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围 城》读 后 感
昆承中学初一(6)班 吴文心
前不久,我拜读了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全书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中心,对其的经历作了详细描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体来说有三点:一、比喻多;二、讽刺批判的尖锐;三、发人深省。
第一点是比喻多。
有人做过统计,全书共有200多处比喻句。不仅多,而且精。字字珠玑,读后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比喻对于体现各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这句话就形象地写出了孙太太的多愁善感,经不住打击。又如"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都烧红了。"一句,运用夸张的写法,描写出方鸿渐当时的气愤,足见其火气之大。再如"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这句话,写出了方鸿渐此时内心的不平衡,以及他烦躁的内心世界。总体来说,这些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第二点是讽刺批判的尖锐。
全书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社会人物之间的纠葛,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人们的贪婪心理,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不公的现象,让人在一笑中又体会到作者的无奈。在书中,有些人的行为令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因为这是作者运用了暗讽来调侃他。
第三点是发人深省。
小说第一章中说,方鸿渐出国留学,对文凭是深恶痛绝,但没有的话就不好向父亲交代,于是便伪造了大学的博士学位。书中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学生为了一张文凭,寒窗苦读数十载,有了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毕业后却并无出路。不得不让人怀疑文凭的作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高学历,可选出来后,却发现其人并无真才实学,当时是找枪手代考出来的假文凭。枪手其实是考试的衍生品,足见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现在人们对于教育的态度是越来越严肃、重视,可是却没有过多地思考后果。教育固然重要,可知识始终是前人的,照本宣读并无大益。重要的是创新精神。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来获取新的知识,这才能使人类不断进步。人们在进行教育的同时,难道不也应该思索事物的利与弊吗?
总而言之,《围城》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大家去阅读。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

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