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重庆大事记要

合集下载

重庆近代历史大事件

重庆近代历史大事件

重庆近代历史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

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

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式学堂兴起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

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

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

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

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创办钱庄、银行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庆最早创办的钱庄同生福钱庄开业,以后一直为重庆四大钱庄之一。

民国3年(1914),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聚兴城银行开业,额定资本100万银元。

到1948年,该行在全国共有分支机构32处,其中分行8个,支行4个,办事处20个。

近代工业出现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就趁势向清政府提出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要求。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 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 …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 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 …

两宋时期的重庆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重庆 一、宋代重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重庆的得名 公元583年,巴郡改称渝州(因巴郡境内的嘉陵江古时曾叫渝水而得名)。公元1102年,宋徽宗改渝州为恭州。公元1189年,南宋孝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在恭州为恭王的赵惇,因为孝宗让位给他而当上皇帝,他就是宋光宗。按照皇家制度规定,凡是皇帝继位前受封并居住的地方,都要由州升为府,光宗认为:他受封恭王是一喜庆,由恭王继承皇位又是一喜庆,一共是两重喜庆,所以他下令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至今已有八百余年了。

■ 农业的发展 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梯田的大量修建,这是川东丘陵地区农民战胜自然,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杰出成就。人们随山坡的倾斜,把坡土改成阶梯形,层层而上,地边筑埂,积水灌溉,便可种稻,这样就因地制宜地改造了山区,变坡土为稻田了。例如,合州地区的人们将坡土改造成梯田,等到打雷下雨,积水插秧,因此当地俗称梯田为雷鸣田。重庆地区处于长江沿岸,气温高,地暖早熟,许多地方已种植早稻和中稻了;不宜种稻的地方,则种小麦和大麦等旱地粮食作物。边远的南平军一带(今綦江、万盛、南川等地),也因大量汉人的迁入开垦,使这些地方的农业也很快发展起来。各种蔬菜,如豆、葱、韭菜、冬瓜、茄子、苋菜等,在渝州市场上到处都可以买到。此外,合州还是荔枝的重要产地。由于农业的发展,重庆地区的人口增加了。宋太宗时(976年~997年),重庆地区仅4个军州(渝州、合州、昌州、南平军),只有6万户;到1080年已是11.2万户;到1102年已是13万户,30万人。今整个重庆市境有12个府、州、监(军),1102年达71万余人,到公元1162年的南宋时,已猛增到110余万人了。

■ 手工业的进步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就纺织业而论,向朝廷进贡布匹的地区,在唐代只有渝州,宋代增加了昌州(中心在大足);上贡丝织品地方也由唐代的昌州一州增加到昌州、渝州、南平军三个军州。茶叶的生产点,唐代时四川虽有八个,但川东一个也没有。到了宋代,仅重庆地区就有合州、南平军两个军州。合州的"水南茶"与久负盛名的雅安蒙顶茶一样驰名了。南平军因生产茶,还成了宋朝与南方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的一个重要地点。制瓷业在重庆地区更独具特色。这里生产的一种黑釉瓷器,釉面纹饰丰富,有兔毫纹、玳瑁纹、油滴纹、鹧鸪斑纹,以及最珍贵的曜变花纹(在阳光照射重庆涂山窑宋代黑釉罐下,随着观察的角度不同,呈现出红、天蓝、紫等艳丽的色彩)。坐落在今南岸区黄桷桠一带的宋涂山窑,前后绵延上十里,是当时重庆生产这种黑釉瓷的最重要产区。合州是造船中心,南宋时,四川打造的运送马匹的马船,大部分都是合州制造的,仅1167年一年,四川宣抚司就拨钱7.5万缗①给合州,让造马船200艘,以运马匹到荆南地区。 ■商业贸易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增多,商业交换迅速发展的繁荣起来。当时渝州城边,长江、嘉陵江里,商船舟楫往来交错,十分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农村集镇涌现出来,其规模比例已超过经济最发达的成都府路。当时成都府路有14州58县,有集镇158个;而重庆地区仅渝、昌、合3州11县,就有镇106个。商品经济的发达从税收上也反映出来。以1年为例,渝州每年收税3.9万多贯②,居夔州路之首;合州收税3.7万多贯,亦居梓州路之第三。

