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减压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减压培训培训课件

心理减压培训培训课件
2023
心理减压培训培训课件
目录
• 心理减压概述 • 减压技巧与方法 • 减压培训实施 • 减压培训案例 • 减压培训资源
01
心理减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理减压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减轻或缓解个体的负 面情绪、压力和紧张状态,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 量。
目的
心理减压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 高情绪调节结词
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
详细描述
情绪宣泄法是一种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情绪来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这种方 法可以通过与朋友或亲人聊天、写日记、参加体育活动等方式来宣泄情绪, 减轻内心的压力。
音乐疗法
总结词
通过听音乐来减轻心理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
详细描述
音乐疗法是一种通过听音乐来减轻心理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 过聆听舒缓的音乐来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人的心情。
学校心理辅导案例
总结词
及时、专业、系统
详细描述
某一高校学生因为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感到无法承受,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及时启动心理辅导案 例,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和疏导。同时,为了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学校还开展了 一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加强学生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的训练。
个人心理疏导案例
减压的必要性及意义
必要性
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心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等。因此,心理减压具有必要性,能够帮 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意义
心理减压的意义在于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和生 活质量。通过心理减压,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积极面对生 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同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视压力学会减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PPT讲座课件

正视压力学会减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PPT讲座课件






题 班 会 —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还有人说,“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有了梦想,就要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梦想。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压力图画
PRESSURE PICTURE
03 人生故事
LIFE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行动,能让人生放射光彩。陆游说: “纸上 得来终 觉浅, 觉知此 事要躬 行。” 还有人 说,“ 时间给 空想者 痛苦, 给创造 者幸福 。”有 了梦想 ,就要 付出行 动,用 行动来 实现自 己梦想 。

中小学心理课件23正视压力学会减压

中小学心理课件23正视压力学会减压

中小学心理课件23正视压力学会减压•压力来源与影响•压力应对策略•减压技巧与方法目录•校园心理环境建设•教师角色与责任•家长参与与支持01压力来源与影响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来源之一,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考试成绩作业负担学习方法大量的作业和课外辅导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娱乐,从而产生压力。

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产生学习压力。

030201学习压力与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如被排挤、欺凌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同学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如老师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让学生感到压力。

师生关系缺乏社交技能的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容易感到不自在和紧张,从而产生压力。

社交技能人际关系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符,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父母期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压力。

家庭环境家庭期望压力自我认知压力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

自我期望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便会产生挫败感和压力。

自我认同缺乏自我认同的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02压力应对策略0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非问题本身带来的压力。

01乐观面对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以更轻松的心态应对压力。

02自信心的建立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

积极心态培养时间管理技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压力积累。

优先级排序教会学生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减轻时间压力。

学会拒绝和说“不”鼓励学生学会拒绝不必要的请求和任务,避免过度承担压力。

积极自我暗示鼓励学生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增强抗压能力。

心理减压培训课件

心理减压培训课件

02
压力管理与减压技巧
有效的时间管理
总结词
时间管理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关键
详细描述
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避免时间不足和任务繁重带来 的压力和焦虑。有效的时间管理包括制定计划、优先安排任务、设置截止日 期等技巧。
积极的情绪调节
总结词
积极情绪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
详细描述
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积 极的情绪调节包括自我激励、放松技巧、情绪认知等。
详细描述
02 个人减压计划是减轻工作压力
、保持健康的关键。以下是一 些个人减压计划的建议
时间管理
03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设置优先
级,避免拖延和压力积累。
健康饮食
04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
度饮食和饮酒,注重营养均衡 。
健身运动
05 参加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如
跑步、游泳、瑜伽等,促进身 体放松和精神愉悦。
对压力和困难。
02
增强自我效能的方法
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接受培训、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等途径,逐步
增强自我效能。
03
增强自我效能的作用
增强自我效能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 2 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 对压力和困难,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催眠
03
自我催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智能减压方法
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音箱、智能照明等,享受智能化的生活体验,减轻压力。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来沉浸式体验,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心理减压课件.ppt

