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人工养殖越冬技术
蟾蜍旱地越冬法

蟾蜍旱地越冬法最近10多年来,随着药材市场上动物类中药材交易价上扬,蟾酥、蟾衣蟾干等市场价也日渐上升,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日益变化而导致野生蟾蜍生存量急剧下降,加上国内许多地区人们食用蟾蜍肉习惯由来已久,更是视蟾蜍肉为青蛙肉吃,饭馆中蟾餐日益火爆,售价不扉。
因此,蟾蜍药材产品濒临枯竭,使一些地区很难捕捉到用于地道中药材的蟾蜍。
因此,人工养殖蟾蜍已在一些地方兴起,技术也趋成熟。
人工养蟾蜍最关键的是把好越冬关。
蟾蜍是变温两栖爬行动物,每年冬季来临前进入冬眠。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蟾蜍爬入水下越冬,如江河、湖泊、池塘、水坑内越冬,少数钻入土中越冬。
人们养殖的蟾蜍大多数于水池越冬,这种越冬的方法化工大,化费大,而且缺水地区和山区不易做到。
笔者有15年养殖蟾蜍经历,经多年试验,发现蟾蜍完全可以在旱地上越冬,只要满足条件,是可以十分安全渡过冬季的,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成活。
方法也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可在房前屋后闭置杂地、荒滩、山坡等地段,选用向阳处最好,把土地翻耕,深度达20厘米左右,北方地区更深一些。
在翻垦后的土地中横向竖向各开几条排水沟。
为防止蟾蜍放入后以及开春冬眠醒来后逃逸,越冬场地要用较厚的塑料膜围起来。
可用宽度80厘米的塑料膜把翻垦后的土地围筑,长度视地的周长而定,将塑料膜下边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地上留60厘米左右,再用竹木棒把地上部分塑料膜支起来,形成一堵防逃墙。
由于塑膜较光滑,蟾蜍不会跳高,爬不出去。
塑膜连接处用胶带粘牢固,一般可用3年~5年。
在围住的土地上,每平方米放养蟾蜍10只左右,让其自行钻入翻松的土中越冬。
放入后的2天~3天中,蟾陆续钻入土中,然后在上面盖些稻草,枯草或秆秸之类,以防长期日晒或干旱后土壤裂缝过大而把蟾蜍晒死或干死,还可防止下大雨导致土壤板结。
保持土质略有湿润就十分安全,一般遇干旱一个月没问题,如过分干燥可洒些水。
如遇长期下雨天气,要防止积水,以免造成土中蟾蜍窒息死亡。
这种越冬方法简便易行,各地因地制宜均可实施,而且冬季一般没有敌害侵袭。
秋季抓紧蟾蜍复壮养殖为越冬早准备

农业经济研究管理知识。
社会工作者在活动最后提示组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定时测量血压、合理饮食、组员间相互帮助。
4活动评估社会工作者对此次小组活动的评估从三方面进行:过程评估、服务对象评估、自我评估。
过程评估是在每次小组主题活动结束后,社工引导组员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及期望,为过程评估提供依据[3]。
服务对象评估主要采用满意度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意见的收集。
服务对象表示以后希望参与类似的活动,科学的管理好自己和同伴的疾病情况。
自我评估是社工根据活动开展中自己、同事的表现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估过程,包括对自己和对同事的评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评估,小组工作目标已基本达成,且成果已基本巩固。
5总结反思此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疾病管理的过程中,社工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引导小组工作顺利开展,并已基本完成目标,但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5.1缺乏全面的评估体系小组工作评估虽从过程、服务对象和社工三方面进行评估,但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评估结果主观色彩严重。
社工应在开展活动前,将活动目标细化达到量化状态,使评估体系全面且客观。
5.2忽略非正式网络的支持小组活动关注的是Y社区农村留守老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忽略了子女非正式网络的支持。
社工可与其子女进行联系,从留守老人个体、家人、同质群体、社区、社会医疗资源等维度更全面的构建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5.3多疾病患者与单一疾病管理小组存在冲突小组活动根据留守老人疾病种类分为三个小组,期望小组成员可以在专业的疾病管理小组中更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提升疾病管理能力。
小组实施过程中,患有多种疾病的留守老人不能同时参与三个小组的活动,对于疾病管理小组的选择有所犹豫。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沈万根,金松兰,张晗.关于中国朝鲜族聚居边疆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主[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9,(4):274-275.[2]田喜芹.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3]申昱.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D].华东交通大学,2015.[4]福鹏.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秋季抓紧蟾蜍复壮养殖为越冬早准备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总结推广的经验。
蟾蜍的人工养殖与加工技术