1983—1997年重庆开放大事记

1983—1997年重庆开放大事记

1983—1997年重庆开放大事记作者:来源:《当代党员》2009年第10期1983年2月8日,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与重庆正式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合并后的重庆由九区四县增加到九区十二县。

确定重庆性质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

1984年1月10日,重慶工业品贸易中心在朝天门成立。

这在全国是首创,改革了商业流通渠道。

1984年10月1日,民生轮船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大型民办集体航运企业。

1984年,重庆编制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规划。

规划围绕重点新产品的开发,首次列出了招商引资名录。

1985年2月8日,庆铃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是重庆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

1985年12月,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上海、南京、武汉的市长率团汇集重庆,共商联合开发长江、振兴流域经济大计。

1986年9月3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在红岩机器厂率先进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改革试点,向全国公开招聘厂长。

1987年1月7日,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重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1987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个股份制企业集团——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正式成立。

1987年12月9日,重庆举办首次劳务市场。

1988年,重庆率先在全国实行利税分流改革试点,进一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1989年9月30日,重庆市首届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在工业品贸易中心举行。

1989年12月30日,重庆江北机场建成。

它是国家、地方共同出资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国家一级民用机场。

1990年11月28日,市电信局引进的瑞典五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项目在北京签约,总投资一亿元。

1991年1月14日,重庆市政府实行商业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试点,商业企业自由发展。

重庆,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纪念明定重庆为陪都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

重庆,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纪念明定重庆为陪都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

重庆,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纪念明定重庆为陪都
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
曾景忠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是中国战时的首都。

重庆不仅成为抗战中国的中心,而且也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

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对抗战时期重庆的重要历史地位有意或无意地不予重视,或忽略了。

今天,我们要尊重历史,充分认识重庆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只有经历长期的持久战才能战胜强敌,取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国家重心原在东部,战争开始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部沿海地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曾景忠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月刊》副主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J], 方衡
2.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述要 [J], 凌孟华
3.片论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J], 谢照明;谢朝晖
4.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重庆推出《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 [J], 夏树人
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市社科联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5—1983年重庆开放大事记

1955—1983年重庆开放大事记

龙源期刊网
1955—1983年重庆开放大事记
作者:
来源:《当代党员》2009年第10期
1964年9月,重庆地区“三线建设”规划小组成立。

1978年1月12日,国务院公布万县市为对外开放城市。

1979年11月29日,重庆市改革公司体制,组建第一家企业性公司——重庆市钟表工业公司。

1979年,重庆外贸收购总值突破2亿元大关。

1980年4月17日,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为长江沿岸对外贸易运输港口。

1980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海关成立,重慶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和重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

1982年12月10日,《重庆—图卢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议定书》在法国图卢兹市正式签订,这是重庆缔结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1983年2月,重庆获得直接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权限。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从1938年初到1943年8月,日本侵略军对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空袭轰炸,无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尤其是“大隧道惨案”震惊中外。

我作为“大隧道惨案”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对当时的惨状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1941年6月5日傍晚5点多,我与同学余德坤一道前往当时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都邮街购物。

正逛着,突然传来尖利的警报声,顿时繁华的商业区像炸了锅,惶恐万分的人们左冲右突,争相逃命。

我与余德坤随人流直奔附近的大隧道防空洞。

还未进洞。

敌机已经临空!接着,一声声巨响,一阵阵热浪迎面扑来,敌机开始俯冲轰炸了。

这时人们不顾一切涌进了大隧道防空洞。

当时的情况十分混乱,我又有孕在身,体力不济,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余德坤紧紧拉住我的手说:“让他们进去吧,我们最后进,反正听天由命!”当我们进洞后,发现洞内人成千上万,十分拥挤,找个立足之地也难。