心理减压课件.ppt
专家建议二
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转换思维角度,以乐观态 度面对压力。
专家建议三
加强锻炼和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 缓解压力。
心得分享一
面对压力时,要勇敢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
心得分享二
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内心感受,有助于释放压 力。
心得分享三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调整心态和目标,以更好地 应对压力。
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的影响
01
02
03
04
生理反应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反 应,如头痛、失眠、胃痛、肌
肉紧张等。
情绪体验
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 易怒、情绪波动等情绪体验。
行为改变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拖 延、酗酒、暴饮暴食等行为改
变。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各种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
家庭与朋友的支持是减轻心理压 力的重要途径。与家人和朋友分 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可以获得
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定期与家人和朋友聚会,共同参 与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学会倾听 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增强 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专业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压力的有效治疗方法。咨询师通过提供指导和 支持,帮助个人识别和应对压力源,以及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入兴趣小组 、参与社区活动等,可以结交志同道 合的人,分享共同的兴趣和经验,增 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支持。
05
CATALOGUE
案例分享与讨论
个人压力应对案例
案例一
小王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 班,导致身心疲惫。通过学习心 理减压技巧,调整工作方式,逐

减压赋能-轻松前行心理课件精选全文

减压赋能-轻松前行心理课件精选全文
4
• 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紧张、焦虑和不知所措感。 • 这就是人们在压力缠身却又不知道如何应对时的感受。
5
02 压力纸飞机
———我们都一样
6
请每位学生将自己近期感觉到的压力事件 写在纸上,然后折叠成小飞机。 待老师发出统一指令后将飞机投向讲台。
7
❀其他压力事件
• ❀我没时间完成所有的作业 • ❀某些课总是讲得飞快,捡个
15
05 我的减压工具箱
16
应对压力我不怕
小组交流分享,当你面对压 力时,你是怎么调节的呢? 把它写在纸上。
17
合理宣泄法
18
认知重建(修整不合理信念)
旧有认知
重建认知
快要期末考试了,担心考不好 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必担忧,担忧
也没有用,专注于当下便能改变 未来。
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学不完, 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能把每一
寻求外部资源 编织一张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安全网: 家人、朋友、学校老师
24
应对压力积极转换单
写下你近期感受到的压力事件,并给予解决方案。
25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 人,而是在与压力共处中,善用生活的 压力成长自我的人!
26
感谢倾听
Thankyou my friend
27
我的减压工具箱
解决问题 而非逃避
重新评估:事情真的有那么糟糕么? 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尝试解决:实践行动
当问题暂时无法 解决时,要通过 身心调节方法安 抚自己,缓解压 力的伤害。
接纳现实(对于无法控制的顺其自然) 认知重建+调整预期和目标 合理宣泄情绪(画画,听听,动动) 身心放松法(呼吸放松、蝴蝶拍)
10
03 吹气球比赛

正视压力 学会减压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用版

正视压力 学会减压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用版
你的抗压力有多大?
A.轻便型脚踏车:压力承受能力50%。选择这项的人,通常来说无法 忍受自己承受过大的压力。不过这并不代表你丝毫不能承受压力,有 时候压力反而能够成为你的动力,让你达到心目中的目标。 B.电动脚踏车:压力承受能力20%。选择这个选项的朋友,你对于压力 可以说是非常敏感。在现实生活中,你绝对不允许也不会让自己承受 过大的压力。一旦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立即放弃是你不二的选择。
03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
动物操
如何减压的小秘籍
自我调节
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有效地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可减低同时展开 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或可在房间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减轻肌肉疲劳。
压力图画
有压力时怎么办呢? 其实不仅仅我们一个人感受到压力, 其他人也都有压力。
压力图画
请同学们按要求参与活动 请同学们画一幅画,能表示自己当前 状态或心情的一幅画,画好画请上传 家校本!
非常
感谢聆听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正视学习压力
学会减压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目 录 CONTENTS
01 压力气球
03 自我调节
02 人生故事
04 压力图画
01
压力气球
压力气球
你感觉到学习压力了吗?现在,就 请你们根据自己感受到的学习压力 的程度,把这些压力吹进气球里, 看看你们的压力有多大。
压力气球——网课压力表现
长期学习压力过大,你有可能会心情 烦闷、脾气差、注意难以集中、不愿 接触人,甚至是有时难以自控。
人生故事

