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名人_戈尔巴乔夫的故事

合集下载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2011/12/151991年,戈尔巴乔夫被“赶”下了台。

在此后的20年里,这位前苏联的“末代”领导人,体会着本国的冷遇和西方的热捧。

他屡次政坛东山再起不得,却成功地经营自我,成为一名游走于政治之外的明星。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

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

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局势日渐紧张,并公然违反中央的命令。

1991年8月19日,强硬派害怕改革会使苏联分裂,便将戈尔巴乔夫软禁使其远离权力中心。

尽管3天后便被释放,但戈尔巴乔夫面对的是形势的剧变。

8月2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迫使戈尔巴乔夫宣读政令,将所有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资产移交俄管理。

戈尔巴乔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议会禁止了苏共在俄的所有活动。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

“我将要终止我担任苏联总统这一职位所履行的一切行为。

”说完,他把讲稿猛地一扔。

伴随着“扔稿子”这一动作,苏联的69年历史宣告终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命运也有了巨大的转折。

叶利钦许诺给戈尔巴乔夫每月4000卢布的退休金和高级吉尔轿车等,并要求戈尔巴乔夫在1月8日之前腾出办公室、住宅和别墅。

然而在交房期限到来前的某一天,戈尔巴乔夫别墅里的物品被人强行搬走,一家被迫搬到了一过由警卫人员居住的80平米小房间。

在之后数年中,由于卢布贬值,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曾只相当于1.5美元。

图为戈尔巴乔夫一家于1976年至1991年的住所。

1994年,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被定为最低工资额的40倍。

不过,他和家人没有获得任何有关豁免权的保证。

1992年4月,戈尔巴乔夫在媒体上批评了叶利钦之后,他的高级吉尔轿车第二天就被换成了不带专用通信设备的伏尔加轿车。

俄国政治家:戈尔巴乔夫人物简介

俄国政治家:戈尔巴乔夫人物简介

04
戈尔巴乔夫的卸任与晚年生活
戈尔巴乔夫的卸任过程与原因
卸任过程
• 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
• 1992年成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从事政治和社会活动
• 2000年辞去基金会主席职务,退出政治舞台
卸任原因
•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 政治和经济改革导致国内外压力增大,戈尔巴乔夫难以应对
• 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 推行企业自主经营,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戈尔巴乔夫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影响
国际政治角色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与对话
• 促成中导条约的签署,减少核武器扩散的风险
• 促进东欧剧变,推动冷战结束
国际政治影响
•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对苏联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 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对政治有浓厚兴趣
• 1955年毕业后进入苏联共产党机关工作
• 家庭气氛融洽,对子女教育重视
•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
戈尔巴乔夫的早期职业生涯与政治觉醒
早期职业生涯
• 1955年毕业后进入苏联共产党机关工作
• 先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后调至中央委员会
• 1978年成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
• 冷战结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影响
•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对苏联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苏联分裂
• 冷战结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后果
• 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 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 政治动荡,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 党内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反对和抵制,使戈尔巴乔夫失去政治支持

改变世界的“戈尔比”

改变世界的“戈尔比”

改变世界的“戈尔比”“戈尔比”(Gorby)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也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人”。

他的真实姓名是迈克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是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促进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和政治改革实践是集中在光、改革、开放、人权、民主等方面。

他认为,苏联必须从威权主义政治和计划经济模式中摆脱出来,并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他在1985年的启动了一个被称为“班智达”计划,旨在改革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随着党和国家领导层在决策中对他的减退,他在论述中逐渐向既定的思想范式发展,使他的改革陷入了危机。

整个苏联在消除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陷入了一片混乱。

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苏联不再是一个隔离的和偏执的国家,而是开始实施透明、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改革。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声明:协调和贸易的代表不能再被认为是西方和自由世界的特征。

重新审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演变和成果,只有在大范围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尽管全球化的代价很大,但the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市场导向模式仍影响着全世界的政治制度,超越了任何一种民族、宗教、政治形态的困难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即不是西方政治决策者的狂热支持者,也不是他们的敌人,但最高的理性要求是大量开放和国际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很“重要”的问题被带出了。

人们普遍认为,他改变了世界历史上的很多方面,并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永久地打下了基础。

他的改革迫使整个世界政治和经济制度重新思考自己,认真思考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

然而,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认识到变革仅能由内部驱动,并不意味着他的改革已经帮助苏联和其他全球社会完全走出困境。

十年之后,Raj Patel用“减腰增慢脚”的方式描述了对世界经济在全球化以来的十年里的调整,无疑可以反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全球经济以及世界受众的影响,并预测了一些全球化的结果。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19:04大图模式有朋友让看客再谈谈戈尔巴乔夫的事,为何他从小就奠定了瓦解苏联体制的决心。

但从戈尔巴乔夫的履历来看,戈尔巴乔夫可以说晋升很快,他对苏联很忠诚,并没有任何征兆能看出他对苏联体制不满。

大图模式深埋不满的“种子”看过一本描写戈尔巴乔夫的书,写得很详细,能看出戈尔巴乔夫的人生变化。

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出生于苏联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区普里沃利诺耶村的普通农民家庭。