蟾蜍的人工养殖与加工技术蟾蜍俗称“癞蛤蟆”,从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即疣粒)中采取分泌的乳白浆液,经加工制成的蟾酥是名贵中药材。
蟾蜍除去内脏干燥后,还可制成干蟾。
近年来,南方农民又探索出“蟾衣”的采集技术,“蟾衣”也是昂贵的药材。
因此,发展蟾蜍养殖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的家庭致富门路,也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
一、蟾蜍的饲养技术1.场地:饲养池可利用池塘、水沟或水田。
排灌要方便,池内要有一定密度的杂草,水深度中等且静止。
饲养场四周建1米高的围墙或尼龙网。
里面设养殖池、产卵池、孵化池。
饲养池上安黑光灯诱虫供其捕食。
2.繁殖:种源主要靠野外捕捉,夏秋季节在早、晚或雨后蟾蜍出来活动时捕捉。
清明前后气候回暖,选择个体大、发育良好、健壮无病伤的放入产卵池,以一雄三雌的搭配比例为宜,受精率可达90%。
温度在12~16℃可产卵,18~24℃是孵化的适宜温度,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蝌蚪。
孵化期注意更换水质和调节光照,蟾蜍的卵是深黑色的,有利于吸收阳光,气温较低的春天,不需直接光照,盛夏高温可适当遮阴。
3.蝌蚪的饲养:饲养蝌蚪的水池要求半米深左右,水温最好以16~28℃为宜,水质新鲜不污染。
刚孵化出的蝌蚪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动物的碎渣和浮游生物。
可用猪粪、人尿、麦麸、菜叶、厨房废物等每天投喂2次。
放养密度,刚孵化的蝌蚪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4000个,1个月以后每平方米放养200个。
随个体增大,根据个体差异及时分类饲养。
蝌蚪经2个月后即变态为幼蛙。
4.蛙期的管理: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100只为宜。
饲料主要以蜗牛、田螺、蚂蚁、蝗虫、蚊蝇和其他一些昆虫。
蛙期生长快、食量大,为解决饲料问题,可以用日光灯诱虫,或在场内放入垃圾、猪牛粪、人尿等有机物质养殖蚯蚓,也可引诱苍蝇繁殖蛆。
人工饲养蟾蜍应注意禁止使用石灰、农药、化肥、有毒药品等,场内应保持环境安静,冬季要使池塘保持相当水位,以防越冬蟾蜍冻死或干死。
人工养殖蟾蜍的越冬技术

人工养殖蟾蜍的越冬技术提倡人工养殖蟾蜍意义深远,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
具有超前意识的一些养殖场已开始进行专门研究人工饲养蟾蜍的技术,并成功突破了其关键技术-越冬的技术,对保护蟾蜍和科学开发利用有益生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浙江省海宁市袁花科协的科技人员不仅人工繁殖中华大蟾蜍取得了成功,而且解决了严冬时节使蟾蜍安全地渡过3~4个月,越冬后又马上进行脱蟾衣采酥工作,越冬成活率大大超过自然越冬。
现介绍他们的越冬方法:1.秋季强化饲养由于蟾蜍属变温动物,每年深秋到初春为冬眠期,如秋季食物缺乏,往往导致开春后蟾蜍因体力不支而死亡。
蟾蜍喜食活的小动物,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一概不吃。
因此,他们在每年10月份在饲养场所用豆渣和猪羊血各半混合后放入器皿中,让其自然发酵,招来飞蝇产卵,5~6天后蛆虫大量孵出并爬出器皿外,任蟾蜍自行摄食。
同时于晚上开亮几盏灯引诱昆虫,任蟾蜍自食,补充饵料,使其冬前健壮。
2.越冬保护每年11月份前后,水温10~12℃左右时,蟾蜍进入冬眠期,不吃不喝,行动缓慢,原本在旱地上活动,此时要下水过冬。
水下越冬措施主要有下边几种方法:①越冬前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10%~20%,沟内蓄水30~100厘米深,北方宜深些。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30只蟾蜍。
严冬季节如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气溶入水中,不使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
②室内越冬,可用缸、盆、桶加水20厘米深,然后放入蟾蜍。
但要防止室温过高导致蟾蜍冬眠不足,应保持水温1~8℃左右为宜。
③塑膜大棚越冬,保持棚内气温1~10℃即可,但应防止晴好天气中午膜内温度过高,要及时通风换气。
不管室外或室内及大棚越冬,都要防止漏水,管理中要定时检查,漏水的要及时补水。
如不漏水,水不变质,整个冬天可不必换水。
越冬蟾蜍入水前,对池水及蟾蜍用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一次,以防病菌侵入。
春天一到,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蟾蜍即自行交配产卵于水中,此时应用网斗把卵粒捞出来放入另外池水中孵化。
金蟾的养殖方法

