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_LTE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

合集下载

2TD-LTE原理及关键技术

2TD-LTE原理及关键技术

后面两页只介绍下“扁平网络”,其他三个技术(频分多址、MIMO、ICIC)在第二章有详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宽带无线接入和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传输和多址技术趋于一致,均基于OFDM技术。

LTE在上行采用了SC-FDMA以降低信号峰平比(PAPR),但其主要实现方式为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技术。

IEEE802.20采用基于调度或跳频的OFDMA,同时在上行采用半正交OFDMA以提高系统容量。

在参数设计方面,IEEE802.20采用了最小的子载波间隔9.6kHz,有利于得到较高的频谱效率。

LTE出于对高移动性的考虑,采用了最大的子载波间隔(15kHz)。

IEEE802.16e子载波间隔居中(11.16kHz)。

为了实现很小的传输延迟,LTE和MBFDD/MBTDD都采用了很小的子帧长度(0.911~1ms),相对而言,802.16e子帧长度较大。

LTE和IEEE802.20都采用长、短两种CP,其中短CP用于正常小区大小的单播业务,长CP用于MBSFN或超大小区。

IEEE802.16e采用4中可选的CP长度。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上说,LTE和IEEE802.16e支持集中式(Localized)和分布式(Distributed)子载波分配方式。

IEEE802.20支持频域调度和跳频方式。

在调制技术方面,3种技术均采用QPSK、16QAM和64QAM,IEEE802.16e还支持BPSK调制,IEEE802.20还在上行考虑了可以获得低PAPR的8PSK调制。

在多天线技术方面,3个标准均采用了基于预编码的空间复用、SDMA(空分多址)及开环发射分集技术。

所不同的是,LTE只在下行支持单用户的多流空间复用,上行仅采用多用户MIMO。

另外,LTE还采用了下行波束赋形技术,IEEE802.16e 则采用了类似的自适应天线系统。

在链路自适应技术方面,3种技术均采用了频域调度、自适应调制编码(AMC)、HARQ和功率控制。

华为LTE功率配置说明

华为LTE功率配置说明

TD-LTE功率配置指导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基本知识 (3)1.1LTE导频图案 (3)1.2功率参数的概念 (3)1.3天线端口映射方式 (5)1.4RS Power Boosting (6)2导频功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6)2.1对覆盖的影响 (6)2.2对容量的影响 (7)3产品功率配置 (7)3.1基本概念 (7)3.2配置方法 (11)3.2.1已知RRU功率配置导频功率 (11)3.2.2已知导频功率计算RRU功率 (11)3.3功率配置原则 (13)3.4功率配置建议 (13)3.4.1两天线 (13)3.4.2四天线 (13)3.4.3八天线 (14)3.4.4继承TDS功率场景 (14)4结论 (15)附录A (15)1基本知识1.1LTE导频图案CP是OFDM系统的循环前缀,用来抵抗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

LTE支持的MBMS,采用了长CP。

本版本不考虑长CP的物理层帧格式。

图1是Normal CP下的导频图案:图1 Normal CP下的导频图案1)单天线端口下,每个符号上共有2个导频RE,两个RE之间隔5个子载波。

2)两天线端口下,每个端口的每个符号上有2个导频RE,相隔也是5个子载波。

如果一个天线端口的符号上的有一个RE位置作为RS RE,那么另一个端口上不发信号,避免两个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

3)四天线端口下,前两个天线端口的导频位置与两天线端口的位置一致;端口3和端口2的导频位置相对于前两个天线端口在时域上延迟一个OFDM符号;同时,在一个天线端口的导频位置上,其它天线端口在相应位置上,不发数据信号。

1.2功率参数的概念EPRE(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每个资源单元上的能量,可以理解为每个RE的功率。

TypeA符号:无RS的OFDM符号。

TypeB符号:含RS的OFDM符号。

A ρ:无导频的OFDM 符号上的PDSCH RE 功率相对于RS RE 功率的比值,线性值。

TD-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TD-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TD-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和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应用场景对移动数据的信道资源和容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使用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增加网络通信的负载。

