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风水思想-建筑风水学论文

风水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风水思想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地位,风水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文化理念。
对风水思想进行研究,从中吸取精华将对我国建筑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风水思想进行简要叙述,并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发现风水思想的体现。
引言风水又称堪舆,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希望通过风水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通过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布局达到祈求阖家幸福、驱凶避祸、广纳福德的目的,实现家族的兴盛。
在当今建筑学、家居设计方面,风水对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有其积极贡献。
风水概念风水是汉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指流动和变化。
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技术。
从当今的建筑学角度来看,中国风水理论具有很完善的系统性。
风水是中国古人协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一门理论,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总结后得出的思想,风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
中国风水思想在中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各个流派的风水学理论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如形势派,这一流派下又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形势派的理论多集中在建筑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
而理气派下的各个流派众多,包含方面也更为丰富,有占卜、住宅布局、还有医学方面的理论。
风水学中的众多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风水思想。
风水思想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对中国风水思想进行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步骤。
风水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布局、结构设计、建筑选址等重要建设步骤都要以风水进行指导。
古代大户人家在这方面更为讲究,建筑的基础建设结构等方面不但要遵循风水思想,房屋中的各个细节和装饰也要表现出风水文化。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住宅能够运用好风水思想不但能够使居住者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使这个家族获得更多的运气,家族发展的更好,反之,建筑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水布局,不但影响居住者的居住质量,还会给家族带来噩运,不利于家族成员的发展。
中国的风水与风水学

中国的风水与风水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风水被广泛应用并深深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风水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析环境来影响人们的运势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中国风水的起源、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1. 风水的起源与背景风水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说,当时的人们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来确定土地的好坏以及影响居住者运势的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察和分析方法逐渐演变为风水学。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影响。
儒家注重社会和谐,尊重伦理道德;而道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
风水学则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调整居住环境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繁荣昌盛的目标。
2. 风水学的基本原理风水学认为,自然环境中的山水与人的运势和幸福感息息相关。
它强调根据环境来调整住宅和工作场所的布局,以利于积聚和保持正能量,并化解负面影响。
(1)山水的影响:在风水学中,山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山水布局可以为居住者带来好运气和富贵,而不好的山水布局则可能带来厄运和困扰。
(2)气场的调整:风水学认为整体的气场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运势。
通过调整室内的摆设和装饰,可以改变气场的流动,带来积极的影响。
3. 风水学的应用领域风水学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建筑设计、家居装修、办公环境以及宗教寺庙建筑等等。
(1)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风水学可以指导建筑物的选址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和积聚正能量。
例如,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避免负面因素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2)家居装修:在家居装修中,风水学可以指导家具的摆放、颜色的搭配以及墙壁的装饰等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居住者获得健康、幸福和富足。
(3)办公环境:在办公环境中,风水学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根据风水学的原理,调整办公室的布局和装饰,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果。
对风水的认识的论文

