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

合集下载

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

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

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弥漫大B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疾病,常常出现复发并难以治愈的情况。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新的治疗方案被提出并显示出潜力,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一种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一、方案概述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是一种基于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旨在抑制疾病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针对弥漫大B细胞特定的分子标志物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靶向治疗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精确地攻击弥漫大B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毒副作用。

三、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疗法可以帮助身体识别并消灭癌细胞。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疗法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而CAR-T细胞疗法则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主动攻击癌细胞。

四、个体化治疗策略针对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个体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各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耐药性,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展望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仍然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但科学家们对于该病的研究正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案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六、结语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方案是一种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尽管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但我们对于改善弥漫大B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充满信心。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

《中国癌症杂志》2016年第26卷第9期CHINA ONCOLOGY 2016 Vol.26 No.9721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林岩松1,王 宸1,李 慧1,梁 军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730;2.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2206 [摘要]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目前国际指南中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仅有索拉非尼及乐伐替尼。

该研究报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RAIR-DTC 8周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10例进展性RAIR-DTC患者予阿帕替尼治疗(750 mg,每天1次,口服)。

每2周复查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每4周CT监测靶病灶(target lesions,TL)。

观察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Tg水平变化,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

初步评估患者经药物治疗的短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以评估安全性。

结果:8例Tg可评价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Tg即出现下降,在治疗8周后较基线平均降幅达68%,达到“生化部分缓解”。

10例患者共18个TL,治疗4周后即出现缩小,在8周后较基线平均缩小达40%,9例患者(9/10,90%)达到部分缓解,1例(1/10,10%)呈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达90%和100%。

最常见的3级以上AE主要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和低钙血症,分别占50%、30%和20%,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AE。

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安全用于RAIR-DTC治疗,且在8周治疗中从血清学及结构影像学角度证实快速有效,客观缓解率高。

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与治疗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与治疗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与治疗相关性研究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与治疗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旨在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后判断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及其与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一、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甲状腺激素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甲状腺癌患者往往伴随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过度功能亢进等异常情况。

这些异常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能量代谢异常:研究发现,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的现象,即机体对于能量的利用和产生受到了干扰。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患者体重波动、乏力等不适症状,并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

3. 炎症反应与代谢异常:甲状腺癌患者常伴随有炎症反应的发生,而炎症反应与代谢异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会改变机体的代谢通路,使得甲状腺癌患者的代谢功能发生异常。

二、甲状腺癌的治疗相关性研究甲状腺癌的治疗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异常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患者的代谢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些研究发现,甲状腺癌患者的代谢异常与手术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代谢异常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

2. 代谢异常与放射治疗的疗效:放射治疗在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发现,患者的代谢状态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代谢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和生存率。

3. 代谢异常与靶向药物治疗的耐药性:靶向药物治疗是甲状腺癌的新疗法之一,但耐药性问题制约了其临床应用。

研究表明,患者的代谢功能异常与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耐药性的发生风险。

4. 代谢异常与预后判断:甲状腺癌的预后判断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甲状腺癌患者的代谢异常与预后密切相关,代谢功能异常的患者通常具有较差的生存和复发情况。

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甲状腺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肿瘤,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些人可能误认为所有甲状腺癌都是预后良好的,其实不然。

当甲状腺癌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越来越多,如靶向治疗,那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晚期病人有用吗?靶向治疗是指特异性针对肿瘤作用的靶点起效果的抗肿瘤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化疗药相比,靶向治疗副反应更小,作用更加精确。

甲状腺癌晚期通过靶向治疗能够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缓解症状,延长生命。

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呈现阳性才会有效,如果患者盲目服药,可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

靶向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多数患者在服药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耐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较高,患者也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靶向治疗的患者,建议以中医治疗为主,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耐受。

中医治疗甲状腺癌不同于西医的只关注瘤体是否缩小,癌细胞是否被消灭等问题,中医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同时还能为患者补充元气,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另外对于适宜靶向治疗的患者,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缓解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减缓患者耐药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三联平衡理论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

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生存期

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生存期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疾病,近些年发病率有所上升,早发现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关键。

