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临床探究
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方法

·健康科学·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方法脑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多数是由于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继而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患者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脑梗死具有发病紧急、病情较重等特点。
另外,由于其发病的特殊性,使得其表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现象较多,常见的如偏瘫或是语言障碍等。
还有一些患者会表现上肢或是下半身无力,并会有较为典型的麻痹现象,这些症状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频率较高。
通过临床研究能够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与恢复上花费的时间相比于其他脑部疾病要多得多。
我国脑梗死患者的整体数量较多,同时由于其发病特殊性,使得一旦出现康复治疗方面的失误就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后遗症,例如语言障碍或是吞咽功能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永久性瘫痪。
随着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对应的针对性功能治疗也越来越明确,康复治疗决定了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因此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在住院期间,通常情况下有护士进行专业的脑梗死护理,但由于其恢复时间较长,在患者离开医院后,通常会由家人进行照顾,因此家人们也应该尽量掌握康复锻炼的正确方法,这与患者康复程度的有效提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是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脑梗死患者在患病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肢体或是语言障碍等,这些功能障碍的存在使得患者不能实现生活自理,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心理产生不良情绪,例如悲观抑郁或是暴躁等。
而针对患者设计的康复计划,其顺利实施主要决定于患者是否对康复训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关键是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态度,这也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因。
要让患者明白,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在完成训练后能够使现今存在的功能障碍得到尽可能的改善,从而实现生活自理。
对于已经产生脑梗死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报以十二分的耐心去照顾与体贴患者,且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让患者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独的,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后盾,能够让患者对待康复训练的态度更为积极。
温针灸疗法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温针灸疗法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1. 引言1.1 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及脑神经递质受损情况老年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脑部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
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功能受损,如肢体无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以及脑神经递质的异常,如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递质的浓度下降或不平衡,影响了神经传导的正常功能,导致认知、运动、感觉等方面的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群体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及脑神经递质受损情况,有助于制定更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温针灸疗法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老年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温针灸疗法与推拿康复治疗的概述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及脑神经递质受损情况:老年人群是脑梗死高发人群之一,脑梗死会导致大脑受损,影响脑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和传递,进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正常运作。
老年脑梗死病人往往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活、协调性下降、力量减弱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温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针灸刺激腧穴,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温针灸疗法能够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神经信号传递的质量,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在推拿康复治疗中,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身体穴位,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帮助老年脑梗死病人恢复肢体功能。
温针灸疗法与推拿康复治疗的综合应用为老年脑梗死病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康复方案,可以协同作用,互补优势,促进患者神经递质的恢复和肢体功能的康复。
2. 正文2.1 温针灸疗法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温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穴位上燃烧艾草或使用热针刺入皮肤,以热刺激穴位,通过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脑梗死康复病例讨论

《脑梗死康复病例讨论》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脑梗死康复病例来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康复治疗的策略和效果。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 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 3 小时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余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但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肌力为 0 级,左侧面部肌肉瘫痪,言语含糊不清,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明显下降。
头颅 CT 检查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给予了溶栓治疗,由于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窗,未进行溶栓操作。
随后,给予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在康复治疗方面,早期主要进行了良肢位摆放和被动运动。
患者平卧时,头偏向健侧,患侧肩部垫起,使上肢处于伸展位,下肢处于屈曲位;侧卧时,背部垫枕,使患侧肩部向前,患侧肢体伸展,健侧肢体屈曲。
对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了轻柔的被动运动,包括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和屈伸、旋转等运动,每天进行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随着病情的稳定,逐渐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翻身训练,从健侧翻身到患侧,再从患侧翻身到健侧,逐渐增加翻身的难度和速度。
进行坐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坐在床边,逐渐延长坐位的时间,尝试进行身体重心的转移和平衡维持。
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在患者能够坐稳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和稳定性,然后进行行走训练,开始时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逐渐减少助行器的使用,直至能够独立行走。
在语言康复方面,进行了构音障碍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
构音障碍训练包括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单音节的发音练习、词语的发音练习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塞后遗症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方式的效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均存在后遗症,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治疗方式,后者实施中医治疗方式,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
结果: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P<0.05)。
结论: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而言,中医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症状,与此同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效果引言: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部缺血所引发的脑部组织、神经损伤,对此还需及时展开治疗,但结合以往经验来看,多数患者虽经有效治疗但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治疗方式在脑梗塞后遗症治疗中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均为院内所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时间在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区间,因受到后期对比所需,可将其分为人数对等的两个组别,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19、11例(58.37±2.66)岁与17例、13例(57.19±3.05)岁。
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给予患者血塞通注射,剂量为400mg,需利用0.9%浓度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日1~2次,同时辅以阿司匹林、脑活素等药物,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为保证治疗效果好应当按疗程使用,连续使用周期不少于14d。
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结合其实际指标水平给予相应的药物,以此来提高治疗的相符性与可行性[1]。
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方式,可分为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三种方式,①中药内服,药材为黄芪、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当归尾,剂量分别45、15、10、10、15、10、15g,因每位患者的症状有着较大差异性,对此还应根据其病情对药方进行调整,若患者有大便秘结表现可给予肉苁蓉;天麻、炒白术对头晕头痛有一定效果;语言功能障碍给予胆南星、全蝎、石菖蒲等药材;对于偏瘫患者可在基础药方中加入天麻、石决明以及钩藤[2]。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成熟和发展,为脑梗死的救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
而脑梗死作为目前中老年人群中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更多是因为脑部组织和血管因为血液流通供应不畅所导致的一种脑软化情况。
许多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时期较长,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单侧的肢体瘫痪、口角歪斜等等。
因此,针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早期康复护理将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许多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以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失语、大小便失禁、昏迷或是瘫痪等情况,导致后遗症问题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因此针对早期的康复护理具有着现实意义[1]。
一、心理护理许多脑梗塞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并且这些中老年人本身对于自身的健康较为关注,当出现脑梗死以后会有莫名的压力[2]。
而经过相关研究表明,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有近70%以上的患者都会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绝大部分是以焦虑和抑郁为主,而这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都会预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却留下了不同程度上不可挽回的损伤,不论是记忆力障碍、记忆力下降,还是偏瘫、失语等等,都会对心理活动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情绪激动、悲观失望等情况。
因此更是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也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与患者沟通,疏导其内心的不安与惶恐,针对性的展开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相关者讲解关于脑梗死方面的防治和护理知识,帮助更多的患者消除恐惧,重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后续的康复。
护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生存质量[3]。
二、肢体偏瘫方面的康复护理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许多脑梗死中老年后遗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是能够有效促进恢复其运动的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此,我国专家学者在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后发现,一些中老年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在早期积极接受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以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的效果更加明显,说明了基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运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概率,帮助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从而降低致残率[4]。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