风水与人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只有充分利用好风水,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忽视,但风水不是万能的,风水所改变的只是某种事物的量,而决不是某种事物的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风水作为一种文化,它对人类的影响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我相信风水这门学科在人们的不断认识下和完善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的。
二、人类智慧之结晶
实际上,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无意识地运用风水来选择他们的居住环境,比如避阴向阳,背山近水等等自然环境的选择,都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生存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长期观察和体验,已经初步的认识了供他们生存的自然空间。其实,不光人类懂得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就连动物也懂得自然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很多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栖息的现象中就能体现出来。所以,风水是科学的,它是华夏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中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之结晶。
参考文献:《受用一生的14堂风水课》 宇琦,郭晓斐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1-06
1 /view/deaeb56727d3240c8447efdb.html
三、正确认识风水、
风水是中国古代人们从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有着朴素的唯物观点,风水是“藏风聚气,界水为止”的缩写,“藏风聚气,界水为止”也是风水的真谛,所谓藏风即不能漏风,漏风即漏财,界水就是到有水回旋的地方就有生气,也就是好地方,古人用“龙穴”来比喻,启海地区有句风水俗语讲得好,好爷娘不如好落场(住宅),说明一个人的命运与所居住的住宅息息相关。
不能过分相信风水。为什么这么讲,因为 第一风水它尚在完善之中,有许多问题还在探索之中,第二,它绝对不是万能的,要不然就要罢黜百家、独尊风术了;
不能对风水盲目崇拜,要正确定位风水。风水只能是一种后天改造术,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不能全靠风水,就连风水名著都承认,人生的三元素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命是天注定的”,说法是唯心的,确切的说古人的表述有误,其实拿现在的观点来说,天就是父母、比如“我们身父母生”,父母的体智决定了我们的体智,这就是天,也叫先天性,“运”和“风水”是后天因素,是由自己决定的,包括自己的人生态度、为人处世方式、自己的努力、对机遇的把握、对人生的选择与规划,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机遇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一个人若果不锻炼,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好的先天体质优势也会变,若果一个人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先天不足的身体条件自然会好的,一个人如果坐吃不挣钱,就是山也会空的,一个人如果敢于打拼,那么爱拼就会赢,当然也有自然环境的制约、人际环境的制约,风水就是教你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她仅仅是起到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作用的,一句话它不是全能冠军、也不是华佗再世、更不是仙人下凡,对人的影响是较小的,所以稍懂一点风水常识就够了。
中国人居文化论文——读《风水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风水不是封建迷信——读《风水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陈琴11250603207在我们国家这个极度宣扬唯物的社会中,“风水”到底有什么魔力,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到底又是什么呢?出于自己的好奇,我也借了一本《风水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来亲身体会下什么是“风水”。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
按照书中的说法和事实,风水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的事物,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在八卦中“风”代表的是“巽”是代表齐、顺,而“水”则代表坎,是崎岖,风水的内涵从中也可以明白几分。
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它其实是有科学依据可寻得,他对我们的社会,对整个中国的文化乃至世界的文化都有着促进的作用。
没有所谓的风水,恐怕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瑰丽的古建筑,存于世上了。
北京的故宫莫斯科的红场也都是由此而来。
而关注研究“风水”,其实本质也一样是研究文化,了解文化中的人,“风水”本身也随着他所融入的文化的不同,而呈现截然不同的风采。
比如,中国的风水学造就的建筑和西洋的建筑就有这很大的不同。
西洋中世纪以前的建筑(如罗马教堂),往往使人感觉宗教之崇高而自己的渺小,高大而瑰丽,至近代的纽约建筑则予人以压迫的感觉,紧凑而简单。
中国建筑反之,中国建筑予人之感觉则以人为主、以物为宾。
任何建筑似均可玩之于掌上,以不同的色泽去调和,富艺术的价值,如故都宫殿,墙基白色,上为红墙,再上为红柱黄瓦,给予人玲珑美丽之感。
中西文化的差异由此可见一般,而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也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可见,文化的差异与风水建筑,如出一辙。
我个人的观点看来“风水”乍一看是超自然的产物,但实际上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关注的写照。
它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一种纯科学的论调。
是人们对文化与现实的理解加之在某个事物上的体现。
所以怎样的“风水”,关键还是人本身。
风水学论文

风水学论文第一篇:风水学论文建筑环境学论文风水学的初步认识摘要:风水学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在风水理论中还有大量的风景园林借鉴利用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风水学的研究。
关键词:风水学人类环境发展价值一,风水学的起源与发展: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由于生产力落后,原始人类难以抵御各种猛兽的侵袭,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山洞作为规避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山林中出走,走到依山傍水的宽阔平坦地带聚居,村落与城镇慢慢得以形成了。
这一时期,风水学尚处于原始的萌芽阶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
到了先秦时期,风水学才作为一种学说问世。
秦朝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风水学著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学理论逐渐得以完善,并且涌现了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名家。
郭璞本人被后人视为风水学的祖师,而他著的《葬书》,也被后人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
在隋唐时期,风水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派系——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气派。
杨筠松是形势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等,为风水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这些著作一直被风水研究者视为至宝。
到了明清时期,风水学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各种风水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
其中以吴鼐的《阳宅撮要》、蒋大鸿的《地理辨证》、赵玉材的《地理五诀》较为有名。
在形势与理气两派的基础上又分为四个派系——八宅派、玄空派、杨公派、过路阴阳派。
解放以后,风水学被强行披上“封建迷信”的外套而打入冷宫,勘探风水的活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期。
古代风水学论文

浅议古代风水学摘要: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理想环境的学问。
本文通过对古代风水学的起源和基本思想的介绍,阐述了古代风水学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的运用和价值。
我们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发掘、研究、应用风水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风水理论中还有大量值得风景园林借鉴利用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古代风水学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风水学;基本思想;城市规划;现代运用古代风水学的基本思想2.2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4]。
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
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决定的。
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
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
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2.3“风水宝地”的条件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
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
”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
有关风水学的论文