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通信资源,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TD-LTE是国际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下一代LTE通信技术。

TD-LTE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率利用率,以满足未来的高速移动通信需求。

随机接入过程是TD-LTE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移动设备和TD-LTE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第一步。

因此,研究和优化TD-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TD-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接入信令的发送和接收两个方面。

在发送方面,移动设备需要发送寻呼消息来请求接入基站;在接收方面,基站需要对接入请求进行解码和确认,并向移动设备发送接入许可请求。

因此,研究TD-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需要涉及到信令的传输和解码、接入请求的调度和确认等多个方面。

目前,TD-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算法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有高速通信需求。

2、TD-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需要涉及复杂的无线信道传输和解码,因此误码率高,接入成功率低。

3、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进行频谱、时延以及功率等资源的分配和调度,这需要具有完善的网络规划和管理机制。

因此,优化TD-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提出一种高效的TD-LTE随机接入过程优化算法,尽量降低误码率和提高接入成功率,进而提高TD-LTE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1、综合评估TD-LTE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带宽容量,确定接入过程中的最优资源分配机制。

2、结合频谱分配与调度、功率控制和信道编码等技术,提出一种更加高效的TD-LTE随机接入过程优化算法,降低误码率和提高接入成功率。

功率控制技术在TD-LTE系统中的应用

功率控制技术在TD-LTE系统中的应用


L T E 系统架构 分 析
严格按 照分组交换能够使得数据速率提高 ,传输时 延降低以及 系统复杂程度降低 ,系统性能提高的要求 ,
进行L T E 系统 的设计 。整体上 ,T D . L T E 系统与F D D . L T E
P = a r i n { e m a x l O l o g 1 0 M+ e o + P + △ + f ( a ) }

T E C H N O L O G Y 技 术 应 用
功 率控 制 技 在T D — L T E 系 统 巾明 应用
◆ 王文 兵
摘 要 :为 实现 移 动通 信 和 宽 带 无 线接 入 技 术 的 融 合 ,3 G P P 启 动L T E 技术 。 T D— L T E 具有高带宽的特 点 ,同时利 用灵 活的频谱配置的方法将 网络 的效率 以 及 基 站 的 效 率 大 幅度 提 升 ,使 得 网络 节 点减 少 。介 绍 了L T E 的协 调 架构 以及 功 率控制的分类,重点阐述 了T D— L T E 功率控制的特征 以及算法。 关键词 :T D — L T E;功率控 制;算法
电 出版 社 . 2 0 0 6
的全部频带来说 ,基站都是通过等功率进行发射。 也就
是说 ,并不存在 由于远 近不 同,C D MA 系统需要进行功

率控制。在T D . L T E 系统中 ,重点是对上行功率 的控制 。 T D . L T E 系统能够对于小区间存在的干扰进行抑制 。通过
核心网构成。L T E 系统整体架构包括了核心网E P C 与接入
网E . U T R A N,接入网能够提供到u E 的用户面与E . UT R A

