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的构成

合集下载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财政收入 fiscal revenues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

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在中国,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

但通常所说的财政收入,仅指由国家集中并直接支配的财政预算收入。

来源国家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之外还有:1、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例如工商管理费等等等,各级财政部门就有“非税收收入管理局”这一机构负责这项收入。

2、国有企业的利润,例如:烟草、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利润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现在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此块收入。

3、发行国库券。

4、其他收入,例如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的援助(例如解放初期苏联对我国的无偿援助)。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有多少,有哪几部分组成三、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四、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五、改烧油为烧煤专项收入六、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八、教育费附加收入九、国有股减持收入十、专项收入十一、其他收入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财政收入构成。

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1)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各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形式;(2)国有资产收益: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3)政府收费: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两种;(4)专项收入:如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收入等;(5)其他收入:如罚没收入、利息收入等特殊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两类:(1)专用基金收入;(2)政府债务收入1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刘志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200233)[内容提要]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可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三〕我国财政收入形势 〔1〕按财政收入形势分类:税
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 收入、其他收入 〔2〕按我国财政预算科目分类: 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 税款债 得收回务 的入收收 一入种、本是收转金指入中。移和央和产政赠权府以与出国收售家入收信誉、入的贷、方式获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是指国家获得 财政收入应遵循的根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或称总政策
• 〔1〕按国家职能分财政 Nhomakorabea出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
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其他支出
• 〔2〕按经济性质分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
• 〔3公消〕共费按部性门支财的 出政公支共出部门用投处资分 补贴支出
经常拨款
资本转移支出
对私营部门 及国外的贷款
〔四〕财政支出规模
〔1〕概念: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 量,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既是支出数额的绝 对量 ,又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
〔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指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经济 政治 人口规模
〔3〕衡量财政支出增长的指标
绝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国民消费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 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加额/国民消 费总值增加额×100%
〔1〕开展经济,广开财源 进步经济效益 优化经济构造 进步规模效益 〔2〕效率原则〔投入与产出或费用与所得比
较〕 征收费用最小 纳税费用最小 社会经济受益最大 〔3〕公平原则
〔4〕正确处理国家、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 利益关系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财政收入包括哪些?财政收入是指国家政府从各种途径获得的资金来源。

它是政府运作的重要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财政收入的构成因国家制度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政府从个人和企业等经济主体征收的一种义务性付款方式。

常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税收的征收是国家政府实现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基本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一。

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因为税收是一种有力的财政手段,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调节。

其次,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指的是政府非直接征收的付款,通常包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等。

政府经营性收入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例如国有企业的利润。

财产收入主要是指政府通过拥有的财产获得的收入,如土地出租收入、房地产税收入等。

行政性收费是指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向市民或企业征收的各种费用,如公共服务收费、行政处罚收费等。

非税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但也是一种重要的财政资源,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多样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财政收入还包括政府的财产处置收入、外债收入和基金收入等。

政府的财产处置收入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出售资产、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外债收入是指政府从国内外借款获得的收入。

基金收入是指政府通过特定基金获得的收入,如社会保障基金、教育基金等。

这些收入来源是在特定场景下出现的,其比重相对较小,但同样对财政收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财政收入还包括捐赠和遗产等非常规收入。

政府偶尔会从民间获得一些捐赠,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还可能从遗产中获得一些非税收入,如遗产税。

这些非常规收入通常属于个别性质,对于财政收入的总体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起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财产处置收入、外债收入、基金收入、捐赠和遗产等非常规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PPT61页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PPT61页

对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 水平的评估
• 按狭义财政收入口径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仍处 于偏低水平,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基本持平。
• 按全口径财政收入口径来估算和衡量,当前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已经接近财政收入规 模水平比较低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水平,已 经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2.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剩余产品价值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 付的费用(如利息)。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
在统收统支的计划型财 政条件下,国营企业所 创造的M绝大部分均由 国家集中分配用于扩大 再产和社会共同需要形 成财政收入。另外,国 家以税金形式取走非国 有企业的一部分纯收入 形成财政收入。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 基本政策思路(续)
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 坚决取缔滥收费 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 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 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关系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 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加的Revenue/增加的GDP) /[(增加的Revenue/Revenue)/(增加 的GDP/GDP)]
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 关系的原则
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四、我国财政收入分类

所有
制结 构
按 收入
财政收入
来源 按 部门 结构
通货膨胀税
按 收入 形式 分类
按 资金 管理 方式
非税 收入
债 务 收

贷款 转贷 回收 本金 收入
社会 保险 基金 收入

《财政学》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一般公共收入)

《财政学》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一般公共收入)

一、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质上主要是来自社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越多,政府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收入。

社会剩余产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越高,剩余产品越多,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更多。

二、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的含义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2. 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便于分析,有必要按一定的标准对财政收入加以分类。

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1)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这是以财政收入的形成依据为标准划分的财政收入类型。

