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推荐下载】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2012-12-24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以20 g原药材的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用量(倍)、提取时间(h)、提取次数(次)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醇提取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5%乙醇18倍量提取1.0 h,共提取1次,乙醇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
结论首次进行了淡竹叶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比较可靠。
【关键词】淡竹叶;总黄酮;正交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Lophatherun gracile Brongn. Methods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choosen as the assessment index. Ethanol volumn extracting time and times were the studing factors.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selected with the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s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ng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adding 18 fold of 75% ethanol, extracting for 1.0 h and one in all. Ethanol dosage was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ing factor. Conclusion This optimum extrad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Lophatherum gracle Brongn is reliable. Key words: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total flavonoids;orthogonal design 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竹叶又称为淡竹叶,属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竹亚科,其形态各异,多数为杆茎直立,但也有少数蔓生或攀生。
竹叶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1]。
据《本草纲目》记载,竹叶性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发汗,疗中风暗哑[2]。
又据古代药典《本草求真》记载:竹叶具有“凉心缓脾。
清痰止渴,为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顺促,呕秽吐血,一切中风惊痫”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等有效成分,此外竹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生物碱等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
由此可看出竹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自由基,而人体内也有一套内源性SOD–Px能清除这些活性氧化自由基,使之低于一定的水平,而不至于造成生物膜脂质被氧化。
生物膜脂质的氧化分解会导致皮肤弹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屏障发生改变[3]。
黄酮及其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黄酮素SOD和GSH–Px ,既有清除人体内活性氧化自由基以防止生物膜脂质被的作用,因此,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脑组自由基氧化的作用,亦有类似于VE织营养和脑神经系统功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抗癌、防衰老、防止血管硬化、预防老年性痴呆的药理作用。
在这些基础上,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学院研制成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黄酮类产品——竹康宁胶囊以及片剂型产品,被卫生部批准为国产保健品[4]。
研究表明竹叶黄酮以C–糖甙黄酮为主,因此具有结构稳定,亲水性强,能深入病灶部位等特点,工艺品质优良,故适宜于各种剂型的开发。
本文对竹叶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优的提取条件,并对传统的黄酮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和黄酮水溶液的稳定性作了检查,以期为竹叶黄酮工业化生产及对竹资源的深入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器材1.1 材料毛竹叶(07年3月摘自成都大学校园内)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无水乙醇(C2H5OH ,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亚硝酸钠(NaNO2,分析纯,吉林省军区化工厂)硝酸铝(Al(NO3)3 ,分析纯,重庆申渝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NaOH ,分析纯,伊嘉利工贸有限公司(中国上海))1.2 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7200型,尤尼科(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沉淀机(800型,上海手术器械十厂)电子天平(BS110S型,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上海科析实验仪器厂)旋转蒸发仪电热保温干燥箱(重庆实验仪器厂)2原理及方法2.1原理2.1.1 竹叶选取:我国竹种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为700万hm2,其中毛竹林就有300万hm2,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用途最多的竹种,在竹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
竹叶黄酮的提取、检测、分离、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摘要
竹叶黄酮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植物类黄酮制剂,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 抗氧化、抗衰老、及保护心血管等方面的生物学功效,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市场的 广泛关注。为了全面考察竹叶黄酮的性质,本论文采用天然的刚竹属毛竹叶为原 料,对竹叶黄酮的提取、含量检测、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等方面作 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II
英文摘要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flavonoids. From the above series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bamboo leaves
flavonoids was a excellent flavonoids prepr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tical guidances for exploiting and using of bamboo resource. Key words: bamboo leaves flavonoids, extraction, enrichment, antioxidant,
