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十年的经济变迁
重庆经济崛起:产业发展与投资环境解析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 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
重庆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 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 资源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
重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要淘汰和升级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 优势(Strengths)
• 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 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农业等资源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迅速
• 政策支持,国家给予重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 劣势(Weaknesses)
•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交通、能源等方面
•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 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缺乏高层次人才
• 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投资环境有待优化,吸引外资和人才的能力不足
•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加强,提高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
• 政策支持,国家给予重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有关重庆变化的报告

重庆,新中国最年轻,也是最大的一座直辖市。
在变更为直辖市的10多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看着这些变化不断发生的重庆人,我心里充满着自豪;作为一名从重庆走出去的学子,我心里也有无数话语想记录下这些年来重庆的变化。
1997年,重庆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新中国为这个年轻的直辖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起发展。
使得重庆在短短的十余年间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中坚力量,同时也给重庆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众多的变化之中,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交通,重庆的交通在直辖前是比较落后的,这么大一个城市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路通向外界,长江,嘉陵江将主城分割,车辆过江就只有两座桥,其余的地方就得靠轮船将车辆渡到对岸,每天排队等候渡江的车辆如同巨蟒僵卧,从江边一直蜿蜒难见尽头,按照正常的情况排队过江,至少要二个小时,如果遇到大雾轮渡停航,那就不知道要等候多久,当时的车辆过江之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重庆是山城,人们上班下班全靠公共汽车,由于坡陡弯急,道路狭窄,进出主城的就只有两条路,上下班时,堵车非常严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堵城。
当时的重庆市民都迫切地希望改善交通,使大家的出行更方便。
现如今,重庆直辖之后,多少代重庆人多少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现在,环城高速,成渝高速,渝万高速,渝黔高速,渝合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向全国,向全世界打开了重庆的大门.目前重庆仅长江、嘉陵江上已建、在建的大桥已超过30座。
桥梁专家称,重庆桥梁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使重庆又有了“桥都”的美称。
桥梁的建成,高速路的建成,使“八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区”成为现实.轻轨较新线的建成通车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使人民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交通便利带来的方便。
无数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使人、车通行更加快捷、安全。
使重庆不仅有了大都市的名,也有了大都市的形。
自从三峡工程开建以来,重庆市下辖的奉节、万州等县为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牺牲。
重庆直辖十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就

2002 年以来, 启动实施 “无公害食 品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 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188 项,建立国家和重庆市地方农业标 准化示范区 145 个,30 万公顷。建立完 善部级质检中心 5 个,市级质检中心 8 个,市级区域性质检中心 4 个,县级质 检站 9 个,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安 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 认定名牌农产品 156 个,无公害农产品 153 个,绿色食 品145个, 有机食品25个。 乌江牌榨菜、 辣妹子牌榨菜、山城牌啤酒、诗仙太白 酒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扶贫攻坚计划圆满完成, 全面进入 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直辖以来, 全市开创集团式扶贫的 方式,举全市之力大打扶贫攻坚战,20 个贫困县如期于 2000 年底成建制越温
梅江等4个大型灌区建设, 新 贡献率分别为 40.7% 和 37.9%。一、二、 进了万州、 三产业的结构由 39.4∶30∶30.6调整为 22.6∶36.5∶40.9,非农产业的比重提 升了16.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 入由 13.7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36.5亿 元,年均递增 13%。 增农村水电装机33万千瓦, 配合国家有 关部门开展了南水北调三峡水库补水方 案的研究论证。 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大。 全市完成 中低产田改造 180.5 万亩,利用宜草荒
36.2∶2.5 调整为 54.3∶3∶37.1∶3.5。 达标。直辖初,全市有 366 万建卡贫困 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 15%,通过 10 年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国家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在农村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的比重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整体进入建设小康 社会阶段。 农村经济全面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 增强 直辖以来,尽管遭受连年自然灾 害,但农林牧渔业仍全面发展,农村经 济总量大幅增加。 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 由直辖第一年1997年的43%上升到2006 年的 6 4 . 3 %,第一产业由 5 7 % 下降到 35.7%,农村经济已经由直辖初的以农
重庆市十年改革成绩显著

