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论文杭州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资料
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

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
为例
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但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车站或站域建筑与城市区段的功能、空间融合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反思与回应.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的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提出了轨道交通站域地上、地下以及周边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策略.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10个站域为例 [J], 袁铭;庄宇;朱晓静
2.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研究——以苏州地铁7号线莫阳站为例
[J], 霍婷
3.基于多源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站域街道品质多维评价分析
——以成都市三环内地铁站域街道为例 [J], 胡昂;郭仲薇;牛韶斐;李想
4.轨道交通站域目的地可达性评测及其意义——以重庆沙坪坝站站域为例 [J], 褚冬竹;陈熙
5.站城融合·内构共享
——轨道交通站建筑共享域的理论建构与设计对策研究 [J], 马英;李翔宇;吴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做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

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杭州东站是杭州市规划建设的新型综合交通枢纽站,位于杭州市东部。
作为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杭州东站将服务于地铁、高铁、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成为连接城市内外的重要节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需充分考虑站点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以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交通枢纽。
1. 设计理念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的理念是“融合、便捷、创新”。
设计师以“融合”为核心,将传统与现代、功能与美观、技术与人文相结合,打造一个符合城市形象和氛围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同时,设计师注重“便捷”,以乘客出行需求为出发点,确保站点布局合理、换乘顺畅、信息便利,提高乘客体验。
设计师还强调“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构建一个具有未来感的智能化交通站点,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建筑风格杭州东站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建筑的轻盈感。
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打造出现代感强烈的外观。
建筑整体呈现出简洁大方、明快清爽的氛围,展现出城市的活力与现代化。
3. 空间布局杭州东站的空间布局以功能分区为主,将站点内部划分为高铁候车大厅、火车候车厅、地铁换乘区、商业街区等不同区域,确保站点内各项功能的有序展开。
在空间设计方面,设计师注重通透性和明快性,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绿色植被,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4. 设施配套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站,杭州东站的设施配套将得到充分的重视。
除了基本的候车室、换乘通道等设施外,设计师还将设置信息查询点、自动售票机、便民服务台等便利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此外,商业街区将设置各种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丰富乘客的等候时间。
5. 环境景观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也将注重环境景观的打造,通过绿化带、休闲广场等景观设计,打造一个宜人的城市空间。
同时,设计师将整体布局与周边环境相结合,确保站点与周围建筑的融洽统一,构建一个社区化、人文化的城市景观。
总的来说,杭州东站建筑方案设计以现代化、便捷化、创新化为核心理念,立足于服务乘客和促进城市发展的双重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杭州地铁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火车东站站建筑方案设计研究

杭州地铁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火车东站站建筑方案设计研究摘要:在铁路枢纽与城市功能逐步融合的背景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快速快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杭州地铁火车东站站为铁路与地铁互联互通的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本文从杭州地铁线网的发展、枢纽的形成、周边规划、建筑设计、换乘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铁;大型换乘枢纽;换乘设计Abstract: In railway hub and the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adual fusion function, connectivity of railway and urban railtransit, quick quick ac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angzhou subway train station stands for railway and subway, interconnection of larg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hub,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metro line network, the formation of hub, and the surrounding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nge to the relationship, Itprovides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Key words: subway, large transfer hub, transfer design一、杭州地铁线网的发展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包含1号线、2号线工程,其中1号线于2012年11月开通运营。
杭州地铁二期工程包含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工程,其中4号线一期于2015年2月开通运营。
杭州地铁2号线人民路站城市设计和建筑概念设计

4.0 效益分析篇…………………………54
4.1 本案技术经济指标………………………55 4.2 投资估算…………………………………56 4.3 本案与现状及原控规指标比较分析……57 4.4 效益分析…………………………………58
规划总平面图
1
总鸟瞰图
目
录
1.0 认知篇…………………………………7
1.1 现状 ………………………………………8
1.1.1 区位背景——呼唤绿色活力之城 …………8 1.1.2 交通……………………………………………9 1.1.3 地貌……………………………………………9 1.1.4 历史、文化…………………………………13 1.1.5 人口、经济…………………………………13 1.1.6 商业业态……………………………………13
本案位置 萧山区位置示意
本案位置
江南城位置示意
利益关系图
8
1.1.2 交通
• 站点处于市心路与人民站交汇处,通过市心路北上可直达杭州主城区;通过人民路东可达萧山火车站,西可至青山、 北干山进入湘湖休闲度假区。
• 地铁2号线是连接主城与萧山副城的主动脉;人民路是其最重要的节点。远期将于地铁7号线在此交汇实现换乘,同 时规划设有公交换乘枢纽,人民路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站。
金光华广场聚集了多种零售业态:时尚百货、超市、国际品牌名店、美食名店、电玩世界、电影院、美容美发、 健身娱乐、金融机构,是真正集“购物、餐饮、观光、娱乐、文体、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超大规模国际化购物中 心。设地上7层,地下3层,自有标准停车位500个,联动停车位1200余个。此外,金光华广场还拥有一个面积达8500平 方米的户外广场。
杭州市地铁1号线设计

