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二轮专题复习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 考备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目录
CONTENTS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2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专题过关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光照
气 热量 候
降水
平原


山区
土壤 水源Leabharlann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
积温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 我国南方种植甘蔗,北方
考点2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 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8
读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9
1.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C )
C.距海较近,降水丰沛
D.土地较广,便于栽种
11
2.拉萨河谷成为西藏重要的苹果产区,主要是因为( A )。
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地势较平坦
D.灌溉较便利
3.西南地区早熟苹果售价较高是由于其( D )。
A.果品优质,口感独特
6%
B.地处偏远,运输不便
35%
C.人工采摘,产量有限
D.错峰上市,需求量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养殖业属于农业,决定农业生产类型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南方水网地区 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广阔。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价低廉等不是主导因素。第2题, 东北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等饲料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入户的主要优势条件是饲料 丰富。市场在南方地区,距市场远。交通、劳动力成本南方、北方差异不明显。第3题,“南 猪北养”市场主要在南方地区,产品需要远距离运输。能够实现“南猪北养”主要得益于冷 藏保鲜技术提高。养猪企业排污量大,污染水源。与养猪企业规模扩大无关。铁路提速,运输 速度大为提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

考点一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一、自然因素:土、地、气、水、耕地(土地)面积---五大要素1、土---土壤土壤肥力--制约产量和品质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土壤厚度、疏松状况---根系发育土壤肥力高的主要原因(1)植被覆盖率高,积累腐殖质多,养分多;(2)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积累养分多;(3)降水较少,或风力弱,土壤侵蚀作用小;(4)河流沿岸长期流水堆积,形成肥沃土壤;(5)火山灰,含大量氮和磷,肥力高;2、气---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生长期、生长周期、病虫害、气象灾害等生长期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纬度越高,生长期就越短;纬度越低,生长期就越长。

生长周期是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热的地方,作物生长快,生长周期就短;冷的地方,作物生长慢,生长周期就长。

3、地---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且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立体农业);坡度适中,便于排水;海拔低(地形封闭、山地阻挡冷空气等),气温较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迎风坡,降水较多;阳坡,光照充足。

4、水---水源灌溉水源的量---影响产量水源的水质--影响品质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和经验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丰富程度或素质影响农业发展科技包括机械、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注意1: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

市场因素可细化为:①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②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

③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等。

三、方法归纳1、在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在众多因素中要着重分析自然条件,即土、地、气、水四个方面,特别是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气候中包括了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生长期、气象灾害等)2、主要区位因素: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专题 二轮复习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专题 二轮复习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清单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实质是对________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机械、政策、________、文化、________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________因素比较稳定,________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________的变化,从而影响________环境,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合理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可以为人类________;(2)不合理强度,可导致自然环境________,引起土壤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________、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________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________的改进也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__区,作物以________为主。

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________。

(2)区位因素:a.自然条件:地形以________为主,气候________,水源________。

b.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________;________需求量大;种植历史________;人们喜食大米。

(3)特点:a.________经营;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________低;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________;d.水利工程量________。

2.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在________、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农业区位因素二轮专题复习课

农业区位因素二轮专题复习课

水源短缺
盐碱化
•15
思路分析
选定方向
确定优势产业
可 持
发展问题
挖掘潜力 增加效益
提高土地单产
农产品深加工、

培育品牌、发


持续问题
展绿色产品
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环境问题
•16
参考答案
1、分析乙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 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
2、为促进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宜 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2、结合实例,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影响,会归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 题思路。
❖ 3、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问题、归纳规 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中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 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乙地为世界著名优 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
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 利于发展果林业
•20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 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 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 温24.6℃。
请为当地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提 出合理建议。
•21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地年 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 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命题规律
❖ 从试题类型看: ❖ 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 ❖ 从考查内容看: ❖ 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作物分布、农业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 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 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 因。(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 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 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7.2008年吴忠市奶牛养殖遇到的瓶颈最可能是( )A.资金
B.技术 C.品牌 D.环境8.2010年伊利集团进驻吴忠市发展
奶业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悠久 B.市场广阔 C.交通便利
D.奶源质量9.完整产业链对吴忠市奶牛养殖的促进作用是(
)①规模加大 ②成本上升 ③附加值增大 ④草场退化A.①③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 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 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 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 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 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2001~2015年,我国柑橘生产( 小 B.空间分布集聚
) A.面积减
C.重心东移 D.产业发展缓慢2.与浙江省相 比,江苏省柑橘生产面积减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柑橘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活学巧用】
[2021·西北工大附中训练]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阴影区域为典型 葡萄产区。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葡萄产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答案:
解析:第(1)题,图示葡萄产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葡萄生长期炎热干燥, 因此水分成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故D项正确。
得分:(1)0分 (2)4分 失分原因:第(1)题,所答横县的气候条件, 江苏、浙江同样具备,不能结合茉莉“喜高 温”“抗寒性差”“喜光”“生长旺季要求 水分充足”等生长习性答出横县更有利的气 候条件;水源充足不是气候条件。该题不得 分。 第(2)题,前两个要点可得4分,第三个说法 欠妥,根系发育时要求水分充足,土壤不能 过湿,而不是旱地利于根系发育,该说法不 得分。
考法二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21·全国乙卷,3]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 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 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 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 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题。 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区农田分布上限的因素,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等核心素养。太行山区农田分布上限低,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农田分布上限高, 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 即使在较高海拔处,热量条件也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B正确。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农业发展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农业发展

