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趣谈
回文诗词趣谈

春 花 朵几技 柔 傍砌 , 丝千缕 细摇 风 。 柳 霞明半 岭 西斜 月, 月上孤 村 一树 松 。
夏
凉 回翠 簟 冰人 冷, 沁清 泉夏 月寒 。 齿
香 篆袅风清缕缕, 纸窗明月白团团。
秋
芦 雪覆 汀秋 水 白, 风 凋树 晚 山苍 。 柳
孤 帏客 梦惊 空馆 , 独雁征 书寄远 乡。
城 关夜 冷 风飞 雪, 闭朝 寒 雨冻天 户
下面抄摘二首诗 , 小朋友们不妨填作。
悠 悠绿 水傍林偎 ,
日落 观 山四 望 回 。
离
幽林 古寺孤 明月 , 冷 井寒 泉碧 映 台。
鸥飞 满浦渔 舟泛 ,
鹤伴 闲 亭仙 客 来。 游径踏 花烟 上走 ,
流 溪远 棹 一蓬 开。
平台
●
回文— — 亦称回文 、 回环。 是运用字词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顺读倒读都能成句的文字 , 用 回文体写成的诗词统称回文诗词。 这种可以倒读的诗篇 , 相传于晋代多归于文字游戏。 虽说不能
登大雅之堂 , 但饭后茶余 , 细细玩味 , 也别有一番情趣。 回文诗词的创作不仅要考虑节奏、 平仄的 和谐 , 又 , 而且每首诗可以顺 读、 倒读 , 反复吟咏 , 妙趣横生 , 确非易事。 以下回文顺读 、 倒转, 皆可读通。
■ ■ 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o
古典
秋
乡远寄书征雁独, 馆空惊梦客帏孤
苍 山晚树 凋风柳 , 白水秋 汀覆 雪芦
冬
清茗 注瓯茶 碧 浅, 暖炉 围 火炭 红鲜
碧 芜平 野旷 ,
黄花 晚村 深 。
古代回文诗大全

古代回文诗大全一、回文诗就像一个神秘的文字魔法。
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简直惊掉了下巴。
比如说“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你看这诗,正着读是一个人赏花之后骑马飞奔,酒意微醺,到傍晚才回去的场景。
反过来读呢,又是另一番妙境,就像你走在一条时光的回廊,不管从哪个方向走,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
这难道不神奇吗?就像一个会变身的精灵,怎么看都充满惊喜。
二、古代的回文诗可多着呢!每一首都像是一个宝藏等待着被发掘。
像“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里藏着多少思念啊。
丈夫思念妻子,父亲思念儿子,那股子愁绪就像一团怎么也化不开的浓雾。
你要是把这首诗倒过来读,还是一样的深情,就如同一条情感的河流,不管流向哪,都带着满满的思念。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古人用智慧和情感编织的梦。
三、嘿,你知道吗?回文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个双面绣,两面都精美绝伦。
就拿“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来说吧。
从前往后读,你能感受到春天里莺啼柳绿,明月当空的美妙景象。
反过来读,同样是那幅画面,只不过像是换了个视角重新欣赏。
这就好比你看一幅画,正着看觉得美,倒过来再看,又发现了新的细节,简直妙不可言。
四、我觉得回文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超级惊喜。
“风卷雪篷寒罢钓,月辉霜柝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你瞧,这诗描绘的画面多有层次感。
寒风中钓鱼归来,月光下霜华满布的城池,还有那满杯的美酒,清瘦的梅影。
倒过来读呢,依然能让你沉浸在那个清冷又富有诗意的世界里。
这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单调的文字,回文诗是有灵魂的,像一个会跳舞的精灵,在文字的舞台上尽情展现它的魅力。
五、回文诗可不得了啊!它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两扇不同的文学大门。
像“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奇妙有趣的回文诗

奇妙有趣的回文诗奇妙有趣的回文诗(一)孟华一首诗顺读流畅优美,若将它的全篇或句、段倒回来读,也流畅优美,这就是回文诗。
这种诗虽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的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趣味盎然,是我国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的奇妙和趣味主要表现在“回”字上,“回”是指词句的回环往复,“回”法不同,它的构成就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形式:一、顺倒型。
顺读成诗,倒读亦成诗。
这是回文诗的最初形式,也是其基本形式和常见形式。
这种回文诗诗律规范,诗味浓郁。
宋朝李禺写的七律《回文诗》是其中著名的一首: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恰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此诗顺读,构画出了远游在外的夫对妻、父对子思念的情景;倒读,则抒写了子对“无音讯”的父、妻对“久别离”的夫思念之情,而且两诗的意境幽远,情感深挚,富有感染力。
二、诗词型。
顺读是诗,倒读则词;或顺读是词,倒读则诗,这是回文诗的发展。
这类回文诗描写多细腻,感情多凄婉,抒情性较强。
清朝一女诗人写的《秋》回文诗,顺读是一首七律,倒读则成一曲《虞美人》词。
七律·····秋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枯叶,别离长夜望高楼。
迟迟月影斜倚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虞美人·秋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倚,斜影月迟迟。
