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口腔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与食物消化、嚼食和语言等相关的生理过程。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对于维持口腔健康、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一、口腔解剖结构口腔是以牙齿为基础的一个复杂结构,包括口腔腔、口腔腔壁、口腔腔底和口腔门等部位。
口腔腔是口腔的中心空腔,分为上下两腔,分别与鼻腔和咽腔相连。
口腔腔壁由上颔骨、下颌骨、颊粘膜、舌、唇等组成,是口腔的衬壁。
口腔腔底包括舌骨、舌肌、喉咽顶、颊垂等结构,起支持、固定和调节舌头和颊粘膜的作用。
口腔门指的是口腔进出的通道,包括唇、颌、舌、腭等组织。
在口腔内,牙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通过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固定于颌骨上。
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等。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最外层,具有很高的硬度,能够保护牙齿免受外界刺激。
牙本质是位于牙釉质下的组织,包括牙质和牙本质管道。
牙髓腔是牙齿中心的空腔,内部含有神经和血管,对于牙齿的感觉和营养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口腔生理过程1.食物消化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个环节。
在进食过程中,牙齿的咀嚼作用能够将食物细碎化,并与唾液混合。
唾液中含有酶类,如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够开始食物的化学消化。
同时,口腔内的牙齿和舌头的运动也能够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混合程度,促进消化酶的作用。
通过这一过程,食物得以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2.咀嚼和吞咽咀嚼是口腔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牙齿的咀嚼运动,食物被细碎化,便于消化和吸收。
同时,咀嚼还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湿润度,增加进食的舒适感。
咀嚼过程在牙齿、颌骨和面颊肌等结构的协同作用下完成。
吞咽是将口腔内的食物经过咽喉进入食管的过程。
吞咽过程中,喉咙的运动可以关闭气道,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而引发窒息。
同时,喉咙肌肉的收缩也能够推动食物进入食管,促进消化的进行。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3.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3.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讲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3. 讨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2. 案例分析或实例讲解的准确性。
第二章:口腔硬组织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熟悉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通过实例讲解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讨论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评估方式:1. 观察图片和模型展示的理解程度。
2. 实例讲解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口腔软组织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熟悉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通过实例讲解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讨论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评估方式:1. 观察图片和模型展示的理解程度。
2. 实例讲解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口腔黏膜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指对于口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它包括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口腔解剖生理学进行探讨。
一、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是指人体口腔内部的空腔,由口腔前部的口腔门、口腔上颌和下颌骨、颊部、唇、舌、牙齿以及口腔后部的咽部组成。
口腔内部还包括牙龈、牙齿、舌苔、舌头、颊粘膜、口腔黏膜等。
二、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咀嚼、吞咽、唾液分泌、语音发声等。
咀嚼和吞咽是口腔内的基本生理过程,而唾液则是口腔内的一种重要分泌物,它能够帮助食物的消化,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
此外,口腔内的舌头和口腔黏膜也是语音发声的重要器官。
三、口腔内器官的功能口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保护口腔黏膜和维护面部外貌。
舌头是掌握语言的重要器官,它能够识别口腔内的味道、分泌口腔内的唾液、帮助咀嚼和吞咽等。
而唾液腺则是分泌口腔内的唾液,帮助消化和保护口腔黏膜。
四、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包括口腔内的血液循环、神经调节等。
口腔内的血液循环主要是指口腔内的血液供应和回流,它能够维持口腔内的正常代谢。
神经调节则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口腔内的器官进行调节,维持口腔内的正常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对于口腔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它包括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等方面。