近年来,自由基生命科学的进展,使具有强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类黄 酮受到空前的重视。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有研究报导[4-5]从竹叶中提取食品防腐 剂、杀菌剂和叶绿素等;90 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及其生物学活性[6-9]。1998 年,我国研究人员在借鉴国内外植物黄酮提取方面的各 种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的特点,创造了经济、适用、 独特的提取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率先在浙江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至此, 竹叶黄酮提取物正式面世。同年,(淡)竹叶被卫生部正式批准列入了“药食两用的 天然植物名单”[10]。1999 年竹叶黄酮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其衍生产品---竹康宁 胶囊获卫生部保健食品批文,竹叶啤酒和竹叶饮料等也纷纷上市[11]。
醇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醇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总黄酮工艺研究竹叶在我国拥有较长的食用和医用历史,是我国认可批准的可医用、食用的天然绿色植物[1]。
且竹叶里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竹叶里含有大量的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研究采食价值[2]。
在秦巴山区竹林类型多、分布广、资源含量甚多,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大宝藏。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还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抑制癌细胞、抗衰老、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重要生理和药理作用。
对于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医学研究及药用价值甚高[3-4]。
目前,我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沸水提取法、醇提法、有机溶剂萃取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也有创新,如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CO 2萃取法等。
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各有差异,吸引着不少科研爱好者研究[5]。
本试验采用了醇提法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在提取过程中不同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提取浸泡时间以及提取液pH值等因素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醇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与仪器竹叶(采摘于秦巴山区某地);芦丁(上海生化制剂李 波 赵红红 刘 欣(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1)摘 要:本实验通过醇提法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提取浸泡时间、提取液pH值等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在秦巴山区竹叶中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剂用量40mL、提取剂浓度80%、提取浸泡时间30min以及提取液pH值为7.5的条件下效果最佳。
关键词:竹叶 黄酮类化合物 醇提法厂);无水乙醇(西安化学制剂厂,分析纯);亚硝酸钠(西安化学制剂厂,分析纯);硝酸铝(太原欣力化学品生产厂,分析纯);氢氧化钠(西安化学制剂厂,分析纯)。
竹叶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c l mn a s r t n meh d u e u f ai n tc n q e o a o e r m a o e v s i smp e w t ih ye d a d ou b o p i to s d i p r c t e h iu ff v n s f o n i i o l o b mb la e s i l h h g il n i
L IWe -u E nh i,L U in , I i I Q a g L U L
( otenMe i l nvr t,C l g f C Suh r dc iesy o eeo M,G a ghu5 0 1 ) aU i l T un zo 15 5
Ab ta t o o t z h u f ai n t c n q e o a o e r m a o e v s b o ai g te d f r n xr cin s r c :T p i e t e p r c t e h i u ff v n s f mi i i o l o b mb o l a e y c mp rn h i ee t e ta t o
关键 词 :竹 叶 ;黄酮 ;异荭草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聚酰胺柱分离法 中图分类 号 :T 2 2 1 S0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6—2 1 (0 1 6— 19— 4 5 3 2 1 )0 0 0 0
S u y o u ic t n t c nq e o lv n s f m a o a e t d fp r ia i e h iu f a o e r f o f 0 b mb o l v s e
p r y th sn ol t n a d C e u e n lr e—s a e p o u t n u t .I a o p l i n a b s d i ag i uo n c l r d ci . o
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

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竹叶黄酮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类。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方法的步骤和特点。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指使用溶剂提取技术,其步骤如下:(1) 制备竹叶样品:首先收集所需的竹叶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洗净等。
(2) 粉碎竹叶:将处理后的竹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提取过程。
(3) 溶剂提取:将竹叶粉末与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醚等)充分混合,常温静置数小时或使用超声波提取仪进行提取。
(4) 过滤和蒸发:将提取液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然后使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溶剂,得到黄酮提取物。
(5) 结晶和纯化:根据黄酮的溶解度,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结晶和纯化,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竹叶黄酮。
传统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操作成本较低,但存在提取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操作时间长、产物纯度较低等缺点。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是指使用高效分离、提纯和检测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疏水性液相色谱、超滤等,其步骤如下:(1) 制备竹叶样品:同传统方法。
(2) 超临界流体萃取:将竹叶样品与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接触,对黄酮进行萃取。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和操作参数的调节对提取效果有重要影响。
(3) 疏水性液相色谱:使用疏水性材料作为填料,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对黄酮进行快速分离和纯化。
(4) 检测和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黄酮进行定量和质量鉴定。
现代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效率高、操作时间短、所得产物纯度较高,但设备成本较高且技术要求较高。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法,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提取竹叶黄酮的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提取溶剂的种类和浓度、调节提取时间和温度、优化色谱条件等方式来改善提取效果。