心理减压ppt课件

心理减压ppt课件
❖ 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 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体会到压力。这些刺激事件包 括各种外界和内部的情形,称为压力源。
可编辑课件PPT
3
有压力一定是坏事么? 压力影响行为的规律

最高绩效表现


效 一般压力范围
压力不足, 懈怠无聊
压力超载, 燃料烧尽
压力水平
可编辑课件PPT
4
可编辑课件PPT
8
二、测试心理压力
❖ 这是一张静止的图 片, 你的心理压力 越大,图片转动越 快。
可编辑课件PPT
9
测试
❖ 这是一张图片,是静止的,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 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可编辑课件PPT
10
测试
❖ 心理压力越大,黑色小 点闪动得就越快 。
可编辑课件PPT
心理减压
可编辑课件PPT
1
课程内容
❖ 认识心理压力 ❖ 测试心理压力 ❖ 压力应对
可编辑课件PPT
2
一、认识心理压力
❖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心理受到威胁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 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环境的需求有相当的不平衡。
❖ 心理压力是你必须接受的生活变化或刺激。包括坏的变 化和好的变化,例如期盼已久的职位升迁对某些人来说 也是压力。
可编辑课件PPT
21
认知重整
◎A(触发事件)→C(结果:非理性的情绪、 生理或行为反应) ◎A(触发事件)→B(信念/认知/自动想法)
→C(结果--非理性的情绪、生理或行为反 应) ◎A→B→C→D(驳斥、正向内醒)→E(结果 --理性的想法、情绪、生理或行为反应)
可编辑课件PPT
22
压力应对的方式2:归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心理减压的一些原则 和做法: 和做法:
一是最好能消除“刺激源”。 二是回避(发生之前有准备或提前避开下一次的发生)或逃 避(中途离开)斗争的场面。 三是改变恶劣环境。 四是改变对事物和自身的认知评价。 五是培养健康的性格、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改变适应不良的 行为方式。 六是提高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和适应环境的应对能力。 七是适当运动、娱乐,转移或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八是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 九是采用一些积极和中性的“自我减压方法”。 十是求助于心理减压师,进行心理减压,这是排解心理压力 最好的办法。
2012-1-10 7
认知改变” (三)《小河淌水》—“认知改变”: 小河淌水》 认知改变
1、“认知改变减压法”(“认知改变疗 法 ” ) —— 如果说《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
来是心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诞生;那末,《认知 心理学》的创建就是心理学的第二个里程碑——发展 并走向成熟。笔者认为,“认知减压法”既是心理减 压的一种主要的方法,也是其它所有减压法的基础、 前提、先导或整合,至少是其它所有减压法的辅助方 法。如“行为减压法”是通过纠正人的外显行为达到 调适心理的目的,“精神分析”是把潜意识的东西调 出到“水面”上来再进行减压,“人本主义”强调以 人为中心;但这些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知。
心理减压训练课件
(之二) 之二) “人生减压” 人生减压”
2012-1-10
1
导语 一、我有压力
二、人生减压
三、婚姻减压 四、亲子减压 五、职场减压 六、社交减压
2012-1-10 2
二、人生减压
个阶段。 (一)人生的8个阶段。 人生的 个阶段 对心理减压的一些原则和做法。 (二)对心理减压的一些原则和做法。 小河淌水》 认知改变 认知改变” (三)《小河淌水》—“认知改变”。 体验快乐” 快乐体验 快乐体验” (四)“体验快乐”—“快乐体验”。 白日梦” 联想 欲望或理想在睡梦中实现。 联想—欲望或理想在睡梦中实现 (五)“白日梦”—联想 欲望或理想在睡梦中实现。 发泄” 宣泄 宣泄” (六)“发泄”—“宣泄”。 (七)“祈祷”—“自慰”。 祈祷” 自慰” 自慰 成功9因素 成败4归因 因素—成败 归因。 (八)成功 因素 成败 归因。 挫败承受力” 幸福延迟力 幸福延迟力” (九)“挫败承受力”—“幸福延迟力”。 祸不单行” 远近排序 分割承担。 远近排序—分割承担 (十)“祸不单行”—远近排序 分割承担。 十一) 放松训练” 自我暗示 以及“安全岛效应” 自我暗示” (十一)“放松训练”—“自我暗示”以及“安全岛效应”— “快乐岛效应”。 快乐岛效应” 快乐岛效应 十二) 自我实现”是人生理想或梦想追求在现实中的“ (十二)“自我实现”是人生理想或梦想追求在现实中的“亮 点”。 2012-1-10 3 参阅资料及问卷) (参阅资料及问卷)