LTE功率控制综述综述

LTE功率控制综述综述

2019扰协调 小区专属天线端口下的ρ A/ρ B比。其由高层信令 通知的小区专用参数 以及 eNodeB 配置的小区专用 天线端口数目决定。
小区专属天线端口下的ρ A/ρ B比
2019/2/20
2019/2/20
7
用户功率分配和小区间干扰协调
小区专属比值与PDSCH使用的不同传输模式有关。对于16QAM、 64QAM调制、多层空分复用,或多用户MIMO的PDSCH传输: ������ 当UE接收使用4小区特定天线端口发送分集预编码传输的PDSCH数 据时:ρ A= power -offset PA 10log10 (2) 其他情况下:ρ A= power -offset PA 其中,在除了多用户MIMO之外的所有传输模式中, power -offset 均为0; 在指示 B / A基础上,通过高层参数 PA 确定 ρ A的具体数值,得到 基站下行针对用户的PDSCH发射功率。
下行功率分配
在频率和时间上采用恒定的发射功率,基站通过高 层信令指示该发射功率数值。 在LTE系统中,使用每资源单元容量(Transmit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EPRE)来衡量下行 发射功率大小。 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提高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Power Boosting) 与用户调度相结合实现小区间干扰抑制的相关 机制
2019/2/20
5
提高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Power Boosting
ρ A或 ρ B表示每个OFDM符号内的PDSCH EPRE和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 值,且ρ A或ρ B是UE专属的。 在包含RS的数据OFDMA的EPRE与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标识用ρ B
表示; 在不包含RS的数据OFDMA的EPRE与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标识用 ρ A表示。

影响TD-LTE组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影响TD-LTE组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得不到传输 。
如果上 行是基于 R B的调度,则调度 器需要为 U E 的每个业务流 ( RB ) 分配上行资源或允许传输的数据量 , U E根据调度器 的判决结果组装传输块 。采用这种方式
时,一般要求 U E汇报所有 RB对应的缓冲 区的数据量 ,
可能的将资源为边缘用户服务 ,也就是说边缘用户相 比 于R R算法将得到更多 的调度机会 ,而边缘用户是产生

的Q o S要求。
而在上行方 向上 ,UE是数据 发送端,调度器则位
复用距 离
4 D
2 D
4 / 3 D
图1 资源 调度 避免 碰 撞 ( D表 示 单 位 复 用 距 离 )
于e N o d e B,如 果是 基于 UE的调 度 ,e N o d e B只需 要控 制为 UE分 配 的资源总量 或者 允许 传输 的数据 总

一 ・ 2 0 1 3 年 第9 期 ・
下行 方 向,数 据 缓冲 区 位于 e No d e B 。e No d e B
能够准确的知道每个 UE , 每个 RB 对应的缓冲 区数据量 ,
因此一般 采用基 于 R B的调度 ,以便于更 好的满足 R B
● ◆ ◆ ・ ◆4 小 区 n● ● ◆
数据量大 ,突发特征明显的非实时业务。这种方式的一 个缺点就是需要调度器获取 比较详细的 C Q I 信息。 ( 2 ) 分布 式资源分配 : 为用户分配离散 的子载波和
资源块 。这 种方式适合于移动的用户 ,此类用户信息条
将对 影响 T D L T E组网干扰控制的关键技术 ,如资源
率; 然而 ,P F调度算法 为了保 证用户 间的公平性 ,尽
级最高的 R B对应 的缓冲 区数据量等信息 。这种方 式的 主要优点在于 ,控制简单,信令开销 比较小 ; 其主要缺 点在于调度器无法对不同 Q o S要求的上行业务流进行更 加精确 的调度 和控制 ,优先级次高的业务流可能长时间

LTE上行链路自适应功率控制切换技术

LTE上行链路自适应功率控制切换技术

LTE上行链路自适应功率控制切换技术TD 与LTE 技术创新论坛1背景在LTE 系统中,各个子信道严格正交,因此不存在小区内干扰的问题。

即使由于子载波频率或相位偏移造成信道间干扰,也可以通过信号处理的方法将干扰降到最低。

OFDM 系统内的主要干扰为小区间干扰,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的性能。

相比之下,小区边缘用户的发射功率对相邻小区的干扰要比中心用户大得多。

对于频率复用因子为N =1的小区,上行链路的小区间干扰主要由相邻小区的边缘用户使用相同频带资源产生。

抑制小区间干扰的主要方法有部分频率复用(fractionalfrequency reuse ,FFR )或者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 ,PC )。

部分频率复用主要通过将小区边缘用户所使用的频率资源相互错开,降低小区边缘用户的同频干扰,但这种方法同时也会降低频谱利用率;功率控制则通过合理控制用户的发射功率,抑制小区间的干扰。

