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熟练朗读课文《景阳冈》,掌握关键词语词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景阳冈》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关键词汇的识记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较生僻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语音语调准确表达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本、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课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景”字的基本意思。

•带领学生联想“阳”字在生活中的表现。

•以“景”、“阳”字为线索,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解释课文中生僻词,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寓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4. 全班讨论(10分钟)•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全班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解释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要求写一份感想文章,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七、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认识更多自然美景,并分享给同学。

八、板书设计•标题:《景阳冈》•关键词:景、阳•重点: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九、教学反思•教师可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教学反思,找出教学中不足之处,并提前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语文园地六》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篇章结构,掌握作者用词语言之美。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出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首先,教师呈现课文,并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2.学生跟读课文,着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进行段落式朗读。

3.教师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一段进行思考和讨论。

2.每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第四步:答疑解惑(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第五步:提炼主题(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提炼后的主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提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在提炼主题部分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趣。

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初步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现、思考。

课题17松鼠授课课型讲读课文3课时时间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教学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学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第一课时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食性和栖息地,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并介绍。

第三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田忌赛马”这个典故的由来和含义。

–能够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比赛过程和赛马的策略。

–掌握一些描述赛马比赛的相关词汇。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教学重点1.了解“田忌赛马”这个典故的由来和含义。

2.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比赛过程和赛马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比赛过程中不同策略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大黑板、粉笔、教案、参考书。

3.PPT或图片展示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与学生简要谈论“比赛”这个话题,引出“田忌赛马”。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讲解“田忌赛马”典故的由来和背景。

2.分析文章中的比赛过程和赛马的策略。

第三步: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不同赛马策略的优劣。

2.汇总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后,班级一起讨论各组的策略,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第四步: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好的策略应对困难和挑战。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强调比赛中的策略与思考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田忌赛马优劣分析策略比较速度灵活性耐力………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讨论如何提升对策略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朥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第一单元:《质疑与探究》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认识到质疑与探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质疑与探究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

2. 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单元:《启迪与体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获得启示与体验。

2. 培养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及理解。

2. 分角色朗读,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 课文赏析,感悟启示。

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

2. 分析与讨论。

第三单元:《实践与表达》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关键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

教学内容: 1. 课文探究。

2. 小组活动,创作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 1. 创作表达。

2. 小组分享交流。

第四单元:《感悟与领悟》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旨,感受其中的情感。

2.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内容: 1. 课文品读。

2. 点拨情感体验。

3. 辅导学生进行感悟思考。

教学方法: 1. 情感导入。

2. 情感解读。

第五单元:《创新与分享》教学目标: 1. 熟练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新表达。

2. 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内容: 1. 课文背诵和诠释。

2. 创新作品分享。

教学方法: 1. 创作分享会。

第六单元:《探索与发现》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难点内容。

2. 能够通过课文展开探索和发现。

教学内容: 1. 课文解读和讨论。

2. 小组调研和发现。

教学方法: 1. 小组合作。

2. 实地考察。

第七单元:《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 1. 将课文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能够拓展课文主题,进行相关活动。

教学内容: 1. 课文应用训练。

2. 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1. 小组实践。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1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1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特点和写作格式;2.能够提炼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其中的美好;3.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4.激发学生对小事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散文特点和写作格式,生活中的小细节。

三、教学难点如何提炼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PPT;2.板书:散文的特点,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房间的视频,唤起学生对小细节的感受和观察。

2.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活中的小细节为切入点,引入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让学生了解散文是如何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3. 教学内容1.教师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写作风格;2.通过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小事物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3.学生个别朗读散文,体会文章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拓展延伸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并尝试用散文的形式表达;2.设计小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文作品,促进交流和合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散文的写作特点和生活中的小细节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并用散文的形式表达;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并思考生活中的小细节。

七、板书设计•散文的特点•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散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

但需注意在学生自主表达时的指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加强的地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散文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内容概述在本次复习课中,主要对第六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巩固,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习作内容等。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掌握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习作内容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梳理,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

2.难点:习作内容的讲解与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复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及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和内涵。

•提问导读,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2. 复习生字词•带领学生逐个复习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加深印象。

•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3. 习作讲解与指导•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讲解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分析范文,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生字词练习。

•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讲解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包括课文默写、生字词造句等,让学生在家继续学习巩固。

八、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巩固。

•学生可以提问疑惑,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六单元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主题:欣赏古体诗《登鹳雀楼》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特点及其韵律。

2.学习《登鹳雀楼》原文,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意境。

3.学生能够品味古体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感悟人生哲理。

4.提升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体诗《登鹳雀楼》原文,理解其中的意境。

2.掌握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及韵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体诗《登鹳雀楼》中的意象与情感。

2.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感悟其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书:《语文园地六》2.备课资料:古体诗《登鹳雀楼》原文、相关解读材料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通过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意境。

2.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体诗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3.正文(30分钟)–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原文,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意境。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共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

4.拓展(15分钟)–学生向全班呈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示古诗的魅力。

5.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体诗的重要性。

六、课堂延伸•学生可尝试模仿古体诗的写作风格,展示自己的诗意情怀。

•探讨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诗歌的来源。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登鹳雀楼》的意境。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古体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古体诗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哲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用意,领略文学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小学教育集团长江西路小学
新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顾中华时间:2020.4.28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

《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

《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二、教学要求:
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配合“思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习作”安排了“神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积累经典名句。

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