1.讲一个自己关于风水的故事并运用风水学解释一下该故事?我家乡的中学系省级重点中学,是家乡中最高学府,已有xx多周年的建校史.地处xx脚,xx 河旁,依山傍水,一个风水宝地。
.说起校容,几年之前学校一直使用北校门,地势高于校园,鉴于交通方便和市容气派,该年在南面开了个新校门,校门比校园地势低些,并把北校门关闭了.学校就此显得更气派,面貌焕然一新.人说“好地育好人”学校几年以前每年都很难培养出优等生,但自从那年建立新校门后接而连续的培养出了很多优等生.市民对学校的议论热了,对学校的期望高了.生源外流量逐年减少,为什么成绩变得如此好,是什么原因?难以琢磨,各种舆论展开了...于是有人戏谑说“只要你参观了学校就会发现,以前看你们校门,从校门进校内,一段这么长的下坡路,成绩怎么会不下坡。
还有这个校门设计,一个球做在西边,这不明摆着如果你们学校能考出优等生,太阳都会从西边出来吗!”学校根据他的分析再度开始整顿校园。
先把北校门关闭了,从南大门进带点上坡趋势。
从风水学来看,朝向。
也就是选大门的门向,可朝南、东南、东方,正对水面另一边的案山的低凹处。
为什么呢?低的地方随风进来的阳气要多一些。
而阴阳平衡是风水学的追求,只要阴气多阳气多,阴阳结合形成的灵气也就多。
体内的灵气多,人便会更聪明,细胞便会更活跃,人的智商就高,人也显得更有灵气,表现为秀气、美丽、年青,是美容的根本。
灵气在生命体中存在于各个部位、各个细胞,特别是大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大脑中灵气越多,人的思维越敏捷,智商越高。
而前朱雀,后玄武也是上等四灵风水格局所必需的,学校改了校园的位向后,前面是一片广阔的视野,后面又有着高伟的螺峰山做着屏障。
其实学校的好转。
并不完全是那种认为住在风水宝地改变运气。
风水宝地适于生命成长,生活于此能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和生活中去,如果说风水宝地对事业有促进作用的话,那也仅限于此,是间接的。
学校的事业有成,还是靠学校的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2运用风水学的基本原理描述一下家乡的概况?上等的风水格局之言,中国风水学非常重视气之聚散形成地势高低,山川河流,山水地势的格局气势与形法布局。
中国古代的风水和吉祥文化