2012-1-10 8
通俗地说,“认知改变减压法”的要点是端正或改变“导 致个体产生心理压力”的态度、体验和看法;因此,不在 于事物是如何发生、存在的,而在于如何看待这种发生和 存在。正像你现在听到的《小河淌水》——小河淌水哗啦 啦!你听到的是在歌唱?哭泣?吵闹?流淌?心情好的人 听到的是在歌唱,心情不好的人听到哭泣,心情烦躁、焦 虑的人听到吵闹,心情无所谓的人听到的是在流淌。积极 的看法可以使你产生良好的心态,当然良好的心态也可以 使你产生积极的看法。——听到歌唱,就是积极的看法和 良好的心态。 一个人改变不了事物的已经发生或存在,但可以改变自己 对“已经发生或存在”的看法,进而调整对此的行为或者 把不快乐的事转换、体验成快乐的事,这就是“认知改变 减压法”的妙处。
2012-1-10 5
分法之二—— 分法之二
1、“受精期”(即“怀孕”)。 2、“胎儿期”(0—10个月)。 3、“婴幼期”(出生—3岁)。 4、“儿童期”(或叫“学龄前期”,3—6岁)。 5、“学龄期”(6—7岁,有的提法是把6—12岁定为“小学生期”)。 6、“少年期”(7—14岁)。 7、“青春期”(12—14—16—18岁)。 豆蔻年华、含苞待放、“花季”、“青苹果”,是个性发展开始成熟的时 期。 8、“青年期”(18—25—35岁)。 是人生求知、求职、求爱的关键时候。往往三者一齐来。有人兼而得之, 有人顾此失彼。 9、“壮年期”(25—35—45岁)。 原始积累的阶段。 10、“中年期”(45—65岁)。 事业有成,自我实现,开始退休。 11、“老年期”(65岁以上:老年初期65—75、中期75—90、后期90以 2012-1-10 上)。 6 调适心态,力所能及地做些“利他”和社会公益事情,注重精神收获,乐
(一)人生的8个阶段: 人生的8个阶段:
生理或人生经历走到每个阶段,都会 有“体内应激源”发生即都有来自体 内刺激(如“青春期”的“逆反”、 “中年期”—“更年期”的“无名火”) 的各种压力。对事先能够预测得到的 “体内应激源”如果处理得妥当,就 能较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否 则,就会产生严重压力甚至出现一些 心理疾病,干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和 谐的生活。
2012-1-10 15
①他欠债不还,是留着钱给自己买棺材。 ②是“前世的我”欠了他的。 ③让后世他变牛做马还我。 ④他会遭报应的。 ⑤他将受到良心所指,非正常死亡。 ⑥我财去人安,花钱买个教训。 ⑦也许那笔钱本不是属于我的。 ⑧塞翁失马,安知祸福……
2012-1-10 16
(四)“体验快乐”—“快乐体 体验快乐” 快乐体 验”:
1、我们可以先把人的心态或情绪分成三种: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 “情绪”——有时又叫“心情”,是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的体验。正面如手舞足蹈,负面如暴跳如雷。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等消极的情绪能消耗人的“生命能量”,甚至伤害心脏。“伤痛言语” 用得过多,会杀死躯体许多细胞,谓之“自身中毒”。反之,情绪过度 高涨、激昂,也会伤神到伤身。一个人没有情绪,那是“行尸走肉”; 情绪过激,便是有了心理问题。最好是情绪相对平稳,当然这是从心理 健康角度而言;如果因愤世嫉俗、见义勇为、刚直不阿、争鸣是非、坚 持原则、捍卫正义和真理,而引起情绪的不平稳,则又是做人角度的问 题了。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 “情绪”,通常往往指“负性情绪”。其实“情绪”是个中性词,也有 “良性情绪”,如热情、愉快、乐观、明朗、奋发向上等。 2、“体验快乐”,是专找或留住快乐,赶走或忘记苦恼;“快乐体 验”,是以积极、良性的心态,去寻找、创造、积累快乐,即使遇到不 快乐的事也可以当成、看成、理解成、体验成是快乐的事,这又高了一 层境界。 2012-1-10 17
2012-1-10 12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认知障碍”,如以 下几点: ⑴“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⑵“光晕效应”(对毛主席无限崇拜就是光晕或叫晕轮效 应,以偏概全,一见钟情,一坏百坏,一俊遮百丑)。 ⑶“定势效应”(刻板效应,如认为北方人豪爽,上海人 精明,乡下人如何,城里人如何,不要相信河南人)。 ⑷“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如:嫉妒-固执-挑剔-勤奋聪明→他是个嫉妒之人;聪明-勤奋-挑剔-固执-嫉妒→他 是个聪明之人)。 ⑸“近因效应”(最后印象,如有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现 在才把你看透,想不到你早就骗我)。 ⑹“角色固着”(个人的言行过于拘泥特定的角色,如有 的老师回家对妻子、子女说话还是老师的腔调)。