戈尔巴乔夫后来从政时很少谈起他的祖父,只谈他的外祖父。

原来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是一位参加十月革命的人,外祖父后来入党,并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而且还成为集体农庄的主席。

而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则是普通的农民,对集体农庄有抵触心理,不愿加入集体农庄。

在大饥荒时期,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因为私藏粮食,被邻居举报,发配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

而他的外祖父虽然也受到一些不公正处理,但外祖父一直是农庄的官员,这是戈尔巴乔夫引以为傲的人。

大图模式戈尔巴乔夫小时候跟着祖父母一起长大,祖父母便把对苏联体制的不满说给戈尔巴乔夫,特别是祖父被劳改的这段经历,在祖父母看来这是不公正待遇,所以这种对苏联负面评价就深深扎根于戈尔巴乔夫的头脑中。

虽然祖父被劳教过,但并没有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成长,毕竟当时这种情况很多,而且戈尔巴乔夫还顶着外祖父身份的光环。

戈尔巴乔夫15岁就参加农庄劳动,17岁时,操作农庄的收割机,还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

戈尔巴乔夫意识到,他这种家庭,如果要进步,就必须低调、勤恳才能有机会,否则肯定会一直处于底层。

戈尔巴乔夫即使对苏联体制有巨大的不满,他首先要解决的生存问题,也只有低调好好干,才有出头之日,既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靠勤劳低调,戈尔巴乔夫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学上学,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法律专业。

这是一个从政的专业。

在大学里,戈尔巴乔夫遇到同样被保送来的赖莎,立即被这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女孩所吸引,于是展开不懈的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

【人物栏目】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

【人物栏目】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

【人物栏目】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人物栏目本栏目作者:宋蔷01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当地时间8月30日夜间,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晚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

戈尔巴乔夫一生经历了苏联的崛起,强盛,辉煌,也见证了庞大的政权轰然倒塌的场面。

他经历了二战,见证了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见证了古巴导弹危机,自己亲手葬送了庞大的苏联,也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一生就是半部苏联史。

02 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三岁的时候就赶上了大饥荒,村里人饿死了一半,戈尔巴乔夫一家靠着吃青蛙才躲过一劫。

稍一长大,卫国战争的炮弹就落到头上,老家成了敌占区,戈尔巴乔夫的老爹被征上前线,一走就是四年。

在上学前,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婆住在一起。

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则是普通的农民,对集体农庄有抵触心理,不愿加入集体农庄。

在大饥荒时期,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因为私藏粮食,被邻居举报,发配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接着又赶上了纳粹德国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戈尔巴乔夫的父亲应征入伍,养家糊口的重担就全落到了当时年仅十岁的戈尔巴乔夫肩上,从这一系列的打击来看,戈尔巴乔夫的童年堪称是地狱,从小便热爱学习的他只能放弃学业开始在德国人的炮火之下日复一日的做着农活。

戈尔巴乔夫15岁就参加农庄劳动,17岁时,操作农庄的收割机,还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

03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1950年,19岁的乡村青年戈尔巴乔夫按常理应该穿上军装,加入苏联红军,等待“慈父”斯大林将他派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但是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律系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让他坐上了开往伟大首都的蒸汽火车,他被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法律系录取了。

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第二年的一天晚上,戈尔巴乔夫被朋友拉去俱乐部,在那里,他见到了赖莎。

赖莎生得漂亮,虽然穿着朴素,但性格活泼,因为时常练习体操,身材更是苗条动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名人事例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名人事例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名人事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因为他们的小不忍而导致了大谋的失败。

他们在关键时刻没有能够坚持原则,而是选择了妥协和退让。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小不忍可能会对整个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

第一个名人事例是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

在二战爆发之前,张伯伦试图通过与德国的妥协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他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放弃了捍卫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

然而,这个妥协只是暂时的,希特勒并没有遵守协定,最终战争还是爆发了。

张伯伦的小不忍让德国得到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战争,同时也削弱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第二个名人事例是美国总统尼克松。

在1972年,尼克松的竞选团队入侵了民主党总部的总部,这一事件被称为“水门事件”。

尼克松试图掩盖这个丑闻,但最终被揭发出来。

尽管尼克松当时已经赢得了连任,但这个丑闻最终导致了他的辞职。

尼克松的小不忍最终让他失去了总统的职位,给美国政府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第三个名人事例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重振苏联经济,并实施开放政策。

然而,他的改革进展缓慢,同时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戈尔巴乔夫的小不忍使得改革的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些名人事例告诉我们,在重要的决策和局势中,小不忍可能会给大谋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妥协而放弃原则,更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牺牲整体的利益。

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这些名人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和平衡利益。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做出符合大局的决策。