---------------------------------------------------------------范文最新推荐------------------------------------------------------金蟾的养殖方法导语:蟾蜍人工养殖越冬技术随着上海、广州等地对蟾蜍肉食用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又开发出蟾衣、蟾酥这味中药材的一些新用途后,市场对蟾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金蟾的养殖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蟾的养殖方法一、获取种源1.采卵。
采卵是在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七月份左右采卵。
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果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1 / 5后树枝多会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
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采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有金蝉卵枯树枝剪下,以50-100条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成虫产卵空间。
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
将捕获的成虫放入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2.采后处理。
将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30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
二、孵化将直接从野外或在种源场地采集的有卵枝条,集中于孵化棚内促进孵化。
孵化方法:在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铺撒5-10厘米厚的细干沙,将卵枝成捆竖放或横放于其上,不断用小喷雾器喷洒雾水,保持有卵枝条周围空气的高湿---------------------------------------------------------------范文最新推荐------------------------------------------------------度,使多余的水珠吸附于底部细沙中。
蟾蜍越冬管理把握八大关键技术

物, 体表 有 许 多疙 瘩, 内有 毒 腺 , 俗
称癞 蛤蟆 、 癞 刺、 癞疙 宝。 在 我国蟾 蜍共 有 十七 种, 常 见的是中华大 蟾
室 内或 温暖 大 棚 内, 利用 缸、 盆、 桶 加水 2 o厘 米 深, 然后 放 入 蟾蜍 。 但 也 要防 止室 温 过高 导致 蟾 蜍 冬眠 不 足, 水 温应 保持 1 ~ 8 C为宜。 4 . 防止“ 敌 害 要 当 心。 在 越 冬 时 还 要 防 止 水 老 鼠、 水 獭 等吃 蟾蜍 。 只 有等 到日平均 气 温 上升 到 1 0 C以上时, 蟾 蜍 才 进入 交 配 产 卵 于 水中, 此 时应 用网斗 把卵 粒 捞出
1 . 建 好“ 安居” 防 寒 冬。 养 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蟾 蜍 场地 四周建1 — 1 . 5米 高 的 围
附近 活动 觅食. 特 别 是雨 后出外 活 动 者 较 多。 蟾 蜍以 小动 物 为 食, 如 蜗 牛、 蛞蝓、 蚊 虫 以及 蚂 蚁 、 蝗 虫、
螽斯 和蟋 蟀 等。 对于 这 些吃昆虫的 野 生 蟾蜍 , 一 定 不 要 伤 害它, 保 护
别是晚冬温度低, 町 将 蟾 蜍 放 入
春 寒 来 时, 蟾 蜍 遇 寒 流 暴 风 雨 等
恶 劣 天 气, 可 用塑 料 膜 盖 上保 温。
结 八 条 经 验, 供 大 家 在 养 殖 过 程
中参考 。 . 蟾 蜍 , 也叫 蛤 蟆 , 为 两 柄 动
养好 蟾蜍 , 还 要根 据它的不同发育 阶段 分 池分 群饲喂, 保 持 充足_ 的 饵 料。 幼蟾 蜍 的饵 料 是 浮 游 生物 , 可
的, 整 个 冬 天 不 必
换水。
浙 江 省海 宁 市 龙头 阁两栖 爬
蟾蜍旱地越冬法

32
只 要条 件 满足 , 不仅 越 冬安 全 ,而 且 成
气 , 要避 免 场 内 地 面 积 水 , 否 则活率很高。具体做法如下:
土中蟾蜍会因窒息而死亡。
1 . 在房前屋后闲置的杂地、荒
这种 越冬方法简便易行,
滩、 山坡 等的 向阳 处 ,将土 地翻 耕,
各 地因 地 制 宜均 可 实 施, 而 且
深度 2 0 厘米左右,北方地区要更深一
冬季一般没有敌害侵袭。
些 ,同 时 在 翻耕 后 的 土 地 中横 向 竖 向 各开
(蒋建月 王姚萍 浙江省海宁
几条排水沟。
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3 1 4 4 1 6
2 . 为防止蟾蜍放入后以及开春冬眠醒 0573- 87881777)
种母猪除此之外,还要在配种前免疫 1 次; 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要免疫1 次。病猪用转移 肽 2支 +100 毫升兽 用清开 灵注射液 +头孢 塞呋 钠(按说明使用),或 5 0 毫升兽用清开灵 注射液 + 猪用转移肽 1 支,每头肌肉注射 10 毫升,每日 1 次,连用 2 次 。
蜍 品濒临枯竭。近 10 多年来,随着动物类
2 0 厘米左右,再用竹木棒把地上部分塑
药 材 交 易 价 的上 扬 , 蟾 酥 、 蟾 衣、 蟾 干
料薄 膜支 起来 ,形 成一 堵防 逃 墙。塑 料 薄
旱 等 的 市 场价 格 也 日 渐 上 升 。 因 此, 人 工
膜连接处用胶带封严,一般可连用 3 ~5
特 种 养殖
由 于 生 态 环 境 日益 恶 化 , 导致 野 生
来后逃逸,越冬场地要用较厚的 塑料薄
蟾 蟾 蜍 的 生存 量 急 剧 下 降 , 一 些 地方 很 难
蟾蜍旱地越冬法