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LTE 的功率控制算法,本文中涉及的两个通用算法原理如下。

第一种,根据用户上报的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 ,PH ),提升用户的发射功率,以提高接收的用户信号质量并选择阶数较高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 ,MCS ),达到提高小区吞吐量的目的。

由于每个用户使用的发射功率都较大,因此小区间干扰会比较大。

第二种,基于接收到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destiny ,PSD )来进行功率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有用户的接收信号的PSD 来稳定系统的小区间干扰水平[1]。

使用这种功控方法,对于处在小区中心的用户,虽然其对相邻小区的干扰较小,但由于其接收的PSD 被限制,将会导致其不能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不能选择较高阶数的MCS ,最终造成小区的整体吞吐量下降。

本文基于对以上两种算法的分析,提出了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结合两种算法所长,确保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尽量最大化小区吞吐量。

TD-LTE导频功率设置

TD-LTE导频功率设置

根据要求,要

相等且等于最大发射功率时,功率的利用率最高,功率利用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

的不同取值可以获得如下的利用率对应关系表:
注:当前我们默认推荐配臵:PB =1,PA=- 3;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8
目录
1
2 3
LTE导频相关基础知识 LTE导频功率设置原则 案例分享
DRRU3158efa
DRRU3151e-fae
DRRU3152-e
DRRU3151fa
每通道机顶发射 功率(W/dbm) 20W/43dBm 20W/43dBm 12W/40.8dBm 16W/42dBm
FA:30W/44.8dBm E:50W/47dBm
50W/47dBm
20W/43dBm
D 频段RRU的功率规格如下:
CRS的功率计算方式:
注:CRS的功率设置是只单RE的功率;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Page 10
TD-LTE RRU的产品功率规格
FAE 频段RRU的功率规格如下:
设备型号
DRRU3152-fa
DRRU3151fae
DRRU3158-fa
= 40.8 + 3-10*lg(12*100) = 13
【TDSL功率设臵参见后面的案例分析】
双模按照同等覆盖仿真和实测,采用CRS设臵为 9.2dbm对应双码道PCCPCHPWR为33dbm,如 PCCPCH功率设臵为32dbm时,RS规划功率为
8.2dBm,依次类推;考虑到总功率的问题,当双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了TD-SCDMA 的长期演进系统(TD-LTE )中的无线资源管理(R R M )技术,介绍了TD-LTE 系统的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 )原理以及流程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SINR 的室外开环上行功率控制算法,研究了在功率控制中目标SINR 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目标SINR 的增长,小区边缘用户SINR 迅速增大到达一定的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由此产生增益。

关键词:R R M;TD-LTE;FDD-LTE;功率控制陈俊彭木根王文博(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TD-LTE 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为了使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BWA (Broad -band Wireless Access )技术相互融合,并同时应对WiM AX 和4G 的挑战,3GPP 启动了LTE 项目。

LTE 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 )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扁平网络结构和全IP 系统架构,支持最大20M Hz 的系统带宽、超过200M bit/s 的峰值速率和更短的传输延时,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标准的3~5倍。

TD-LTE 作为TD-SCDMA 的演进技术,目前已成为3GPP 唯一的基于TDD 技术的LTE 标准。

中国全面启动的TD-LTE 产业与国际LTE 产业基本同步,并已被国际广泛接受,将为中国在引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

TD-LTE 一方面继承了TD-SCDM A 智能天线、特殊时隙等的核心专利;另一方面,TD-LTE 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通过更灵活的频谱配置方案(1.4~20MHz )来提升网络效率和单个基站效率,并且采用公共无线资源管理控制基站来简化系统结构,减少网络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1]。

在所有蜂窝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RRM )的功能对于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容量、覆盖和服务质量(QoS )及无线接口资源的使用效率。

RRM 提供空中接口的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目的是能够提供一些机制保证空中接口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最优的资源使用效率、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从而满足系统所定义的无线资源相关的需求[2]。