不能因为个人的小利益而忽视整体的利益,更不能因为一时的退让而放弃原则和底线。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小不忍带来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急躁和冲动而伤害到身边的人,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戈尔巴乔夫简介_戈尔巴乔夫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戈尔巴乔夫简介_戈尔巴乔夫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姓名:戈尔巴乔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1年
出生地: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
党派:苏联共产党
职务: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
俄罗斯人。

生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55年国立莫斯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党务、团务领导工作。

1971年当选苏共中央委员。

1978年进入中央书记处。

1989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为正式委员。

1985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在职期间,积极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

1988年10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次年5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1990年2月,提出对苏共进行革命性改革,修改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并建议实行总统制。

1990年3月15日任苏联总统。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变后,于8月24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与改革者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与改革者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与改革者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改革者。

他在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任期内,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苏联的历史进程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个人背景、政治观点、改革理念以及对苏联的影响等方面,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析。

一、个人背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出生在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他接受了专业的农业学习,主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

通过在农村工作和研究农业问题,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二、政治观点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政治观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和矛盾,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他主张通过逐步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发展。

同时,他也主张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增强人民的民主参与权利,减少官僚主义的弊端。

三、改革理念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改革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改革方面,他提出了“卢布转换”和“市场化改革”的理念,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放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这些改革措施为苏联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俄罗斯市场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推动了以《关于多党制问题的谈话》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开放。

通过允许其他政党参与选举和执政,他试图打破传统的单一党制,增加政治多样性和民主参与。

然而,这些政治改革进展较慢,未能完全实现他的预期目标。

在外交政策改革方面,他主张通过“新外交政策”来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军备削减和外交接触,试图缓和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四、对苏联的影响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苏联内部和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经济改革为苏联的市场经济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蜜的爱情
一个性格开朗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走进了赖莎的生活。

这时的赖莎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大学生,而那个性格开朗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就是后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大学前是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由于劳动出色,19岁那年他荣获了“劳动红旗勋章”。

作为奖励,他被选派到莫斯科大学法学院学习。

当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见到赖莎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迷上了她。

这位结实健壮、梳着一头蓬松黑色卷发的农村小伙子认定赖莎·季塔莲科就是他要寻找的伴侣。

多年以后,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当年追求赖莎的经历时这样写道:“痛苦而幸福的日子开始了。

当时我认为,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唤起赖莎任何感觉,她对我平静而又冷漠,从她的目光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我在寻找新的见面机会……我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坦率地说,在那几周时间里,我连学业都放弃了。

我越来越频繁地光顾赖莎的宿舍……”
两年后,赖莎同戈尔巴乔夫结为伉俪。

“固若金汤的城堡”
戈尔巴乔夫说:“赖莎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赖莎也曾经这样说:“不管人们对我有何看法,我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其他都是次要的。


无论甘,还是苦,夫妻俩总是共同承担。

他们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二人世界,曾有人用“固若金汤的城堡”来形容他们。

戈尔巴乔夫常常亲热地称妻子为“莱妮奇卡”,而赖莎则直呼丈夫的小名“米沙”。

他们的家庭生活是其乐融融的,戈尔巴乔夫总是称赖莎是“财政部长”,家务事基本上都由她承担。

有时,戈尔巴乔夫生病,经常忘记吃药,赖莎不仅常提醒,而且还亲自喂药。

而戈尔巴乔夫如果有什么意见的话,也总是写个纸条,放在醒目的地方以示提醒。

赖莎说,以往,她曾经常在炉子旁看到纸条,上面写着:“你忘了在汤里放盐。


有了妻子的悉心关照,戈尔巴乔夫的衣服从来都是整洁笔挺的。

戈尔巴乔夫的脑门上有一块著名的“苏联地图”,正面照相时不太雅观,赖莎特地为丈夫准备了一顶帽子来盖住这块胎记。

戈尔巴乔夫有时忘了戴上帽子,赖莎就轻轻地叫一声“米沙”,戈尔巴乔夫心领神会,马上把帽子戴上。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伦敦时,他发现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戴的耳环非常漂亮,于是就在百忙之中到伦敦商店买了一对同样的耳环,送给心爱的妻子。

在46年的婚姻生活中,赖莎始终如一地呵护和关爱着她的米沙。

无论戈尔巴乔夫走到哪里,工作在哪里,赖莎总是相伴左右,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充满着深深的牵挂。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这样评价:“他们是真正的一对。

她是他的一部分,几乎永远在他身旁。

戈尔巴乔夫的事业没有赖莎是不可想象的。


戈尔巴乔夫夫妇总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他们夫妻之间“固若金汤”的爱情被各国政界传为佳话。

不寻常的司机
有一次,戈尔巴乔夫赶着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他担心时间不够,便催司机将车开快点。

司机怕违章,拒绝了他的要求。

戈尔巴乔夫只得命令他坐到后面去,自己亲自驾驶。

轿车飞快行驶不到几公里,就被交通警察拦截住。

警官命令他的下属将车上人员扣留下来。

一会儿,下属回来报告说,车里坐着的是一位显赫的人物,恐怕不好查办。

警官问:“那显赫人物是谁?”
下属回答说:“不知道。

不过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