前言毕业设计是检验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培养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又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系统掌握。
因此,毕业设计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总。
在作设计之前,我到中铁三局桥隧公司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项目部进行了毕业实习,在实习的同时,我不但了解了野外工作的具体操作,同时也熟悉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收集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抽水试验井报告说明书》,基本可以满足我的毕业设计的要求。
1)工程任务拟建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建筑总面积20283.42㎡,由主体结构、车站出入口、通风口和端头井四部分组成。
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埋深16.00m,端头井埋深17.6m,初步设计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其他附属结构开挖最大深度约9.2m。
在建筑场地范围内,钻孔施工过程中初见水位埋深为1.20-4.00m,相应高程4.23-3.35m(1985国家基准高程)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并以蒸发、向锦鳞河侧向径流排泄,根据收集到的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杭州市下沙区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1.0m左右。
深部承压水位场地局部分布在⑫1中砂层中,为弱承压水,因本层为局部分布,未测到其承压水位,根据临近场地经验,该层承压水位在6.00m左右,以侧向径流的补排为主。
潜水位和承压水位随季节、气候的因素而有所变化。
因为基坑开挖槽底位于水位线以下,所以需要进行基坑降水[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工程设计要求:①依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抽水实验报告和有关参考文献资料对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及其腐蚀性及地下水位季节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得出用于基坑降水的场地基本资料。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

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一、引言地铁车站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建筑、结构、照明、通风、给排水、电气、信号等多个专业领域。
本文将列举一些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实践经验等方面,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二、参考文献1.[著作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本书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空间布局、安全疏散等方面,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国际标准组织]标准地铁车站设计规范[编号]该规范是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文件,对地铁车站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包括建筑结构、通风照明、给排水、电气信号等方面,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标准。
3.[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地铁车站设计实践报告[报告编号]该报告是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对地铁车站设计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地铁车站的空间布局、人流组织、设备设施、节能环保等方面,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实际案例和经验借鉴。
4.[国内知名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研究[论文作者姓名]该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车站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照明通风、给排水电气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总结以上参考文献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技术标准和实践指导,对于地铁车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安全疏散、空间布局、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满足乘客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注重与相关专业的协作和配合,确保地铁车站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铁车站设计的水平,建议在今后的地铁车站设计中,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设计的前期研究,包括对周边环境、客流需求、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为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

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以下是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参考文献:1. Konrad, M., & Maresch, D. (2019). Designing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Wiley.2. Wolmar, C. (2005). The Subterranean Railway: How the London Underground Was Built and How It Changed the City Forever. Atlantic Books.3. Zhou, J., & Mickleburgh, R. (2010).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derground Stations. Springer.4. Thurgood, B. F. (2011). Subway station design: A study into its symbolism. University of Newcastle.5. Frey, H., & Hofmann, M. (2014). Designing tube stations: Experiencing the urban underground. DOM Publishers.6. Aagaard, P. (1994). Station design: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Munchen: Meyer & Meyer Fachverlag und Buchhandel GmbH.7. Riley, J. (2019). Underground: How the Tube Shaped London. Aurum Press.8. Krysanova, Z. V. (2017). Design of transport terminals: Current trends and guidelines. Routledge.这些参考文献涵盖了地铁车站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艺术与符号学、效率与交通规划等内容,可以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
含出入段线及单渡线的地铁车站设计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双浦站建筑方案分析