并 。 在 此 基 础上 , 逐 步 开 展 了各 方 面 的 改革 。 主 要是 ;对 企业 放 权 让利 , 先 后实 行 两 步利 改 税 , 逐 步推 行 厂 长 负 责制 , 业 普遍 实行 奖 励 基 金 同经 济 效 益 挂 钩 , o 企 在3 个太 中型 企 业 进 行 工 资 总额 同 上交 税 利 挂钩 浮 动的 试 点, 改 革 商 品 流通 体制 , 救 开 工 商产 销 关 系, 实行 “ 商业 选 购 、 工 厂 自销 , 提 倡联 合” 的方 针 ; 打破 按 批 发层 次和 行政 区划 分 配 商 品 的封 闭体 制, 首创 了 “ 不 分 南 北 , 人 不 分 公 私 ” 的 自由购 销 的 开 放 式 的 工 业 品 贸 易 中心 初 步 改 革 了单 一 的 地 分 配 调 拨型 自初 资 流通 体 制t 少 指令 性 计 划分 配 晶种 和 数量 , 扩 火 市场调 节的 范 围, 建 立 减 了综 合 性 的 和 专 业性 的 开 放式 的物 资 贸 易 中心; 打破 地 区 、 部 门 和 所有 制界 限, 发 展 了企 业 间 和 区域 问的 横 向经 济 联 合 ,建 立 了 数百 个 工 业 、 工 商 、 农 工 商 、 军 民 企 业 、 生产 科 研联 台 体 、 组 建 了云 、 贵 川 、黔 桂 、减 和重 庆 市五 省 ( 区) 六 方经 济 协调 会 ・实 行 了 市领 导县 的新 体 制, 适 当扩 大 区县 经 济 管 理 权 限, 加 强 城 当 交流 和协 作, 促进 城 乡经 济 共 同 发 展 。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下,经过10年的拼搏和发展,全市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GDP突破了万元大关,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尽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奠定了基础。
一、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化率的变化特点(一)起点低,增长速度快重庆市是个农业大市,山高路陡,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直辖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起点较低,发展滞后,1996年,重庆市城镇化率为29.5%,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
直辖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市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落实,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从1996年到2006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共提高了17.2个百分点,由1996年的29.5%上升到2006年的46.7%,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到2006年间,城镇化率的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年均增速快0.2个百分点(见图1)。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直辖后的定位,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了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并且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全市及各区县的经济得了显著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使全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速度、流动频率加快,2006年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了680.61万人,其中流向城镇的人口达到了90%以上,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速度的加快,也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
(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由于重庆市是属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因此全市城区与偏远山区,主城、渝西和库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1、区县间差距较大2006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6.7%,其中最高的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六区,城镇化率达到了100%,最低是酉阳县和巫溪县,城镇化率仅为17.2%,两者差距悬殊(见表1)。
重庆经济发展报告:直辖以来的辉煌成就

重庆GDP增长历程及特点
重庆GDP增长历程
• 1997年直辖时,重庆GDP为1360亿元
• 2010年,重庆GDP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11亿元
• 2020年,重庆GDP达到25003亿元,年均增长10.7%
重庆GDP增长特点
• 经济增长速度快,位居全国前列
• 经济增长稳定性好,波动较小
• 经济增长质量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建成重庆主城九区之间的快速路网,提高城市通行能力
• 2010年,重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 2015年,重庆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
重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成就
重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形成了以大型水库、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体系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
•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
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
业附加值
重庆农业发展及农业现代化
重庆农业发展 -形成了以粮食、生猪、蔬菜、水果、
水产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
重庆农业现代化
•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2020年重庆农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重庆经济发展报告:直辖以来的辉煌成就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重庆直辖背景及发展历程
重庆直辖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1997年,重庆直辖,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 优化国家行政区划布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 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重庆变化报告