思维导图:农业发展【思维导图】考点一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典题精研][典例](2020·天津等级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

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

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2)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图解思路][答案] (1)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2)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

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分析寿光成为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分析日照绿茶特色鲜明的气候条件,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思维流程(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其思维流程为(2)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其思维流程为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规范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条件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设问方式不同,答题思路也不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29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29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26.85 20.37 50.93 62.04 68.06
48.61 52.78 30.56 17.13 11.11
52.38 34.92 47.62 61.90 66.67
9.52 26.98 19.05 9.52 9.52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1)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
区位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 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池塘、 沿海海域
(2)农作物的区位选择
作物 棉花 水稻 玉米 甜菜 甘蔗 柑橘 苹果
区位选择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
任务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 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4分)
答案: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关键能力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0·全国卷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 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 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 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 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
降水
种指数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 和产量 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气温 日较 差
密切相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 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利于 糖分积累;冬季温和,利于作物越冬
❖ 增大温差、增大水分下渗,减少蒸发 ❖ 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上游水流急,携带
了大量砾石;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 砾石大量在此沉积。
A
10
变式训练一
(2008·海南地理)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 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 ,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砂 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地年 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 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 平坦,土壤较肥沃,雨 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形起伏较大,土层 较薄,易发生水土流
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 利于发展果林业
A
22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 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 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 温24.6℃。
请为当地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提 出合理建议。
A
23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地年 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 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市场 交通运输 政策 劳动力
水源
A
科技
20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 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 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 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 北部与东南部 农业生产自然 条件和类型的 差异
A
21
【合作探究】
土壤养分流失
A
13
解题思维流程
审题
小处着眼
调动 原理 结合 经验
答题 大处入手
关注图形信息
注意关键字
分析设问 组织 答案
建立答题 框架
完整 规范
A
14
课中探究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乙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 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 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 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A
15
课中探究二
1、分析乙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 境的影响。
2、为促进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宜采 取的措施有哪些?
A
16
思路分析
确定位置
塔里木盆地
区域特征
干旱少雨
分析乙区域过度扩 大棉花种植面积 对区域环境的影 响。
区域生产
棉花种植 引水灌溉
分析设问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A 环境污染
(16.2度)的优质葡萄酒
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
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A
5
课中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
(1)说明乙地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 石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
A
6
思路分析
设问
位置
气候对葡萄生 长的有利影响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光热水风
夏高温少雨,冬温和多雨
水源短缺
盐碱化
17
思路分析
选定方向
确定优势产业

发展问题 挖掘潜力
提高土地单产

增加效益
农产品深加工、

培育品牌、发

பைடு நூலகம்

持续问题
展绿色产品
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环境问题
A
18
参考答案
1、分析乙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 境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
2、为促进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宜采 取的措施有哪些?
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照强 冬季温和,利于作物越冬
A
7
思路分析
鹅卵石
农业自然条件
改善自 全面分析 气候、地形 然条件 科学选取 水分、土壤
增大温差、增大水分下渗, 减少蒸发
A
8
思路分析
微观位置 宏观位置 位置
河流出 山口处
地中海 气候区
堆积作用 流水作用
流水堆积
鹅卵石堆积 地貌成因
A
设问
9
1、发展棉花、瓜果等特色农业及畜牧业 2、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 3、对农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4、加大宣传、培育名优品牌 5、注意保护环境,防止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A
1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 的影响
农业类型 的变化
农业地 域类型
农业
气候 地形 土壤
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 分类
自然因素
社会经 济因素
砂砾层
土壤
A图7
11
变式训练一
❖ (2008·海南地理)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 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 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 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砂砾层
土壤
A图7
12
参考答案: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了
日温差; ❖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
即墨一中 王建
A
1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
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A
2
命题规律
❖ 从试题类型看:
❖ 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
❖ 从考查内容看:
❖ 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作物分布、农业 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考查
❖ 从命题方式看:
❖ 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 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常见区域间区位 条件对比分析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西 北部发展种植业;东南部发展 林果业;水域养殖;城郊发展 郊区农业。
2、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3、加大宣传,增加品牌效益。 4、山区注意保持水土,水域注
意保护水质。
A
24
播种希望, 收获成功!
A
25
A
3
学习目标
❖ 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会综合分析农 业区位类问题。
❖ 2、结合实例,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影响,会归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 题思路。
❖ 3、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问题、归纳规 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
4
课中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 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乙地为世界著名优 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