收入依据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等形式。

(2)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进行分类,有助于充分认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经济活动及其结构对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的决定作用,以及财政收入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按财政收入来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一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

二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部门收入和其他部门收入等;同时也可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等。

三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结构,分为各区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

(3) 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个部分。

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剩余产品价值M中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付的费用(如利息)。

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

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用于满足公共支出、维护社会秩序、改善民生等公共事务。

针对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收入来源、经济性质、法律性质等角度进行划分。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详细介绍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第一步:按照收入来源划分按照收入来源划分财政收入是最常用和基本的分类方法之一。

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来源:1. 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个人和企业直接征收的税款;间接税则是指消费税、营业税等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款。

2. 非税收入:这类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特许权使用收入、执法监管收入、行政收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等。

其中,政府特许权使用收入是政府出让资源或特定权益所获得的收入;执法监管收入是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所获得的收入;行政收费收入是政府提供行政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则是指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所获得的收入。

3. 债务收入:包括政府发行债券所获得的利息和偿还本金。

第二步:按照经济性质划分按照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收入是为了反映经济活动对财政的影响,并用于制定经济政策。

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普通收入:这是指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等方式获得的一般性收入,用于日常公共事务支出。

2. 专项收入:这类收入是指专门用于特定用途的收入,如研究基金收入、教育基金收入等。

3. 预算外资金:这是指政府获得的一些额外的资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灾害等特殊情况。

第三步:按照法律性质划分按照法律性质划分财政收入是为了明确收入的法律属性和运用。

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法定收入:这类收入是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

2. 合同收入:这是指政府与个人或企业签订合同,约定对方支付一定款项的收入。

3. 国际收入:这类收入是指政府从对外交往和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外贸收入、国际援助资金等。

1.11财政与税收

1.11财政与税收

2.税收三个基本特征的内在联系。
点拨: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些特征是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三性”,集中 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3.增值税的征收与作用。 增值税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增值额实质是纳税人 新创造的价值,增值税就是纳税人创造的价值,国家提取一部分。例 如:
5.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 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 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 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有助于资源 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 滞缓、 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 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 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 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减少 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强制性
3.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而 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 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 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 公平的有效手段。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三、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五五”时期财政收入结构
其他
0.7
各项税收 49.2
企业收入 44.1
企业收入 各项税收 其他
三、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我国“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结构
其他 8.1
企业亏损补贴
3.2
教育费附加
1.2
税收 93.9 各项税收 教育费附加收入 企业亏损补贴 其他
第二节 地方税收体系
年份 项目 财政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税收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非税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2004年
26396.47 14503.1
54.9 11893.37
45.1 24165.68 14166.09
❖ 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在过去15年中变化很小,1990年为68% 左右,2004年则微升至75%左右。
❖ 可以看出,通过分税制改革,中央集中了大量的地方财政收入, 这就是分税制所造成的“财权上收”的效应;
❖ 但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划分几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即分税制没有根本改变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格局;
专项转移支付 361 375 489 516 889 1360 1648 2237 2435 2425 3423 3517 4412 6898 9967 12579
财力性转移支付 136 191 159 193 209 382 670 1215 1580 1864 2605 3814 5159 7093 8696 11375
❖ 2007年1-11月底,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9130亿元, 同比增长5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或生产部门构成)、及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等。

其意义在于从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以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等方面研究财政收入结构的层次性,以便把握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

1.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

财政收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

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M是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研究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也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C和V。

2.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

国民经济按产业可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不同,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也不相同。

探究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便于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合理地组织财政收入,开辟新的财源。

(1)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由过去直接提供财政收入为主转变为间接提供财政收入。

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

(2)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

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也较其他部门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

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合理协调,财政收入才能随着该产业生产的发展相应地增长。

(3)第三产业部门创造的价值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同时也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因素。

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各国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与此同时,财政收入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3.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所谓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指的是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所有制的经营单位各自上缴的利润、税金和费用等部分构成的。

研究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制定财政政策、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同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财政关系的依据。

财政收入按经济成分分类,有来自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收入、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收入、私营经济的收入、个体经济的收入、外资企业的收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收入和股份制企业的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始终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柱的。

国有经济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3左右。

今后,随着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及三资企业的增加和财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来自这些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4.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我国大陆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11个省市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4.2%,人口占全国的41.3%,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以上。

中部地9个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3%,人口占全国的41.9%,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8%。

西部地带9个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1%,人口占全国的11%,工农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6%。

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导致积累水平相差悬殊。

东部地带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好,成本较低,资金积累率高,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带。

因此,只有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西部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才能实现东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同方向的较快增长。

如果放弃挖潜西部经济潜力,只重东部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增收的一部分以转移支付方式用于西部地区非生产性支出,其结果是不能保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如果牺牲东部经济的发展去孤立地发展内地工业,其势必拖累经济增长水平和财源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