2.1 设计思路及重点 本工程为地下 2层车站,采用 124m岛式站
台,线间距为 156m,站前设置出入段线,站后设置 单渡线,车 站 主 体 总 长 为 4131m,标 准 段 宽 度 为 229m,顶板覆土 27m,本工程方案设计需从以下 几点重点考虑[2]:
1)车站站位与规划的关系; 2)结合现场周边条件和周边区域的规划要求, 合理布置出入口通道和风井风亭; 3)处理好内部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的关系; 4)处理好地下管线与车站平面布置及车站规 模的关系; 5)处理好车站规模与出入段线和单渡线的关系; 6)尽量减少交通疏解及管线改迁对方案实施 的影响。 2.2 站位周边环境及控制因素 2.21 站位周边现状及规划 车站位于科海路与周三路交叉口,站位周边现
关键词:地铁车站;出入段线;单渡线;控制车站规模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 3707(2019)02 0006 0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之一,车站建筑设计应以城市总规划为依据,满足城 市道路和建筑红线的用地规划要求,妥善处理与城 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 系[1]。遵循“以人为本”的建筑人文理念,保证乘客 旅行安全、使用方便。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 境及设施,使乘客在车站乘、降及候车时感觉安全、 便捷、舒适。为 充 分 体 现 “安 全、可 靠、经 济、适 用 ” 的建设目标,应合理确定车站类型、规模和车站布置 形式。在满足乘客需求和运营管理及行车安全的前 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最大限度地压缩车 站规模,使得车站设计能体现综合最优的效果。建 筑总平面和分层平面布置应便于运营管理,实现客 流的合理组 织,优 化 流 线,减 少 客 流 之 间 的 交 叉 干 扰,保证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出站。下面结合杭州地 铁 6号线一期工程双浦站实例展开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论文杭州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资料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第1章绪论【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
凭借其快速的修建速度以及大运量的工作特点,在众多交通方式中独树一帜。
因此,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做出重大的贡献,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下铁道在城市公共交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优越性主要有:1. 运量大。
地铁的运载能力是公交车的6到8倍。
完善的地下铁道交通系统可以缓解50%的交通运输量;2. 行车速度快。
区别于地道交通,地铁不受任何行车路线,以及障碍的干扰。
其速度为地上交通的2到4倍;3. 建成后运输成本低;4. 行车安全、可靠、舒适;5. 地下铁道的大部分为地下工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用地空间还可以很好的保护城市地面景观环境。
城市科学家认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为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都宜修建地下铁道。
车站在线路起终点和中心地区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其规模也不同。
可把车站大致分为四类:郊区站、城市中心站、联络站和待避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修建的地铁车站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车站组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对城市交通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矛盾和压力同时,由于地面建筑物的修建,城市用地更加紧张,为了节约城市用地,建设立体化的城市受到普遍重视,且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以往修建的地铁车站中,绝大多是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修建的。
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地铁车站的功能为高,乘客对交通环境提适应这一变化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上海地铁车站站厅通常划分成地铁使用区及城市公用区两部分。
在公用区内设有小商店、自动售货机,有些车站还设置了生活区。
巴黎某地铁车站在站厅内设置了小休息区,为了与站内乘客人流分开,设计者将休息区的地面加高,其上设有休息椅、酒吧等。
东京银座站还设置了大型地下商场、停车库、仓库等设施。
地铁车站从单一的交通疏散功能向商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更好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车站设备向高科技方向发展,设施日趋完善。
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对地铁车站的运营、管理、设备更新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列车运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系统,保证了行车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
自动售检票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环控、自动灭火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对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地铁车站向现代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
本设计根据相关规范,按照设计原则与依据,综合原始资料,对杭州地铁二号线双菱路站进行初步设计,达到了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标准。
设计内容主要有:1.根据所给定杭州地铁二号线庆菱路站的资料确定车站建筑布置,平面图及纵剖面图;对车站主体部分进行板、柱、侧墙的计算及配筋;2.确定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初步设计3.绘制施工图等;其中重点内容讲述了车站建筑设计以及主体部分的结构计算与配筋。
工程概况根据杭州市交通管线的规划要求,地铁二号线为东南—西北走向的轨道交通主干线。
从南边开始于蜀山车辆基地,西边挺治愈良渚瓶窑片区,整个线路长约49km。
连接真个杭州城的西北包括文教区,省府,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系江南城和良渚组团与主城之间的快捷通道。
杭州2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市中心南路与汇通路的交叉路口,由朝阳村站途径萧山、江干拱墅、下城、西湖五个行政区最后到文二西路和湘潭路交叉路口的丰潭路站。
线路走向为朝阳村―市心南路-市心中路―市心北路―钱江世纪城―钱塘江―庆春东路―环城东路―凤起路―环城西路―莫干山路―文二路―文二西路。
2号线线路全长约48.817km,其中地下线37.567km,高架线10.88km,地上地下过渡段0.37km。
共设车站35座,其中地下站29 座,高架站6座。
在城市西北的勾庄西面设停车场1座,在萧山区南端的蜀山设车辆段及综合基地1座。
在金渡北路站、体育场路站、建设一路站附近各设置一座 110kv主变电站。
双菱路站位于庆春东路与双菱路的交叉路口,为2号线的中间站。
庆春东路为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道路红线宽40m,路下管线主要沿道路两侧布置,对车站埋深影响较大的污水管布于路中。
交叉路口四周建筑物基本成型,沿交叉路口四个象限地面现状分别为:东北象限为庆春医院,东南角为双菱小区,西南角为浙江少电力建设总公司杭州分公司;西北角为双菱新村及外海商厦。