中国古代的风水和吉祥文化在中国,风水和吉祥文化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
风水学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观察地形山水、宅门朝向、住房布局等,预测吉凶祸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祥和和安宁;吉祥文化则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衣着、住宅、婚礼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祝福语言。
本文将从风水和吉祥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
风水文化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住宅、工作场所、墓地等,来改变命运。
风水学起源于古代的牧民文化,人们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山水环境、天气气候等对人的健康、幸福和人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风水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至今。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非常复杂,其中包括融合八卦、五行、阴阳学说,以及对于山、水、林、峦、穴、径等大自然景观的精细观察和分析。
其中“山象”、“水象”是风水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山水的高低、形态、方位、勾连等,来判断其是从哪个方面对人有利,哪个方面可能会带来不祥之气。
风水学认为,山有气场,水有气势,当山水相生、相克、相合、相斥等各种情况发生时,将会影响人的运势,因此需要在住宅、墓地、办公场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虽然一些人认为风水学已经成为迷信,但中国民间仍普遍存在着对风水学的信仰。
在房屋、墓地、吉祥物等方面的选择上,风水学至今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主要考虑因素。
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祝福。
吉祥文化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物等为设计元素,易于人们接受和理解。
吉祥文化虽然不如风水学那样具有科学性,但是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和趋向理想的强烈愿望。
中国的吉祥文化中不同动植物所代表的含义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具有代表性的是十二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中十分独特的一个部分,它是与中国农历紧密相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风水
何谓风水,历史上对风水最早的定义是晋朝的郭璞,在其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四库全书》有讲过,所谓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
“在天则周游六虚,在地则生发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
由此看来,这种“生气”乃是天地间的精华,万物得此而生,是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固有的。
而在《葬书》看来,风水则应该是通过对地点的选择或改造从而使“生气”积聚在该地方,进而将人葬在这个地方,“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
说白了,风水是古人专门为死去的人选择埋葬墓穴而所用到的一门技术。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古人认为,万物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
即《葬书》所云“生气”,给死者营造一个“反气入骨”的环境,就会“以荫所生”。
不仅让死者得到安息轮回,还会对后代子孙有所荫蔽。
这样看来,古时的风水就是相阴宅的一门学问了。
然而发展到现在,风水这门学问可谓是历尽了各种曲曲折折。
由于中国人天性对有关死亡的东西有所避讳,能不提就不提,该避免的时候就要避免掉。
可是呢,你风水这东西反而是正大光明的为死人去选地方,相阴宅,在那些所谓祖传“风水大师”的包装与发展下,又涉及到不少“牛鬼蛇神”的东西,让你说出个科学理论吧,你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所以呢,对不起啦,那你就是迷信了。
是迷信就要被打压,就要被抑制,那还谈什么发展呢,都是封建社会遗留的毒瘤。
以至于当风水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忘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却发现外国人竟然拿我们的当做封建迷信的东西当宝贝的看,甚至是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由得让人大惊失色,这哪里成呢,即便是封建的糟粕,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啊,也不能被你们这些不要脸的孙子抢走不是?人们这才发现,一直被我们讳莫如深、避之不及的风水学在国外竟然被人们奉若珍宝,甚至不断的来中国进行学习、探索。
于是在被打压、受迫了这么些年后的风水学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然则,随着对风水观念的放宽,风水一词又逐渐成了人们很喜欢挂在嘴角的一个概念,貌似现在又成了什么都离不开风水了,什么“宇宙风水”、“城市风水”、“企业风水”、“建筑风水”、“家居风水”、“店铺风水”、“校园风水”等等等等,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跟风水挂上钩。
随之而来的还有当年那些个所谓祖传的“风水大师”,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跑出来兴风作浪了。
总之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色彩的风水文化想要安安静静的平平稳稳的发展一下都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具体从性质上划分,风水究竟属于什么呢?一些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不过,1999年版《辞海》对风水的解释是:“风水,亦称‘堪舆’,中国的一种迷信。
指住宅、坟地等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山脉、河流走向等,是将地貌风物人格化,带有原始泛神论色彩的迷信学说。
”这样来看,国内相关科学领域虽然认可了风水现象的客观事实,但依旧不会承认其科学性。
然而在国外,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过,“风水是准科学。
这种判断是比较公允的。
”另外,著有《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二书的泰州市政协委员丁文剑说,“国外学术界给中国风水学以很高的评价,在加拿大有风水学院、易学院,在欧洲也有相当一批研究中国风水的博士生。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终身教授董伟每年都会带一批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风水。
”
依我看来,风水与科学是有一定的距离,尚不足以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画上等号。
所谓科学,它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实证规范化是其研究途径,强调发现的重复性,也即事物的规律。
“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的机械因果律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非科学观念就是所谓的迷信了。
风水一学,则更偏重于传统的“术数”。
所谓术数,走的是
象数灵感化的途径,强调象数思维。
术数预测是一种概率预测,它是不可能出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更多的是一种经验观念。
美国的卡普拉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讨论了科学与术数的共同通之处:科学必须看到,术数的预测概率常常不低于科学的预测概率,并承认其研究的相应地位;术数也必须从象数灵感化上提高一步,阐述其与科学共通的实证规范化,这是术数研究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也是科学研究术数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虽是“百家争鸣”,但事实上也是“独尊儒术”。
然而对于儒家文化,孔门哲学是不接受迷信的,“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则中国风水文化却能从从传承到今不但没有衰弱反倒是在进程中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化不是没他的道理,不能简简单单的就把它一刀切到封建迷信当中。
自古以来,风水是构成我们民族思想形态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传统行为模式与生活观念里占有重要地位。
起码自民族文化学的观点中来看,风水已经不是迷信的问题,而是我们文化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文化景观,风水一直是数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国人对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
在我看来,对于风水科学的解释不如叫做“建筑环境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自然的民族,风水则是我们追求与环境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代名词吧。
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即是说,人应该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自古以来,风水对我国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各种建筑的构造,人文景观的形成,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才能,表明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势,体现出一种将天、地、人三者紧密结合的有机思想。
这也是中华民族爱好自然的体现。
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如今来看却正是西方社会长期忽略的,而在后来逐渐改观,逐步追求的一种思想观念。
西方人好斗,富有侵略性,对于环境主张“人定胜天”,将自然环境看作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资源而贪婪的无节制的向自然进行索取。
当生态遭受到破坏,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欲望无限而资源却要枯竭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开始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帮助。
风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和对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都被西方学者所发现所追崇,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向中国风水学习。
不管怎么讲,古老的中国风水富含着合理的成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使用价值,也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情趣。
我们对待自己的文化,不能讲毫不犹豫的将之一刀切掉说成“封建迷信”弃之不用,当然也不会全盘接受囫囵吞枣。
我们应该批判的对待中国风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继而将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