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靶向治疗就是近些年,比较新兴的一种,那么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的生存期有多久呢?说起靶向治疗,可能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临床上,一旦患上甲状腺癌,手术,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但是有些患者病情发展比较晚,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放化疗治疗效果较差,这时候医生也对病人说可以采取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那么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的生存期有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因为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都是不一样的,对靶向药的敏感度,耐受性都是不一样的,治疗效果肯定有所差距,在临床上,有些靶向药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会出现抗药性,患者体内肿瘤细胞重新找到切口转移生长,此时如果再继续靶向治疗也是徒劳,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除了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外,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癌理念先进,治癌效果也逐渐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帮助很多达到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中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在癌症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里才能上,应用广泛,获得众多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不仅症状得以改善,饮食恢复,体重增加,患者也过上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有的被判了几个月的生存期,生活不能自理,但是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管理指南计划书解读PPT课件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管理指南计划书解读PPT课件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处理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或停药;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指标;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与 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VS
副作用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腹泻、高血压等,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 施;对于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用药情况。
指在经过规范的碘-131治疗后,病 灶依然摄取碘能力低下或完全丧失, 导致病情持续进展的分化型甲状腺癌 。
分化型甲状腺癌
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是甲状腺 癌的主要类型,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 趋势。
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其中BRAF基因突变与碘难治性密切相关。
心理关怀与随访服务
为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关怀和随访服 务,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07
总结与展望
指南执行效果预期评估
提高诊治水平
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实施,预期能 够提高医生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 状腺癌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和
漏诊。
规范治疗流程
指南的执行将有助于规范治疗流程 ,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标准化、规 范化的治疗。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评价与实施
手术治疗指征及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
对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当肿瘤持续增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或远处转移时,应 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可选择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式,以 确保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放射治疗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技术进展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在精准度、剂量分布 和副作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调 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病例背景甲状腺肿瘤是发生在甲状腺细胞中的肿瘤,甲状腺是位于喉咙下方、气管上方的一个重要腺体。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良性甲状腺肿瘤较为常见。

本报告将分析一例甲状腺肿瘤病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病例摘要患者:张三,男,50岁。

主诉:颈部无痛性肿块,近期增大。

病史:患者3个月前发现颈部有一肿块,无疼痛、瘙痒等症状,近期肿块有所增大,遂来就诊。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颈部左侧可触及一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左侧叶一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病例分析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良性甲状腺肿瘤。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鉴别诊断1. 甲状腺腺瘤:为最常见的良性甲状腺肿瘤,通常呈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

2. 甲状腺囊肿:呈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无回声区。

3. 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较低,呈乳头状生长,边界不清,内部可见砂粒体。

4. 甲状腺滤泡状癌:呈滤泡状生长,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需进行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瘤性质。

2. 内分泌治疗: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的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3. 放射性碘治疗: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为弥漫性甲状腺癌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性碘治疗。