1LTE 系统架构LTE 系统在设计之初便在基于分组交换的提高数据速率、降低传输时延、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复杂度等系统需求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定义,现有3G系统架构难以满足LTE 的系统需求,为全面满足LTE 系统需求,系统架构也重新进行了设计。

从整体上说,TD-LTE 系统和FDD-LTE 系统采用相同的系统架构,与3GPP 系统类似,分为核心网和接入网两部分;TD-LTE 和FDD-LTE 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帧结构(TDD 帧包含特殊时隙DwPTS 和UpPTS )和多天线配置上(TDD 沿用智能天线技术,支持8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FDD 最多支持4天线)[4]。

如图1所示,LTE 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EPC (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即图中的M M E/S-GW 和演进后的接入网E-UTRAN 。

LTE 接入网仅由演进后的节点B 即eNB (evolved Node B )组成,提供到UE 的E-UTRA 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协议终止点。

eNB 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并且在需要通信的两个不同eNB 之间总是会存在X2接口。

LTE 接入网收稿日期:2010-08-0228与核心网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连接,S1接口支持多到多连接方式。

与3G 系统的网络架构相比,接入网仅包括eNB 一种逻辑节点,网络架构中节点数量减少,网络架构更趋于扁平化。

这种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了呼叫建立时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时延,并且由于减少了逻辑节点,也会带来运营成本(OPEX )与资本支出(CAPEX )的降低[5]。

2TD-LTE 系统RRM 组成RRM 技术包括无线承载控制(RBC )、无限接纳控制(RAC )、连接移动性控制(CMC )、动态资源分配(DRA)、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 )和负载均衡(LB )。

无线承载控制RBC (Radio Bearer Control )包括无线承载的建立、保持、释放,是对无线承载相关的资源进行配置。

当为一个服务连接建立无线承载时,无线承载控制需要综合考虑E-UTRAN 中无线资源的整体状况、正在进行中的会话的QoS 需求以及该新建服务连接的QoS 需求。

无线接纳控制RAC (Radio Admission Control )功能用于在请求建立新的无线承载时判断允许介入或拒绝接入。

为得到合理、可靠的判决结果,在进行接纳判决时,无线接纳控制需要考虑E-UTRAN 中无线资源状态的总体情况、QoS 需求、优先级、正在进行中的会话QoS 情况以及该新建无线承载的QoS 需求[6]。

连接移动性控制CMC (Connection Mobility Con -trol )功能用于对空闲模式及连接模式下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在空闲模式下,为小区重选算法提供一系列参数以确定最好小区;在连接模式下,支持无线连接的移动性,基于UE 与eNB 的测量结果进行切换决策。

动态资源分配DRA(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又称为分组调度PS (Packet Scheduling ),该功能用于分配和释放控制面与用户面数据包的无线资源,包括缓冲区、进程资源、资源块等。

动态资源分配主要考虑无线承载QoS 需求、信道质量信息、干扰状态等信息。

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 -ordination ,)功能是指通过对无线资源进行管理,从而将小区之间的干扰水平保持在可控的状态下,尤其是在小区边界地带,需要对无线资源做些特殊的管理。

负载均衡LB (Load Balancing )功能用于处理多个小区间不均衡的业务量,通过均衡小区间的业务量分配,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将正在进行会话中的QoS 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降低掉话率。

负载均衡算法可能会导致部分终端进行切换或小区重选,以均衡小区间负载状况。

3功率控制TD-LTE 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其优越性的体现有赖于功率控制技术的使用。

功率控制是TD-LTE 系统中资源分配和干扰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效的功率控制算法能够降低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可以在满足每个用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其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干扰、增加系统容量,并能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7]。

3.1功率控制算法分类功率控制算法主要从两个层次分析和研究:全局层次和局部层次。

可以将功率控制分成不同的类型[3],如图2所示。

根据功率控制在蜂窝系统中的链路方向不同分为:上行功率控制(从移动台到基站)和下行功率控制(从基站到移动台);根据功率控制处理方式分为:图1LTE 系统架构图2功率控制技术分类29集中式功率控制和分布式功率控制。