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和口腔疾病的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和牙齿结构的解剖

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和牙齿结构的解剖口腔解剖学是研究口腔组织和牙齿结构的解剖的学科。
通过对口腔和牙齿的结构、组织和功能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口腔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口腔组织和牙齿结构的解剖。
一、口腔组织的解剖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内最外层的一层组织,它覆盖在口腔骨组织表面。
口腔黏膜具有光滑、湿润和柔软的特点,能够保护口腔组织免受外界刺激。
2. 唇腭及颊腭黏膜唇腭及颊腭黏膜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位于口腔内侧表面。
它们覆盖在牙龈、颊粘膜和颊粘膜骨组织之间,具有保护和固定牙龈、颊粘膜的功能。
3. 牙龈牙龈是坚固的红色组织,位于牙齿颈部和牙槽骨之间。
它紧密地贴合在牙齿颈部,起到保护牙齿根部以及支持牙齿稳定的作用。
4. 舌舌是位于口腔内的肌肉组织,由肌肉、腺体和黏膜组成。
舌的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咀嚼、吞咽、咀嚼和发音等。
5.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主要分布在口腔内的软组织中。
唾液腺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它们分泌唾液,维持口腔的湿润和消化功能。
二、牙齿结构的解剖1. 牙齿的分类牙齿可以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类型。
乳牙是出生后生长的牙齿,主要用于儿童的咀嚼和发音。
恒牙是成年人长出的牙齿,包括前牙、犬牙和磨牙等。
2. 牙齿的构成(1)牙冠:牙冠是牙齿的可见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组成。
牙釉质是牙冠的最外层,是最坚硬的组织,能够保护牙齿免受外界刺激。
牙本质是牙釉质下面的一层组织,比牙釉质稍软一些,主要功能是为牙冠提供支撑。
牙骨质是牙本质下面的组织,主要由牙骨质细胞和牙骨质基质构成,能够为牙齿提供营养和支持。
(2)牙根:牙根是牙齿的不可见部分,位于牙龈下的牙槽骨内。
牙根的外层是牙根质,它比牙冠的牙本质更软一些。
牙根质主要通过根尖的根管与牙周组织相连,起到固定和支撑牙齿的作用。
3. 牙周组织的解剖(1)牙龈:前文已经提到,牙龈位于牙齿颈部和牙槽骨之间,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
解剖学中的口腔解剖学

解剖学中的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口腔内部的各种结构以及其功能。
口腔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部位,不仅是食物的进入通道,还与呼吸、发音等有着密切关系。
深入了解口腔解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口腔的整体解剖口腔由牙齿、牙龈、舌、颊、口腔黏膜等组成。
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们通过根牙膜与上下颌骨相连接。
牙齿上方是牙龈,这是覆盖在牙齿周围骨齿槽内的粘膜。
舌头是口腔中的一个肌肉组织,起着咀嚼食物、控制发音等重要作用。
颊是口腔的两侧壁,由颧脸部的颊肌组成。
口腔黏膜覆盖在口腔内部的各种结构表面,并与唾液腺、舌乳头等相连。
二、牙齿的解剖结构牙齿分为恒牙和乳牙,每个牙齿都由牙冠和牙根组成。
牙冠是牙齿可见部分,一般有釉质、象牙质和牙釉质组成。
牙冠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有上切牙、下切牙、尖牙、前磨牙、小臼齿和大臼齿等。
牙根则负责把牙齿固定在骨齿槽内,通常比牙冠长,根尖与根尖孔相连。
牙齿的解剖结构还包括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髓腔。
牙本质是位于牙冠和牙根表面的硬组织,结构致密且坚硬。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负责保护牙齿。
牙髓腔位于牙齿的中央,内部充满牙髓,包括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
三、口腔的生理功能口腔不仅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呼吸系统和声音产生的重要器官。
在消化过程中,口腔起着咀嚼、把食物变成容易咽下的小颗粒,并与唾液的混合帮助打湿食物的作用。
此外,唾液还含有酶类物质,对食物中的淀粉进行消化。
口腔也参与呼吸过程,通过舌头的活动、颊肌的收缩等帮助控制气流的进出。
此外,口腔的结构和舌头的运动对发音有着重要影响。
舌头的位置和形态会改变空腔的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四、口腔解剖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口腔解剖学与颅底解剖学、颌面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颅底解剖学研究头颅底部的解剖结构,包括颞骨、颈椎、蝶鞍等与口腔解剖有关的骨骼结构。
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和面部的外科疾病和手术治疗,需要对口腔解剖有深入了解。
口腔解剖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口腔解剖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口腔解剖学是研究口腔及其相关组织的学科,通过对口腔内部结构的解剖学描述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
本文将对口腔解剖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对口腔内部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1. 牙齿:口腔中的牙齿是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的。
牙冠是指可见于牙龈以上的部分,牙根则隐藏在牙龈和牙槽骨之中。
牙齿通常分为前牙、后牙和拔牙,每一组牙齿都担负着不同的咬合任务。