楼高望夜长离别,叶枯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
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这首回文诗无论是诗还是词,都秋意浓厚,人情凄幽,不失为好诗好词。
三、反复型。
这种回文诗选一字为首,连环读之,不仅句句成诗,而且首首押韵。
这也是回文诗的发展。
宋朝钱惟治的《春日登大悲阁回文》就是这种诗: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
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
全诗仅四句20字,若以任何一个字领头依序读之,能成诗四十首,顺读20首,倒读又可成20首。
回文茶诗独具匠心妙趣横生

回文茶诗独具匠心妙趣横生回文茶诗记梦二首苏轼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
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
”意用飞燕吐花事也。
乃续之为二绝句。
其一: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倒读出下面两首:其一: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茶壶回文诗清?黄伯权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秋宵吟?秋月清?陈琼仙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梅清?张奕光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回文诗趣谈回文诗,也叫回纹诗,回环诗。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诗歌体裁,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
这种诗,它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顺读、倒读、斜读、跳读、回环读均可。
据传,我国最早的回文诗是西晋苏伯玉的妻子为怀念远方的丈夫,在盘子中婉转回环地写了一首著名的《盘中诗》,它成为我国第一首回文诗。
而最著名的回文诗是我国前秦时的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苏若兰所作的《璇玑图》。
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
窦滔有个宠姬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
回文诗例谈

回文诗例谈回文诗例谈陕西·榆林 / 王振权回文诗是古代的一种顺读倒读均可成文的文学作品体式(此处的“诗”取其广义,兼指词、曲、赋等韵文),同时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据《四库全书总目》的《< 回文类聚>(宋·桑世昌编纂)提要》中说:“《回文类聚》载曹植镜铭八字,回环读之,无不成诵。
”可见,回文的产生,当溯源于汉末或者更早,到魏晋南北朝时已有不少可观的作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式。
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回文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由于许多著名诗人的参与,使之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逐步趋于规范。
明清更是回文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有清一代,文坛“玩”风大振,不仅参与回文诗的文士众多,而且作品数量大增;其内容以咏风花雪月为主,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较前代更加成熟、完善。
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回文这一体式渐趋衰落,除了不入韵的回文对联因其形式相对简单,难度较小,至今还有些文人仍然编撰外,其他如诗词曲赋等韵文,则很少有人再去创作。
回文诗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以图案为载体的回文诗图,如相传东汉末苏伯玉妻的《盘中诗》,晋·前秦时苏蕙的《璇玑图》,以及《玉连环》《叠字连环》《回环图》《锦缠枝》《璇玑碎锦图》等。
第二大类是纯文字的回文诗,即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诗苑类格》载唐·上官仪曾说'诗有八对’。
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后来有人好奇,定要做到词序完全可以不拘,无论顺读、倒读,都可成文,这便成了一种稀奇的文体。
这种稀奇的文体,总名叫做回文体。
诗、词、曲都曾经有过。
”陈氏所谓的回文体,就是顺读、倒读均成文的纯文字的诗词曲赋。
其中以回文诗较为多见,回文词相对偏少,而回文曲、回文赋则极为罕见。
本文所谈仅限于第二大类。
回文诗颇见遣词造句功力,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价值,被誉为诗中之奇葩。
这种形式回环往复,风格奇特,颇富异趣,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古诗词回文拾趣

古诗词回文拾趣作为古诗文中的奇葩,回文诗独具特色,它形式多样,下面主要赏析的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回文诗。
浙江新昌县的南明山中,有一尊历时近三十年才凿成的齐梁时代的大佛。
佛高十几丈,自手指至指尖一丈二尺有余。
两膝踝间四丈五尺。
山寺因此而命名为大佛寺。