4. 分子靶向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可尝试分子靶向治疗。

预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复发。

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需定期复查,注意遵医嘱进行内分泌治疗。

预后与肿瘤类型、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

总结本病例为一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良性甲状腺肿瘤。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2018年版)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专家委员会基于 目前该领域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
果 ,结合 中国甲状腺癌的治疗现状 ,反 复讨论修 订后形成本共识 ,以期提高医师对 甲状腺癌靶 向 药物治疗相关不 良反应的认 知和管理 ,提 高患者 依 从性 ,最 终提 高靶 向治 疗疗 效及 安 全性 。为 便 于查 询 ,本共 识将 靶 向治疗 药 物相关 不 良反 应 分为 常见 不 良反应 、少 见但 严 重不 良反应 和 其他 不 良反应3大类 。分级均采 用美 国国立癌症 研究所不 良事件 通用术语标 准 (National Cancer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RAIR—DTC)广义上包括 :聚碘 能力丧失 或促 甲 状腺激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受 体表 达降低 的分化 型 甲状腺 癌 、未分化 甲状
腺癌及 甲状腺髓样癌 。由于RAIR—DTC对放射性
[关键词 ] 碘难治性分化型 甲状腺癌 :靶 向治疗 ;不 良反应 ;共识 DOI:10.19401 ̄.cnki.1007—3639.2018.07.012 中 图分 类 号 :R736.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3639(2018)07.0545.09
碘 难 治 性 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radioactive
替尼 、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 等4种 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用于晚期
甲状腺癌的治疗 。其 中,仅有索拉非尼获得了中
国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的批准 。具有 我 国 自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red with baseline
Sunitinib (SU 011248)
Sunitinib is approved through the FDA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or imitanib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索拉非尼是本类化合物中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可在抑制 R治疗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 二期临床研究结果36例,结果示治疗后3例PR,7例MR, 认为索拉非尼治疗放射性核素失败的患者疗效令人鼓舞, 并且耐受性好
Kloos R, Ringel M, Knopp M, et al. Significent clinical and biologic activity of RAF/VEGF-R kinase inhibitor BAY43-9006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 J Clin Oncol, 2006,24(18s)
范德他尼
范德他尼(Vandetanib) ZD-6474是一种合成 的苯胺喹啉化合物、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抑制和肿瘤生长转移有关的细胞信号通路 的多个因子,如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酪氨酸激酶
47%的病人需要减少剂量
不良事件:手足红斑、疹,骨肌疼痛,瘙 痒症,高血压,腹泻,疲劳,体重减轻, 口腔炎,秃发,腹胀,情绪改变等
2008年NCCN同意sorafenib临床进展或 有症状的碘抵抗的乳头状癌的治疗
阿西替尼Axitinib(AG-013736)
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同时具有选择性抑制VEGFRs
甲状腺癌的治疗靶点
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是靶向治 疗的基础
大多数甲状腺癌属单克隆基因选择的恶性 肿瘤,其中与甲状腺癌发病密切相关,较 具代表性的基因主要包括BRAF、RAS及 RET基因
BRAF基因
BRAF基因属于RAF基因家族,位于7号染色体, 编码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RAF丝/苏氨酸激酶位于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MAPK/ERK)途径的入口处, 它将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核内的转录因子相连接, 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这条途径的激活将导致 肿瘤的发生。
大约44%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约24%的甲状腺 未分化癌会发生BRAF基因突变。
RET基因
RET 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编码一种酪 氨酸激酶受体超家族的跨膜蛋白
此跨膜蛋白的胞内区包含有酪氨酸激酶区 域,胞内区所含的酪氨酸残基在受体及配 体结合后能自动磷酸化
RET 基因特异位点的点突变可以增强RET 蛋白的转化能力,激发酪氨酸激酶自动磷 酸化,诱导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过度以 致形成髓样癌
1. 95%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显著快速降低,平均降幅达70%. 2. 53%的患者病情稳定长达14-89周. 3. 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长达79周. 4. 23%的患者取得了长达14-89周的部分缓解,病情好转.
Phase II trial of sorafenib in advanced thyroid cancer Gupta-Abramson V, Troxel AB, Nellore A, Puttaswamy K, Redlinger M,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
Objective response
14% PRs, 67% SD and a 35% SD >6 months duration median PFS was 10 months 81% had decreased serum Tg concentrations during treatment as
95%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和70%散发性甲状腺 髓样癌是由RET基因突变引起
RET 基因的重排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关 系密切,是其特异性分子标志之一
RET基因5’端的跨膜区和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可与 不同异源基因重排形成RET/PTC基因,该类重排 使RET基因启动子改变,从而激活该基因
索拉非尼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
肿瘤的生成、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增 殖和肿瘤血管生成,Ras(GPT结合蛋白)/Raf信 号途径是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途 径 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 肿瘤生长 通过抑制几种与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有关的 酪氨酸激酶受体活性,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间接抑制肿瘤生长,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 ß(PDGFR-ß)和c-KIT原癌基因
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屈新才
近十年来,新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已 有的分子靶向药物也不断增加新的适应症。其中 比较重要的包括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曲妥珠 单抗治疗乳腺癌;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治疗白血 病;吉非替尼、厄罗替尼、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肺 癌;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和 大肠癌;索拉非尼治疗肾癌和肝癌;贝伐单抗治 疗肺癌、大肠癌;尼妥珠单抗治疗恶性神经胶质 瘤;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这类药物单用大 多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提高化疗或放疗的疗效, 已经有多种该类药物进入NCCN所制定的常见肿 瘤治疗规范。分子靶向药物无疑是临床肿瘤学前 进中新的里程碑。
根据基因重排位置的不同,目前至少鉴定出11种 RET/PTC基因
30%-4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以检测到 RET/PET基因重排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Sorafenib,BAY43-900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为
首个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即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 抑制剂
motesanib 93 patients with radioiodine-resistant, progressive DTC orally at a dose of 125 mg orally daily (Sherman et al. 2008)
Schlumberger et al. 2007
Like DTC,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do poorly, with a 5 year survival of <50% (Hundahl et al. 1998).
median survival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s <1 year.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open label phase II trial of motesanib in MTC,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progressive or symptomatic MTC 91 patients, 2% PRs ,47% SDs >6 months duration. median PFS was 12 months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的靶点治疗
吉非替尼Gefitinib(Irassa,ZD1839):是一种选择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受体激酶抑制剂,具有 高度选择性,通过阻止EGF刺激的EGFR自磷酸化和 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到而发挥作用。 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对于EGFR酪氨酸激 酶活性的抑制可妨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 加肿瘤细胞的凋亡,阻断EGF诱导的体外肿瘤的生长,临 床研究显示EGFR在正常及恶性甲状腺组织中均有高表达,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常提示预后不佳
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为德国拜耳先灵公司生产的一种口服多激 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的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继成功治疗晚期肾癌和 肝癌后,该药物应用在晚期甲状腺癌(不摄碘的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治疗 该研究接纳了30例不摄碘的甲状腺癌转移灶患者,进行了长达16周以 上的口服治疗,400mg ,2次/日。其结果显示
Motesanib(AMG 706)
Motesanib is a 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at targets the VEGFRs, PDGFR, and c-kit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phase II trial of
Goulart et al. 2008,Ravaud et al. 2008
Results are awaited for other ongoing phase II trials of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iodine-refractory DTC and metastatic MTC
Pennell NA, Daniels GH, Haddad RI, at al. A phase 2 study of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hyoid cancer: follow-up resultsof an open-label phase 2 tial. Clin oncol, 2007,25(18):6018
Cohen et al. 2008a
phase II study of sunitinib 37 patients with iodine-refractory progressive DTC PR in 13%, SD in 68%, progressive disease in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