 红色影视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独具的特点和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与积极影响,帮助高校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

面对教育教学任务,高校必须充分把握好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发挥其多样性的功能,探索其育人价值,使学生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高度。

[关键词] 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181-04 [收稿日期] 2020-12-01红色影视是以红色历史革命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是指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讴歌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电视和网络短剧作品[1]。

红色影视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红色经典作品是大学生熟悉历史事实和了解英雄事迹的有效工具,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力武器,高校应将红色经典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红色影视的价值所在。

一、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一)红色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红色影视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纽带,一直以来载负着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

首先,从课程教育内容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精神、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等多种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品运用更直观、更趣味的表达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渗入人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契合。

其次,从传播学上讲,红色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可以充当起载体,实现信息向客体的传输。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红色经典”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相关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通过对本章红色经典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情节,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系统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和表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雄、珍惜和平的情感态度,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语文拓展课程,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素养,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红色经典作品。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 强化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结合课程目标,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学习:1. 《红星照我去战斗》:通过分析小说背景、情节和人物,了解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 章节安排:第1章至第3章2. 《小兵张嘎》: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探讨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生活,学习嘎子的机智勇敢。

- 章节安排:第4章至第6章3. 《青春之歌》: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理解革命青年的理想与信仰,感受青春的热血与激情。

- 章节安排:第7章至第9章4. 《红色娘子军》:从历史背景出发,了解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传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摘要: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在传媒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为例,探讨了红色影视作品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路径,以及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究一、引言红色影视作品是中国传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党的主张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如何将红色影视作品有机地融入思政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认同,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是以影视作品为教学内容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深入学习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爱国情怀。

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了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二、红色影视作品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1. 红色影视作品的选取与分析在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中,教师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包括《建国大业》、《红高粱》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讨论和研究,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政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 红色影视作品与传媒理论的对接课程中将红色影视作品与传媒理论相结合,通过学习和分析红色影视作品,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传媒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红色影视作品制作和传播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3. 红色影视作品的情感教育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课程简介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开设,是我校针对信仰缺失,这一社会性问题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教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社会的过度竞争,虚无主义盛行,没有友谊、没有信念、没有理想、甚至完整的思考的现代思潮泛滥,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前途未来的无力感,使他们“迷惘”、甚至“垮掉”。当“平等、自由、民主”被怀疑,当儒道结合的中国文化被怀疑,当马克思主义被怀疑,人们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和焦虑之中。
4.《青春之歌》电影。(2课时)
5.《雷锋》战后电影(2课时)
7.《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影(2课时)
课堂授课以外,我们要求学生观赏规定的红色经典电影,并布置作业,思考“红色”这种功利化的艺术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当代青年学习红色经典的意义等问题。
备注:“课程性质”栏请填写“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栏请填写“自然科学类”、“人文素养类”、“体育生活类”。
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
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36课时):
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具体影视作品赏析两个板块。从文化对比、历史发展两条线索让同学客
观把握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具体内容和知识点以及课时安排。(36学时)
1.影视鉴赏的层面和影视艺术特点。(2课时)
2.现代主义,信仰危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课程设置的意义(2课时)
课程的确立,就是要以“红色经典”这种主题显豁、爱憎分明、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以强势,最快速的帮助学生重新找回理想、信念和起码的道德标准,重树他们的精神家园。而红色经典电影,具有电影特有的直观性、细节性、生动性和广泛传播性,使它能最有效的吸引并引导青年学生。
“现代病”、信仰危机,是全社会的问题,有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教改中,我们有现代主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入探讨,更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印证。同时,通分析具体社会现象,消除困惑、厘清思想,引导同学们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并能影响教育周边的人。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又身处革命圣地,我校学生有理由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宣讲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是十分必要的。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1.《红色娘子军》:影片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农民女子加入了红军并保卫家乡的故事,在影片中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对于正义的坚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霸王别姬》:影片通过展示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人物命运的无常和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引导学生对于人生意义、爱情和婚姻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3.《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于社会困境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的存在意义和社会问题。

4.《我不是药神》:影片讲述了一个癌症病患通过非法渠道进口救命药物的故事,通过反映社会对于医疗资源不公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社会公正和人道关怀的思考。

5.《沉默的羔羊》:影片讲述了一名女性联邦调查局特工和一名精神病学家合作追踪连环杀手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示主角的坚持和智慧,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邪恶的边界以及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关系。

6.《小时代》:影片根据郭敬明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纠结,影片通过展示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引导学生思考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压力和困境。

7.《中国合伙人》:影片讲述了三位创业者从零开始,最终成功建立起企业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现他们的努力和拼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8.《海上钢琴师》: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家的成长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9.《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通过展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北京的文化氛围和人物群像,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思考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10.《小鞋子》: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的成长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对于教育的渴望和对于贫困的抗争,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和教育公平。

这只是一部分影视课程思政案例,总结思政资源以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影赏析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课程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在校生开设学期:第二至第八学期制订人:郑皓星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电影赏析》课程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使学生建立起电影赏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此分析电影的艺术形式和价值内涵,掌握影视论文的写作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同时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和产业生态,并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社会观。