其周围环境,清净幽雅,景色如画,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天然居。
其寺有一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巧用“天然居”和“大佛寺”这两个名称,组成回文,切题、工整,自然而有情趣,构成了本幅回文联的主要特色。
擅写回文的丁药园,更把此体引向深入。
他的一曲《菩萨蛮》唱出了千古不变的爱情主题。
该词流转自如,毫无拼凑之嫌。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
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侬随处好,好处随侬道。
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
www写一个少女与意中人相会。
她听到情郎已应约到窗下,便把帘子放下轻轻唤郎,并嘱咐他别胡乱猜疑,一切都好。
词曲选材并无特别,奇就奇在整句无论顺读还是倒读,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
以上是单句回文。
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宽慰无数恋人的秦少游,又独辟环形回文,以表述他“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语)初看奇巧,形似圆环,经整理为一首七绝: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以少胜多。
环环相扣,用十四字写出了二十八言的格律诗,且平仄协调,粘对合律,韵脚正确,严格遵循七绝的格律。
顶针回环,实属珍品。
《白雪遗音选》中的《桃花冷落》更记载了一字回文顶针,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歌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现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回文诗相传由晋代文人傅咸、温峤等首创,但不见作品传世。
杂谈妙趣横生的回文诗

杂谈妙趣横生的回文诗说到回文诗,不能不先说说修辞学中的“回环”。
回环是汉语中的一种“用相同的语句循环往复地说明”的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
详细言之,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够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还使语意精辟警策。
例如:“发展需要科学,而科学更需要发展”;“文人的无聊,无聊的文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等等。
回环用在文章(一般指散文)里,始终还是一种修辞方法,不过也有将包含着回环的那段文字叫做“回文体”的。
回环使用在文章中,可以根据需要,表现出有好几个来回,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便是;可回环若用在诗歌中,就只能有一个来回,这便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回文”了,而这样的诗便称为回文诗。
回文诗出现的年代很早,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回文诗当属苏伯玉妻所作的《盘中诗》。
苏是西晋人,则意味着回文诗至少首先出现在西晋时期。
清人朱存孝在其所著的《回文类聚序》中便宣称回文诗“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为大备。
”到目前为止,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便是《盘中诗》。
苏伯玉妻的姓名及生平均无从查考,只知道苏伯玉使蜀,久未归回,而且连书信也没有一封。
她却居住在长安,非常想念自己的丈夫,便生巧思,在盘中作诗一首,诗中虽然有一些埋怨之辞,但更多的是苦苦思念之情。
全诗凡168字,共有49句,27韵,屈曲成文,寓宛转缠绵之意。
最后点明“当从中央周四角”,告诉丈夫该如何读这首诗。
据说,当苏伯玉经过一番思考,读懂全诗后,百感交集,并被妻子的深情与奇妙的才情所感动,当即决定收拾行装,迅速返回到了家乡。
《盘中诗》从中央的“山”字起读,绕向四周,布局安排颇富机巧,但不能倒读,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回文,不过其词序的刻意安排,与后来的回文确实相似,把它说成是回文诗的先导,也还说得过去。
回文诗赏析(九)--古刹回文诗摘趣

回文诗赏析(九)--古刹回文诗摘趣转:依依的博客回文诗赏析(九)古刹回文诗摘趣湖北省来凤县仙佛寺山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首奇诗: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这首诗描绘景色如画,倒过来读,仍是一幅如画的美景:烟笼月色树笼妙,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妍争桂白菊开花。
如将每句诗减去第一、二两字,仍是一首景色宜人的诗:菊白桂争妍,留人宜晚天;潭中波漾影,树色月笼烟。
又如将每句的第五、六两字减去,还是美景如画的诗:花开菊白妍,好景留人天;霞落潭中影,纱茏树色烟。
这首诗的作者,据说是一位四处云游的道人,当他自峨眉来到这里时,展眼四望,秋潭落霞,桂开菊放,诗兴大发,挥笔而就。
镇江,古称润州。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任润州太守时,与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友善,成了金山寺的常客。