所有 研 究数据 均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学软 件包进 行统计分析 ,计量 资料 以 ( ±S )表示 ,采 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 x 检验 , P< 0 . 0 5
注血 塞通 0 . 5 g / d和胞磷胆 碱 1 . O g / d 。观察组患 者在对照 组 用药基础 上使 用补 阳还五汤 ,组方为 当归 、川芎 、赤芍
为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果
各2 0 g,桃仁 、红花 、熟地各 l O g, 桑 寄生 、桂枝 、石菖蒲
各 1 6 g,丹参 、黄芪 、地龙 、牛膝 、水蛭 、蜈蚣 各 1 8 g,每
标准[ 4 1 ,显效 :患者 的头痛 、抑郁 、言语 障碍 等显著改 善 , 能够积极配 合康复训练 ;有 效 :患者 的头痛 、抑郁 、言语
病程 1 个 月至 5 . 4年 ,平均( 3 . 4 4 -1 . 2 ) 年 。伴头痛 6 1例
( 7 6. 3 %) , 记 忆力减退 3 2例 ( 4 0 . 0 %) , 语 言功能障碍 4 9
者 的中风病积分量表 评分 、 神 经功能缺损 ( NF I )评分 、日
常 生活活动 能力 ( B a r t he l 指数 )以及汉 密尔顿抑 郁量 表
( HAMD) 评 分等进行 比较 。中风病积 分量 表评 分根据 临床 症状 、体征评分 ,满分 1 0分 ,评分越 高表示 中风症状越严
生活质量 [ 2 ] 。因此 ,采取有效 的治疗措施对 改善脑 梗死后遗 症具 有重要意 义 。我院在 常规西 医治疗 基础上 采用补 阳还
中医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康复疗法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的价值。
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脑梗死恢复期病人(n=7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38人,前者采取中医针灸康复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
对比NIHSS 评分等指标。
结果:关于NIHSS评分,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数据(7.32±0.95)分,和对照组数据(15.24±1.48)分相比更低(P<0.05)。
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37%,和对照组数据81.58%相比更高(P<0.05)。
结论:脑梗死恢复期用中医针灸康复疗法,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疗法;神经功能;脑梗死恢复期;疗效临床上,脑梗死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与发病急等特点,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1]。
对于多数脑梗死病人来说,其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会出现后遗症,如:偏瘫和失语等,进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本文选取76名脑梗死恢复期病人(2020年1月-2022年8月),着重分析中医针灸康复疗法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脑梗死恢复期病人76名,随机分2组。
试验组38人中:女性17人,男性21人,年纪范围52-79岁,均值达到(64.21±3.96)岁。
对照组38人中:女性16人,男性22人,年纪范围51-79岁,均值达到(63.87±4.02)岁。
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内容有四肢关节活动、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语言训练等。
试验组加用中医针灸康复疗法,详细如下:选择病人的内关穴、四神聪穴、足三里穴、印堂穴、丰隆穴、百会穴与水沟穴等穴位。
用毫针(规格:0.35*40mm),并采取平补平泻法对四神聪穴进行针刺,此后,再采取平刺法对百会穴进行针刺。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高。
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往往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受损、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言语康复等,但效果有限。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之一,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阴阳、平衡气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康复。
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帮助老年脑梗死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目前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还较为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效果及适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效果及其应用前景,通过对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进行系统观察和总结,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现状,探讨现有治疗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可行性和优势,评估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3. 探讨临床观察方法,为未来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4. 分析临床观察结果,总结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3 研究意义老年脑梗死患者是一类高危人群,其康复过程长且困难,容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
中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文化,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临床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就诊及住院的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
对照组:采用丹参或脑复康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以及肢体功能的锻炼。
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明显好转,而研究组的患者通过脑循环治疗仪的康复治疗以及肢体功能的锻炼,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qol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患者通过早期、科学的康复治疗以及肢体功能的锻炼,患者的关节、肌力、张力功能改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