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意义与可能

合集下载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城镇化进程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城镇化进程扩大了旅游市场规模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出行的能力和意愿。

城镇化进程扩大了旅游市场规模,使得旅游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之一。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大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二、城镇化进程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使得城市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城市旅游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还包括了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

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旅游产业迎来了多元化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城市旅游的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满足了人们对旅游品质和体验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三、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旅游业的技术创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旅游业的技术创新,让旅游更加便捷智能化,提升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如今,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预订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更加便捷高效。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旅游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城市的旅游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包括导游、酒店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城镇化进程提升了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催生了旅游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培训体系的完善。

年轻人通过就业或创业参与城市旅游业,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在北京国际城市旅游合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在北京国际城市旅游合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在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合作交流会上的发言2011-06-18 来源:新闻与信息化处作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城市旅游发展问题。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发展”。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北京---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长期以来,北京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

北京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与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把旅游业打造成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城市定位,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

北京有享誉世界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也有极具现代气息的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遗产;有朴实自然的百姓生活,也有时尚高雅的商务及休闲娱乐场所;您可以在原真性与国际化交织的胡同小道流连,也可以在节次鳞比的现代建筑中徜徉;您可以品尝到汇聚中国各地的风味美食,还可以领略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舞蹈等精神盛宴。

这些构成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性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商务、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北京又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国际客运中转站,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

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44.3%;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5亿人次,同比增长34.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你这篇文章写的是十多年前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请调整2.摘要要简洁,关键词3-5个;3.要多看些类似的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你的论题,提出自己的见解!4.个别词句需仔细斟酌5.个别资料过时,现在已经是“十二五”,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需更新!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旅游管理093班从阳)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国际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以及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讨论我国旅游业当前出现一些的问题,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并综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打破陈旧观念,加强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合理的商业模式,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深改革开放程度,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以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确合理地发展我国的这个朝阳产业----旅游业,使我国的旅游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走入不该走入的困惑区,让旅游业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的文明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政府主导;第一个中国旅游日;新兴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西部大开发;假日旅游;工业旅游;挑战一、我国旅游业面临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一场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在接待对象上从过去的半封闭式转为向世界全面开放;在产业规模上,从少数几家旅行社、高档宾馆、餐馆,发展为由饭店业、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教育、宣传出版等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在旅游经济的所有制构成上,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转向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股份、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并存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在旅游文化体系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活动质量的提高,旅游文化内涵逐渐加重,旅游活动的文化信息量日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管理体制上,从政企合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向政企分开的市场经济型管理转变;在国际联系上,从过去的隔绝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从坐等海外游客上门转向主动出门宣传促销、组织招揽;中国旅游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开放政策的推动。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境旅游。

未来,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长。

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出境旅游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们有更多的财力去实现自己的旅行梦想。

生活水平提高让中国人更加热爱旅行和探索,这也是出境旅游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政府的开放政策的推动也为中国出境旅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旅游业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中国游客的整体素质,共同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增长、原因、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开放政策、意义、挑战、建议1. 引言1.1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赴海外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5亿人次,较上年增长了4.5%。

这一增长趋势在未来也有望持续,预计到2030年,中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经济实力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改善、政策的开放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更多的人有了出境旅游的能力和意愿。

随着国家逐渐放开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出境游客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是一个正面的趋势,体现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加。

这种增长趋势也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增长的原因经济发展是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旅游和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会影响旅游的规模和结构,形成互动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旅游与城市发展的正向作用旅游可以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财富。

据统计,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为全球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其次,旅游业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在游客的眼中,这座城市会因为它所包含的文化、建筑、美食、习俗等而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旅游的需求让城市文化得以传承和继承。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集聚了许多服务业、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等相关行业,他们共同组成了旅游服务体系。

这些服务业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形象的宣传,促进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同时,旅游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城市的发展对旅游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城市的质量和形象,对旅游业的旅客吸引力、留存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然而,城市的交通建设、市容环境、公共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和态度。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会对旅游业的结构和内容产生影响。

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吸引和影响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代城市,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追求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旅行感受。