洞内空气混浊,温度很高。

洞外火光冲天,敌机正轮番狂轰滥炸。

大隧道是重庆最有名、最坚实的大防空洞,设有许多洞口,洞内路径四通八达,有的洞口可通至郊外。

洞内交通道宽约2米,高的2米,两旁安装木条凳供避难者休息。

墙上凿有凹洞,安放油灯照明。

洞内设有通风口,通风口装有鼓风机,以调节洞内空气。

这一天,可恶的日本鬼子似有目的的在我们头上持续投弹轰炸。

更可怕的是,不少通风口被炸塌了,洞内空气越来越稀薄,越来越闷热,人们越来越烦燥。

突然一声巨响,一枚重镑炸弹在我们头顶爆炸,整个防空洞震得弹跳起来,煤油灯灭了,漆黑一团。

打氧的抽风机毁了,我越来越觉得呼吸困难。

这时洞内秩序大乱,孩子哭,大人叫,挤成一团,相互撕咬。

我喘着气对余德坤说:“今天情况不妙,我们可能出不去了。

”窒息的人们衣衫褴褛,歇斯底里,不断有人晕倒,情况万分危急!我张着嘴,喘着粗气,冷汗湿透全身。

突然两眼一黑,栽倒了。

幸好我的同学余德坤是个身体强壮的20岁未婚女孩。

重庆纪念碑的历史故事

重庆纪念碑的历史故事

重庆纪念碑的历史故事重庆纪念碑位于重庆市解放碑附近的纪念碑广场,是中国解放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共同建立的第一座纪念性建筑物。

它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为了纪念这场艰苦卓绝、牺牲巨大的战争,同时表达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各民主党派的感激之情,重庆市政府决定在解放碑前建造一座新的纪念性建筑物。

于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等各民主党派联合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开始着手筹建这个项目。

1946年4月18日,规划方案及建筑图纸已经设计完成,施工队伍开始进入现场施工。

耗时4年时间,红色花岗岩质的纪念碑在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1950年4月1日,纪念碑正式向公众开放。

重庆纪念碑背后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故事。

首先,这个项目的筹备、设计、施工都是在解放战争胜利时期完成的。

这说明,在解放战争中,虽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存在激烈的矛盾,但双方还是能够为了共同的民族大义,共同开展合作,共同建设。

其次,从重庆纪念碑的外观可以看出,它具有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特色:体现红色革命,强调“三大革命”和民族团结等。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和时代气息。

最后,重庆纪念碑的历史故事还说明,在我们国家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和紧张局势之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向往和谐,这种向往和渴望是客观存在的。

以重庆纪念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回顾历史、反思现实,发掘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纪念碑的前后两侧,分别刻写了一行字:“将求实务实的革命作风发挥到底”、“全党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两行字,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办事风格和群众路线思想,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指明了办事的方向和道路。

与此同时,重庆纪念碑的修缮和保护同样重要。

大庙中学2009年重庆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1

大庙中学2009年重庆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1

大庙中学2009年重庆历史专题复习资料第十二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1.重庆建市是在1929年2月15日。

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2.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陪都。

3.1939年至1944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万县29次。

4.爱国实业家卢作孚1925年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运输做出了重大贡献。

5.1939年1月党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

6.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重庆歌乐山下设置白公馆监狱和渣滓洞监狱1943年又建立中美合作所专门监禁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7.1945年2月重庆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胡世合惨案由此引起重庆人民开展了一场反特抗暴斗争。

8.抗战时期重庆著名的中学有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办的南开中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还有董必武倡议创办的清华中学。

9.1942年4月3日郭沫若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上演获得成功。

10.抗战时期重庆的两个著名的少年儿童剧团是七七少年剧团和孩子剧团。

11.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在重庆的有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

12.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工业区是重庆。

13.抗战时期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除太原外还有重庆。

14.抗战时期全国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中心是重庆。

15.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是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

1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新华日报》。

17.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1941年在重庆成立的。

18.1944 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代表会议决定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张澜被推选为主席。

19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时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是黄炎培。

20.六五大隧道窒息案发生在1941年。

21.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是周恩来。

22.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陪都重庆大事记要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百余年来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民族的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民迅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那场造成人类空前浩劫的战争已经过去60年。

60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那段痛苦悲壮的经历变成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财富,共同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大事,除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外,主要集中在当时的“首都”重庆和革命圣地延安。

这里主要反映重庆的大事。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馆编辑整理了《陪都大事记要》,目的是让国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发扬抗战精神,同时也可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个查找重庆这段历史的线索。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平津沦陷。