2012-1-10
9
2、“认知失调论”—— 、 认知失调论”
意思是说,一个人产生心理压力,是因为不能正确、现实地 对待“应激源”特别是社会“应激源”。如对同一个消极或 恶性的社会“应激源”, ⑴不同人的不同“感知”:①感到非常适应不了,②感到一 般的不适应,③感到无所谓。 ⑵不同人的不同“思维”:①越想越窄、越气愤,②“转移” 去想别的事,③去直面、承受、适应、习惯它。 ⑶不同人的不同“认知”:①正确、现实地认识,②正确但 不现实地认识,③不正确也不现实地认识。 ⑷不同人的不同“行为”:①改变而没有改变得了却还要 “拿着鸡蛋碰石头”,②改变或消灭了“应激源”因而消除 了心理的不适应,③避开它也就不存在了心理的不适应。 其中,有些“感知”、“思维”、“认知”、“行为”是失 调的,而“不正确也不现实地认识”又是典型的失调。
联想—欲望或理想在 (五)“白日梦”—联想 欲望或理想在 白日梦” 联想 睡梦中实现: 睡梦中实现:
1、“白日梦”(“幻想”)——大白天做梦,专想好事, 甚至把过去的美事加以夸张,可打破时空,随意组合,进 行自我欣赏甚至自我陶醉,以求自我安慰。可回到过去, 也可超越现在去到未来,同过去、未来的人打交道。也可 让无意义的东西变成有意义、有趣的东西。“心想事成” 就是在做“白日梦”。 2、“联想”、“想象”——在感知、记忆、思维的基础上, 头脑中加工形成的一种新形象。可产生理想或幻想。理想 的前提或基础是想象,人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前 进的目标或方向。理想过高即“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 反差过大,最终实现不了,成了幻想。但幻想可以通过 “白日梦”和睡梦去“实现”。
2012-1-10
11
由此可总结出作为医院、医生这种“应激源”的3种情况: 一是正常或中性的刺激,却引出不正确的认知,并导致 消极、不适的情绪; 二是不正常或恶性的刺激,引出正确的认知,但也导致 消极、不适的情绪; 三是积极的刺激,引出正确的认知,并导致积极、相适 应的情绪。 对前两者,要求个体既然要改变或调整不适的情绪,— —不能改变或不能消灭不良的“应激源”;这就要求改 变或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异常的信念或歪曲的思维方 式,只要异常的认知克服了即认知端正了,就产生适应 性、平稳性的情绪或解除心理的压力,进而就会对中性 或不良的“应激源”看得惯、想得通、变通地对待或客 观相处,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2012-1-10 10
3、举例剖析—— 举例剖析
当今一些人对医院的认知及对医生看病行为的心态: ⑴有人(如小孩因为害怕打针)认为是“可怕的场所”。 ⑵有人(老年人看到太平间)认为是进入“坟墓之门”。 ⑶有人(一般人)认为是“救死扶伤”(指医院的确做到 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地方。⑷有人(被医院“稳 准狠”宰过没商量的病人)认为是“一切以病人兜里的钱 为中心”的“屠宰场”。 ⑸有人(遭遇医德差、医术低、不负责任医生的住院病人) 非常气愤地说:“就是健康的人也能住出病、气出病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