在此地幽美的景色感染下,苏东坡诗兴一起,妙笔挥就,诗句优美,闻传遐迩的「金山寺回文碑」:潮随岸浪雪山倾,远浦鱼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譪譪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倒过来读,仍然如诗如画: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晴日晚霞红譪譪,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鱼浦远,倾山雪浪岸随潮。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中,有多块回文诗碑,其中一块,描绘了桃花源「翠竹寺」秀丽迷人的风光,令人陶醉:天连草色一川平,日映红花万树晴;泉滴洞中山滴翠,烟溪绿袅竹声清。
倒读此诗,花、草、树、泉、天色、山洞、流溪、翠竹等等的风光,依然明媚动人:清声竹袅绿波烟,翠滴山中洞滴泉;晴树万花红映日,平川一色草连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文诗趣谈回文即回环可诵之文。
以回文体写诗,则顺读、倒读都合律成韵,从而极大限度的运用汉字构词和词义组合的可塑性,表现出高度技巧和驾驭汉字的能力。
通常所言回文诗,是指如下列各首的“通体回文诗”,此外还有多种奇巧体格。
一.通体回文指一首诗从尾字倒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韵诗。
如齐·王融《回文诗》正读为:斜峰绕曲径,耸石带山连。
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倒读为: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径曲绕峰斜。
(斜古音读xia)唐·潘孟阳有《春日雪回文》五绝,正读为:春梅杂落雪,发花几时开?真颜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倒读为:来同愿里人,饮兴尽颜真。
开时几花发?雪落杂梅春。
其诗友张荐作回文诗和之: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春。
知音醉欲饮,思见此交亲。
倒读为:亲交见此思,欲饮醉音知,春天雪漫漫,暖气日迟迟。
宋·苏轼才气横溢,在回文诗中也多有戏笔。
其《题织回文》: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读为: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古代作回文诗词者甚多,许多文学大家如苏轼、王安石乃至理学家如朱熹也不以为是小道而轻弃之。
下面再举几首回文诗:梁·简文帝《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云枝间石峰,水脉浸山岸。
清池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倒读为: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池清。
岸山浸水脉,峰石间枝云。
宋·王安石《碧野》:碧芜平野旷,黄菊晚秋深。
意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倒读为:吟苦累闲身,饮甘留倦意。
深秋晚菊黄,旷野平芜碧。
《泊雁》: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倒读为:田平绕曲沟,路细通危壑。
燃火岸幽幽,转帆汀漠漠。
弦低月映楼,阵敛风随柝。
川晚落霞收,渚深鸣雁泊。
宋·苏轼《题金山寺回文》:潮随激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为: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天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激随潮。
无名氏《题广东高要县观山寺壁》:悠悠绿水傍林隈,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映碧苔。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云棹一蓬开。
倒读为:开蓬一棹云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苔碧映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隈林傍水绿悠悠。
陈子高六言绝句: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堂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倒读为: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堂卷帘。
山远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
二.就句回文这是一句内完成一个回复过程的回文体式: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如对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来水傍鱼”即是此格。
清人李旸《春闺》: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眼波横泪横波眼,眉黛愁浓愁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明代某僧人《过西湖诗》:天连泗水水连天,烟锁孤村村锁烟。
树绕藤萝萝绕树,川通巫峡峡通川。
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
此会应难难会此,传今话古古今传。
三.双句回文此体回文,每二句形成一个回复单元,即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对联中的“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即属此类。
此类回文少见于诗而多见于词。
苏轼《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便问邮。