因此,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旅游的多样化需求。

三、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合作关系旅游和城市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形象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需求和变化也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应对人才短缺问题
总结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 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旅游行业中来。
详细描述: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支持。然而,当前许多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 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与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同时,建立完 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给予职业发展机会等,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旅 游行业中来。此外,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促进 人才资源的共享也是必要的。
巴塞罗那拥有完善的旅游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酒 店、餐饮、交通等,为游客 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 验。
巴塞罗那的旅游业发展得到 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投 资宣传推广、举办文化活动 等。
案例三:澳大利亚悉尼
01
悉尼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 文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 化和历史遗产,如歌剧院、 海港大桥、皇家植物园等。 悉尼还以其美食、海滩和户 外活动而闻名。
强化旅游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旅游景区的安全防范和应 急处置能力。加强旅游保险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游客的安全保障水平。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挖掘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 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 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同时,加 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推广旅游品牌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宣传推 广、节庆活动、赛事活动等,积 极推广当地旅游品牌形象,提高 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 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与交流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 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旅游产业 的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的持续、 健康和快速发展。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2 珠江三角洲(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2 珠江三角洲(解析版)

专题02 珠江三角洲基础知识1、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海、中山、江门、阳江,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土壤肥沃。

(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水文: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土壤:土壤肥沃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1)优势:①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丰富③多侨乡④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⑤国家政策的支持(2)劣势: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4、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5、人文特征:珠江三角洲主要以汉族广府民系为主,其中以广州作为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

6、香港和澳门(两地实行的是“一国两制”)(1)位置: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香港临近深圳,澳门临近珠海(2)范围:香港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和其他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香港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对外贸易一直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5)澳门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博彩业。

(6)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港澳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优势互补。

白波:伊春:寻找世界级生态城市的可能

白波:伊春:寻找世界级生态城市的可能

白波:伊春:寻找世界级生态城市的可能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3年第8期本刊记者│程磊伊春可能是中国众多具备后发优势城市中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一个,未来中国城市的转型大潮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名单会发生巨大变化,伊春是否有可能名列其中,本刊记者专访了伊春市副市长白波。

《中国房地产业》:许多城市都在强调后发优势,还没有经历大规模工业化的伊春,怎么看待自己的后发优势?白波:伊春是大自然的馈赠,拥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

伊春86.5%的森林覆盖率,尤其是连成片的4万平方公里大森林在全世界很难找到。

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生态第一城”。

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生态灾难频发的今天,良好的生态是最具竞争力的稀缺资源,也是最大的后发优势,拥有世界级资源的伊春,具备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基础。

伊春人均森林面积3.2公顷,分别是全国、全省的16倍和5.1倍;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1.1亩,分别是全国、全省的7.8倍和4.7倍。

林下资源、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雄厚基础。

我们还拥有全国唯一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第二批创业城市试点、国有林权改革试点、棚户区改造等多项政策支持。

这些叠加的政策效应,必将为伊春的加快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房地产业》:利用这些优势,伊春如何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白波: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国家天保二期工程为伊春提出了为期十年的目标任务。

要实现伊春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放宽视野,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来规划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我们找到了伊春发展的路径,“十一五”时期成为伊春林区发展的“回归期”,那么今后五到十年将是伊春林区发展的“突破期”和“跨越期”。

未来10年:在经济建设上,建成发达的现代林区经济体系,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旅游度假集合区;在生态建设上,建成中国最佳的生态功能区;在社会和民生建设上,城乡居民生活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在文化建设上,基本形成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实现林区特色文化发展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意义与可能作者:范能船叶治安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第02期导读:世界第一支柱产业是什么?不是汽车、也不是石油、更不是军火,而是旅游,在全球GDP的总量中,旅游占11%,但我国却远低于这个水平,仅为6%,这和我们这个超级旅游资源大国的地位是完全不相称的。

所以,自去年北京世界旅游产业大会后,全国各省市领导纷纷亲自上阵,开始部署打造本地旅游产业的宏大规划。

上海提出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上海建设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计划在13个旅游重点项目上投资4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投资额为245亿、万众瞩目的迪斯尼主题乐园。