根据确定功率控制命令的测量指标分为:基于信号功率、基于SIR (信干比)、基于BER(误码率);根据功率控制信息的获取方式分为:开环、闭环、外环。

其中闭环又称为快速内环。

开环功率控制是指发射端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不需要接收端的反馈。

开环功率控制在TD-LTE系统中主要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由于系统上下行链路在同一个载频上传送,通过对导频信号的路径损耗估计,接收端可以对发送信号的路径损耗进行准确估计,相应调整发送功率。

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可描述为:P nest(dBm)=P loss(dB)+P des(dBm)其中P nest为开环功率控制调整后的终端发射功率;P loss为测量得到的链路路径损耗;P des为基站期望收到的目标功率。

开环功率控制不需要反馈信道,算法相对于闭环功率控制反应更灵敏。

它可对移动台发射功率的调整一步到位,即信道衰落多少就补偿多少。

但是在深衰落的信道环境中,开环会使功率幅度调节过大产生误调,恶化系统性能。

所以开环功率控制在目前的标准中仅在无线链路建立时使用。

闭环功率控制是指需要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送来的反馈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

它分为功率调节和功率判决两个部分,因此功率调整的延迟较大。

环境因素(主要是用户的移动速度、信号传播的多径和迟延)对接收信号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当信道环境发生改变时,接收信号SIR和BLER的对应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

要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调整接收信号的SIR目标值。

由于UE和基站间的通信,闭环功率控制可以校正测量误差,并且以更小的更新周期来补偿快衰,但是相对地需要一部分的反馈信息来换取调整精度的提高。

另外还可以加入外环功控,结合快速AM 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来补偿因信干噪比(SINR)测量和干扰变化而产生的误块率(BLER)相对目标值的偏离。

外环功率控制的功能是将目标SIR调整到最恰当的值,以保证信号质量。

外环功率控制流程主要包含三部分:测量接收信号质量BLER、查询指定BLER 门限值、门限判决,按照相应策略调整SIR目标值。

外环功率控制的SIR目标值调整策略是外环功率控制流程的核心部分,理想的外环功率控制算法可以根据测量BLER值(或物理层BER等测量信息),兼顾判决的不同情况,以不同步长调整SIR目标值。

根据功率调整大小的度量,功率控制又分为连续功率控制和离散功率控制;根据功率更新的测量,功率控制分为功率调整步长固定(固定步长算法)和功率调整步长根据信道状况自适应地调整。

3.2TD-LTE功率控制的特点由于LTE下行采用OFDM A技术,一个小区内发送给不同UE的下行信号之间是相互正交的,因此不存在CDM A系统因远近效应而进行功率控制的必要性,即基站对本小区内所有频带都是以等功率发射的。

在TD-LTE中主要侧重上行功率控制,用户根据功率控制参数对不同的信道设定不同的上行发射功率。

TD-LTE上行功控主要用于补偿信道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并用于抑制小区间干扰。

采用慢功控方式,功控频率不高于200Hz。

TD-LTE系统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对称性进行更高频率的功率控制。

开环功率控制一般用于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中;闭环功率控制在上下行都有,有时会结合外环功率控制来使功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功率漂移与软切换相关,由于TD-LTE中采用硬切换,所以此处并不考虑功率漂移。

此外,非实时服务的功控是选择性质的,因为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所以非实时服务不再需要功率控制使接收功率在深衰下仍保持在给定值上[8]。

3.3FDD系统和TDD系统的功率控制区别TDD系统开环功率控制算法和快速闭环功率控制算法理论上完全可以采用类似FDD系统的相应算法机制,主要差别在于不同算法的具体参数设置,如TDD系统的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只在每帧(或子帧)内某个或某些时隙执行是非连续的,另外采用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所以其调整步长和FDD系统有很大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