此外,合理选择竹叶的收获季节和地域也会对黄酮的含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120203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陈宇1,邓金木,林丽丽,吴慧龙,杨建建,钟红金(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莆田351100)摘要: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
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 浸润时间。
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小时,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 mg·g-1。
关键词: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S718.4竹子是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植物,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1-2]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如酚酸、蒽醌类化合物、活性多糖、香豆素类内醋、特种氨基酸等[3-4],其中黄酮是其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5]。
生物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6-8]。
目前,对竹叶黄酮类物质功能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为此,本研究以莆田学院校园内的竹子叶片为材料,研究了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黄酮提取工艺,为竹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原材料:竹叶(佛肚竹)采至芳名湖畔,经烘箱70℃烘干,再用研钵研碎,过60目筛备用。
1.1.2 试剂:芦丁标准品(99%,郑州荔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钠、三氯化铝、硝酸铝、亚硝酸钠、乙醇、石油醚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1.1.3主要仪器:BS224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制造、DGH-9246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RE52CS-2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淡竹叶中竹叶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淡竹叶中竹叶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初阳;杨倩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31)5
【摘要】目的优选淡竹叶中竹叶黄酮纯化工艺.方法以淡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树脂上样浓度、上样液pH、上柱吸附流速、树脂药材比、乙醇洗脱浓度、洗脱速度进行优化.结果 pH为6.0的高浓度竹叶黄酮提取液上样,水洗至流出液无色,以80%乙醇、2.0 mL·min-1洗脱至流出液无黄酮颜色反应,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固形物中总黄酮的平均纯度为57.5%.结论采用该工艺纯化竹叶总黄酮,有效成分含量高,方法重复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总页数】3页(P648-650)
【作者】初阳;杨倩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沈阳110001;沈阳药科大
学,11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R927.1
【相关文献】
1.楠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J], 李建;王四维
2.竹叶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J], 雷文惠;刘强;刘莉
3.淡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J], 宋秋烨;陈梅;吴启南
4.淡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J], 张胜
5.淡竹叶中总黄酮和三种黄酮苷的同步HPLC检测(英文) [J], 刘体云;卢艳花;魏东芝;周文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乙醇浓度 料液比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 误差
0. 251 0. 054 1 ×10 - 3 0. 005 0. 01
自由度
2 2 2 2 2
F 比 F 临界值 显著性
50. 200 19. 000
3
10. 800 19. 000
3
< 0. 010 19. 000
醇浓度的继续增加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下降 ,故 选择乙醇浓度 45 %~75 %为正交实验提取溶剂浓 度范围 。 2. 1. 3 料液比的影响 如图 3 所示 ,当料液比为 1∶10~1∶20 时 ,随料液比增大黄酮提取率增加较快 , 但当料液比大于 1∶30 后 ,提取率趋于稳定 。通过对 提取率 、溶剂用量和能量损耗的综合考虑 ,选用1∶10 ~1∶30 为进一步优化的范围 。
reference to flavonoids production and it was a new way to bamboo leaves precessing.
Key words :bamboo leaves ; flovonoids ; extraction
竹叶黄酮具有抗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和类 SOD 活性[1] ,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能显著增强人体对 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 ,并且不含任何有害成分 和抗营养因子 ,对人体无毒 、副作用 ,具有极大的安 全性[2 - 3] 。最新研究表明 ,竹叶黄酮还具有明显的 解毒功效[4] 。本文以慈竹竹叶为原料 ,探讨了慈竹 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
表 1
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
水平
1 2 3
A 浓度 ( %) 45 65 75
因 素
B 料液比 (g/ ml) C 时间 (h)
1∶10
1
1∶15
2
1∶20
3
D 温度 ( ℃) 55 65 75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2. 1. 1 提取溶剂的影响 图 1 结果表明 ,用乙醇提 取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它 3 种 试剂 ,因此 ,选择乙醇溶液作为提取竹叶黄酮类化合 物的溶剂 。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慈竹竹叶采自湖南益阳 ,洗净后自然晾干 ,在 60 ℃烘箱中烘干 10 h ,粉碎后过 40 目筛备用 。
1. 2 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 :无水乙醇 、95 %乙醇 、丙酮 、甲醇 、三 氯化铝 、芦丁 、氢氧化钠 、硝酸铝 、亚硝酸钠 (所用试 剂均为分析纯) 。
2. 2. 2 对竹叶黄酮提取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依据 试验所得黄酮提取率 ,对各试验因素影响黄酮类物 质提取量进行了显著性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3 。
图 5 不同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
因 素 编号
A 浓度 ( %) B 温度 ( ℃) C(h)
1
1
1
3
2
2
1
1
3
3
食品与药品 ,2007 , 9 (4) :59 - 621 [4 ] 齐继成. 国内医药和保健品原料研究开发新动向[J ] . 中国医药
情报 ,2002 ,8 (1) :27 - 301 [5 ] 刘江雏 ,周荣琪. 竹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J ] .