2. 牙齿的种类:人类的牙齿有四种类型,即门牙、犬牙、前臼齿和智齿。
门牙(又称切牙)位于口腔前部,用于切割食物。
犬牙位于门牙两侧,形状尖锐,用于咬碎和撕裂食物。
前臼齿和智齿位于犬牙之后,用于咀嚼和研磨食物。
3. 牙齿结构: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周组织构成。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硬组织,具有很高的抗酸和抗磨损性能。
牙本质是位于牙釉质下面的组织,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
牙髓位于牙齿的中央,主要由血管和神经组成。
牙周组织则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提供支持和保护牙齿。
4. 齿列:齿列是指口腔中所有牙齿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方式。
正常成人的齿列包括32颗牙齿,恒牙(成人牙)和乳牙(儿童牙)按照一定的位置和数量排列,以完成正常的咬和咀嚼功能。
5. 齿列偏颇:齿列偏颇是指牙齿在排列和咬合位置上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齿列偏颇问题包括拥挤、错颌、前突和反颌等。
齿列偏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咬合功能和口腔健康,所以及早进行矫正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6.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和牙周膜)健康的疾病。
常见的牙周疾病有牙周炎和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的炎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恶化为牙周病,导致齿槽骨逐渐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7.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部腔壁被覆的一层软组织,可分为颊黏膜、舌黏膜、咽黏膜和牙龈黏膜等。
口腔黏膜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口腔组织、吸收和分泌物质等。
8. 唾液腺:口腔内唾液腺分为三对大唾液腺和多对小唾液腺。
口腔解剖生理学_图文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 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 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 门。
解剖外形标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为牙冠、腭、舌 及口底的外形。
口腔的组织器官
唇 (lips)
分为皮肤、肌和黏膜三层。 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 毛囊,为疖痈的好发部位。
颊 (cheeks)
淋巴组织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神经
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第五对脑神经,为脑神经中最大者。 主管颌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 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
颌支、下颌支
主要运动神经:面神经
面神经( 第Ⅶ对脑神经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 ,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颈阔肌等
涎腺
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 腺,及多个小黏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支穿
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上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于舌
等。 自然皮肤皮纹:向不同方向形成天然的皮肤皱纹
。 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导致颜面畸形和功能
障碍。 疾患容易波及毗邻部位:如颅内和咽喉部等
第二节 口腔
以牙列为界 口腔前庭(vestibule of
mouth) 固有口腔(proper cavity of
mouth)。
*口腔前庭
肌肉
因功能分咀嚼肌群与表情肌群
人体解剖学中的口腔结构

contents
目录
• 口腔概述 • 牙齿 • 唇和颊 •舌 • 唾液腺 • 口腔疾病与预防
01
口腔概述
口腔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面 部中央,由上唇、下唇、颊、舌、腭 等结构组成。
功能
口腔不仅是消化道的入口,还具有呼 吸、发音、语言交流等功能。
口腔的解剖位置
详细描述
唇和颊的解剖结构包括皮肤、肌肉、粘膜等组织。皮肤是唇和颊的外层结构,具有保护、感觉等功能 。肌肉是唇和颊的运动结构,能够使唇和颊产生运动。粘膜是唇和颊的内层结构,能够分泌唾液,润 滑口腔。
唇裂和颊裂
总结词
唇裂和颊裂是唇和颊部位的先天性畸形,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
详细描述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上唇部的裂开。颊裂也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脸颊部位的裂开。唇裂 和颊裂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修复手术通常在患者出生后不久进行,以恢复患者的 正常外观和功能。
04
舌
舌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舌是人体口腔中的一个重要器官,由肌 肉和骨骼组成,具有多种功能。
VS
功能
味觉、咀嚼、发音、吞咽、辅助呼吸等。
舌的解剖结构
舌骨
舌的骨骼结构,支撑舌的形态和位置。
舌肌
舌内部的肌肉,控制舌的运动。
舌黏膜
覆盖在舌表面的黏膜,具有感受味觉和保护 舌的作用。
舌系带
连接舌与口腔底部的组织,影响舌的运动和 发音。
切牙、尖牙、磨牙等,用于咀嚼 食物。
腭
硬腭和软腭,分隔鼻腔和口腔, 具有保护作用。
02
牙齿
牙齿的种类和功能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颌面颈部解剖