养殖方法:在旱地上 修建蟾蜍养殖池,投 放活饵料,定期进行 水质检测和疾病防治
应用效果:通过养殖 蟾蜍,该公司成功地 控制了害虫数量,减 少了农药使用量,提 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 质
实例三:蟾蜍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01
地点:某矿区
02
03
04
05
应用目的:生态修复, 改善土壤质量
应用方法:将蟾蜍引入 矿区,利用其活动和摄 食,改善土壤结构,增 加土壤肥力
试验目的
验证蟾蜍在旱地环境下的越冬能力
观察结果
在冬季来临前,该地区降雨量较少,旱地 水位下降,但蟾蜍仍能在此环境中顺利越 冬
试验方法
选择一处有水源但缺水的旱地,将蟾蜍引 入其中,观察其越冬情况
实例二:某农业科技公司的蟾蜍养殖与应用
公司名称:某农业科 技公司
养殖规模:数百只
养殖目的:用于生物 防治和生态修复
观察结果:经过一个生 长季节,矿区植被覆盖 率明显提高,土壤质量 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蟾蜍在生态修复 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 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促进植被恢复
06
结论与展望
对蟾蜍旱地越冬法的总结评价
01
02
创新性
实用性
蟾蜍旱地越冬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 方法,通过人为干预,利用蟾蜍在旱 地中越冬的特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在陆地上养殖,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减少环境污染
由于不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药物,对环 境和人体健康的污染较小。
土地利用效率高
利用旱地或低洼地进行养殖,提高了土地利 用效率。
蟾蜍旱地越冬法的风险与挑战
气候条件要求高
蟾蜍的生存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气候条 件,如湿度、温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蜍人工养殖越冬技术
随着上海、广州等地对蟾蜍肉食用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又开发出蟾衣、蟾酥这味中药材的一些新用途后,市场对蟾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为满足社会需求,保护野生蟾蜍资源,我国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养殖场已开始进行蟾蜍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并在其关键性技术——蟾蜍的越冬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如浙江省海宁市袁花科协的科技人员不仅可使蟾蜍安全越冬,而且可使蟾蜍越冬后马上开始脱蟾衣采酥工作。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秋季强化饲养
由于蟾蜍属变温动物,每年深秋到初春为冬眠期,如秋季食物缺乏,营养没跟上,往往导致开春后蟾蜍因体力不支而死亡。
蟾蜍喜食活的小动物,而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
因此,应在每年10月份,用豆渣和猪、羊血各半混合后放入器皿中,让其自然发酵,引来飞蝇产卵,5天~6天后蛆虫大量孵出并爬出器皿外,任蟾蜍自行摄食。
同时,可于晚上在养殖场上空开亮几盏灯引诱昆虫集聚,由蟾蜍取食,补充饵料,使其冬前健壮。
二、越冬保护
每年11月份前后,水温10℃~12℃左右,蟾蜍即进入冬眠期,
不吃不喝,行动缓慢。
此时原本在旱地上活动的蟾蜍,要下水过冬了。
水下越冬措施主要是有以下几种:
1.室外越冬
越冬前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水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的10%~20%,沟内蓄水30厘米~100厘米深,北方宜深些。
每平方米水面积放养10只~30只蟾蜍。
严冬季节如发现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气溶入水中,不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
2.室内越冬
可用缸、盆、桶加水20厘米深,然后放入蟾蜍。
室内越冬要防止室温过高,导致蟾蜍冬眠不足,以保持水温在1℃~8℃左右为宜。
3.如有条件,也可用塑膜大棚越冬
越冬时保持棚内气温在1℃~10℃即可。
但应防止晴好天气时,中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
不管室外或室内及大棚越冬,要防止养殖池漏水,管理中要定时
检查,发现漏水的要及时补水;如不漏水,且水不变质的,整个冬天不必换水。
越冬蟾蜍入水前,应对池水及蟾蜍用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1次,以防病菌侵入。
越冬时还要防止水老鼠、水獭等敌害生物偷吃蟾蜍。
春天来临,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蟾蜍即自行交配产卵于水中。
此时,应用网把卵粒捞出来,放入孵化池中孵化。
同时越冬蟾蜍也陆续爬上岸寻食,越冬结束。
(蒋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