食品科技 ,2005 , (7) :76 - 791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 (1) :92~94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邓菊云
(湖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1)
摘 要 :以慈竹竹叶为原料 ,对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 4 因素 3 水平的正交实验 ,确定了乙 醇浸提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提取温度为 55 ℃,乙醇浓度 75 % ,料液比 1∶15 (w∶v) ,提取时间 2 h ,在此条件下 ,总黄酮提取 率可达到 5. 352 %。该研究为黄酮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也可以为竹叶资源的加工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 关键词 :竹叶 ; 黄酮 ; 浸提 中图分类号 :S377. 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060X(2008) 01 - 0092 - 03
图 3 不同料液比浸提效果的比较
2. 1. 4 提取时间的影响 如图 4 所示 ,随着提取时 间的增加 ,总黄酮量有所增加 ,但各个不同时间的提 取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从提取率来看 ,浸提 2 h 与 浸提 5 h 差别不大 ,表明当提取达到一定时间时 ,有 效成分浓度达到平衡 。考虑到提取时间越长 ,能耗 及其它经济成本越大 ,因此在进行正交实验时 ,提取 时间以 1 h~3 h 为宜 。
1. 000 19. 000
表 3 显示 ,在各试验因素中 ,乙醇浓度和料液比 对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 P < 0. 05) 。从正交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最好方案在第 9 次实验中出现 ,即 A3B3C3D1 。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极 差分析结果认为 ,组合 A3B3C2D1 既接近最优组合又 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因此 ,竹叶黄酮的最优 化提取工艺条件为 : 在 55 ℃下 ,料液比为 1∶20 ,用 75 %乙醇浸提 2 h ,可得到 5. 352 %的提取率 。
2. 2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2. 2. 1 对竹叶黄酮提取率影响的极差分析 从正 交实验结果 (表 2) 可以看出 ,各实验因素对竹叶黄
9 4 湖南农业科学 第 1 期
酮提取率影响的极差大小并不完全相同 。各因素对
图 1 不同溶剂浸提效果的比较
2. 1. 2 乙醇浓度的影响 图 2 显示 ,随着乙醇浓
图 2 不同浓度乙醇浸提效果比较
度的增加 ,提取率增大 。当乙醇浓度达到 75 %时 ,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度最大 ,提取率最高 ;但是随着乙
图 4 不同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 1. 5 提取温度的影响 图 5 显示 ,随温度的升高 提取率增加较快 ,但温度达到 55 ℃后 ,继续升高温 度 ,提取率的增加并不明显 ,且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 易被破坏 ,杂质的溶出量增加 ,给后续操作带来不 便 ,成本增大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 ,正交实验提取 温度以 55~75 ℃为宜 。
1
2
4
1
2
2
5
2
2
3
6
3
2
2
3
2
9
3
3
3
k1
1. 109
2. 195 2. 893
k2
3. 048
2. 651 2. 584
k3
4. 365
4. 677 2. 803
R
3. 256
最佳工艺 A3
2. 482 B3
0. 090 C3
D 料液比 (g/ ml) 2 1 3 1 3 2 3 2 1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techniques of flavonoids from bamboo leaves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arameters for total flavonoids from bamboo leave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ed :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5 ℃,extraction solvent 75 % ethanol ,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1∶15 (w∶v) ,extraction time 2 h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reached 5. 352 %. The result provided
主要仪器 :721 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仪器有 限公司) 、R201D - Ⅱ型旋转蒸发仪 (郑州长城科工 贸有限公司) 。
收稿日期 :2007 - 11 - 05 作者简介 :邓菊云 (1955 - ) ,女 ,湖南怀化市人 ,副研究员 ,主 要从事食品科技开发研究 。
1. 3 实验方法
1. 3. 1 黄酮的测定 移取 5 ml 提取液于 25 ml 比 色管中 ,加浓度 30 %乙醇 10 ml ,0. 7 ml NaNO2 溶液 摇匀 ,放置 5 min 后加 0. 7 ml Al (NO3) 3 溶液摇匀 ,放 置 6 min 后加入浓度 1 mol/ L NaOH 溶液混匀 ,用浓 度 30 %乙醇稀释至刻度 ,调 pH 值至 8. 0 。离心沉降 20 min 后 ,以试剂为空白 ,用 1 cm 比色皿于 510 nm 处测定吸光度值 A 。然后以芦丁作为标样 ,测定时 最大吸收波长为 510 nm ,工作曲线方程为 :y(mg/ ml) = 0. 793 9A + 0. 0 001 984 , A 为 吸 光 度 值 , R2 = 0. 998 8 ,计算出总黄酮量 ,得到总黄酮提取率[5] 。 1. 3. 2 单因素实验 ①提取溶剂的确定 :称取 l g 竹叶粉 ,料液比 1∶20 ,在 75 ℃下分别以 30 %乙醇 、 30 %甲醇 、30 %丙酮和蒸馏水浸提 2 h ,过滤后定容 到 50 ml 容量瓶中 ,测定其黄酮提取率 。 ②乙醇浓 度的确定 :称取 l g 竹叶粉 ,料液比 1∶20 ,在 75 ℃下 分别以 30 %、50 %、60 %、75 %、85 %的乙醇浸提 2 h , 过滤后定容到 50 ml 容量瓶中 ,测定其黄酮提取率 。 ③料液比的确定 : 称取竹叶粉 1 g , 料液比分别为 1∶10 、1∶15 、1∶20 、1∶30 、1∶40 ,于 75 ℃下以 75 %乙醇 浸提 2 h ,过滤后定容到 50 ml 容量瓶中 ,测定其黄 酮提取率 。 ④提取时间的确定 :称取 l g 竹叶粉 ,料 液比 1∶20 ,于 75 ℃下 ,以 75 %乙醇分别浸提 0. 5 、1 、