重庆变化调查报告直辖十年,重庆市GDP年均增长达10%以上,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但是,经济总量依然在全国排位靠后。
同时,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特点,更让重庆人“吃不香”,“睡不好”。
住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推开窗就能见绿,出门不远就有公园,出行道路宽阔、一路畅通……这样舒适、幸福的生活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成为现实。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2008年7月20日,“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随着这个战略决策的提出和快速推进,近几年来,重庆在人居环境,交通,绿化,治安,医疗方面确实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2010年初,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民生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重庆人生活满意度已达%,这一结果较两年前上升个百分点。
同时国内一知名保险公司历时2个月,对全国35个2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重庆幸福指数排名居前!对此,我通过新闻媒体、上网搜集资料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重庆在以下几方面的巨大变化。
一、人居环境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路交通枢纽。
其中主城区各类轻、重工业企业,居民住房和商业区交错分布,机动车辆数量高速增长,主城区许多地方都在进行旧房改造,道路修建,工程项目建设,加上重庆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导致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SO2浓度变化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表明,1998-2002年间重庆市主城区SO2逐年下降,2003、2004年重庆市主城区SO2浓度有所上升,年日均浓度1998-2002年超标倍,其中1998年超标最高。
NOx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表明,2000-2003年重庆市主城区中NOx逐年下降,2004年又上升,2000-2004均达标。
二、交通治理重庆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增长,主城区交通需求持续增长,道路车速保持较高水平,公交出行需求增加,对外交通联系明显增强,交通运行总体处于国内较好水平。
重庆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重庆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直辖10年,重庆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抓住直辖机遇、三峡库区移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型经济显示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一、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直辖10年,重庆市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16.7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54.7亿美元,增长2.3倍;其中,出口由1997年的7.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33.52亿美元,增长3.3倍。
特别是2003年以来,重庆市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4年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1%,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4%,进出口总额逐年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图1:直辖10年重庆市进出口及出口总额变化图单位:亿美元(一)实现贸易顺差直辖10年,重庆摆脱了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局面,从2000年开始,稳步实现贸易顺差。
2006年,实现贸易顺差12.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图2:重庆市对外贸易进出口差额单位:亿美元(二)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直辖以来,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各种所有制经济企业平等竞争,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重庆市的对外贸易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为主体,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幅增长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出口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据统计,直辖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出口73.81亿美元,占全市累计出口的50.8%,年均增长7.7%;私营企业在1998年取得出口实绩后高速发展,累计实现出口44.89亿美元,占全市累计出口的30.9%,年均增长125.5%;外资企业累计实现出口16.84亿美元,占全市累计出口的11.6%,年均增长24.1%。
随着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在出口市场中的份额逐渐下降。
在2005年、2006年,私营企业出口比重提高到了42.0%和46.2%,超过国有企业出口比重3.1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替代国有企业,成为重庆市出口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经济变迁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设立了重庆直辖后,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都是感同身受。
形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光阴,历史的长河里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重庆这座山水名城的历史变迁:城市轻轨在云林楼宇中穿梭而行,康庄大道在河沿群山中蜿蜒通达;幢幢高楼大厦在荒凉苍芜中拔地而起,座座迁建新城在移民阵痛后重振雄风。
直辖后,经济能级跃升,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经济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在经济上,十年不上税,所上交的税中央都会如数的返还给我们,这是其他省市都不曾有的优惠政策。
我们抓住机遇,趁着进入21世纪的势头和改革开放的风,我们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10年前,重庆市人均经济发展缓慢,增长情况很不乐观,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也是很低,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
很多人依然住的是草房或是用泥堆砌而成的房子,有电视机就算得上很好的了。
根本没有想过还会有电脑、手机之类的。
直辖之后这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还记得2000年来重庆,那时候重庆刚刚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制度,还有五里店那边刚刚兴起开发,人们都很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的赔偿。
人们都知道这是直辖后重庆在腾飞,在大张旗鼓的改变,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希望,都希望直辖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明天。
行动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没有让他们失望。
政府抓住这个机遇,用各方面的资源来促成经济的腾飞。
政府先后派包叙定、王鸿举、黄奇帆市长;贺国强、黄镇东、汪洋、薄熙来以及最近调来的张德江书记,纷纷来帮助重庆发展。
重庆的羽翼日渐丰满,轨道交通的发展,设立两江新区,还有寸滩保税港等政策,现在又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重庆用行动向世人说明直辖是没有错的,直辖只会给人们带来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
直辖后,台商纷纷来重庆投资设厂,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也在这里设厂,重庆正在建设中国的西部硅谷,把笔记本的生产地建在这里,这也给重庆的经济带了很多优良的契机。
在台商方面,重庆正在申请与台湾全面合作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以打造台商投资的第三重点区域,也支持台企与个人合资,重庆是有优惠的。
很多的方方面面都表明了。
再看国税收入。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
追寻着时间的脉络,重庆市国税局的税收数据,也从另一层次上见证了重庆经济十年的发展成就。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恶意看出重庆的今天是直辖带来的,是历届政府通过齐心协力,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方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得来的。
通过这些经济数据,税收用数字说明直辖的重庆。
税收收入翻番,直辖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73.96亿元,年均增长10.2%。
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234亿元,是1996年的3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6年的20%攀升到35%.....之类的数据都是见证重庆的发展历史的。
2006年,国税收入再次突破250亿元大关。
重点企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比重增加彰显我们重庆雄厚的经济基础。
10年以来,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商贸、科教文化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兴产业体系,成为我们重庆经济实力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税收是死的,可是这鲜明的数字却让我们由衷的感受到了重庆的崛起。
重庆的现在是光彩夺目的,绚丽的城市,绿色的环境,还有那拥挤的人群。
每天大家都忙碌着,但却快乐着。
因为辛苦是有回报的。
在最近的调查报告中城,重庆是1.5线城市,在向一线城市靠近,她用自己的成就来回报辛苦的重庆人民。
记得在全球不可不去的城市中,重庆赫然上报,不仅仅是因为重庆有着天然的风景,还有迷人的风土人情,更还有着重庆是浓缩版的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短短的十几
年,重庆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得益于各行各业的努力。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重庆直辖15周年的纪念年。
今年重庆经济展望蓝皮书中指出,欧美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形势复杂,未来经济复苏乏力,但重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预计今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速,GDP 增速在16%左右。
重庆有四条路径支撑着经济发展,易小光指出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五个重庆建设上档升级;产业发展不断优化提升,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微电园、4个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强势推进,为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等产业替巩俐良好的发展平台;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将进入深水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易小光说,即使有外部挑战,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这个良好的势头的。
希望重庆的明天会更好,生长在重庆,希望重庆能给我们到来更多的惊喜。
在未来的时间里,书写更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