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矩形框架结构车站全长140m,标准段总宽度为17.3m。
车站两头为了布置设备需要加宽1.9m。
该车站标准段为地下两层,开挖深度为15.301m,开挖深度较深。
本车站设4个出入口,1、2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右侧, 3、4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左侧。
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本站位于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沉积的粉性土及砂性土地区,由于堆积年代及固结条件不同,性质不一,竖向由松散至中密状态变化,厚度一般在20m 左右;其下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及粘性土,地面下深约40m以下见古钱塘江河床沉积的圆砾层,中密~密实状态,底部基岩埋深一般在地面下45~55m左右。
各土层物理性质如下。
1.杂填土,杂色,湿,松散,一般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组成,碎石及砖瓦碎块等硬杂质含量一般在30~40%,直径一般在2~4cm,局部含大块石、房屋老基础,地下沟管道等。
2.素填土,灰色,灰黄色,湿,松散,一般以粉性土为主,含有机质,少量碎石及建筑垃圾。
沿线大部分布。
3.粘质粉土,灰色,湿,松散,含少量云母碎屑及有机质。
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局部分布。
4.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浅灰色,湿,稍密状,含氧化铁、云母屑。
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偶夹粉砂层。
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5.砂质粉土夹粉砂,浅褐黄色,浅黄灰色,湿,稍密,含有机质,云母屑,夹粉砂。
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仅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的00-91Z5、07-136Z29、QZK18、QZK22。
6.粉砂夹砂质粉土,灰黄色,绿灰色,很湿,稍密~中密,含有机质,氧化铁质及云母屑。
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
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7.粉质粘土,栗黄色,层面有时呈暗绿色,饱和,可塑,含氧化铁质,夹极薄层粉土。
局部为粘土。
该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层具干缩裂隙,为裂隙粘性土层。
沿线局部分布。
8.灰色粉质粘土,褐灰色,饱和,流塑~软塑,有机质,局部夹粉砂薄层,含少量贝壳碎屑。
局部为淤泥质土。
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水文地质1.地下水概况地下水表现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冲海相沉积区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并随季节性变化。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并以排泄到地表水体为主要排泄方式。
静止水位一般在深0.6~2.50m,高程为2.07~5.58m;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地下水的腐蚀性测试结果: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一般具无~弱腐蚀性,对钢结构一般具弱~中等腐蚀性。
3. 土层渗透性根据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抽水试验可知,③层粉土渗透系数为2.23~16.45(10-4cm/s),为弱~中等透水层。
抗震设防烈度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场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依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及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场地类别为以Ⅲ类。
3.本场区主要为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地貌,上部15~20m以内均分布有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粉土(③号土层)。
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对本场地浅部粉砂性土层进行了液化判定,结果显示该场区地层的饱和粉土及砂类不液化。
工程建设场地条件双菱路站位于庆春东路与双菱路的交叉路口,地势平坦,庆春东路为本地区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现状宽40米,路下管线沿道路布置,其中路中污水管埋深较深,双菱路道路红一宽20米,车流量较大,交通繁忙,同时交叉路口四周建筑物基本成型。
车站建筑设计主要设计思路总结已在建的杭州地铁实验段地铁的经验,吸取国内外地铁建设经验,在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情况下,采取创新的思路,做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本线实际情况,功能合理、运营可靠、降低造价,效益好的设计方案。
强调“安全、实用、经济、高效”的设计理念,使乘客乘车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并能够为地铁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重视利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理论对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以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线路沿线多为城市发展成熟区及旧城中心区,与地铁一、二、三、四、五、七、八号线都有交汇,换乘点多,车站建设需考虑对既有以及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周边环境、交通、建筑的影响,强调车站实施的可行性。
出入口、风亭的设置尽量做到和环境相协调的同时,缩短它们的长度,降低造价。
高度重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的情况下,尽量选取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应根据本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埋深等具体情况,经过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对交通、管线、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总之,本次设计要满足路网规划、客流组织、城市规划、文物保护、交通疏解、管线保护、投资控制以及业主等有关部门的要求。
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98-98(2001年版)《人民防空设计规范》GB50225-95(2001年版)《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站转换设计标准》RFJ1-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站转换设计标准》RFJ1-98《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防洪标准》GB50201-9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其他相关规范和规定及杭州市相关行业标准设计原则1.车站总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线路设计要求,便于乘客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改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