随着这个主题乐园的开建,原先属于“边缘化产业”的上海旅游,终于迈开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一、现代旅游业在世界GDP中的强势地位叶:教授,我想先了解一下旅游产业目前在世界和国内经济中的地位。

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提供的数据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已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

自那以后,旅游产业正式确立第一产业的地位始终没变。

现在世界旅游产业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1%,我国大陆在这一产业上的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

所以,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旅游产业大会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表决心,力争在2015年前将旅游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8%,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叶:当前世界上,在这个产业领域内处于领先的国家状况如何?我国和他们相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范:传统意义上的世界旅游强国,一般总是唯四国马首是瞻,即美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

美国是国际旅游收入的大户,法国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数量上长期雄踞世界首位,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强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多年来也都名列前茅。

衡量世界旅游强国,世界上一般都依据国际旅游的两大指标:1、接待入境旅游者(过夜游客)数量;2国际旅游收入,这些标准虽然并不十分精确,但从现实层面看,一时还没有比它更合理的参照系。

美、法、西、意四个国家的现代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不但丰富而且日臻成熟,所以,世界旅游强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另外,除上述四国之外,英国、德国、奥地利以及加拿大等国,虽然国际旅游的总量已经落后于中国,但其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仍然高于中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这些国家同样是中国学习和赶超的榜样。

至于说到我国目前的情况,我觉得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客观地正视自己。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如果列一个绝对数的排行榜,中国大陆能进世界旅游大国的前五名,但这个绝对数就像我们常说的综合国力,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

比如,瑞士的GDP肯定没有我国高,但他们的人均产值是我们的几倍。

我说个简单数字,美国的旅游人均收入近2000美元,法国是1400美元上下,我们中国大陆大概仅100美元左右,几近天壤之别。

而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还不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一半,和美国相比,则是距离更大了,大约还不到他们的20%。

即便是境内旅游,我们的产业总值按同比例算,大概也只相当于墨西哥的水准。

所以,不要说和发达国家比,就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圈子里,也算不上高水平。

叶:说这些具体数字,令人有点悲观。

但在世人的常规思维上,我国地大物博,山川名胜风光无限,几千年的文明史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国际社会也公认我国是一个超级旅游资源大国。

我们承认在开发、管理、市场运作等多方面滞后,可我总觉得这旅游不同于汽车、电子、金融等产业,它的地域因素毕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范:你的理解基本正确。

如果说到资源,能与我国比肩的屈指可数。

根据有关部门的材料显示,在我国,光是已经开发了的,能排得上号的风光景点就有1万5千个以上,还有很多景点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所以,境外的旅游企业即使请了本土员工做帮办,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处于劣势。

不过,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方面的数据只是一个指标,而推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却存在诸多硬件和软件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金融体系、国民休假时间、旅游促销、旅游市场、旅游发展政策等等,都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旅游产业水平的高低是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标志叶:今天政府决策层突然如此拔高旅游产业的地位,是否有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范:肯定有。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些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世人公认,国际大都市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所能产生重大影响力是别的城市难以匹敌的。

比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4大都市的共同特征是,不仅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信息发布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而且还都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之都。

旅游产业在这些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佐证:第一、旅游产业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常国际大都市,都是对外交通便捷、交往频繁、国际交往能力超强,所以往往都是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聚集地。

这就有利于促进了商品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由于这些方面的优势,所以国际大都市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国际游客前往观光旅行。

第二、旅游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设置水平的标志。

国际大都市的第一显著特点就是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所占比重,水平高的一般要达到80%左右,而旅游业在其中则是占有数一数二的地位。

比如人们都知道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但伦敦旅游业却是该城市的第二大产业,占地区GDP的10%。

第三、旅游产业是城市消费的大熔炉。

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达,它的直接好处就是推进城市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的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巴黎是世界上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一半多。

第四、旅游产业是城市就业的大熔炉。

在解决就业上,旅游产业的规模容量是别的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我曾在一份材料上看到,東京直接服务于旅游业的有50万人,纽约是40万人,都占到社会就业总量的10%,伦敦更厉害,达15%以上。