能够理性、准确地解读一部电影中的人物、叙事、风格、内涵等方面的文本特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写出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言之有物的影视批评,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系统的认识电影;了解电影美学的发展脉络,电影研究的主要学派,电影批评的形式要点等。

2.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理论:电影发展概述、电影美学概论、艺术片与商业片的界定。

第二章电影艺术思潮(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当代电影史上的几次著名艺术思潮。

2.通过欣赏相关电影代表作片段,解析几次电影艺术思潮的创作观念。

教学内容:理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实践:欣赏影视代表作片段,结合理论进行解读。

第三章动作电影的形式与风格(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电影艺术的相关概念界定,掌握电影文本形式与风格的内涵。

2.通过欣赏一部经典动作电影,分析电影的人物、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价值内涵等。

教学内容:理论:形式与风格。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该课程以影视作品为主要载体,通过观摩、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特点:
1. 综合性:影视鉴赏校本课程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观摩、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内容:
1. 影视基础知识: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制作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经典作品赏析:选取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视经典作品进行观摩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影视文化研究:分析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批评意识。

4. 影视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影视制作活动,如短片拍摄、剪辑等,让学生了解影视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教学方式:
1. 观摩与讨论: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比较与评价: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优劣,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影视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3. 写作与表达:鼓励学生撰写观后感、分析文章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互动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作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024年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_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范文

《2024年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_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范文

《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_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篇一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_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一、引言红色影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

通过有效运用红色影视资源,可以创新“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遵循的原则以及实践路径。

二、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1.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影视作品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影像化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2. 强化思政教育:通过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培养家国情怀:红色影视作品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的原则遵循1. 坚持正确导向:选择正面、积极的红色影视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注重历史真实:尊重历史事实,确保所选取的红色影视作品内容真实可靠,避免歪曲历史。

3. 结合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红色影视作品,做到因材施教。

四、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程,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2. 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线上平台播放红色影视作品,结合线下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3. 师生互动与评价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观看的红色影视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4. 拓展教学资源:除了红色影视作品外,还可以利用革命老区实地考察、革命先烈事迹展览等资源,丰富“大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五、结论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Appreciation of Classic Red Film 课程英文《选修课名称赏析and Television Works 名称》课程性质公共选修
课课程类别人文素养类 2 36 学分学时主讲教师卢蓉、赵飞选用教材课程开设部门护理学院《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讲义或讲义考核方式考
查卢蓉,女,1981年8月出生,云南昆明人,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主要承担《护理心理学》、《基主讲教师简介础护理学》课程的讲授. 赵飞,男,汉族,云南大学硕士毕业,助教,获得二级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认证等,先后发表论文多篇。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
开设,是我校针对信仰缺失,这一社会性问题和加强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次教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社会的过度竞争,虚无主义盛行,
没有友谊、没有信念、没有理想、甚至完整的思考的现代思潮泛滥,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前途未来的无力感,使他们“迷惘”、甚至“垮掉”。

当“平等、自由、民主”被怀疑,当儒道结合的中国文化被怀疑,当马克思主义被怀疑,人们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和焦虑之中。

课程简介课程的确立,就是要以“红色经典”这种主题显豁、爱憎分明、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以强势,最快速的帮助学生重新找回理想、信念和起码的道德标准,重树他们的精神家园。

而红色经典电影,具有电影特有的直观性、细节性、生动性和广泛传播性,使它能最有效的吸引并引导青年学生。

“现代病”、信仰危机,是全社会的问题,有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教改中,我们有现代主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入探讨,更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印证。

同时,通分析具体社会现象,消除困惑、
厘清思想,引导同学们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并能影响教育周边的人。

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又身处革命圣地,我校学生有理由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宣讲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36课时):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具体影视作品赏析两个板块。

从文化对比、历史发展两条线索让同学客观把握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具体内容和知识点以
及课时安排。

(36学时) 1.影视鉴赏的层面和影视艺术特点。

(2 课时) 2.现代主义,信仰危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课程设置的意义(2 课时) 3.中国电影特点(2 课时) 4.儒家与道家文化精神(6课时)5.中国电影史(1905——1930 年初创期)(2 课时) 6.中国电影史(1931——1937 年左翼电影)(2 课时) 7.中国电影史(1937——1945 年抗战时期的红色电影)(2 课时)教学计划及学8.中国电影史(1945 年——49 年战后中国红色电影)(2 课时)时安排9.“17 年”其间新电影的历史背景及客观评价(2 课时)10.红色经典电影给了我们什么,以及关于“红色”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总结(2 课时)此外结合授课,带领学生分析电影6部经典电影。

1.《东邪西毒》,掌握现代主义和中国文化精神。

(2 课时)2.《马路天使》,左翼经典。

(2 课时)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战后电影。

(2 课时)4.《青春之歌》电影。

(2 课时)5.《雷锋》战后电影(2 课时)7.《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影(2 课时)课堂授课以外,我们要求学生观赏规定的红色经典电影,并布置作业,思考“红色”这种功利化的艺术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当代青年学习红色经典的意义等问题。

备注:“课程性质”栏请填写“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栏请填写“自然科学类”、“人文素养类”、“体育生活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