随后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全国进入抗日战争。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尽管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到10月底形势已非常不利。

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并于次日电告前线将士。

1937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救国公债条例》,发行总额为五亿元,年息四厘,分30年还清。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第一个公债。

以后在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主要的有18种。

其中,有按法币和关金计算的,总额达150亿元;此外,还有按英金美元计算的外币债券,按谷麦等粮食计算的实物债券。

1937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

是月,交通银行来渝,购打铜街原四川商业银行旧址为该行重庆支行行址。

次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

至此,中、中、交、农四行都在重庆设立了支行。

据1939年12月7日,《商务日报》刊载消息,是时重庆共有大、小银行30余家。

加入银行同业公会者23家,这些银行在重庆的资本约在一亿元以上。

可以说,这时,重庆已经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批准迁都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当晚乘舰西上。

同时,政府在南京各机关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当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登上永绥舰,17日晨离开南京启碇西上,19日抵达汉口,22日抵宜昌。

因永绥舰吃水深,到汉口后改乘民生公司的“民风轮”继续西上,26日下午4时抵达重庆。

重庆军政当局及民众10万余人热烈欢迎,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至此,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11月26日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

重庆党政军当局及各界民众10余万人,齐集码头欢迎。

盛况空前,5时抵达李子坝官邸。

同时在南京的军政机关也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30日为防空袭,市政府调查全市各种交通工具情况。

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新址办公。

上旬,国民政府各机关继续迁入重庆新址。

12月20日中国航空公司开辟重庆-香港航线,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太平洋航线衔接,用以维持对外空中交通。

1938年1月1日重庆轮渡公司筹备处储奇门至海棠溪轮渡航线开航。

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开业。

1月20日川康绥靖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因病不治,在汉口万国医院逝世,终年48岁。

2月4日,刘湘灵榇运抵重庆。

9日送成都。

14日,国民政府追赠刘湘为陆军一级上将,明令国葬。

是月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发电设备,在大溪沟电厂增装2台4500千瓦发电机。

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在广阳坝机场投弹12枚,炸伤4人,毁房2栋。

是月国立中央图书馆迁渝,觅定两浮支路为馆址。

3月10日中央广播电台迁渝播音。

是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开始在重庆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大后方的主要军事工业基地。

据<重庆通史>(周勇主编,2002年初月第一版),抗战期间,重庆兵工系统拥有各种工作母机一万六千余部,职工二万六千余名,占全重庆市产业工人总数四分之一强.5月1日民生公司、河南中福公司、北川铁路公司合组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孙越崎任总经理。

5月25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嘉定(乐山)水上飞机航线正式开航,经停泸县(泸州)、叙府(宜宾)。

7月4日四川省政府通令:从是年度起,田赋一年两征,仍加征九成国难费,分上下两季征收,每季附加4成半。

8月2日重庆举行防空大隧道开工典礼。

该隧道由朝天门至通远门,临江门至南纪门,横贯老城区的南北东西,共有13处出口,可容纳4万人。

8月4日国民政府驻汉各行政机构全部迁移重庆。

1938年10月,在全国文协和剧协的领导下,举办了第一届戏剧节,持续23天,有500余名戏剧工作者,1000余名业余戏剧爱好者参加了演出活动。

1940年10月,全国剧协又在重庆举办了第二届戏剧节,这次有15个话剧团和8个其他剧种的剧团参加公演,演出剧目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主。

10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社会部、行政院教育部、内政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合组之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在重庆成立。

抗战期间,经国民政府图书审查处注册行文审批的出版、发行机构共404家,加上未登记注册而出版的单位,共644家,出书8000余种,出期刊近2000种。

当时全国闻名的七大书局的总管理处几乎都在重庆,即: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局、世界书局、交通书局。

军事委员会主办的《扫荡报》在重庆出版。

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计有航线4条,渡轮4艘。

11月5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将重庆市特别市党部改归中央直辖,并任命洪兰友为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

11月13日重庆市警察局公布全市人口统计结果,全市人口为496798人,较1937年底增加2.3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和江边船户,约60万人。

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

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为南方局常委,周恩来为书记,负责领导中国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中区的各项工作。