• • • • • • • 上颌骨 外形 一体四突, 结构特点 一突 一窦 三支柱 一体:上颌体 四突: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上颌体: 1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眶下孔向后、 上、外方通入眶下管 2翼腭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 窦裂孔、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 2)额突: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腭突:构成硬腭。 4)牙槽突:牙槽骨弓
• 5上颌尖牙 • 唇面 外形高点 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 • 牙尖 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四嵴为唇轴嵴、舌轴 嵴、近中牙尖嵴和远中牙尖嵴,汇合成牙尖顶。近中牙尖 嵴短,远中牙尖嵴长,牙尖顶偏近中。 • 6上颌前磨牙((上4 特有 -- 有近远中沟))** • 颊面——外形高点在颊颈缘处。颊尖略偏远中 • 舌面——舌尖较颊尖短小,偏近中。外形高点在舌面中1 /3处。 • 领面——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近中沟 • 颌面——近中沟越过近中缘至近中面,远中沟止于远中 边缘嵴。颌面6边型。
第二单元 (牙合)与颌位
1.乳牙(牙合)特点> 2.5~4岁期间的乳牙(牙合)特征: 1)牙排列紧密而无明显间隙; 2)切缘及(牙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尚无显著磨耗; 3)乳牙位置较正; 4)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 5)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平齐末 端),成一垂直平面
• 2 4~6岁期间的乳牙(牙合)特征: •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 2)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 • 3)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 前方(近中); • 4)随下颌升支发育,深覆(牙合)减小。
颌位
• 【正中颌位】(COP)=【牙尖交错位】(ICP)=【牙位】 • 牙尖交错位时下颌骨相对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 【正中关系】=【下颌后退位接触位】(RCP)=【韧带位】 • 牙尖交错位下颌向后下移动1mm,髁状突位于下颌窝的 • 最后位。(生理的最后位,肌肉和韧带最放松的位置) • 【长正中】---下颌后退接触位向前1MM • 下颌息止位(mpp)=下颌姿势位=息止颌间隙=肌位 • 【息止颌位】不咀嚼,不说话,不吞咽,下颌的位置 • 【垂直距离】鼻底到颏下点的距离。
• • •
上颌窦与牙根尖的远近关系
6 7 5 3
1)上颌纵颌曲线——又名(补偿 曲线) 链接----上1,2切缘---上3牙尖---上 4,5颊尖--上6,7近远中颊尖----上 8远中颊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 线。 特点:前段平(1--6近颊尖),后段 从上6近颊尖开始向上弯 ‘2)下颌纵颌曲线——名(Spee曲 线) 链接---下1,2切缘---下3牙尖---4,5 颊尖----6,7,8近远中颊尖形成凹 向上的曲线 特点:切牙段较平,尖牙起逐渐降低, 下6远颊尖最低,往后又逐渐升起。
• • • • • • • • • • • • • • • • •
1 根尖孔----位于根尖较多(57%),旁侧较少(43%),其中以舌侧最多,其余依次 为远中、近中和唇、颊侧。根管最狭窄处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约1mm处。 2 生理性牙根-----最狭窄处。 解剖性牙根-----距根尖孔1mm处 3 双根管 根管类型 百分几率 下1 唇舌双管 4% 下2 唇舌双管 2% 下3 唇舌双管 4% 上4 单根单管 (双管双孔 或一孔 ) 28% 上4 单根双管(根分而复合 ) 31% 上4 双根双管 14% 上5 单根单管 (双管双孔 或一孔 ) 20% 上5 单根双管(根分而复合 ) 17% 下4 5 唇舌双管 17% 下6 近中根双管 87% 下6 远中双管 46% 下7 近中根双管 64% 下7 远中双管 18%
安氏分类 • 1安氏Ⅰ° == 正中关系 • 上6 近颊尖 对 下6颊沟,上6近舌 对 中央(窝 ) • 2安氏 Ⅱ° == 远中关系 上6在下6近中 (5.6间) • Ⅱ° 1类 上前牙唇倾 • Ⅱ° 2类 上前牙舌倾 • 3安氏 Ⅲ° == 近中关系 上6在下6远中 (6.7间) 尖牙接触 • 上3牙尖 对 下3 远中 唇斜面 • 下3 对 上3 近中 舌 • 鼻翼耳屏线 是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 想连线,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 15°。牙列缺失后,常参考该线来确定(牙合)平面,以 恢复牙列及咬合关系。
•
• 3)副沟: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都称为副沟, 其形态不规则。 • 4)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 5)点隙: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汇合处所形成 的点状凹陷 • 6)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 界处为发育沟
• 3上颌中切牙 • 唇面 外形高点 颈1/3处。 • 舌面 颈1/3处 • 近中面 切1/3靠近切角。 • 远中面 远中面 切1/3离切角稍远 • 4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 领面远中接触区-—— • 近中:——切角 • 远中——切三分钟之一与中三分之一
• 2.覆盖与覆(牙合)关系 • (1)覆盖=超(牙合),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 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 正常<3mm • <3mm者为Ⅰ°深覆盖; • <5mm者为Ⅱ°深覆盖; • <7mm者为Ⅲ°深覆盖。 • 反颌--有时由于发育异常,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 上颌切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 后牙的颊侧,则称为反覆盖。