叶:我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旅游,在人们眼中不是什么产业,因为那是很小一部分社会族群才能享受的活动。

即便是今天,我认为它还处于边缘地位,因为我臆测大多数国民都不知道它竟然是世界第一支柱产业,这是否与社会发展观,至少是经济发展观上的偏差有联系?范:首先,我想你说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概是指泛政治化年代(叶:是的),那时谈旅游,说不定就要斥责你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其次,你认为旅游产业今天仍处于边缘化地位,我也基本认同,因为该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证明了。

至于说到观念上的偏差,我是这么认识的,以前有,但现在有所纠正,这也有具体事实证明。

去年北京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一、十、百、千、亿”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的收入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

上海的目标也很具体,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已妇孺皆知,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5200亿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2.4亿人次;旅游就业30万人;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5%,比国家的目标高0.5%。

三、城市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支撑点叶:说到旅游,人们首先想到是到大自然中去饱览山川名胜。

但权威人士说,城市才是现代旅游业的重镇,这怎么理解?范:这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诠释。

农耕时代,旅游主要是在山川旷野,你看徐霞客的游记几乎都是山水。

到了工业化时代,由于城市环境改善,综合实力增强,配套设施齐备,所以商务、会展以及国内外客人越来越多聚集到城市,使城市具备了管理、集散、辐射中心的功能,城市有能力向非城市地区提供它们所没有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这就促使旅游“城市化”,于是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统一体。

1995年美国人帕格(Page)断言“城市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这话目前已得到充分的佐证。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六大城市群和中国大陆的长三角城市群,都已成为各国现代旅游业的依托、门户、基地、辐射中心和支撑点。

据对我国171座城市旅游创汇创收能力的统计,其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业的84.76%,总收入占全国旅游业的85.7%。

我国现在的旅游总收入大约1.3万亿,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就高达5000亿之多。

因着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上海2010年的旅游总收入达3053.23亿人民币(叶:我查过资料,北京2009年旅游总收入是2442亿元人民币)。

但相比那些国际大都市,这个水平还是很低的,我手中暂时没有去年的数据,但2009年,纽约国际旅游的收入为280亿美元,伦敦也有160亿美元,但北京和上海都仅为50亿美元左右(叶:北京是40亿,上海有50亿)。

所以,城市在现代旅游业中的支撑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四、迪斯尼将成为上海旅游的标志性的品牌叶:上海曾被某世界品牌组织机构评选为2009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还被《纽约时报》推选为“31个必到旅游胜地”,2010年获选了TTG中国最佳会议商务旅游城市。

但从自然和历史条件来说,她的旅游资源不能和北京比肩,甚至不能和西安杭州等城市媲美。

范:上海是一个现代城市,开埠时间仅150年左右,所以肯定不具备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但现代城市旅游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宫殿庙宇,亭塔楼阁等古迹,它包括“游、行、住、吃、购、娱”等一系列的活动,如与上海具有相对可比性的东京,她每年接待国际游客大约530万人次,由旅游产业带动的消费总额高达850亿美元,远远高于我国的任何一个城市。

叶:因为缺乏自然的馈赠,所以上海没有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的资源,上海为了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必须另辟蹊径。

当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即将开工建设的迪斯尼乐园。

我想,不管承认不承认,迪斯尼将来一定会成为上海旅游一个标志性的象征。

范:这完全有可能。

因为这是迪斯尼今天所特有的地位所决定的。

但据我对迪斯尼乐园有限的了解所知,现在世界上已建成的5家迪斯尼,美国和日本是赢利的,香港和巴黎似乎不尽如人意……叶:确实如此。

我了解香港的迪斯尼,最近几年似乎总是不见起色,近两年都是亏损10亿多。

巴黎迪斯尼开业第一年,亏损就达9亿美元,其股票也一路下跌,因投资难有回报,人们就抱怨迪斯尼是在赔本赚吆喝。

我的老同学现正在参与上海迪斯尼的筹建工作,他告诉我一件很有趣的事,1994年,欧洲迪斯尼被法院裁定侵犯员工人身自由,并且在雇佣过程中存在“歧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