柳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碗冰红藕,藕红冰碗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有人以为回文词是“文人慧笔,曲生狡狯”,但身为道学夫子的朱熹竟也染指: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樽酒绿繁荫,荫繁绿酒樽。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用其它词牌作双句回文词的,为符合词谱,就往往要增损字句,截长补短。
如梅窗《阮郎归-七夕》: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
万家明月醉风清,清风醉月明。
人游乐,乐游人,游人乐太平。
御街神圣喜都民,民都喜圣神。
后一句为前一句的部分回读,但总体上仍属双句回文体。
四.本篇回文由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文如传为苏轼的《西江月。
咏梅》: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沏映艳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艳映沏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有些词牌由于句式长短及平仄格律的限制,难以象《西江月》那样句句对应地回文,但用破读法重新断句,仍可回复成为一首完整的符合词谱格式的作品。
如清人万树的《南乡子。
闺怨》:衾染泪香红,冷睡吟哀忆恋空,忘尽盟誓深似海,谁同?意蜜心诚独有侬。
侬有独诚心,蜜意同谁海似深,誓盟尽忘空恋忆,哀吟。
睡冷红香泪染衾。
五.双篇回文由两篇完成一个回复式,后一篇为前一篇的倒读,此体式主要指词而言,若在诗即是通体回文,在词,倒读之后虽然句式、字数、标点都仍旧,但字与句已有新的组合,故而与通体回文诗不同。
如清人董宁《卜算子》: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收尽盈盈舞飘絮,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倒读则为: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
看回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絮飘舞盈盈。
尽收中薄云阴,琼飞淡酒月明。
《卜算子》倒读后由仄韵变为平韵,词调亦名《巫山一段云》双篇回文尚有另一种特殊格式,即后篇每句为前篇每同位句的倒读回文。
如近人樊增祥《玉楼春》二首:其一其二蝶衣金瘦花房粉粉房花瘦金衣蝶雪燕双雕钗玉冷冷玉钗雕双燕雪霜情薄怨素心兰兰心素怨薄情霜月恨天如圆靥杏杏靥圆如天恨月迭笺秋雁书传锦锦传书雁秋笺迭叶坠疏桐金蚀井井蚀金桐疏坠叶人中画字写炉灰灰炉写字画中人白露秋期归心准准心归期秋露白若于中间画一轴线,则二首诗成轴对称图形,观之读之都趣味盎然。
六.环复回文这是回文体和连环体的综合运用。
先连环诵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连环读至开头,从而形成重复倒旋的回文格。
如清代永嘉民女吴绛雪所作往复回文四时诗,每首仅十字,往复回读可得二十八字七绝。
诗的原文和读法如下:《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读为: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读为: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读为: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读为: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七.叠句连环体这种连环体的回文诗,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字或多个字重叠,其结构如鳞片之叠压覆盖,层层推进,故又称鳞叠连环体。
如清人万红树《四时诗-翠蕉连环图诗》多字重叠,用横行排列,酷似鳞片叠压:《春》春雨晴来访友家雨晴来访友家花晴来访友家花径来访友家花径斜《夏》夏沼风荷翠叶长沼风荷翠叶长香风荷翠叶长香满荷翠叶长香满塘《秋》秋月横空奏笛声月横空奏笛声清横空奏笛声清怨空奏笛声清怨生《冬》冬阁寒呼客赏梅阁寒呼客赏梅开寒呼客赏梅开雪呼客赏梅开雪醅也有一字重叠的,称玉环连环体。
如无名氏《踏莎行》词:兰蕙温柔,柔香嫩体,体如玉润宫腰细。
细眉淡扫远山横,横波滴滴娇还媚。
媚脸凝脂,脂匀粉腻,腻酥香雪天然美。
美人妆罢更临鸾,鸾钗斜插云髻里。
又如清人华广生《白雪遗音-桃花》诗: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野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残红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香佛手,手把茜窗望江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对残霞观冷落,落花渺渺水迢迢,迢迢借问天台路,路过河西有断桥。
附:网友回复该贴如下隔岸听箫2005-07-11 03:20:44RE:回文诗趣谈楼主所言的第六种“六.环复回文”,亦称“辘轳体”,读来饶有兴趣。
在下竟曾敢一试,现呈于后,还望指教:辘轳体回文诗四首鸭戏春水绿护花掩池蛙(春)鹅白隐翠草清波载香荷(夏)鸣雁飞碧透空灵御风轻(秋)鹰伴松雪冷鸦惊若寒星(冬)月落含山2005-07-12 13:30:11RE:回文诗趣谈我来翻译:鸭戏春水绿护花,水绿护花掩池蛙,蛙池掩花护绿水,花护绿水春戏鸭。
(春)鹅白隐翠草清波,翠草清波载香荷,荷香载波清草翠,波清草翠隐白鹅。
(夏)鸣雁飞碧透空灵,碧透空灵御风轻,轻风御灵空透碧,灵空透碧飞雁鸣。
(秋)鹰伴松雪冷鸦惊,雪冷鸦惊若寒星,星寒若惊冷鸦雪,惊鸦冷雪松伴鹰。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