• 1 , 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约1mm。 • 2 , 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舌侧 壁,其次为髓室顶。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 次为髓室顶和侧壁 • 3 , 上6有斜嵴 下4有横嵴 下5多见畸形中央 尖 • 4,下4最易测穿 • 5 ,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相距较 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
• 13.乳前牙特点如下: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 • 1)上颌乳中切牙:宽冠宽根是该牙的解剖标志。 • 根尖向唇侧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 • 2)上颌乳尖牙 • 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牙尖偏远中,与恒尖 牙相反。单根细长,根尖偏远中并向唇侧弯曲。 • 3)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形态不同任何恒牙 • 4)下颌第二乳磨牙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 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
8 下颌第一磨牙 颊面 外形高点在 颈1/3。 舌面 中1/3处。 邻面 接触区; 近、远中面的接触区均在近(牙 合)缘偏颊侧。 • (牙合)面:355 1)3个点隙 (中央点隙、近中点隙和远中点隙 ) 2)5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 远中舌尖,)远中尖最小 • 3)5条发育沟: (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 中沟 ) • • • •
• 咬合(建立)期——6个月~2岁半 • 乳牙(牙合)期——2岁半~6岁 • 替牙(牙合)期——从6~12岁,暂时性错(牙 合) • 恒牙期 ——12岁以后 • 第二恒磨牙约在12~14第三恒磨牙约在17~21岁 之间萌出, • 上颌近中倾斜度 2>3>1 • 下颌近中倾斜度 3>2>1
1纵颌曲线(称Wilsonnn曲线)
【正中(牙合)】-----牙尖交错颌 上、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咬合,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 触关系。当牙尖交错(牙合)的下颌位置对于颅骨处于正 中时,牙尖交错(牙合)。此时前牙轻接触,后牙紧接触 牙尖交错(牙合)特点: 除下1与上颌8外,其余一对二。 牙尖交错(牙合)生理意义 1。面积最大 2。合力分散 3。短时间个别牙不发生移位现象。 4。上3牙尖 对 下3牙尖 远中唇斜面及远中缘 5。上6 近颊尖 对 下6 颊沟。 6。下6 近颊尖 对上 5.6之间 的 外展隙
口腔解剖学
口解要点,考点,重点
第一部分牙体解剖
• • • • • • • 考点 1牙冠牙根牙颈的临床和解剖的概念 2萌出顺序: 上颌:6-1-2-4-3-5(5-3)-7-8 下颌:6-1-2-3-4(4-3)-5-7-8 全口顺序:6-1-2.下3-4-5上7-8 易考点 1)【结节】的定义 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是牙 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2) 【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 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 易考点 9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形态相似,其特点为: • 1)牙冠比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 近中切角锐,远中切角圆钝。 • 2)近中邻面平大,接触区近切角,远中邻面 小而突,接触区稍离切角。 • 3)牙根形扁,较下颌中切牙稍长,根尖偏远 中。
• 10,下颌第一前磨牙:(横嵴特有,前磨牙中体积最小) • 1)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横嵴,将(牙合)面分 为较小的近中窝和较大的远中窝。 • 2)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牙合)缘偏颊侧 • 颊尖与舌尖高度相近,(牙合)面发育沟大致有 • 3)三种形态:H型、U型、Y型。二尖型的发育沟多为H 型和U型,三尖型多为Y型。 • 下颌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多见,下4和5颏孔的位置 • 11下颌第一磨牙。 • 呈“田”字形,无远中尖。
• (2)覆(牙合): • 复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 正常 上前牙 盖 下前牙 唇面切 < 1/3 • Ⅰ° 上前 盖 下前 中 1/3以内者。 • Ⅱ° 咬在 颈 1/3者; • Ⅲ° 超过 颈 1/3者 【锁颌】正中颌时 上后牙 舌尖 咬在下后牙 颊尖的颊侧 【反锁颌】 下后牙 舌尖 上后牙 的颊侧颊尖 【切道】:指在咀嚼过程中,下颌前伸到上、下颌切牙切 缘相对后,在 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过程中,下颌前牙切缘所运行的轨道。 【切道斜度】:是指切道与(牙合)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 覆盖-------(切导斜度)--------反比 覆颌--------(切导斜度)-------正比
7上颌磨牙6 颊面 外形高点 在颈1/3处, 舌面 中1/3处。 邻面 (牙合)1/3处。 近中——接触区靠 (牙合)缘偏颊侧 远中—— 接触区靠(牙合)缘中1/3处。 颌面 1) 近中舌尖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 舌尖 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上7腮腺导管口) 2)斜嵴——远中颊尖三角嵴 与近中舌尖三角 嵴 在(牙合)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 3)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4)由斜嵴将窝分为近、远中窝,近中窝较大----又称中央窝 5)有三条发育沟颊沟、近中沟和远中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