2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正式成立。

蒋介石兼任委员长,常委为五院院长、外长、正副参谋总长、国民党中央常委3人,共11人,秘书长张群。

2月24日中国航空公司派机由重庆试飞仰光。

欧亚航空公司重庆-哈密航线开航,与中苏航空公司的哈密-阿拉木图航线联航。

1939年2月,重庆的天一、中国、华安、中央、太平、支平、四明、宝丰等10家公司发起成立了重庆保险业同业公会。

到1943年,重庆的保险公司已达21家。

就规模而言,计总公司12家,分公司8家,代里处1家;就业务而言,人寿保险3家,产物保险15家,简易、盐铁、人寿兼物产各1家。

到1945年,保险业的发展达到顶点,各类保险公司已增至53家。

5月3日下午1时许,日机26架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我飞机起飞迎敌,日机侵入市区狂炸,投弹100余枚,大梁子、苍坪街、左营街、陕西街等地均被炸起火,居民伤亡近1000人。

5月4日日机27架再度空袭市区,市区发生大火,都邮街、柴家巷尽毁,居民死2000人左右,伤3300余人。

三、四两日,市区房屋被毁1200余栋,驻渝的英、法、德使馆均无幸免,人员亦有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日机对重庆空袭达200多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2万多枚,炸毁房屋17000余栋,死难者同胞达11000多人,伤14000多人(不包括大遂道惨案),仅市区工商界的直接损失即达500万美元。

5月5日国民政府令重庆市改为行政院直辖市。

重庆各机关设立空袭联合办事处。

赈济委员会拨款100万元,急赈被难同胞。

5月7日,重庆居民紧急疏散至各县乡村达25万人。

5月11日国民政府任命贺国光为重庆市市长。

贺于15日就职。

6月26日教育部决定是年度国立各大学及独立学院统一招考新生,设重庆、成都等5处招生区。

6月30日重庆白市驿机场竣工。

该机场于1938年11月5日开工兴建。

8月15日重庆香港间无线电话正式通话。

9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宣布正式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

12月16日重庆大中坝机场开工修建。

12月18日国民政府军委会颁布《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加强对新闻舆论和报纸杂志的控制。

抗战时期,在重庆发行过报刊的报社、通讯社就达200家以上,约占全国的一半。

这些报纸政治立场各异,左中右都有,反映了战时中国复杂的政治格局。

有代表进步势力的《新华日报》,代表顽固势力的《中央日报》、《扫荡报》,以及广大的中间报纸。

12月26日行政院第445次会议决议通过新勘定的重庆市新市区地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1940年1月27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珊瑚坝机场机棚失火,焚毁飞机4架及大量器材工具。

2月19日重庆市长途汽车商业同业公会成立。

惠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本150万元,杨若愚为董事长,主要经营日用必需品。

3月12日中国滑翔机运动开创者韦超在重庆滑翔进行表演,因飞机故障不幸遇难。

5月31日周恩来自延安返抵重庆,继续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和对国民党的谈判。

6月6日重庆市各界举行水上运动会,1000余名运动员进行划船、横渡嘉陵江比赛以及施救、跳水表演,沿岸观众达数万人。

6月8日由孔祥熙、孙科、陈立夫、邵力子等发起的中华交响乐在李子坝嘉陵宾馆成立。

《益世报》重庆版开始发行。

是月因宜昌沦陷,厂矿内迁工作告一段落。

据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统计,迁川民营工矿企业共245家,物资达9万余吨,技工4000人;计有冶炼1家,机械103家,电器18家,化学40家,纺织25家,食品10家,教育用具32家,其它工业18家;迁入地点90%以上在重庆市及江北、巴县一带。

据<重庆通史>(周勇主编,2002年第一版),截止1940年,迁渝工厂应为243家,占迁川工厂总数的百分之93.46,占内迁工厂总数的百分之54.7月1日重庆市开征遗产税。

7月4日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主要校舍均被炸毁;5日,日机80余架空袭重庆;9日,日机54架分3批袭渝,炸毁房屋380余栋,死伤70余人,日机被击落4架。

8月1日为保证重庆及其它重要城市粮食供应,行政院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卢作孚任局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